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

觀後感2.92W

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

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1

餘姚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文物古蹟舉世聞名。尤其是河姆渡遺址,這是我們祖先創造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的搖籃,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

漫步在博物館廣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這還是江澤民爺爺親筆題的呢!

去發掘現場會使你大開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是當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興修水利時發現的,先後兩期共發掘2800平方米,經專家們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學測定,確認河姆渡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歷史,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是屬於我國早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一。經兩次考古發掘,發現它由四個互相疊壓,又有內在聯繫的文化層組成。第一、第二層距今5000至5500年,屬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層距今約六七千年,屬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每個文化層裏,都有大量的文物、遺蹟。

更使人驚歎的是,在河姆渡遺址的第三、四文化層中,發現了大片木構建築遺蹟,經古建築家鑑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幹欄式”建築。這種已經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結構建築,設計之科學,規模之宏大,不僅是我國所罕見,亦是人類建築史上最早的傑作。如果說發掘現場使人大開眼界,那麼文物展覽廳會使你歎爲觀止。一跨進博物館大門,展現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廳,這裏陳列着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有鳥類、爬行類和類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參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魚躍雁飛,一派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

走過通道,來到第二展廳,這裏展示的是“稻作經濟”,形象地反映了稻作農業及漁獵採集活動,令人稱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穀芒刺清晰,顆粒飽滿。同時展出的還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盤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帶炭化飯粒的陶片和以夾炭黑陶爲主的鉢、釜、盆、罐等容器,不僅充分證明了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而且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東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已基本形成,飲食文化已很豐富了。

轉彎進入第三展廳,讓我們領略了創造了許許多多奇蹟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逼真的陶塑,優美的刻畫裝飾與絢麗的繪畫,展現了河姆渡先民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衆多藝術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爲珍貴,作爲遺址標誌的“雙鳥朝陽”碟形器最爲醒目。徜徉在遺址公園,目睹着河姆渡人各類生活、生產場景,面對着這些河姆渡人創造的原始文明,耳邊彷彿傳來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揚的曲調,在向你傾訴着那段歷史,不由得使人思緒綿綿。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明。身爲河姆渡人的子孫,應該知道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們驕傲,也值得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爲祖國,爲家鄉創造出更偉大、更輝煌的奇蹟。這樣,我們纔不愧爲河姆渡人的子孫。

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2

今天是第四十一個世界地球日,爲了讓我們可以更好的學習科普知識,瞭解古生物和地質結構,能夠更加的熱愛和珍惜我們的地球,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南京地質博物館。

我們首先來到了地質博物館新館,新館有四層樓,每層樓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題。

走進一樓,這裏是一度電展區,用很多模型和圖片向我們介紹了許多綠色的發電知識,還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實驗機會,同學們你爭我搶的積極參與,非常有趣。

來到二樓展廳,大家更加興奮,這裏不愧稱爲恐龍世界,只見山下,樹旁,草地上,瀑布邊,到處都是一頭頭巨大的恐龍。有鸚鵡嘴龍,有翼龍,有近蜥龍…。,最讓我們驚歎的是一頭巨大的大夏龍,它真是太大了,有8米高,28米長,據說是亞洲最大的恐龍,我們站在它的面前,顯得非常渺小,就連那些原本看起來很大的恐龍和它一比,也都統統變成小弟弟了。只見他四肢粗壯,身體龐大,尤其是長長的脖子,幾乎有身體的一半那麼長,真是太神奇了,但是和它的身體比起來,它的頭太小了,我不知道它那小小的嘴巴每天要吃進去多少東西才能填飽那大大的肚皮呀,我猜肯定是不停的走哪吃哪。徜徉在這美妙的遠古畫面中,看着遠古的風景,看着這一具具古老的化石,我彷彿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恐龍在我面前嬉戲玩耍,那麼的真實,那麼的生動。

離開了了恐龍世界,我們來到了三樓,這裏是行星與地球的展廳,通過許多實物,標本,模型和圖片爲我們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太陽系的形成,地球的誕生,斗轉星移的行星運動,運動不息的地球系統和雄偉壯麗的自然奇觀,使我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在四樓,我們通過許多模擬場景展示、演化長廊表,瞭解了生命由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複雜的曲折演化過程,學到了許多生命進化的知識。

參觀完新館,我們又參觀了地質館老館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前又出現了一幅幅恐龍化石的圖像,可惜的是,那些曾經的地球霸主已經徹底的從地球上消失了,他們曾經是那麼強大,那麼不可一世,而毀滅的原因是地球變暖。如今,我們的地球又在逐漸變暖了,所以,我們要趕快行動起來,同心協力,保護環境,提倡低碳生活,好好的呵護我們唯一的地球,讓我們可以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永遠快樂的生活下去…

我喜歡南京地質博物館。

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3

我今天中午和奶奶、阿姨、媽媽去青州博物館參觀,買票以後,我們請一位阿姨給我們當導遊,她姓張,長得胖胖的,個子高高的,大眼睛小嘴巴,長得很漂亮,普通話說得特別棒,都是一字一句的說給我們聽,很愛給人溝通,也很懂得歷史,所以我們請她是沒錯的。在展廳的門口有一個鶴龜圖,上面是仙鶴,仙鶴踩着烏龜,意爲:黃鶴回來了,是全國的最高的銅仙鶴。

