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新版版(多篇)

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新版版(多篇)

楊善洲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近日,我學習了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感觸十分深刻。楊善洲同志一生愛國,無私奉獻,事蹟感人。

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爲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憑着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鬥一步一步成長爲領導幹部後,60年如一日兩袖清風,始終持續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忘我工作,一心爲民的高尚情操。爲了履行自己當初“爲當地羣衆做一點事實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他退休後,主動放下進省城安詳晚年的機會,義務反顧的扎進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艱苦創業,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獻給國家。

他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爲民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地發揮老有所爲的奉獻精神,是老幹部的優秀代表,是創先爭優的突出典型。作爲一名普通幹部,更加堅定了我學習和追求老書記“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我們務必要有頑強的意志,務必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從方方面面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光輝事蹟。

他“爲官”多年沒有爲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時常對家裏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卻把個人超多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縣裏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試想,如今這樣的幹部、這樣的領導還有嗎?這正是楊善洲老書記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們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穿着樸素的服裝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仍以普通羣衆的心態往來其間,以赤誠之心對待羣衆。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以一團火的激情,腳踏實地,撲下身子,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

盛年時期,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後把植樹造林作爲爲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出於對他幾十年卓着成績的褒獎和關心,省委曾讓他到昆明居住,併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但他婉言謝絕,把“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爲家鄉百姓造一片綠”一句話說得鏗鏘有力。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捨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獻給人民的事業。

我將時刻以楊善洲同志爲榜樣,把他的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真正以退休職工的利益爲重,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以人爲本,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此刻做起,以赤誠之心對待退休職工,努力爲退休職工辦實事。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習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二

看着《大山的佐證》,看着《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實況錄像》,欲語淚先流,老人的故事感人肺腑,老人的信念可歌可泣,老人的精神永垂不朽。一個共產黨員的一生,情注大亮山,老人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人民,把畢生財富獻給了祖國。

曾爲保山市地委書記的楊善洲同志退休後沒有安享晚年,而是用自己的切身行動爲家鄉的百姓謀福利,爲家鄉的人民做好事。即便很多人不理解,即便很多人有意見,他一如既往,一句:“共產黨員來自討苦吃”深深表露了楊善洲同志的堅定態度,也披露了誤解他的人們。是啊!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表現在哪裏?不就體現在這“自找苦吃”上嗎?

一頂藍色呢帽,一套藍色中山裝,一雙高筒黃膠鞋,描繪了老人艱苦樸素的樣子。老人60年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把黨和人們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一間毛氈房老人住了九年,一間不大的宿舍變成老人擺放勞動工具的倉庫,一張自制的辦公桌老人用了十年,一個個村寨在老人的幫助下脫貧致富、通電通路,一棵棵幼小的樹苗在老人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一片片荒山在老人的辛勤努力下變成了綠洲……

是什麼讓老人放棄安享晚年的機會?是什麼讓老人廢寢忘食,忘我勞作?是什麼讓老人半年纔回一次家?是什麼讓老人寧願家人甘爲農民?是什麼讓老人將政府獎勵的資金傾囊捐助?……是那句“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是作爲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信念。看着畫面中的楊善洲老人,花白的頭髮,花白的眉毛,花白的鬍子,深深的皺紋,渴望的眼神,不禁淚流滿面。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一個奮鬥一生的共產黨員,即便黑髮換白髮,即便皺紋橫生,也不忘曾經的諾言,也不忘爲人民服務的信念,也不忘親手種植的樹苗。他的坦然,他的堅定,他的無私,他的作爲,深深影響着每一位共產黨員,深深感染着每一個相識的人,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

“層層疊加的年輪,是樹木對他深刻的記憶;聲聲由衷的稱讚,是戰友對他深情的解讀;默默佇立的豐碑,是羣衆對他深切的緬懷。”“老書記”人們這樣親切地稱呼他;“他是一個普通的老人,很親切,很和藹,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喜歡他。”這是人們對他的印象。一個老人,一個共產黨員,他用一生的時間來鐫刻人們永久的回憶。楊善洲同志雖然走了,但是他留下的5.6萬畝,價值3億多人民幣的大亮山農場還在,他堅定的信念,爲人們服務的精神還在,也將代代相傳。

一個共產黨員的一生,如此活來多精彩!

