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篇1

2020年6月,肖思遠因在邊境衝突中誓死捍衛國土而英勇犧牲,年僅24歲。河南省延津縣石婆固鎮東龍王廟村,是他的家鄉;村西頭貼着“軍屬光榮”“光榮之家”銘牌的,是他的家。家裏的東屋,兩個房間相連的套房,也是之前爲肖思遠準備的婚房。如今,這裏設成了追思的靈堂。

“兒子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有愛心,獨立性很強。”肖勝鬆回憶說,“從他去鄭州上大學,再到部隊參軍,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掂着行李就走了,從來不讓家裏人操心。”爲了減輕家裏的生活負擔,兒子在上學期間總是利用寒暑假打工,“一個月掙1600元,他給我1000元,自己留下600元生活費。”

肖思遠跟父母的關係一向很好,如果沒有任務,他會經常跟父母通過電話或視頻聯繫。父子倆經常相互開玩笑。

“他跟我視頻時,總說讓照照看我吃的啥,其實就是爲了監督我不讓我喝酒。”肖勝鬆平時不抽菸,就是愛喝點小酒,但肖思遠經常勸他少喝兩口。說到此,肖勝鬆的眼淚再次滑落:“現在沒人管我喝不喝酒了,思遠的喜酒也喝不上了。”

去年春節肖思遠回家探親曾承諾,等下次回家帶上女朋友給爸媽見見,但沒想到那次與家人的分別竟成了永別。“他的這句承諾再也無法兌現了。”肖勝鬆說,兒子帶着這個遺憾走了。

中印邊境衝突中犧牲烈士肖思遠父親:本想今年給兒子辦婚事

肖思遠18歲前,從來沒有走這麼遠。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從小就備受老人和父母關愛。當兵前,在家中澆水、打藥,農活樣樣拿得起,放得下。2016年9月去當兵後,回家的次數少,電話就成了最常用的溝通方式。

“他光哄我們開心,自己的苦和累一點都不說。”劉利霞說,兒子很懂事,在鄭州上大學時放暑假打工掙學費,能不伸手就不伸手,“回到家,十幾畝地的農活,從來沒有說過累。”

在父親肖勝鬆眼裏,兒子肖思遠十分孝順老人。肖思遠的曾祖父在世生病時,他一連十幾天晚上照料服侍,曾祖父去世後,只要回家探親,就去給曾祖母刷鍋刷碗。

“本來今年準備給兒子辦婚事,誰知道……”,說着說着,肖勝鬆就紅了眼睛,“去年疫情,婚事沒有辦成,今後再也辦不成了。”

後來,家人在肖思遠的錢包裏,第一次看到兒子女友的照片,至今,他們還不知道女孩的名字。

東廂房的外間,是新吊的頂,牆壁新刷了塗料,新買的電冰箱還沒有開箱。地上,擱置着許多慰問品,肖勝鬆說,兒子不在後,部隊和政府多次來家中看望,這對他是莫大的安慰。

母親對兒子的思念,綿長無期。劉利霞對記者說,前些天,她天天在夢裏見到兒子,後來,她一直想在夢裏見到兒子,但再也夢不到了。

她似乎對手機產生了幻聽,鈴聲響起,她總以爲是兒子打來的。她又多麼希望電話是兒子打來的:“如果知道他是平安的,即使年年不回來,我的心也是幸福的。”

劉利霞的牀頭,放置着一張全家福。照片上,全家都繃着臉,唯有肖思遠笑着。劉利霞說,兒子最後一次離家回部隊時,和照片上一模一樣是笑着的,這個笑容,也將一直保存下去。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篇2

爲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按照國務院公告,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每當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耳邊迴盪着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我們萬衆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愛國主義精神永垂不朽!”聽着這鏗鏘有力、鬥志昂揚的歌聲,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衆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是你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看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沒有硝煙、沒有戰火;看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祖國繁榮富強、環境優越;看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人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這所有的一切,是由先烈們的血水和淚水鑄成,沒有昔日烈士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日的美好生活!和平的生活環境爲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應該認真學習,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不僅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更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的那些艱辛歲月。在需要我們做出貢獻時,也一定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英勇的爲了國家而奮鬥!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爺爺的這首詩,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我們定不辜負先輩們的期望,時刻準備着!我們將永遠繼承先烈們的遺志,踏着先烈們的足跡,闊步邁向光輝燦爛的明天,讓鮮豔的五星紅旗在祖國的上空永遠飄揚!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篇3

