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最後的講座視頻觀後感

觀後感8.12K

最後的講座視頻觀後感由本站會員“冰沅沁”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最後的講座視頻觀後感

《最後的講座》講述的是郭力華教授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影片以郭力華的最後一次講座爲主線,採用倒敘、閃回、意識流等多種藝術手法,回顧郭力華從在東北上學、到青海支教以及來海南發展的人生軌跡,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最後的講座觀後感,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最後的講座觀後感篇1

一個時期裏我很少看影視劇,爲什麼?如今的影視劇太商業化,太娛樂化,太浮躁,太沒有教育,太缺乏精神。實在喚不起人們的興趣,往往給人一種枯躁無聊的感覺。真正能反映貼近貧民百姓生活的作品太少!近日,我無意看了一部名《最後的講座》的影視劇。一下子把我拉到戲裏去了!

這是一部反映教育界裏的一名教授的真實故事,這位教授的名字叫郭麗華。在一所大學裏任教,她熱愛教育事業,從心裏往外的執迷自己的事業。執迷到家庭,愛人,孩子都對她有了意見看法。用她愛人的話說,爲了你我自己的一切都捨棄了,從東北到南方,你讓我們還得怎麼樣啊?

爲了一名困難學生的家庭不幸,她四處奔波作工作,號召師生們捐款,可這位學生不理解她,認爲是不尊重她的人格,決定退學另找出路。在追回這位學生的路上她暈倒了,當她得知自己已患癌症晚期時,她作出了幾件事,她決定同愛人離婚,她讓兒子去陪爸爸,她不用學校的錢爲自己看病,而同同事們借的錢來看病。

在上手術檯前她說自己自願把眼角膜捐了,術後她最後登上講臺,向全校師生作了《最後的講座》。講了她爲什麼熱愛教師這一行,講了自己從教二十三年感受,講了對自己的學生的期望。那種場面感染了我,我落淚了。特別是她講到,教書育人,首先如何做到自己是個合格的人。我聯想到時下我們的一些教育界的一些爲錢是教,無錢不教的現象,真的讓人失望。

在戲的尾聲,一連串的鏡頭催人淚下。看!她在生命按時,分,妙計算的情形下。她爲老爸理了最後一次發,當老爸問她;你小的時候爲什麼剪爸爸的電影膠片時。她說我的理想就要做一名教師;她的愛人得知她得了絕症後從外地趕回來看她,又問她爲什麼不告訴他時,她說;這些年苦了你我要給你自由。兩人再次相擁共同回首當年。

當她就將離別人生的最後時刻,手裏就握着當年一段膠片,爸爸最後再一次在女兒的病房裏放映了《鄉村女教師》。郭麗華滿意的走了!離開她的親人,學生和她執迷的教育事業。我們爲郭麗華惋惜,她的英年早逝也給我們如今活着的人提個醒,別忘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最後的講座觀後感篇2

主角是蘭迪波什(RandyPausch)在他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只有3到6個月的生命。在小時候就要有清晰的目標。感覺自己有很多夢想,實現的非常少,有時自己都沒有記錄,自己都忘記夢想是什麼了,當我回顧過去,我實現了那些夢想呢?

1、當老師的夢想,把自己學會東西教給大家,分享出去,幫助,理解學生,幫助他們解開迷惑。

2、當護士,給更多的病人帶去歡樂,健身和心態的指引,帶來健康。

3、當心理醫生。解開很多人迷惑,好像自己也挺迷惑的。發現痛苦。給他向上的動力。

4、有一間健身房,還有很多書。自己獨立的空間。養只貓和狗。

6、環遊自己喜歡城市,美國,日本,韓國,印度。

7、能和外國人交流,看懂他們語言。

8、遇見一個外國人談一場相遇,不和他結婚。

還有很多感想,當你犯錯時沒有人責備你,他們已經放棄你了。他們還批評你。說明還愛你。

經驗是在你無法獲得想要之物時纔會學到,雖然有很多人肉阻礙,關鍵要熱愛。

教是最好的學。學的是基礎。還有重要的概念,學的是足球,事實是背後的東西,熱愛,團隊的合作。不屈不撓的精神。學習在無形中。才能最大的收穫。

發現別人的夢想。虛擬人生。實現兒時的夢想。實現腦袋裏夢想!

