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培訓數學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培訓數學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培訓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1

7月5日—7月11日,非常幸運地隨合肥市小數骨幹教師培訓班赴重慶西南大學培訓。爲期一週的培訓讓我的身心得到洗禮,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一、思想靈魂得到了洗禮

十幾年的數學教學生涯,逐漸產生了職業倦怠感。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勝任小數教學,穿新鞋走老路,從容不迫地駕馭數學課堂。可通過這次培訓,聽了各位名家的奮鬥過程以及小數教學中很多新的理念和看法,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憾,靈魂得到了淨化,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愛”是教育的支點,我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自己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二、加強學習,促進專業化成長

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須具備一桶水。但要想學生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盡,教師就得時時給予補足,專家的講座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我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啓發。面對着一羣羣渴求知識的學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以及教師職業的神聖。讓我對如何進行有效備課和上課指明瞭方向。特別是教師們對教學中的困惑和爭論,更讓我體會到了進行終身學習,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要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提升,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才能適應世紀的挑戰,才能勝任教師這一行業。

三、有效課堂的建構

通過認真地學習,使我對如何有效備課和上課有了全新的認識。面對着新課程、新理念,我們教師就得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採取新對策實施有效教學,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有效課堂教師要堅持做到先學後導,把先學後導貫穿於課前、課中、課後,並要以建構主義教學爲基礎,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經驗出發,幫助學生找準新舊知識間的切入點,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和衝突。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轉化關係,這需要教師創設真實的情景來互動。教師設問題,學生生成問題,教師引發討論,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活動充滿生機活力。

有效教學要把評價滲入課堂。教師要使知識問題化、問題能力化,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必須與學生共同建立起知識的橋樑,形成合作、探究解決,並以問題爲核心,以學生爲本,該如何創設和諧的課堂或情境?指導學生的學習是要科學化,訓練的問題是要目標化,內容的評價要全面真實化。一系列的問題教師都必須進行全面的思考與評價。

四、積極參加專家與學員的互動

培訓期間,有專家教授的知識講座,還有心理教授對國小數學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分析引導,跟隨着專家的思路,積極參加每一次互動,有效地調動了我繼續學習充電的積極性。

培訓已拉下帷幕,而我覺得只是一個開端,不過這次培訓也使我補足了元氣,添了靈氣,煥發出無限生機。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教師職業的責任與神聖。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願“一片金色的回憶,一份永久的紀念”化爲我重新跋涉的新起點。

培訓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2

暑假這十一天學習活動,使我的假日生活充實了很多。作爲一名第一次參加活動的新教師,我來談談對這次培訓活動的幾點心得。

首先,對於如何才能更好地"關注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確實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值得討論、研究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執教近幾年來的最大困惑,現在我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來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訓活動加深了我對課前備課的理解。

作爲一個參與者,知道了國小數學備課都應該備什麼,都應該關注哪些方面。但具體在實際操作中該怎樣去落實,還是很模糊的。通過這次親歷活動後,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學準備活動的流程是: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分析------教學處理及策略選擇-----展示教學預案。先說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單單是就教材去談教材。還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確編者意圖,我們可以藉此落實哪些階段目標?我們應該在怎樣的總目標的指引下具體落實到課堂上的目標?我們的教學到底要使學生形成怎樣的能力?另外,從其他幾塊的.準備中,我還知道了我們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習者的特徵,關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真正使他們受益,形成他們的一種能力,這纔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因爲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合作的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計算與實際應用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數學教學應該能夠爲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就是說,我們的教學要使學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終目的是爲社會服務。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纔會更有效。

其次,爲我搭建了一個學習的平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孔聖人所言。意思是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那麼衆人行,吾師多焉!現代的教育強化了學科的整合,要求教師做教育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同伴互助,發揮團隊的力量,纔可以把我們的教育搞好。事實也是如此,在這次培訓活動中,每每思考之餘,渾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種力量,那就是爲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發努力!這也許就是人爲什麼是羣居動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過這次培訓,我見識到了很多老教師的風采,也認識了不少優秀的年輕教師,通過交流我瞭解了自身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們學習、請教,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成長的好方式。

另外,參加本次活動後我也有以下一點思考:

因爲這種教學準備活動耗時費力,不可能把準備過程全部呈現給大家。所以,我們必須把準備活動儘量真實的"演"給大家。但必竟還是"演",因而給我們的活動帶有了太多的形式色彩,使學習者不易接受。學習者的第一感覺就是模仿的"演演"而已,某種程度上抹煞了"研"的色彩。

