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篇1

對於傳統文化,我最開始以爲就是學生時代學習的“之乎者也”,但當我真正接觸時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剛開始,看到董事長、汪總、秦總等其他各位領導學完傳統文化後的變化,我內心非常期待這次傳統文化學習的,但是呢,聽說6天的課程壓縮到4天、特別是看到作息時間表的時候,我就產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覺得中華傳統文化本來就博大精深,4天的時間能學到什麼東西,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如果把傳統文化比作一個人,那麼在我看來四天的學習可能連這個人腳趾甲裏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費生命,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着較勁找茬的心態呢,我就開始了四天的培訓,但是結果卻讓我又恨又喜,恨是因爲相見恨晚,喜是因爲如夢初醒。四天的封閉學習使我這顆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澱和洗禮,也給我的心靈也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兩點,也是我這次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非常非常重要的兩點:1、知道我以前錯哪了;2、知道我以後怎麼做了?那麼先我就談談我的第一個如夢初醒:

我的第一個如夢初醒就是對孝、忠、禮的重新概念:

很多人都說孝那誰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覺得我非常懂孝,就覺得自己挺孝順父母的,有時發工資了給爸媽打點錢,有時他們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網上給他們一買郵回去,或者回去的時候買點吃的、用的,從小到大也非常聽我爸我媽的話,爸爸媽媽讓去幹的活也都會去做,而且我這個人不抽菸,不酗酒,不賭錢,自我感覺也沒有好吃懶惰的惡習,我總覺得在同齡人中做的挺好了。但是學習了傳統文化以後,我覺得我就是老師口中所說的那個妖怪。我想起了我20多年從來沒有給我爸我媽洗過一次腳;想起了我高中的時候,在學校打架鬥毆、晚上去網吧上網玩遊戲;想起了我大學時拿着父母的血汗錢渾渾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擡槓、吵架;想起了我媽每一次嘮叨的時候,我總是很不耐煩。從來沒有注意到我媽眼角的魚尾紋越來越深,皮膚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好;我爸的腰不知何時已經直不起來了,眼睛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光芒。儘管我很不願意承認,但是我卻不得不承認:他們真的老了。

課堂上肖老師說孝順父母就是想父母之所想,給父母之所需,所以我對孝的理解就是做好以下三點:

1、孝就是愛惜自己。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喜歡下河洗澡,因爲安康河特別多,但是我媽不讓我去,只有她去河裏洗衣服時才帶上我,有一次我就偷偷去了,結果第二天着涼生病了,起都起不來,整個身體都是軟的,難受的我直哭,那時我媽就做我牀邊也哭,她就坐那邊哭邊說:難受也沒辦法啊,如果我能替你難受就好了。就是這句話我記得特別深。所以說身體是父母給的,不是我們自己的,那是咱們行孝的工具,如果咱們抽菸、喝酒、打架、違法犯罪、和別人生氣等等做出一些不愛護自己的身體的行爲,使身體有絲毫損傷,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

2、孝就是養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養父母之身就要關心爸爸媽媽的冷暖、溫飽,要時時刻刻去關懷爸爸媽媽的身體,年紀大了所以平常要多叮嚀他們不可以吃太鹹,不可以吃太油,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等,每年能帶他們去醫院檢查一次身體,抽時間應該去研究一些正確的養生之道,讓爸爸媽媽的晚年生活可以不用藥物來度過。養父母之心就是恆順爸爸媽媽的心,就是要時時能夠關注到爸爸媽媽的心情,主動陪爸爸媽媽吃頓飯,做點家務事,聊聊天,讓爸爸媽媽不再爲咱們操心,這就是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呢?就是做子女的給爸爸媽媽增添了光彩,爲家族光宗耀祖,讓爸媽臉上有面子,因爲在爸爸媽媽的眼中,他們一生的成就就是看見咱們有出息,這就是養父母之志。所以,我們在企業一定要好好上班、努力工作,只有拿到成果,纔有能力養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孝就是不能等。有人說,那就等我拿到成果、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再去孝順父母,其實不然。在我上大學時,我加入了青年志願者協會,有一次我們社團組織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時候因爲我們社團經費不怎麼多,就買了一些水果、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去,一行三十多人就去了敬老院,最開始我以爲那些都是無人贍養的老人,去了之在和老人交談過程中,我才發現其實他們大部分都是有兒女,但是由於兒女太忙所以只能委託敬老院,有的老人已經連續好幾年沒有看見子女。我們給老人們剝香蕉、喂水果、演節目、幫忙做飯。臨走時,那些老人們眼裏含着淚花把我們送了很遠很遠,我在想他們的兒女就算是億萬富也不過如此吧,這個在我空間都有照片……所以說其實孝是隨時隨地存在着的,也許是偶爾的洗一次腳,也許是偶爾身邊陪伴的身影,也許是一個問寒問暖的電話,不見得贈與爸爸媽媽錢財萬貫就是孝順,也不見得給他們買一個幾十塊錢的小禮物就是不孝,雖然他們嘴上說亂花錢,其實他們心裏是特別的高興,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行動,爸爸媽媽年紀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嘮叨,但是我們