在一個展臺前,我先發現一個雕塑,下面那個牌子寫着一米一,我說阿姨這沒有一米一吧?媽媽說這加上頭加上帽子肯定有,阿姨很真實,她說這真的沒有一米一,那個一米一的雕像我們換了,我們工作失誤沒有及時將牌子換過來,這個雕塑真的沒有一米一,阿姨說:“小朋友你估計的真準確”。還有一個花瓶纔在山上發現的要花兩億多,奶奶說:“我小時候家裏有一個,我和我姐姐經常玩所以爛了,我們就把它扔了,沒想到這個東西這麼貴,早知道我就和姐姐不把它扔了。還有一個恐龍它叼着一個碗,肚子上還有一個孔,把油倒進孔裏,然後從小恐龍的嘴裏吐出來,等碗裏的油滿了,就過了兩個時辰,這就是古人計算時間的方法,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鐘表, 兩個時辰就是四個小時。有兩個車,第一個那個車的功能就是那個車跑幾公里兩個小人就敲幾下,就相當於現在車上的里程錶,第二個是車上有一個小人,一直指着南就是你想迷路也迷路不了,相當於現在的指南針,我真佩服古人的聰明,偉大。

還有一個讓我驚訝的是有一個古代人,畫了一幅畫,《清明上河圖》,一共有兩千零一十二個人物,一個人物一個樣子,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上面有騎毛驢的、畫畫的、送貨的、划船的、唱戲的,。還有狀元卷,它本來被盜了又追回來了,因爲它很珍貴,他的作者名字叫趙秉忠,是青州人,還有皇上親自籤的六個大字“第一甲第一名”,還有李清照,它是一大才女,很可惜她原來住的房子在範公亭公園,我沒有去看。

古人好偉大,現在的人幾乎做不出來,我要是能做出來該多好呀!我想我從現在起好好學習,肯定能做的到。

今天,參觀博物館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相關內容

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4

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去參觀運河博物館。

在路上,我就已經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蹦蹦跳跳地一路前行。瞧,那就是運河博物

館嗎?哇,好漂亮!好氣派!好壯觀!房屋上那一片片拱形玻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

光,還把使人清新的綠色撒落到每一個角落,無不讓人心曠神怡。

一進去,我就感到了濃郁的古代氣氛,所有裝飾品,建築物都是古代形式的,讓我不禁感到有些陌生。裏面有許多精緻別樣的東西,最引人注目的要屬那面銅壁了。結實的銅板上,

雲霧繚繞,幾條龍在上面游來游去,這彷彿是宮殿階梯中間的游龍圖,十分壯觀,十分雄偉。

現在,我已覺得沒那麼陌生了,反而有一種奇妙的親切感。

再往裏走,會看見一些褐色的木塊,上面用醒目的黑色字體告訴我們有關京杭大運河的知識。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爲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我看着那些彎着腰,埋頭辛苦工作的勞動人民,不禁感慨萬千。他們把一生時間都奉獻給了祖國,不顧一切,不惜代價地辛苦工作着。祖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爲背後有這些默默付出的人民。在這裏,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800字5

伴隨着十月桂花的芬芳清香,我們全校同學在這陽光燦爛的一天,懷着高興的心情參觀了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善博物館和中國傘博物館。

我們一道博物館的大門前,就看見許多標語豎掛在放上。其中有一條“延續歷史文脈,提升生活品質”的標語最爲醒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中國扇博物館。一進門就看見有許多精美的扇陳列在櫥窗裏,有清代的象牙柄鷹毛諸葛扇;百蝶圖的全棕彩黑紙扇;晚清的竹骨、紙質任伯年《花鳥》摺扇……每一種扇都有着悠久的歷史,被稱爲人間天堂的杭州從宋至今,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扇產業久化中心。我們還參觀了扇文化、扇工藝,每一個細節,每一幅圖案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後,我們來到了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在通過場館中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我們瞭解了展現刀剪劍“物開一刃爲刀,兩面開刃爲劍,雙刀相交爲剪”的獨特文化。在西漢期間,有學者認爲中國剪刀源於早期的青銅削刀,將兩把削刀相交就形成了剪刀,所以古代剪刀業成爲“交刀”。後來,隨着時間的變遷,在明清之際的杭州的張小泉,製造出了“張小泉剪刀”,通過在場館中的瞭解,張小泉剪刀鍛制的技藝就有道工序,其中有:試鋼、試鐵,技胚、開槽敲斷、打鋼、顛鋼、出頭等。從而形成“萬事不愁一剪在手,一剪在手萬事不愁”的說法。通過精緻展品和故事場景,我們在刀剪劍博物館中,既可以瞭解刀剪劍的歷史文化,也可以瞭解從生活化視角去體驗民間風俗、生活趣識。

最後,我們去參觀了中國傘博物館。只見一排排玻璃櫥窗中擺放了各種各樣的傘,也不斷地在吸引着我的眼球。煙雨江南,洐生出獨特的傘文化,傘的審美,傘的詩意和傘的象徵意蘊伴隨着歷史發展的車輪,碾壓出一道獨特的文化軌跡。在博物館中,我看到了以中國爲代表的傘文化,傘歷史,傘故事,制傘工藝技術以及傘藝術……看着這一把把精緻而美麗的傘,我不禁感嘆:我們的祖先——古人,是多麼的偉大啊!

眼看太陽就要西下了,桂花業收攏了花朵,不再散發清香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運河工業三館。我相信,這座我國悠久的傳統手工藝術寶庫,一定會永放光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