那麼怎樣處理"演"與"研"。應該說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準備活動中的東西是好的,但做多了就走樣了。那麼,這種活動中,怎樣處理好"演"與"研"的問題,或者說怎樣使"演"真正走向"研"纔是我們今後應該更關注的問題。但是,即使真正"研"下去了,又該怎樣檢驗我們"研"的結果,從而促進"研"下去纔是更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

總之,我很榮幸能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確實使我大開眼界,從各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希望下次再參加時自己也能有所提高,成爲能和大家一起研究的好同伴。

培訓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3

20xx年1月5日,我有幸參加了洛陽市中國小教研室20xx年蘇教版教材培訓。給我們培訓的是蘇教版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科書編委,核心作者侯正海老師和黃爲良老師。雖然外面雪花飛揚,但報告廳內座無虛席,寒冷的天氣絲毫阻擋不了老師們熱情洋溢的學習勁頭。

上午侯正海老師主要從運算入手給我們進行細緻入微的講解。侯老師先帶我們回顧了運算教學的歷史背景。接着又講到了估算,筆算、簡算。侯老師一直強調要學生理解算理。理解算理,也要讓學生掌握抽象的法則,更需要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只有理清算理、對其進行整體的深層理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對具體算法產生、發展、應用的綜合認識。從數學學習心理的角度來看,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究、不斷提高思維能力的過程。對算理的理解與表述,除了作用於具體計算算法的形成與提升,更是學生數學思維活動的外顯形式,是學生提升數學的思維方式的有效平臺。從數學知識獲得的過程上分析,算理探究與理解,可幫助教師與學生共同聚焦於抽象的形式化地數學問題解決,並在分析爲什麼的過程中實現由經驗表述到形式化原理認識具體算法抽象。

低年級整數加、減法計算,主要藉助於學生生活經驗的再現與應用,引導學生將生活化經驗提煉成數學化的表達與應用。中年段整數乘、除法的學習主要以具體的簡單實際問題爲載體,其注重基於自我再創造基礎上的理解。高年段小數、分數(百分數)計算中則側重於藉助知識的有效遷移與類比,注重算理的形與質的溝聯式理解。下午,黃爲良老師則是主要從圖形的認識入手對我們進行講解。點沒有大小、線沒有粗細、面沒有厚薄是黃老師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圖形及其性質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將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基本圖形的認識經驗的基礎上,用數學的眼光去重新認識圖形。教師不僅要重視從生活中的食物抽象出圖形的'過程,也要重視將圖形及其特徵應用到生活中去。當學生在嘗試解決實際問題時,他們需要將所學到的有關圖形的性質,充分利用起來,這不僅促進了對這些性質的理解,而且發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具有豐富的實際背景,在現實世界中又有着極其廣泛的應用。應使學生從生活的空間中發現這些圖形,經歷從現實源泉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學生通過豐富的實例,在具體的背景中理解這些基本元素及其關係,瞭解他們的廣泛運用,從而進一步通過概括和抽象得到數學中的圖形。在這一天時間裏,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專家教師,聆聽了專家的培訓講解,從中我領略到每位專家教師的不同風格,及精湛的教學理論、實踐,他們講解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着數學問題的更深層次。從他們的設想裏學生能夠擦出思維的火花。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

在這些講解中專家們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更能夠追根溯源發現學生出現問題的本質原因,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通過這次教材培訓,讓我對國小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教育是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臺是我的舞臺,學習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所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要用耐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用愛心呵護他們的自尊心。讓每一個孩子都愛學數學,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培訓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4

時間也過得蠻快的,不知不覺來到了假期培訓的第六天,在今天下午交流的過程中各位老師就某一個或幾個問題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討論相當激烈。在“學生口算易出錯問題的原因及如何糾正”問題上,聽了老師們的發言,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有如下幾點看法:

(1)口算“78+1-78+1”學生把結果算成0。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屬於“強信息干擾”,國小生的視、聽知覺是有選擇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強弱程度影響他們的思考。強化了的信息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數相減得0,0和1在計算中的特性,25×4=100,125×8=1000等等。這種強信息首先映入眼簾,容易掩蓋其它信息。如口算“15-15÷3”,學生並非不懂得“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而是被“同數相減得0”這一強信息干擾,一些學生首先想到“15-15=0,而忽視了運算順序,錯誤地口算成15-15÷3=0,同樣“78+1-78+1”也是一樣的原因。

(2)口算時學生常把“+”看成“-”,把“×”看成“÷”,把數字看錯等等。

要進行口算,首先必須通過學生的感覺器官來感知數據和符號組成的算式。國小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是比較籠統、粗糙、不具體,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看不出事物的聯繫及特徵,因而頭腦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體性。而口算題本身無情節,外顯形式單調,不易引發興趣。因此,學生口算時,往往只感知數據、符號的本身而較少考慮其意義,對相似、相近的數據或符號容易產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錯。

如何糾正這些錯誤呢?

