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觀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羣體事蹟心得新版2020【精品多篇】

觀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羣體事蹟心得新版2020【精品多篇】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羣體事蹟心得 篇一

要以“敦煌守護神”常書鴻、“敦煌藝術導師”段文傑、“敦煌女兒”樊錦詩爲優秀代表的敦煌研究院先進羣體爲榜樣,傳承弘揚“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立足崗位實際,努力踐行“莫高精神”。

這就要求我們年輕幹部要有遇事不慌亂,處事不急躁的良好形態,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記得牢“使命”、守得住“初心”。

堅守平常之心。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覺悟,志存高遠,不忘初心,堅守本心,守好本分。“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羣衆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牢記公僕身份,堅持“身”入基層,“心”入羣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磨鍊,受得住考驗。面對挫折不言棄,面對困難不退縮,以平常之心對待苦與樂,以豁達之心對待名與利,以坦然之心對待得與失,做到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自己,識大體,顧大局,講奉獻。既不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又不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知足知不足,有爲有不爲,自覺做到任勞任怨,甘於奉獻,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堅守責任之心。在其位,要盡其責。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幹部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纔會有多大成就。年輕幹部有知識,有學歷,對基層工作有想法,有見解,但缺少工作經驗,缺少社會實踐。身處基層,要恪守爲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不因瑣碎而敷衍,不因平凡而抱怨,時刻保持本領恐慌,在基層歷練中不斷成長,在服務人民中豐富人生閱歷,在奉獻基層中儲備工作經驗,在辦文、辦會、辦事中提高工作能力。始終做到心中有責,勇於擔當,忠於職守,盡職盡責,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真心實意辦實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把平凡崗位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交辦的每一件任務做實。

堅守敬畏之心。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自覺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立場,旗幟鮮明,保持戒心,守住小節。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堅持時時勤拂拭,築牢內心防線,防微杜漸,知敬畏,守底線。不爲權勢所惑,不爲名利所動,不爲物慾所累,講規矩,守紀律。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嚴肅的生活作風,克己慎行,講操守,重品行。始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言慎行,慎獨慎微,自覺規範朋友圈,生活圈,作風正派,潔身自好,守住小節,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毛澤東同志曾對青年人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世界,終將是我們的,未來,也終將是我們的。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羣體事蹟心得 篇二

敦煌莫高窟,是絲綢之路上最爲璀璨的一顆明珠,是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果。今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考察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敦煌莫高窟,對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讚揚。

爲了讓莫高窟這顆絲綢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重放光彩,75年來,一代代莫高窟守護者堅守大漠,把青春年華奉獻給莫高窟。他們經歷了物質極爲匱乏的歲月,耐住清苦寂寞,用無私奉獻換來了敦煌石窟保護的嶄新局面和敦煌文化的賡續弘揚。 作爲一名組工幹部,要自覺把“莫高精神”轉化爲驅動工作的內在動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組織工作幹出成效。

擦亮黨員底色“守初心”。敦煌研究院先進羣體胸懷夢想、守一不移、薪火相傳、不懈奮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恆、久久爲功,推動事業不斷髮展壯大。“木求其長者必固其根本”。要守好共產黨員的初心,就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組工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能夠淡薄寧靜的看待得失,從容篤定的面對進退。不斷淬鍊“初心”的純度,當好人民勤務員,樹立起人民公僕的良好形象。

持續改進作風“重實幹”。持之以恆抓好學習,要把學習當做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在常學常新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要把業餘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少一點對物慾的追求,多一點對知識的渴求,少一點無意義的社交,多一點時間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爲知識充值,爲頭腦充電,克服“本領恐慌”。

樹牢紀律紅線“講規矩”。對組工幹部來說,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絕對可靠、對黨絕對忠誠。必須時刻繃緊政治紀律這根弦,切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把人事紀律和工作紀律作爲剛性約束,有令即行,有禁即止。要做到無人之時長自律,細微之處常自省,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一點一滴中完善自我。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羣體事蹟心得 篇三

70多年的滄桑鉅變,以“敦煌守護神”常書鴻、“敦煌藝術導師”段文傑、“敦煌女兒”樊錦詩爲優秀代表的敦煌研究院先進羣體用自己的生命講述着他們在莫高窟堅守的流金歲月。正是有了敦煌研究院幾代人的辛苦付出,纔有了莫高窟如今的輝煌前景。

學習敦煌研究院先進羣體,就是要學習他們忠誠事業、勇挑重擔、實幹爲先、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奮進新時代、爲國建新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就是要學習他們胸懷夢想、守一不移、薪火相傳、不懈奮鬥的忠貞品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恆、久久爲功,推動事業不斷髮展壯大;就是要學習他們奮發有爲、勇於創新、善作善成、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在工作中積極探索、改革創新,着力改革發展難題,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就是要學習他們不怕吃苦、甘於寂寞、樂於奉獻、淡泊名利的無私胸懷,堅持苦幹實幹,勇於攻堅克難,積極拼搏奉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通過此次學習使支部黨員真正感受到了敦煌研究院先進羣體的精神力量。要把學習敦煌研究院先進羣體事蹟和樊錦詩同志崇高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帶頭弘揚他們“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對照先進榜樣找差距、不斷鞭策自我,把“莫高精神”轉化爲驅動工作的內在動力,立足本職創新堅守,將使命牢記心上,將責任扛在肩上,把任務落到實處,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爲推動全館工作再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羣體事蹟心得 篇四