最後的講座觀後感篇3

電影以全國模範教師、海南師範大學教授郭力華先進事蹟爲原型。電影講述了郭力華教授從教一生的故事。影片以郭力華的.最後一次講座爲主線,講述了郭力華以教書育人爲人生志願,入學師範,支教青海,奉獻海南的人生軌跡,通過一個個片斷和細節,充分展示其熱愛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動人事蹟。

觀看了電影之後,作爲一名教師,我從影片展現的郭力華教授身上,感受到理想的光芒。影片從那部黑白的前蘇聯故事片“鄉村女教師”開始,一個小姑娘心中那懵懵懂懂的願望種子逐漸發芽,在人生路上不斷用汗水澆灌下,終於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在教學的道路上,郭力華教授,面對無數的困難,始終實踐着自己當初的志向。畢業分配的時候,勇挑重擔志願不遠千里去青海支教;在青海支教期間,克服自然條件惡劣和身體不適,爲藏族學子們帶去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來到海南,廣泛從事教學科研,培養一代代畢業生,爲學子們嘔心瀝血。在科研中研究飛行草、黑冠長臂猿,爲海南的生物科學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爲一名師長,郭力華教授始終貫徹“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教學宗旨。學生們有厭學情緒,她大膽的改革了課堂,打破了教學成規,讓學生們喜歡上了這個魅力老師,也熱愛上了那一門門相對枯燥的專業課程。面對那些心高氣傲的學子,她用真誠去感動他們,讓他們腳踏實地的愛上他自己的專業。對於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胡小麗,想盡辦法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們,即使她不理解,也沒有阻斷郭老師的腳步。

前進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英雄也有氣短時。郭教授的工作道路上也有一個個的困難,一心撲在工作上,使得她與兒子、丈夫產生了隔閡;環境的限制,經費的缺乏,讓她麾下的教師們,產生動搖。但這些都沒能磨滅她的意志,只是讓她更堅強的將教學之路堅持下去。

對比之下,我不禁想到了我們自己。作爲高校教師,我們也遇到過學生厭學,遇到過學生困難,遇到過教學條件限制,同樣也遇到過家庭的各種困難。我們不禁銘心自問:我們是否是做到了和郭教授一樣?我們是否堅持了當初第一次走上講臺的那股信念嗎?

郭力華用一生踐行的信念,散發着明亮的光芒,爲我們這些在教學之路上的同行人,指明瞭前進方向。讓我們永遠銘記這名堅持信念的教師的足跡吧:

“郭力華,1984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並志願到青藏高原工作,1992年調到海南師範大學工作。生前任生物系黨總支書記、碩士生導師。從教23年來,她用博大無私的愛和責任鑄造師魂,展現了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2007年4月,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她"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同年8月7日,年僅44歲的郭力華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在那個立志從教的小女孩身上,我們看到了她的堅持。

生命或有限,信念終永存。

由於作文本身固有的難度和學生寫作水平的個性差異等原因,不少學生經常會產生某些心理障礙,從而影響作文水平的提高。這些心理障礙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懼心理、無所謂心理、速勝心理等。要針對其心理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逐一消除。使學生真正理解:畏懼、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寫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運用以上巧妙方法,定會有長足進步;無所謂和自大,是一種盲目思想的表現,是一種錯誤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種技能,多練就會進步;速勝心理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語言表達項目,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具備多方面和綜合能力。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揮之即成的問題,而是在長期的精讀、多思、勤練相交融的潛移默化中實現的,只有巧妙地誘導學生,輕裝上陣,身心融入,持之以恆地堅持一段較長時間的讀練結合,學生作文水平纔會快速提高。

最後的講座觀後感篇4

近期,單位集體組織觀看了影片《最後的講座》、一個多小時,我都是噙着淚水、帶着感動的心情認真觀看完影片,領悟它深刻而豐富的內涵。

影片講述的是“全國模範教師”郭力華教授從教23年,嚴謹治學,愛崗敬業,及面對病魔的威脅時的意志堅強和樂觀豁達,爲了實現一個兒時夢想——教育事業,郭力華老師用盡一生精力,無怨無悔,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自己的孩子,她都是盡心盡責、故事真實生動,感人肺腑,催人奮進、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作爲一名人民的公僕,必須有高尚的品德。

這部影片,我深受啓發,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感悟。

一、堅持不懈,追逐理想

從小,郭老師就樹立了支教的夢想、面對爸爸的反對,依然去了青海;面對家庭的阻力,依然去了海南、這些決策的做出光靠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而是將夢想變爲畢生事業的勇氣和爲之付出一切的魄力。

現在,有多少人依然記得兒時的夢想?又有多少人對着自己兒時的夢想一笑了之?又有多少人現在依然走在夢想的道路上?很多人都說現在的社會很浮躁,當夢想遇上現實往往不堪一擊,晚上一閉眼到早上一睜眼就是新一天按揭的開始、如今,生活壓力確實越來越大,夢想往往被現實擊敗、《最後的講座》郭力華老師不畏青海的條件艱苦,又放棄已有的生活基礎輾轉海南、郭力華老師用自身的所作所爲向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如果有了堅定不移的理想,生活條件的艱苦和生活壓力的巨大等等阻力又算得了什麼?