首先,強化首次感知,學生首次感知新材料時,進入大腦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攝抑制的干擾,長驅直入,在大腦皮層刻下深深的印記。如果首次感知不準確,造成的不良後果在短期內難以清除。因此教學新口算方法時,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讓學生動動手、腦、眼、口,促進多種感官協同參與認知,使學生主動參與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求。同時針對學生的感知特點,突出容易忽視的成份,如強調進位、退位、小數點的處理等,以強化感知。

①要強化審題意識,可訓練學生採用自問自答式檢驗:“題抄對了嗎?”,“是什麼運算?”,“先算什麼?”等等。

②在設計練習時,要有創造克服思維定勢的情境,如:四則計算的口算題無規律編排,培養學生養養成具體題目具體分析的慣。

③要加強對比練習,把新、舊知識對比,相似或相近的口算對比等等,促使學生在口算中進一步認識四則運算的意義及相互關係,建構完整的認識結構。

其次,加強記憶訓練

學生口算時,離不開瞬時或短時記憶。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應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層進行。如低年級常採用“對口令”、“接力賽”的方式。教師出示數10,一個學生說6,另一學生則說4;一個學生說2,另一學生則說8等等。“6”、“2”需要暫時記在腦子裏,然後算出“4”、“8”。或者出示一個數8,讓學生連續加8;也可以出示100,讓學生連續減8等等。中高年級可常進行一些兩步計算口算題訓練,教師口述前半題,學生口算出得數後記在腦中,再看卡片上的後半題,算出最後得數。

此外,還應重視學生有意注意的培養,要求學生口算時,從審題、計算到書寫,一氣呵成,中途不東張西望、左顧右盼;還應加強意志的鍛鍊,教育學生樹立責任感、自信心,力爭算一題,對一題,不畏困難,有耐心;還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審題,規範書寫,自覺檢查,及時糾正的好習慣等等。

當然,口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有很多,這就需要老師們做好充分的準備,從根本上找出錯誤的原因,然後加以改正,而不是隻歸結於“粗心大意”上。

培訓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5

20xx年x月x日至今,我參加了國家教育部主辦、雲南師範大學承辦的xx國培計劃——農村中國小國小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現已進行了兩個階段的學習培訓,先是非學歷培訓兩週,接着是兩個周的跟班研修。本次培訓爲我們設計了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使我們農村教師有幸聆聽了多爲教授、特級教師等對我們的理論指導。通過多方位的理論學習,以及到國小跟班研修,不斷提升了自身的理論水平,也豐富了教學實踐經驗,使我獲益匪淺,現將學習心得體會小結如下:

首先,培訓課程從上午八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兩點半到五點,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充實。先後由教授、特級教師、優秀學科帶頭人給我們帶來講座,講座的內容涉及了多個方面。

西山區教科研培訓中心的景海蓮老師主講 “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馬街中心學校的實例講述了怎樣進行“三段兩反思校本研修”過程, 讓我懂得了校本教研的意義與形式,“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培訓內容教研化,培訓途徑多樣化”,進行校本教學研究要“以需求爲基點,定位教研組目標;以制度爲保障,活化教研組活動;以發展爲目標,提升教研組品位;以評價爲機制,提高教研熱情;”並具體介紹了進行校本教研的方法。“教學的成功,從低年級開始”,她在講座中運用了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讓我明白“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懂得了一年級的數學課如何教:教會學生會用時間、會用數學書、會用學具、學會觀察、會寫日記;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

雲南師範大學朱維宗老師在“教學案例的撰寫”做了詳細的講解,讓我懂得什麼是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以及怎樣寫一個完整的教學案例。還有“數感的培養”首先講了什麼是數感,然後從多角度講解了數感的內涵,最後說明了數感的教學方法,結合實例說明國外在數感培養方面的一些做法,以及對數感教學的思考。另外“教學目標的設計與修改”剖析了三維目標,告訴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誤區,結合實例說明怎樣正確確定教學目標的方法與步驟,並讓我們寫了分別寫了一份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教學案例作爲作業。