千萬不要嫌他們煩躁,陪他們說說話,聊家長裏短,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像歌曲裏唱的“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不所以留下人生的遺憾就是的孝。

有人說,你說的第二點和第三點就是自相矛盾,既說是努力工作纔有能力孝養父母,又說是孝不能等,要多陪陪他們。其實這兩者一點也不衝突,爲什麼這麼說呢,古話說“物極必反”,而且咱們中國的“陰陽五行說”裏也特別講究的就是兩個字—平衡,這個平衡也就是所謂的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道,太陽東昇西落也是道,火車脫離軌道就會車毀人亡,飛機脫離軌道就會迷失方向道就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做正確的事,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所以說盡孝既要努力工作,又不能等。

那麼孝、忠、禮三者又有什麼關聯呢?孝道分爲大、中、小三類,小孝養之父母,中孝報效國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所以在家行孝、在企業盡忠、在社會有禮,這纔是所謂真正的孝道。

我的第二個如夢初醒就是對工作的重新定義:

對於剛剛畢業一年的我來說,不知何時已經忘記畢業時的豪言壯志,更在蹉跎歲月中泯滅的曾經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記得剛進入蓮花時,自己把未來的規劃做過無數次推敲與肯定,卻從來沒有想到會被時間這個小人吞噬了一切,在我的每一個筆記本的第一頁我都會寫一句話“我不是在幹工作,我是在幹事業”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

我的第三個如夢初醒就是對義工的重新概念:

我的第四個如夢初醒就是對自己的重新定位:

四天的學習正本清源,智慧煥發,四天的學習心懷感恩,棄惡揚善,四天的學習反躬自省,明示人生,四天的學習雖然疲憊辛苦,但是卻碩果累累。有人問我,你到底收穫了多少,其實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我敢說的就是:知道我以前錯哪了,知道我以後怎麼做了!學習完傳統文化後,我喜歡把我收穫的成果,比作紀檢委,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在以後的人生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

自己的內心會給它一個最準確的判斷:它是對,還是錯。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身體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爲世俗所奴役,把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落差降到最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再次感恩企業、感恩華學恩學、感恩老師、感恩義工、感恩學長。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篇2

徐振明同志始終堅守愛國主義精神,矢志不渝踐行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的革命理想,60餘年如一日守護中華民族銘記歷史、崇尚英雄、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家園。他對黨忠誠,爲黨的革命事業捨生忘死。徐振明同志1942年入伍後,將楊靖宇精神融入血脈,在山東多地與日本侵略者英勇戰鬥,後又參加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西藏平叛作戰,期間榮立大功兩次,小功多次,在解放戰爭期間榮獲115師老六團“艱苦工”榮譽稱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在爭奪“394.8高地”的拉鋸戰中榮立一等功。他恪盡職守,在默默堅守中無私奉獻。徐振明同志轉業後主動放棄相對輕鬆的崗位,毅然選擇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帶領職工揮鋤掄鎬、植樹種花,徹底改變了陵園荒蕪的面貌,他愛陵、護陵,把家安在陵園邊上,把心放在陵園裏面,離休後又申請回到陵園做門衛,直到身體行動不便,仍不時回到陵園查看。他不忘初心,用感人實踐賡續紅色血脈。徐振明同志離休時勸說即將參加工作的兒子到陵園工作,一家兩代守護陵園62年,致力於傳承紅色基因,常常深入深山密林尋找珍貴遺物、收集抗戰故事。每年清明節、抗戰勝利紀念日,他走進學校、部隊、機關及企事業單位作專場報告數十場,主動爲青少年、部隊官兵講革命傳統教育課。,徐振明同志榮獲“吉林省道德模範暨吉林好人年度人物”稱號,被評爲“中國好人”。

徐振明同志是革命軍人、退伍老兵的傑出楷模,是和平時期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優秀代表,是守護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典範。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爲教育引導全省廣大幹部羣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開展向徐振明同志學習活動。

