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篇1

愛國戍邊,忠誠奉獻,他無怨無悔;冰湖救人,見義勇爲,他以生命護衛生命。“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蹟日前經中央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後,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廣大官兵學事蹟、寫體會、談感受,表示要積極投身強國強軍實踐,用紮實工作和艱苦奮鬥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雄鷹折翅,精神永駐高原。初春,帕米爾高原寒風依舊,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像往常一樣踏上巡邏路。冰峯腳下,他們以特有的方式紀念逝去的戰友——拉齊尼大叔。拉齊尼是南疆地區優秀的護邊員代表。南疆軍區部隊掀起學習拉齊尼熱潮,官兵表示:“寧丟生命、不失寸土。”駐守在喀喇崑崙腹地的新疆軍區某合成團,第一時間組織官兵開展黨小組主題活動。他們對着國旗宣誓:“堅決守護好祖國邊防線,誓死捍衛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收聽收看拉齊尼事蹟後,正在高原駐訓的“進藏先遣英雄連”官兵誓言要像拉齊尼一樣,無怨無悔衛國戍邊。雪域高原,界碑無言,西藏日喀則軍分區某邊防連官兵又一次踏雪出征,同行的還有吉汝村的民兵們。民兵排排長噶羅布說:“我們要以拉齊尼爲榜樣,和解放軍一起守好家鄉、護好邊防。”

致敬英雄壯舉,立足崗位接續奮鬥。拉齊尼對黨、對人民深沉的愛和熾熱的情無聲感召着廣大年輕官兵。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第73集團軍某旅、第78集團軍某陸航旅、駐疆某綜合倉庫官兵紛紛表示,作爲新時代革命軍人,要用實際行動傳承英雄精神,用忠誠和熱血守望和平安寧。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保障隊上士劉猛說:“我們崇敬像拉齊尼這樣的勇士。”武警江西總隊九江支隊官兵常年擔負水面巡邏和九江長江大橋的守護任務,他們表示,從艱苦的高原邊防到寬廣的大江大河,雖然守護的地方不同,崗位不同,但衛國爲民的決心和行動是一樣的。在第80集團軍某旅“學時代楷模精神,做新時代的奮鬥者”主題演講比賽中,摩步五連中士冀鵬深情講述拉齊尼一家三代人守衛邊境的故事,引發大家強烈共鳴。連日來,該旅實彈射擊等重難點課目接續展開,官兵訓練熱情高漲。

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最好的告慰是奮進。拉齊尼紮根高原、忠誠奉獻的精神,化作官兵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南國密林細雨霏霏,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陣地劍指蒼穹。“導彈發射先鋒營”二級軍士長、一等功臣何賢達在發射架下說:“拉齊尼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作爲新時代的火箭軍官兵,我們一定將手中武器練到極致、用到極致,無愧於時代賦予的使命重託。”武警張家口支隊崇禮中隊中隊長解浩磊,正帶領官兵緊張備戰冬奧會安保任務,他說:“拉齊尼的英雄壯舉讓我們感動,更傳遞給我們力量。”北京衛戍區“老虎團”某連下士肖佳奇剛剛成爲一名預備黨員,他表示要以拉齊尼爲榜樣,在國家需要時衝鋒在前,在百姓需要時挺身而出,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篇2

初春,帕米爾高原,晨曦微露。迎着寒風,記者來到雪山下那個薄霧籠罩的塔吉克族鄉村——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提孜那甫村。

裊裊炊煙下,3 間不起眼的房屋,就是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年逾七旬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望着牆上拉齊尼的照片,淚水忍不住從臉龐滑落。照片上的拉齊尼,戴着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黝黑的臉上掛着憨厚的笑容。

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涌動心中。說起拉齊尼,巴依卡幾度哽咽:“元旦那天,拉齊尼還給我買了一雙新棉鞋和一件新棉衣。” 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們也不願意相信,不久前還和他們一起巡邏的拉齊尼大叔走了,走得那麼匆忙。

“來人啊!救救孩子!”1 月 4 日,新疆喀什入冬以來特別冷的一天。喀什大學校園湖邊突然傳來呼救聲,一名兒童不慎掉進冰窟窿。正在

該校參加培訓的拉齊尼聞聲趕到,義無反顧地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拉齊尼卻不幸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 41 歲。

用生命託舉生命。認識拉齊尼的人對他的救人之舉都不感到意外。在鄉親們眼中,拉齊尼是一位勇敢善良的塔吉克族好兒郎,一名忠誠正直的共產黨員。他來自祖孫三代義務爲國戍邊 71 年的光榮家庭,被當地羣衆譽爲守邊護防的“帕米爾雄鷹”。他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勞動模範。

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雪峯連綿。1949 年 12 月,紅其拉甫邊防連組建,哨卡就建在帕米爾高原上的雪窩裏。

紅其拉甫,塔吉克語意爲“血染的通道”。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的巡邏路線中有條吾甫浪溝,官兵在溝裏巡邏一趟,要翻越 8 座海拔5000 米以上的達阪,一次次蹚過刺骨的冰河。

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要征服這條巡邏路,離不開經驗豐富的當地塔吉克族嚮導。拉齊尼的祖父當年自告奮勇參加巡邏,一干就是 23年。1972 年,祖父走不動了,把擔子交給他的父親巴依卡。爬冰臥雪、戍邊巡邏,巴依卡又走過 30 多個春秋。2004 年,兩鬢斑白的巴依卡把擔子交給了剛從部隊退役的兒子拉齊尼。