五華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邱崇儒老師主講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讓我知道教育技術的發展和趨勢,教育技術實踐與運用層面的思考,懂得在運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盤龍區教科中心王曉碧帶來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導讀 ”,指出《課程標準》的重要性,他是編寫教材的依據,進行教學的依據,考試命題的依據,教學評價的依據。認真分析了課程標準,強調核心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來自五華區的陶德明老師,他的講座《如何研究國小數學教材》,讓我對數學教材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慾望。他告訴我們什麼是國小數學教材,爲什麼研究國小數學教材,以及怎樣研究國小數學教材,結合實例,認真分析,發人深省。

明通國小的李彥璇老師,爲我們帶來了《練習課的研究》,讓我懂得練習課的層次設計:會-熟-巧-創。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跟班研修期間,我們分別到海貝國小、金康園國小、明通國小、春城國小和武成國小聽課,參與學校的評課和教研活動,參觀校園,每個學校兩天。在這些學校裏,讓我感受到濃厚的學習氛圍,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從優秀教師的身上,我學到了如何設計並上好一節課,學會了怎樣評課。

通過培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來充實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培訓後,讓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信念、帶着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爲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訓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篇6

傳統數學複習課上"老師講解學生聽、老師出題學生練"的做法,阻礙了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樣既提高了複習效果,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我認爲:複習課不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複,數學複習課也是如此,是一個梳理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將書本由“厚”變“薄”的過程,即將看似凌亂無章、頭緒紛呈的知識條理化,概括爲體現本質的、帶有規律性結論。常言說的提綱攜領,就是抓住問題的關鍵,帶動全局。因此要求學生在階段複習之初,將孤立、分散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片,結成網,分門別類,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圖。課前老師可將複習目標及要求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有明確的主動學習方向,然後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整理知識點。這樣學生根據學習目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將知識點分類、彙總,並且探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在學生動手動腦總結整理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他們的總結歸納能力。所以,複習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知識總結,培養概括歸納能力。由於數學大量使用形式化的數學語言,容易使學生造成表面上的形式理解,造成具體與抽象的脫節、感性與理性的脫節。因此,在數學的教與學中,逐步通過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透過表面形式不同的問題,去僞存真,抓住問題的本質,概括出解決問題的規律和方法,真正掌握數學知識,不只是掌握形式化的數學結論,而更重要的是掌握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思想方法。所以,數學概括能力是學習數學所必需的能力,必須重視數學概括能力的培養。

二、質疑釋疑,培養解決問題能力。新課程理念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上如果採用以往“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問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和提高。這時應該把課堂讓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充分表現自我。老師只出示必要的信息,讓學生自己觀察動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心裏有問題,說明他對這部分知識學習的比較透徹;能提出問題,需要動腦筋來組織語言。因此學生能夠逐步學會抓住重點、關鍵來提問題,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然後,由提出問題的同學指名同學回答,回答問題的學生肯定會想:我怎麼能被同學的問題難倒呢?那不是太沒面子了嗎?所以他也會在腦中迅速蒐集相關知識來解答。最後評價的權力再交給提問者,他就需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而且可以檢查自己提的問題對不對,有沒有不完善的地方,更何況作出正確的判斷,也需要動一番腦筋。其他的同學這時可以針對問題或回答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鞏固練習,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組織有效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能的重要手段。除了老師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練習題外,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對學習結果能夠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和自我補救。因爲學生的頭腦裏不是一張白紙,他們都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學習模式、思考方法。老師可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把練習檢測的任務靠給學生。練習開始時,老師是根據教學目標讓每個同學都出一份題,同學交換來做。這時涌現出一批愛動腦、具有很強的蒐集、組織、加工信息能力的同學,他們出的題從題型搭配、難易程度、分值分配等各方面都超出了老師的預料。但也有個別同學能力較差或責任心不強,出的題質量較差,達不到練習提高的效果。爲了培優轉差,這時老師將學生分組,各種學生合理分配到每個組,並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與組員協商制定內容、分工等,完成任務後交給老師審定,然後小組間交換進行考試,再由出題組評卷。這樣做,學生的興趣空前高漲,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培養了實踐創新的能力。

總之,在複習過程中,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聽,教師出題學生練”的被動局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主建構知識網絡,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判斷對錯、尋找規律,能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展示個性的機會,讓學生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