學習楊善洲精神的心得體會 篇三

前段時間學校工會組織老師去看電影《楊善洲》,剛拿到票時,覺得這樣的電影沒太多吸引力,抱着完事的心態來到了電影院。電影開始後,一位慈祥老人和一個挑水送親村民的談話,讓我不由得對這個電影的劇情開始猜測起來,隨着劇情的進展,我有好幾次淚溼眼眶,雖然電影本身既沒有張藝謀的大手筆,,又沒有徐克的飄逸,但是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帶來的強烈衝擊讓我感動。

電影用寫實平述的手法,從楊善洲擔任保山地委書記一職入手,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他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難能可貴的是,他這一生完成了兩件大事,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影響深遠的“滇西大糧倉”。楊善洲擔任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裏,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並不接受,自己脫掉鞋子下到田裏作起示範,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長這才發現是地委書記親臨指導,急忙上前問好。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幹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一個人身在高位時,面臨衆多的誘惑,要作出衆多艱難的選擇。楊善洲的選擇總是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沒有片刻猶豫,沒有任何私心雜念。

他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回老家大亮山植樹造林。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幹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說:以前在職,聽組織安排,現在退休了,想幹點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種樹去。他回到家鄉,開始發動羣衆。他的辦法很獨特,先組織羣衆看了一場電影《廬山戀》。電影放映完時,他問大夥:“電影好看不?”大夥笑答:“好看!”他又說:“是啊,電影好看是因爲廬山上的樹美呀,我們大亮山上的樹,像禿子頭上的毛,沒有幾根。你們用土地入股,我來出苗子,種出樹你們分紅好不好?”有人問道:“那你分什麼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資,什麼也不要。”大夥被他的誠意打動,紛紛簽訂植樹合同,自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七年的漫漫種樹征途。在大亮山種樹,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風順。樹苗成活率低,野草擠佔樹苗生存空間。他獨個摸索解決法,選擇種植根系發達、高於五十釐米的樹苗,成功地邁過這個難關;樹苗來源匱乏,他跑到大街上撿拾果核作種子,每天撿來一籮筐。五萬多畝樹林,每一株樹無不浸透他的心血。爲了公,爲了百姓的事,楊善洲不遺餘力;爲了私,爲自家孩子的調動,他“束手無策”。電影中有這樣一則細節,上山種樹時,他發現在山中放火玩的小孩子未能正常接受教育的原因是因爲山上國小的代課老師多年沒有轉正,紛紛離職,孩子們無學可上。這時他動用自己的影響力,喊來教育、人事、勞動各部門的頭頭腦腦上山,託他們解決老師們的編制問題,爲山裏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兒,爲了解決夫妻兩地分居,通過層層考試,只差一個章就可以辦理調動手續,從來不求父親的她哭着請求他幫忙:“您就打一次電話吧”。楊善洲訥訥地坐在小板凳上:“這是私事呀,這可咋辦呢。”最終,女兒掩面而去。

電影的結尾以西南大旱一幕告終,保山因植被良好,當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來此取水的車輛排成了長隊,此時的楊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沒有忘記他,來醫院看望的人站滿的一坪,片首的那位挑水送親的村民也從山上挑來了乾淨的水,遞到他跟前,大聲說:“你沒有白吃國家公糧!”曾記得在戲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從楊善洲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爲民做主的好官。

楊善洲走了,他留給後人一座價值3億多元、5萬6千多畝的林場,但他留下的更讓人難忘的是那一心爲公、百折不撓的工作作風,他雖瘦弱的身軀卻留給我們一個高大的背影,他用自己偉大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

學習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四

俗話說,做好事做實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實事。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爲權力所累、不爲地位所累、不爲名利所累、不爲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僕本色。作爲新時期的黨員領導幹部,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爲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爲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着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鬥一步一步成長爲領導幹部後,始終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爲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羣衆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爲民的根本宗旨。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羣衆,努力爲人民羣衆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爲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退休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把植樹造林作爲爲黨爲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把畢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獻給了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

總之,楊善洲老書記的一生是艱苦奮鬥、大公無私、一心爲民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身體力行“俯首甘爲孺子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通過學習他的'事蹟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作爲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更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爲榜樣,進一步加強執政爲民的理念,隨時謹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教育我們的幹部職工,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面對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績,以達到“創先爭優”學習提高的目的。

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五

3月29日,我參加了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和國家機關工委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辦的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報告會上,楊善洲同志生前在保山地委工作時的同事、退休後在林場期間並肩作戰的戰友、楊善洲同志的二女兒、家鄉所在地的幹部代表和採訪過楊善洲同志的新聞媒體記者等5位同志,從不一樣的側面、不一樣的視角,反映了楊善洲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整個報告會樸實無華、感人肺腑、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是對每個黨員幹部心靈的一次激盪和靈魂的一次洗禮,很受教育。

楊善洲同志參加革命工作後,歷任區、縣主要領導,擔任中共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近20年。60年期間,始終持續艱苦樸素的本色,廉潔奉公、全心爲民、勤奮工作。退休後,主動放下進省會城市安享晚年的機會,回到家鄉,紮根保山市施甸縣大亮山辦林場,一干就是20多個春秋,植樹造林7萬多畝,把昔日的荒山改造成生機勃勃、價值近3億元的林場,爲家鄉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爲改善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做出巨大貢獻,用生命履行了對家鄉人民的莊嚴承諾、用生命書寫了一個永不退休的共產黨員的光榮一生。