省委、省政府號召全省幹部羣衆要向徐振明同志學習,學習他對黨忠誠、不畏犧牲的政治品格,學習他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他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基因的熾熱情懷。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開展向徐振明同志學習活動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與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系列活動結合起來,與開展“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興新突破”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全省廣大幹部羣衆自覺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永葆初心、永擔使命,幹事創業、不懈奮鬥,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篇3

回顧歷史長河,微風陣陣,浪花朵朵,一時多少豪傑。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亞洲飛人”蘇炳添以9秒98獲得第六名,創造了歷史,成爲我心中的英雄。

和許多調皮的男生一樣,蘇炳添小時候也很愛表現自己。他喜歡奔跑時風馳電掣的感覺,便參加了田徑隊。20__年,18歲的蘇炳添進入了廣東省隊。剛進專業隊時,他的成績不錯,練了近一年,成績不升反降。他心中很不好受,爲什麼經歷了長時間的訓練,成績反而退步了?他甚至一度想過放棄。教練袁國強卻說:“你之前不是跟我練習,所以這段時間成績肯定會有起伏,再過一段時間,你的成績纔會慢慢體現出來。”蘇炳添聽了,又堅持了幾個月,經歷了一場比賽,才真正確定自己要走下去。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他便不會有後來的成績。

20__年,蘇炳添遇到了瓶頸,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換起跑腿。以前是右腳在前面,當時換成了左腳在前面。就好像你一直用右手吃飯,突然換成左手的感覺。高強度的訓練,不協調的起跑,是蘇炳添一段痛苦的經歷。事實證明,他的方法使得成績有了很大提升。

有一段時間,他看着別人訓練,自己也很想練,但他沒法兒練,十分痛苦。他還是挺過來了。

20__年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他獲得了冠軍。東京奧運會,他成爲第一個進入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黃種人,創造了奇蹟。正是敢於擔當、敢於衝鋒的精神,令他成就了自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英雄的精神會永遠留存在人們心中。我將以蘇炳添爲榜樣,在漫漫人生路中,任憑風吹雨打,不怕困難、不退縮。爲祖國衝鋒、爲祖國爭光,成爲新時代的拼搏者,成爲新時代的開拓者。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篇4

實現中國夢心得體會從黨的到全國兩會,“中國夢”成爲國人的熱議話題,也是當今社會的時代最強音。那麼如何才能夠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現在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們要增強堅韌不拔的精神,要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鬥;要始終埋頭苦幹,銳意進取,貫徹落實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爲自己心中的夢而不斷奮鬥。

夢想和願望是引領前進的旗幟,是凝聚力量的保障,是催人奮進的動力。實現“中國夢”,需要每個人、每個團隊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對於我們地稅部門來說,就應當立足本職,認真履行好“爲國聚財、爲民收稅”的光榮職責,以建設勇於擔當、服務大局的服務型地稅爲目標,以建設公正執法、依法行政的法治型地稅爲靈魂,以建設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的創新型地稅爲動力,以建設風清氣正、廉潔從稅的廉潔型地稅爲保障,努力把地稅部門建設成有夢想、有奮鬥、有擔當、有成就的堅強集體,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

中國夢想是復興之夢、發展之夢,也是和諧之夢、和平之夢。堅持和平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一個和平發展的中國,終將完成民族復興偉業,也終將成爲世界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保障。

我是大英地稅人,爲了大英地稅事業的發展,爲了我們的“中國夢”,我將立足稽查崗位,努力工作,平凡做人,爲地稅事業做一些貢獻。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篇5

中國夢,這個如今非常流行的詞語,在我的意識裏是一個非常理論化的字眼,且帶着濃濃的政治色彩。

夢想都有過吧,美好的夢也曾主宰過自己的童年,且是那種所謂的大志向,利國利民的大夢想,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50個同學裏有20人的夢想是當科學家,10個是當兵,10個是醫生,剩下的10個自然是老師居多,那時心目中的老師是神聖的,是無所不能的,不用寫作業,還可以說一不二。

漸漸地長大,慢慢地成熟,然後細細地審視過自己後,夢想裏那種執着也便在拔高的身體裏不斷地轉移,逐年萎縮,從科學到手術檯,從夢想到現實,最後任其丟失在時光裏。

之所以上師範並不是因着夢想使然,而是因着八十年代的國中中專師範招生量大,其他的名額少之又少,在飛出山溝溝的渴望裏失去了冒險的勇氣,因而那時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未爲大夢而奮鬥,只是爲飛出山溝溝、跳出農門而努力。而心裏最持久且輾轉於幼年到中年的夢一直是那身白大褂。或許自擁起這樣的夢想起,就明白那是可望而不可及吧,從未因此而奮發,直到如今,那身白大褂夢依然清晰於角落裏,拾起,遺憾仍舊存在。