有人,在面對恐慌和未知時勇敢拉響警報;有人,在舉步維艱的條件下與死神爭分奪秒;有人,在困境中守望施援,重喚人們對美好與希望的嚮往。

在這座英雄之城,每個人都在努力做對的事,以他們的真心、無畏、正直和同情,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全國各地鼎力相助武漢,人員、資源紛至沓來。作爲英雄之城、決勝之地,黨組織及時傳達部署,廣大黨員積極響應,自願踊躍捐款,支持疫情防控。

光谷轉盤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風情街熙熙攘攘、霓虹閃耀,單位跟往年一樣掛起了火紅的燈籠,當武漢人民正興高采烈忙着採購年貨的時候,收到了武漢封城的消息。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把武漢人民從喜悅拉到了恐慌之中,繁華的武漢突然像被按下了暫停鍵,頓時變得沉寂起來。隨着一道道防控指令的頒佈,武漢人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爲了全國人民的安危,許許多多的武漢人民選擇留在武漢,居家隔離。

物理隔離了,關愛卻沒有隔離,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武漢人並不是在孤軍奮戰。

全國人民萬衆一心,積極參與到這場戰鬥中。許許多多的“逆行者”,舍小家爲大家,奔赴前線,參與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鬥中。我們看到了人民解放軍乘機迅速向武漢彙集;看到了山東農民慷慨解囊,捐獻贈數百噸的新鮮蔬菜;看到了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奔赴武漢,不分晝夜,積極救治;看到了各地企業積極捐贈防護物資。中國船舶集團人也在這場戰鬥中,全力奮戰。集團所屬武船集團派出援建突擊隊,奔赴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參與施工;719所主動提供酒店給醫務人員免費住宿;單位領導、條件保障處、保衛處、所辦公室等部門帶領單位人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因爲有他們,讓原本恐慌的人民感受到了溫暖,讓我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在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抗戰一定會取得勝利,就像無論嚴冬多寒冷,春天一定會如期而來,美麗的武漢一定會重現往日的繁華,我們依舊能看見武漢大學的櫻花盛開,聽見東湖綠道漫步人的歡聲笑語,看見單位電子樓通宵達旦奮鬥人的身影。武漢,我愛的城市!武漢,加油!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篇4

初春,陽光灑滿小院。延津縣石婆固鎮東龍王廟村,劉利霞走出堂屋,揉揉眼,對陽光還有些不適應。

穿過院子,她輕輕推開東廂房的門。這是兒子肖思遠的房間,裏面整整齊齊擺着衣服、箱子、鞋子等兒子生前的遺物,她拿起又放下,在牀頭,她坐下又立起,思緒時時回到過去。

那是祖國西部邊陲,喀喇崑崙高原,常年覆蓋冰雪,兒子每天都從這裏給家裏打電話。父母不善言談,兒子性格活潑,他總是逗父母開心。

“媽媽,今天做的啥,多吃點兒,多休息。”

“爸爸,幹活累不累,咱要不少種一點地。”

說的是日常,傳遞的是親情。肖思遠18歲前,從來沒有走這麼遠。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從小就備受老人和父母關愛。當兵前,在家中澆水、打藥,農活樣樣拿得起,放得下。2016年9月去當兵後,回家的次數少,電話就成了最常用的溝通方式。

“他光哄我們開心,自己的苦和累一點都不說。”劉利霞說,兒子很懂事,在鄭州上大學時放暑假打工掙學費,能不伸手就不伸手,“回到家,十幾畝地的農活,從來沒有說過累。”

在父親肖勝鬆眼裏,兒子肖思遠十分孝順老人。肖思遠的曾祖父在世生病時,他一連十幾天晚上照料服侍,曾祖父去世後,只要回家探親,就去給曾祖母刷鍋刷碗。

“本來今年準備給兒子辦婚事,誰知道……”,說着說着,肖勝鬆就紅了眼睛,“去年疫情,婚事沒有辦成,今後再也辦不成了。”

後來,家人在肖思遠的錢包裏,第一次看到兒子女友的照片,至今,他們還不知道女孩的名字。

東廂房的外間,是新吊的頂,牆壁新刷了塗料,新買的電冰箱還沒有開箱。地上,擱置着許多慰問品,肖勝鬆說,兒子不在後,部隊和政府多次來家中看望,這對他是莫大的安慰。

母親對兒子的思念,綿長無期。劉利霞對記者說,前些天,她天天在夢裏見到兒子,後來,她一直想在夢裏見到兒子,但再也夢不到了。

她似乎對手機產生了幻聽,鈴聲響起,她總以爲是兒子打來的。她又多麼希望電話是兒子打來的:“如果知道他是平安的,即使年年不回來,我的心也是幸福的。”