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是要學習他堅守信念、矢志不渝的“一輩子”精神。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就難在“一輩子”做好事。楊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爲羣衆謀利益,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公而忘私、廉潔奉公,他的模範事蹟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得到廣泛反響,有人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只要活着,我就有義務和職責幫羣衆辦實事。”“實在幹不動了,就把林場交還給國家,但這不是說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是要之後幫老百姓辦,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這種生命不竭、幹事不止的“一輩子”精神是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的閃光點,是我們此刻許多黨員幹部所缺少的一種精神、一種對黨的事業執着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應當着重加強的黨性修養和優秀品質。透過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我們要進一步找差距、識不足,加強黨性修養,尤其在應對困難、經歷挫折時,要堅定理想信念,要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始終如一、一以貫之地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輩子爲人民羣衆辦實事、辦好事。

二是要學習他執政爲民、一心爲民的公僕情懷。楊善洲同志先後擔任縣委、地委領導,爲官幾任、主政一方,但從不利用手中職權爲自家人謀取任何私利,爲家鄉辦事也秉公辦理、不徇私情,甚至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都被他婉言拒絕了。楊善洲同志工作一輩子,沒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按照有關政策,他的家屬能夠“農轉非”,但是他卻想着其他同志的家屬都在農村、把申請表鎖進了抽屜。他擔任地委領導期間,對待家鄉一視同仁、堅持原則。退休時,組織上安排他到條件好的省城,他婉言謝絕,毅然回到養育自我的大亮山,帶領羣衆植樹造林。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縣政府,縣裏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錢捐獻給公益事業。但是,在楊善洲同志看似不盡人情的背後,隱藏着他舍小家、爲大家,執政爲民、一心爲民的公僕情懷,隱藏着他對羣衆的大情大愛和堅定的承諾。在任期間,他清正廉潔,忘我工作,爲羣衆幹實事、幹好事,始終如一地踐行了執政爲民的根本宗旨。應對家人,楊善洲同志用無聲的言行影響着、愛護着女兒們,他雖然沒有彎下腰把妻子兒女保護在懷抱裏,卻被女兒深情的比喻成頂天立地、爲老百姓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對於養育自我的家鄉父老,楊

善洲同志堅守爲家鄉人幹些實事的承諾,退休後20多年如一日,讓荒山變綠洲,帶領羣衆實現了脫貧致富。楊善洲同志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深刻含義,是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

三是要學習他撲下身子幹事業的實幹精神。楊善洲同志以前在工作筆記中寫道:“領導上前線,親自帶着幹。這是最有效的指揮。”“一天講得磨破嘴,不如自我流汗水”、“喊啞嗓子不如做出樣貌”。在職期間,他帶頭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與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退休後,老驥伏櫪,植樹造林,開始爲黨爲人民服務的新徵程。林場建設初期沒有地方住,他們搭建簡易氈棚,一住就是10年;缺少樹苗,楊善洲同志不怕丟臉面、不“光彩”,帶頭撿果核,硬是用撿回的果核育出苗木、植出一大片繁茂的果林;山上不通路,就帶領大家修路,不通電,就帶領大家架電。這種自力更生、勇往直前、不畏艱險,撲下身子幹事業的實幹精神是我們一些黨員幹部、尤其是機關黨員幹部有差距的地方,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地方。作爲領導幹部,我們更要查找自身不足,學習他帶好頭、做表率的領頭羊精神,學習他放下身子、丟下臉面,一心一意幹事業的勁頭,學習他遇山開山、遇水搭橋、排除困難、勇往直前的無畏勇氣。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還有很多,他所反映出的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還有很多。其他同志也都談了很好的體會和感受,很受啓發。這次座談會後,我們將認真貫徹胡錦濤同志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劉雲山同志的講話精神,按照部黨組和機關黨委的安排部署,組織防辦的黨員幹部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把對楊善洲同志的崇敬和學習感受化爲做好防汛抗旱中心工作、推動水利事業發展的動力,努力保障防汛抗旱兩個安全,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爲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作者:田以堂)

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六

最近,在工作時,經常聽到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耳濡目染,感觸頗深。楊善洲同志1953年入黨,1988年4月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後,主動放下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楊善洲同志曾先後被評爲省、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全國老有所爲先進個人,被授予“全國十大綠化標兵提名獎”、“環境保護傑出貢獻獎”、“中華環境獎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透過認真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覺得我們主要應從三方面進行學習:

一、學習楊善洲同志愛國愛黨,無私奉獻的精神。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樣,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以堅定的信念展示共產黨員的風采。楊善洲同志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餘年,但從未爲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戶口本,zhlzw。沒有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常對家裏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政府,縣裏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作爲捐資助學等捐獻了出去。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堅持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二、學習楊善洲同志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

楊善洲同志穿着樸素的服裝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仍以普通羣衆的心態往來其間,以赤誠之心對待羣衆。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弘揚黨的優良傳統,以一團火的激情,腳踏實地,撲下身子,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

三、學習楊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革命精神。

盛年時期,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後把植樹造林作爲爲黨爲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出於對他幾十年卓著成績的褒獎和關心,省委曾讓他到昆明居住,併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但他婉言謝絕,把“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爲家鄉百姓造一片綠”一句話說得鏗鏘有力。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捨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

楊善洲同志的事蹟告訴我們,我們務必要有頑強的意志,務必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鍊身手,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幹。要持續創新銳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爲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學習楊善洲精神的心得體會 篇七

最近,認真學習了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通過學習,使我深有感觸。有一種奉獻,叫不計個人得失,且微小而又悲壯!有一種感動,總是在剎那間悄然襲上心頭,讓我的心悸動而潮溼。感恩之心,於無聲處綻放!

他曾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地委書記,一個大官,用村人的話說,是一個拿退休工資吃飯的人。可他偏偏鍾情於大山,用20餘年的時間,用生命的餘熱把曾經的荒山變得山清水秀。我們就是要像他那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作爲教師,我們的山是學校,我們的森林是學生。山不變,人在變。來到山的學生,有的是草,有的是樹,作爲山的管理者,我們又如何把草種得堅韌,把樹扶得更直?楊善洲同志告訴了我們:做平凡的人,幹不平凡的事。

我也曾氣餒過,委屈過,放棄過,但想起老書記在大亮山的風雨拓荒,潮溼毛氈房裏的熬煎,任然執着於自己的信念。於是我又振作了奮進的勇氣,明白“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內涵,平時虛心學習,不斷改進教法,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每次和孩子們在一起,看着稚氣的臉龐,聽着關切的問候,體味着愛憎分明的話語,我欣慰地笑了……至今,還清晰的記得,XX年教師節的那天晚上,當我拖着疲倦的身體回到宿舍,看到孩子們送的小天使,還有那溫馨的祝福,那一刻,我心中彷彿涌出一股清澈的暖流,淨化了塵世的喧囂,洗滌了身心的疲憊。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卻得到如此珍貴的祝福,那一刻,我簡直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教師的職業註定安於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蹟,如果把平凡而神聖的教師崗位看作個人謀生的手段,那它永遠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必須像楊善洲一樣,在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坐在這兒,這山望着那山高。我們要像楊善洲一樣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展示着一個優秀教師崇高的價值取向。

教師肩負着教書育人的神聖重任,因而社會對一個教師的品行往往比其他行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今這個社會,儘管拜金主義等在許多人的思想意識中盛行,但它不應該感染在教師的身上。一個優秀的教師要習慣寂寞,習慣清貧,用坦然的心理面對生活,以豁達的思想憧憬未來,始終把教育好學生能力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能經常自我反思教學的得與失,使自己真正能從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去審視自己教育教學行爲,領悟教育教學的真諦,這樣的老師就做到了“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具有示範作用,以身作則,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學生。

教師是充滿愛心的職業,教師要做一名愛的天使,這是對每一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有人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愛別人的`孩子纔是教育的神聖。”教育本身就意味着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不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爲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又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他告訴我們,教師不僅僅要成爲一名有愛心的教師,還要成爲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啓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爲一名智慧者。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智慧是靠後天的“勤奮”得來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教師唯有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爲學者,成爲能師。勤奮體現在教師身上就是不斷學習和交流,不斷地充實自己。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裏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共同討論,益處更多。討論有助於相互啓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啓迪。討論有助於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討論有助於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做一名陽光教師,就要樂於讀書學習,走進陽光海洋。知識就像海洋,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縮短與彼岸的距離。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乏味”。是的,不堅持學習,不習慣讀書,文化底蘊就會逐漸缺損或丟失,人就會表現出膚淺和浮躁,就會慢慢地被時代所拋棄;做一名陽光教師,就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因爲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更別提孩子了,吃一塹,長一智。孩子們正是在一次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逐漸長大的。因此作爲教師,我要改變自己的觀點,用讚美的眼光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進而形成讚美的習慣。那麼,我即使面臨巨大的壓力,也會從心裏感到自己是一名快樂的教師。

也許我做不到像楊善洲同志這麼崇高,但是我卻會永遠保有那份神聖的感動,從中去感悟那些崇高的品格、情操和精神,不斷改造和完善自我,不斷鞭策自己踏實前行,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像楊善洲一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忠誠黨的事業的典範,將繼續恪守“教書育人”的基本原則,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