二、富於愛心,肩負使命

郭老師對教師事業的熱愛,源於她兒時的理想也源於對學生的愛、當她班上一個女生因爲家庭變故無力承擔書學費在外賣酒時,她組織全校師生爲之捐款,盡心幫助、當社會輿論不實報道轉向不利於學生成長的時候,她又以自己的飯碗爲學生擔保、這些無不體現作爲一位人民教師對學生的愛和身爲教師的使命感。

現在的人們,尤其是年輕幹部,從小生活在城市,物質條件優越沒有吃過苦,不能真正沉入基層、與羣衆打交道時,沒有耐性,不能真正站在羣衆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將羣衆的熱盼扔於一邊、倘若能夠從心底裏真正認識到基層事業的重要性,熱愛基層事業、身在基層同時做到心繫基層,才能真正的站在人民羣衆的立場上想問題,爲人民羣衆辦實事。

三、熱愛學習,積極進取

在郭老師一生的教師生涯中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從剛開始參加工作的粉筆黑板到最後的講座中的多媒體應用、面對這些新變化,新進步、需要對自己不斷充電,需要有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

在工作中不注意學習,就很難把工作幹好,就等於自己放棄了成長進步、丟掉了機會、喪失了機遇、而應該腳踏實地,將精力放在學習上、只有會學習、善學習、學的好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績,得到成長和進步。

最後的講座觀後感篇5

在海南的工作生涯中,她碰到了一個叫楊凱的學生,天資聰穎,對生物學着迷也很有見地。這個學生雖然上的是師範學校,但不喜歡教師這個職業,他想去非洲開拓自己的事業,在生物學的天地中遨遊。郭力華用盡全力說服他去做一名老師,她說教育是世上最有價值的東西。郭老師,郭教授!

因爲自己是一名教師,也希望學生去做教師,這是不道德的,誰都沒有權利去策劃別人的未來。從道德上說是這樣,從事實上說,你是個大學老師,是教授,你的學生都是本科生,他們畢業後從事教育事業,運氣好的會被分配到高中,一般的只會到國中教書。試想一箇中學老師,有什麼資本,有什麼時間,有什麼精力再去從事自己喜歡的生物學研究?會考,大學聯考,國家要的是升學率,只是升學率。楊凱的生物學研究在這樣的重壓下,該何去何從?所以,你不能說服他去做老師,除非你可以讓他成爲一個大學老師,跟你一樣的教授。但是,你沒有。

兒子大學聯考落榜,你指責丈夫,埋怨兒子,唯獨沒有想想自己的責任。是啊,你成就了你的學生,他們或許因爲你,多讀了幾本書,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又多了幾分,在你的影響下,或許他們從事教育事業無怨無悔,清貧而滿足。但是兒子是無辜的,你沒有理由將他撇在自己的視線之外,事業成功的花環不能掩蓋一個失敗母親的罪責。噢,我突然想起曾讀過的一篇文章,說一個老師帶高三畢業班,因爲要急着上課,就把生病的兒子鎖在家中,等下課回家,兒子高燒不止,眼角膜被燒壞,從此失明瞭。記者採訪這位同爲老師和母親的人,她說兒子不幸,但聊以安慰的是學生都考的很好,我不後悔。文章的作者批判這個不負責任的母親說你沒有權利要一個小生命爲自己的成就付出代價,何況這個代價過於沉重,再者,難道你耽誤學生一節課他們就考不上大學了?悲痛啊!

然而,不知道命運之神是不是總是對你非常眷顧。你生病了,像千百個被樹立起來的榜樣一樣,你的結局用一個成語來說叫英年早逝。

你走了,你的兒子只能生活在你的陰影下。他,必須無私奉獻,必須不求回報,遇到跟人有矛盾的事情,他必須讓步,他不能爭名奪利,不能小肚雞腸。因爲他是你的兒子,頭上有你編織的花環。

你走了,你的丈夫也註定只能生活在你的陰影下。他只能一個人孤獨的度過餘生,沒有誰會有膽量嫁給一個榜樣的丈夫,沒有哪個女性會在跟你丈夫上街買菜時接受別人的注目和指點而無動於衷。

所以,教授,你是神,是國家給我們樹立起來的奮鬥女神,是真正詮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內涵的女神。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十年寒窗,一朝育人,站立於三尺講堂,夙興夜不能寐。食尚能果腹,衣也能蔽體,雖不能養生喪死無憾,卻能春蠶一生,兩袖清風,生命不止,奮鬥不已,死而無憾,唯有奉獻二字存於胸中;抑或蠟燭一世,風移影動,軀體全無,尚留淚痕滿地。

最後的講座視頻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