劉利霞的牀頭,放置着一張全家福。照片上,全家都繃着臉,唯有肖思遠笑着。劉利霞說,兒子最後一次離家回部隊時,和照片上一模一樣是笑着的,這個笑容,也將一直保存下去。

據報道,從2020年6月,有關外軍違反兩國協議協定,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與外軍交涉和激烈鬥爭中,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直至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日前,中央軍委給肖思遠追記一等功。

英雄哥哥的事蹟,一直感染着弟弟。肖思遠的弟弟目前在鄭州上學,前年,思遠探親結束回部隊時,專程到鄭州看望弟弟。這個寒假,弟弟常常端詳着哥哥的照片,在內心暗下決定,等自己18歲了,也要去保家衛國。

“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這句肖思遠寫在日記裏的話,時常撫慰着母親的心。

當劉利霞坐在院子裏,開始和外人交流時,她傷感的情緒裏,有一種驕傲在:“關鍵時刻,這是軍人職責,兒子的選擇是全家的驕傲。”

院子外,村裏的孩童追逐着,嬉戲着。村外的田野裏,到處春和景明。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篇5

人們總是期盼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而今年,卻是一個不平凡的開端。一場疫情悄無聲息的席捲而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所有中國人完美的詮釋了魯迅先生的一句‘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待炬火。’

疫情之下,你我同在。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們紛紛行動起來,爲抗疫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身殘志堅的張定宇院長,身先士卒的90後藥劑師宋英傑,主動請願的杜富佳護士......無數的白衣天使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還有一些人,他們不是醫生護士,他們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他們本可以在家休息,但他們沒有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爲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是貼心送餐的餐廳老闆,是默默捐出一萬多元的環衛工人,是冒險接送的熱心司機,是緊急出動的建築工人,是奔波街頭的外賣小哥......所有人民都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這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什麼是衆志成城,萬衆一心。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在疫情防治前,舉國一致表現出高度同心同德,堅持全國一盤棋,服從黨的指揮,同時間賽跑,同病魔對抗,鄰里互助。

人民日報評論“傳統佳節,因堅守而動人;防控疫情,用奮戰來回應。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用自己的行動,承載少人的健康;用自己的捨棄,換來了多少家庭的團圓,這不僅體現着敬業與奉獻的價值追求,更展現出一種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耳邊仍環繞着村幹部的真摯叮囑,眼前仍有着鮮紅的硬核橫幅。病毒無情,但是人間有愛,疫情之下,你我同在。

我們是不平凡的一代人,生於非典,考於疫情。現在我們正在經歷着自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以來,43年間最不尋常的高三寒假!對於我們而言,註定難忘。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到抗擊疫情一線,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學習,不辜負所有人的期待。‘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讓我們期待春暖花開時,你我攜手共賞繁華盛世。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有信心,我們有能力!!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篇6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時明確強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前,廣大基層幹部特別是鄉村社區幹部加班加點,摸排管控、宣傳引導,十分辛苦,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

協調配合到位,爲基層戰“疫”鬆綁提速。危急關頭,要加強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堅決克服政出多門,各個部門積極參與,不推諉不扯皮,主動擔當作爲,摒棄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形成合力纔是制勝之道。政策制定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文件要精簡,能合併的合併,能不發的不發;會議召開注重“少、短、精”,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疫情防控重點措施落實上。

跟進指導到位,爲基層戰“疫”消壓鼓勁。戰“疫”中的官僚主義,典型表現之一是少數領導幹部不敢擔當,壓力轉給一線。有的領導幹部慣於層層傳導壓力,把工作和問題推給鄉鎮,自己做甩手掌櫃;有的領導幹部來基層檢查指導只見形式,不出主意,只是到現場拍拍手、揮揮手,寒了人心,貽誤戰機。要強化疫情防控檢查指導並加強統籌,必須明確領導幹部只有到疫情防控一線,才能抓準薄弱環節;只有走進羣衆中間,才能知道羣衆所需所求。檢查指導的重點是爲基層找出疫情防控薄弱環節,發現問題和困難,督促立行立改,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信息共享到位,爲基層戰“疫”減負聚力。在基層防疫一線,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足的問題非常突出,但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不同部門各自要求,重複給鄉鎮、村佈置相同工作的問題,“走訪花了6小時,填表卻要2小時”現象普遍存在,這些無謂的消耗,給身處疫情防控一線的基層幹部帶來了很大困擾。要強化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強化數據統一採集、規範管理,避免多頭填表和數據報送,同時,也要從管理上減少報送頻次,以“減到位”助力基層幹部“勁用對”。