第一次聽說“面壁者”這個詞,很震驚,知道他們的故事後,也便了解了,確實很形象。這是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人的稱呼,他們整天面對敦煌莫高窟裏的壁畫,修復壁畫,研究壁畫,臨摹壁畫,保護藝術,傳承人類文明,一干就是數十年。仔細想想,敦煌的“面壁者”精神不該只留在敦煌,它應該像敦煌的文化和文明一樣走出壁窟,值得讓更多的人擁有。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爲一名“面壁者”,但不是在敦煌而是在我現在的崗位上,紮根基層,服務大衆。

低頭審視,明白爲何出發。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尤其是處於剛剛進入社會邁出前進第一步的人,應該多審視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爲什麼走這條路,想清楚了纔不容易走着走着就走偏了,或者半途而廢改道了。基層工作雖然複雜繁瑣,但卻最能感受人生冷暖,腳踏實地更能給人真實感;基層羣衆也是最質樸的,我們本質上也是他們,爲他們服好務,設身處地幫他們解決問題,我們也會收穫很多。

沉心靜氣,看淡世間嘈雜。敦煌的“面壁者”們整天對着壁畫,要麼就是茫茫大漠,他們的心真的躁不起來,波瀾不驚,看淡世間潮起潮落。相反,處於鬧市的我們真的很容易浮躁,誘惑太多、選擇太多、要操心的事太多,工作的事,家裏的事,還要處理羣衆的事,各種頭疼、不開心!其實,無論什麼事,少些浮躁,靜下心來對待,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處理問題,或許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一步一腳印,一個一個理順,其實也就那樣。

學會堅守,這邊風景獨好。在“面壁者”的眼中,冰冷的壁畫是有溫度的、有色彩的,飛天的舞者是有表情的,久了彷彿能看懂他們之間的故事,置身其中和她們對話、觀看演出一般。我們又何嘗不是呢,這裏的風景一樣精彩!誰說只有大城市的燈紅酒綠、高樓大廈最美呢,這裏有小橋流水、善良的人兒、淳樸的笑容,這裏的一切都那麼真實、充滿溫暖。心裏覺得選擇對了,那麼人生處處是風景。

我願做一名在基層的“面壁者”,懷揣初心、耐心、信心,紮實走穩每一步,和一位位“面壁者”們共同書寫美好未來!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羣體事蹟心得 篇五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修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近日,一段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敦煌莫高窟時和正在此處參觀遊覽的羣衆招手致意並和一位來自江蘇南通自駕遊的遊客親切交談的視頻走紅網絡。敦煌,這座跨越千年的古城,再次走進公衆的視野。

訴說千年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莫高窟對面,是三危山。《山海經》記,“舜逐三苗於三危”。可見它是華夏文明的早期屏障。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敦煌飛天,駝鈴聲響,一頭連着歷史,一頭朝向遠方。莫高窟傲視異邦古蹟,因爲它有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一千年始終活着,一代又一代的商人、藝術家走來,又遠去。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護相當重視。他強調,傳統文化的弘揚我們要給予幫助,要保護好我們的國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包容吸收各種文明成果。

歷經萬般苦難,牢記使命擔當。20世紀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等一批國外探險家來到敦煌莫高窟,盜走大量經卷文書。藏經洞五萬餘卷經卷文書中,中國保存下來的只有一萬多件的殘卷,其餘均分佈在英、法、俄等國。著名學者陳寅恪因藏經洞文獻流失而發出感慨:“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藏經洞文物的發現,爲正史提供佐證,爲絲綢之路沿線的中古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被稱爲打開世界中世紀曆史的鑰匙。而散落在各國的文獻和文物也引發了對莫高窟的世界性研究,形成敦煌學。從“吾國學術傷心史”到世界敦煌學研究中心,體現了廣大中華兒女對國土文物的珍重,體現了黨中央對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視。

不斷開拓進取,迎接輝煌未來。敦煌,世界四大文化體系在這裏碰撞,無數藝術家,用顏料和技藝,用光陰和生命,在莫高窟營造終極藝術世界。穿越時空,每一塊秦磚漢瓦和關隘烽燧,都讓我們彷彿在同歷史對話,駝鈴聲聲,激盪心絃。如今,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在這片千年的土地上向遊客展示着《千年莫高》和《夢幻佛宮》,訴說着莫高窟的自然、歷史和文化背景,敦煌研究院在“敦煌女兒”樊錦詩的帶領下不斷探索。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讓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三屆敦煌文博會的舉辦,讓甘肅與沿線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文交流關係。如今的敦煌,承接這共建絲綢之路的歷史榮光,在矚目與期待中,朝着未來,傳承絲路精神,續寫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