一次,跟一國小生聊天,孩子無限嚮往地說,長大了要當老師,這是孩子的一個夢想。問其爲什麼,孩子說可以教學生學習呀。我有理由相信這是很認真,很單純的夢想。只是不知這樣的夢想能跟隨着孩子走幾年。

有時,跟朋友聊起,經常得到這樣的話: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且工資很高。聽了,看了都心笑,哪份職業不是崇高的?沒人織布你穿不上衣,沒人種糧你吃不上飯,沒有醫者你看不了病,如此等等,試想若不是教師有份收入的安定感,有幾個人心甘情願地站在三尺講臺?會大批的教師以爲自己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

記得剛畢業那會兒,教師工資低,社會地位低,所謂崇高都是掛在嘴上的,每個崇高的人都擠着身向並不崇高的企業跑。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計劃經濟發展爲市場經濟,企業發展越來越難,效益一天天滑坡,教育卻一天天被重視起來,工資一次次的翻漲,於是,教育便忽然間光輝、崇高到人的心裏,教育人也便挺直了腰板。而我從沒覺得教育比別的什麼職業就高尚許多,只是想,只要一天佔着教育的一個地方,就必須盡到一份崗位的責任,只是覺得無論做什麼都要對得起良心,而已。

現實裏滾爬久了,夢也大而化小,虛而化實,磨得結實了,不再飄渺幻想,好高騖遠,不再雄心勃勃,慷慨激昂。努力只爲生活,認真只爲對得起內心,更準確地說是爲安穩坦然地活着。人到中年,做夢的現象依然存在,只是夢變得很現實,收入多點,生活好點,家人健康快樂點,學生成績好點,不枉自己生活、工作上踏實的付出。這就是小市民的小夢。

我想,所謂強國之夢,應該是依存在每個人的小夢裏的,工人生產出優質產品,農民種出好糧食,當兵的做好兵,醫生救死扶傷,教師教好書,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份內事,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中國夢就會越做越美,越做越真實吧。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篇6

通過這一段時間對《中國共產黨簡史》的深入學習,我重溫了我們黨偉大而輝煌的奮鬥歷程,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中國共產黨,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決心。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殘酷壓迫的白色恐怖中創立,從誕生之日起即歷經磨難、飽經風霜。千千萬萬革命前輩拋頭顱撒鮮血,奮不顧身地喚起災難深重的積弱民衆,帶領全國人民,始終堅守爲人民的宗旨,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相信羣衆、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工作路線;堅持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堅持革命的武裝鬥爭;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單一制國家中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協商制度。這些新基本政治制度的確立,標誌着我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後,我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順利地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始終站在革命和建設的前列,在不斷糾正黨內右的和“左”的錯誤路線以及同西方帝國主義反動勢力的複雜鬥爭中,帶領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曲折的道路上前進並不斷取得了巨大成績!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也把我黨建設成爲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推進黨的先進性、創新性建設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尤其是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更加註重教育全黨,不斷從實踐中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

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爲了使我黨更好的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初級階段的新時期、新特點、新任務,先後開展了“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專題教育和今年開始的“學習黨史、國史”等活動,都是爲了使全黨更加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爲指導,提高廣大黨員的黨性覺悟,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學會運用馬克思公號“老祕帶你寫材料”整理編輯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把我們黨建設成爲更加堅強,更有戰鬥力的無產階級政黨,現在我黨已經是有99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

通過重溫黨的歷史,通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親歷,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民族復興的根本保障;共產黨一定能夠肩負歷史重任,不負人民重託,帶領中華民族繼續書寫輝煌的明天!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篇7

人才是第一資源,發揮人力資源豐富的潛在優勢,走人才強國之路,是中國的必然選擇。現階段,面對和“兩會”明確的美好前景,更需要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首先,各級政府要深化對人才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重要性的認識。