防控保障到位,爲基層戰“疫”護駕續航。“一天收到十來個部門文件,卻無一解決一個口罩、一瓶消毒水”,這種現象嚴重挫傷了基層幹部的抗疫士氣。與其提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要求,不如主動爲基層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真正關心關愛奮戰在疫情防控鬥爭一線的基層幹部。要配備充足必要的消毒、防護用品,加強一線人員個人防護;要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採取建立輪休制度、適當發放補貼等方式,幫助廣大基層幹部解除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中,爲戰“疫”勝利奠定基礎。

學習烈士心得體會篇7

2月20日,農曆正月初九,河南省延津縣石婆固鎮東龍王廟村家家戶戶大門上張貼的春聯依然火紅,而位於村西頭的一戶人家沒有張貼春聯,但門前的“軍屬光榮”“光榮之家”等銘牌十分顯眼。這戶人家,就是烈士肖思遠的家。

2020年6月,肖思遠因在邊境衝突中誓死捍衛國土而英勇犧牲,年僅24歲。

談到兒子,肖思遠的父親肖勝鬆悲傷的臉上落下淚珠,“兒子是爲國家犧牲的,我爲兒子感到驕傲!我的兒子是好樣的!”

肖勝鬆把記者請進東屋。這是兩個房間相連的套房,也是之前爲肖思遠準備的婚房。如今,這裏設成了追思的靈堂。

“兒子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有愛心,獨立性很強。”肖勝鬆回憶說,“從他去鄭州上大學,再到部隊參軍,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掂着行李就走了,從來不讓家裏人操心。”爲了減輕家裏的生活負擔,兒子在上學期間總是利用寒暑假打工,“一個月掙1600元,他給我1000元,自己留下600元生活費。”

肖思遠在長輩眼裏是個特別孝順、有擔當的孩子。肖勝鬆記憶很深刻,肖思遠的伯父生病住院治療,肖思遠在醫院陪了20多天,直到伯父去世。放假回家時,還總是幫家裏人洗刷鍋碗瓢勺,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讓家人多休息一會。

肖思遠跟父母的關係一向很好,如果沒有任務,他會經常跟父母通過電話或視頻聯繫。父子倆經常相互開玩笑。

“他跟我視頻時,總說讓照照看我吃的啥,其實就是爲了監督我不讓我喝酒。”肖勝鬆平時不抽菸,就是愛喝點小酒,但肖思遠經常勸他少喝兩口。說到此,肖勝鬆的眼淚再次滑落:“現在沒人管我喝不喝酒了,思遠的喜酒也喝不上了。”

去年春節肖思遠回家探親曾承諾,等下次回家帶上女朋友給爸媽見見,但沒想到那次與家人的分別竟成了永別。“他的這句承諾再也無法兌現了。”肖勝鬆說,兒子帶着這個遺憾走了。

在肖思遠的房間內,他的小叔肖翰從軍包裏邊拿出遺物邊向記者介紹,“這是他犧牲時穿的棉衣、開衫……”他哽咽着說,“思遠在去年回來時還唸叨着,今年春節回來探親,一定要和家人拍一張全家福照片,沒想到這成了他的另一個遺憾。”

肖思遠不在的日子裏,母親劉利霞總愛翻看兒子的照片。見到記者時,她又拿出照片一一介紹:“這一張是思遠第一次回來探親在院裏跟我說,要給我敬個標準的軍禮;這一張是他去年探親後在機場送他的照片;這張是他跟那個女孩兒的合照……”

在肖思遠曾就讀的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的官網,《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的悼念文章是專爲肖思遠而作。“……青春熱血灑崑崙,赤膽忠誠只爲國。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全體師生,向英雄致敬!”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宣傳部副部長蔣鵬告訴記者,追思烈士肖思遠,將激勵全校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這是肖思遠寫在戰地日記裏的一句話。錚錚誓言,擲地有聲,從文弱書生到鋼鐵軍人,肖思遠用鮮血和生命向祖國和人民遞交了一份不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