古今中外的歷史反覆證明,一個國家最可靠的財富絕不是土地、礦藏、黃金、紙幣,更不是宮殿、樓閣,而是在同一個時代的人類社會中培養得出、競爭得來、擁有得住、使用得好秀的人才。必須認識到,在人類進入到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社會知識化的今天,自然資源對財富增值的作用相對下降,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已經完全成爲客觀現實。尤其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着技術、資源、環境制約,特別是技術制約,而要實現技術的突破或者說跨越,沒有人才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要努力做到培養得出、競爭得來、擁有得住、使用得好。怎樣才能做到培養得出、競爭得來、擁有得住、使用得好秀的人才呢?毫無疑問,堅持和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要以落實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爲主線,全面落實好中央關於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國是個大國,人口衆多,教育普及程度已經較高,已經成爲人才大國,潛在的優秀人才資源量大。我們不能放鬆對國際一流人才的引進工作,但同時更應當做好自有的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十分重要的是,必須深刻認識人才成長規律。經驗表明,學校教育只能給人打下成才的基礎,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可能培養出來秀的人才的。政治家要在社會工作實踐中成長,企業家要在企業經營實踐中成長,科學家要在科學研究實踐中成長,外交家要在外交工作實踐中成長,軍事家要在軍事鬥爭實踐中成長。實踐才能造就出秀的人才。因此,必須下定決心着力解決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在實踐這個最偉大的學校培養秀的人才這個課題,不斷深化對相關規律的認識,不斷完善創新相關制度機制,真正解決好培養得出的問題。

再者,要正確處理好“保持得住”和“使用得好”之間的關係。必須認識到,即使“培養得出,競爭得來”,如果使用得不好,包括制度環境等各個方面妨礙優秀人才才能的發揮,甚至受到扼制,那就不可能“保持得住”。因此,必須在使用方面,在便於人才充分施展聰明才智方面營造好制度環境,尤其要下定決心着力破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任人唯親問題,讓所有擁有真才實學的人都能感受到得到公平的對待,能夠公平地獲得實踐的舞臺。“千金市骨”這個成語講的是不惜千金買下已經死亡的千里馬的骨頭,終於引得千里馬來的故事。只要我們切實貫徹中央的部署,讓已經擁有的人才都感到環境公平公正、事業大有作爲、實踐途徑寬廣,那麼,可以確信,我們一定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

中國學習史心得體會篇8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北大女排教練黃建濱說:“科學與體育有着許多共通之處:向着一個高峯攀登,一個團隊,面對困難,需要拼搏。”

清華學生超算團隊成員、計算機系學生王邈跟女排姑娘們分享了他們在美國遭遇機器死機、最終憑藉團隊協同努力捧回國際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冠軍的經歷。對此,女排隊員徐雲麗深有同感:“我們在場上打到最關鍵的時候,反而感覺不到壓力,而是感受到整個團隊都在彼此鼓勁、加油!”

在北大,明明12個女排姑娘,個性鮮明,但在同學們的眼裏好似一個人,當被問及最喜歡哪個女排隊員時,受訪同學的回答是,沒有個別,喜歡她們整體,喜歡整體打球打到high的氣勢。“散成滿天星,聚是一團火”,一個都不能少,這種團隊精神也正是女排獲勝的法寶,正如隊長惠若琪在交流時所說:“我們何其幸運,有一個團隊,一起面對一切挑戰,也能互相鼓勵,戰勝一切困難。”

什麼是這一代人感悟的困難

“女排奪冠的過程和登山過程非常像,都會碰到很多困難,都要努力去克服。”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北大山鷹社社長趙萬榮向中國女排講述了這個有着27年曆史的社團。35次攀登,22座山峯,是他們已完成但不會停止的目標:20__年北大120週年校慶之際他們將攀登珠穆朗瑪峯。北大山鷹社社訓是: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志而凌雲,習鷹之性以涉遠,融鷹之神在山巔,和女排精神,同一血脈,張揚的是北大風骨,亦是女排精魂。“任何情況,永不言棄”,展現了當代青年最自信昂揚的姿態。

與女排姑娘同樣身着一襲紅衣,搖着輪椅的矣曉沅早已是清華園裏的小名人。這位只能生活在輪椅上的清華學子憑着自己的堅強與努力拿下了清華本科生的最高榮譽——特等獎學金,把這樣一個問題拋給了同樣也曾飽受傷病困擾的女排隊長惠若琪:“在榮譽和努力之外,我們也面臨着很多現實的挑戰,運動員總會遭遇很多傷痛。您有沒有想過選擇另一條道路,去追求另外一種輕鬆些的人生?”“我選擇了排球,就是因爲它是我最熱愛的事業。當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熱愛之中,就會覺得放棄一切都是值得的。”面龐清秀的惠若琪一臉堅毅,“雖然路途上可能會有很多困難和挫折,但當一切過去就是一筆精神財富,它沒有解決之前叫困難,解決之後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