“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幸福?”從小聽着祖父和父親戍邊故事長大的拉齊尼,把他們堅守了一輩子的信念銘記在心中。

“當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16 年,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個山口、峽谷,每一道河流、

溝壑,每一處界碑、地標,都留下了拉齊尼巡邏護邊的身影。

巡邏路上,邊防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拉齊尼總是走在前面探路。和祖父、父親一樣,拉齊尼憑着豐富的經驗,一次次幫助邊防官兵化險爲夷。

多年巡邏,拉齊尼家先後有 10 頭犛牛累死在路上,9 頭犛牛因摔傷失去勞動能力,但他從不要一分錢補償。犧牲之前,拉齊尼還在馴養家裏的 4 頭小犛牛。他說,等這些犛牛長大了,家裏就有 5 頭犛牛能參加巡邊了。

“爲國戍邊,我們義不容辭。”拉齊尼曾說,“是共產黨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自己也是一名黨員,守邊護邊是我應該做的事。等我幹不動了,就把這項工作交給我的兒子。我們要在護邊路上世世代代走下去。” 2015 年 2 月 11 日,軍民迎新春茶話會在北京舉行。那一天,拉齊尼向習近平主席彙報了一家三代愛國守邊的經歷。

2018 年,拉齊尼光榮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爲了更好地履行職責,他走訪了當地農牧區,傾聽牧民的心聲。

2020 年,拉齊尼被表彰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在拉齊尼看來,他是“代表每一個在邊境線上巡邏的護邊員獲得這份榮譽的”。

爲了提高文化水平,拉齊尼利用巡邊間隙向邊防官兵學習。2020年 10 月,他到喀什大學參加培訓,重點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他是班上的學習委員,課堂上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課後寫作業、讀書、看新聞,不斷地豐富自己。

在喀什大學培訓期間,拉齊尼請假回了一趟家。因爲 11 月山裏下雪了,他家的犛牛還在牧場滯留。那些犛牛,可是邊防官兵巡邊路上的得力助手。

這些年,榮譽多了,拉齊尼的初心從未改變。無論是在雪山深谷巡邏戍邊,還是在首都北京建言獻策,他始終用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本色。

“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祖父和父親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鷹般飛翔/我以鋼鐵般的意志/日夜巡邏在冰峯雪嶺間。” 2020 年 12 月 11 日,拉齊尼在微信朋友圈發佈了最後一條動態。這是他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週年創作的詩歌《南湖》。

這短短的詩行,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深情告白,也是拉齊尼短暫絢爛人生的寫照。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篇3

我們爲國護邊,永遠心向黨”——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採訪手記

粗糙的雙手、紫紅的面龐,頭上戴着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拉齊尼·巴依卡總是露着一臉憨厚的笑容。在這位不善言辭的牧民護邊員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他對黨和祖國的熱愛、對護邊事業的執着。

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護邊員,在帕米爾高原上戍衛邊疆近70年。“是共產黨讓我們塔吉克牧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要懂得感恩,我們爲國護邊,永遠心向黨。”拉齊尼·巴依卡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他的心聲。

不畏艱險、堅守信念。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在新疆邊陲帕米爾高原腹地,當地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邊境線漫長,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拉齊尼·巴依卡的護邊職責就是排查通往境外的各個山口、峽谷,維護邊境安全。

一處被稱爲“死亡之谷”的山口是他巡邏的重點區域,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這裏是家常便飯。十幾年來,每次在“死亡之谷”巡邏,拉齊尼·巴依卡和邊防戰士都會面對嚴峻考驗。

一次,一名邊防戰士在巡邏中突然滑入雪洞,周圍冰雪不斷塌陷。危急時刻,拉齊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纔將戰士拉出來。戰士得救了,拉齊尼·巴依卡卻被凍得不省人事,被送到醫院搶救才挽回了生命。傷勢剛好,他就立即回到護邊隊伍當中。他說:“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

不忘初心、勇於奉獻。在拉齊尼·巴依卡10多年的護邊生涯中,所遇的急難險情不勝枚舉,但他從未想過退縮和放棄。“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爺爺和父親堅守了一輩子的信念,也刻在了拉齊尼·巴依卡心中。

雪山深處每一個山口、峽谷都留下了他們巡邏護邊的身影,雄偉的帕米爾高原見證了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戍守祖國邊疆的感人事蹟,也見證了他們對黨和祖國的忠誠。

“我們一家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爲國戍邊,義不容辭!”2018年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在新疆團會議上,用樸實而堅定的話語表達着對祖國的熱愛。

“爲國護邊是我們家的榮耀,爺爺和父親走過的每條路我都走過,而且我會一直走下去。”拉齊尼·巴依卡堅定地說。

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大同鄉,一場宣講活動正在進行。宣講內容是拉齊尼·巴依卡捨己救人的事蹟。訴者悲痛,聞者淚目。巴合提亞爾·其拉克眼眶溼潤地向記者說:“他就是護邊員的模範,是我今後做人的榜樣。”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地處帕米爾高原,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接壤。高原之上,山峯林立。一個個山口,則成爲了護邊巡邏的重點區域。這裏,也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最牽掛的地方。

作爲世世代代在帕米爾高原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祖父都是守護祖國邊防的護邊員。自然地,拉齊尼·巴依卡從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手中傳承了“接力棒”,在帕米爾高原守邊。邊防線上的界碑、河流、山溝都留下了拉齊尼·巴依卡的足跡。

一家三代,戍衛邊疆近70年,拉齊尼·巴依卡被當地牧民親切稱爲“高原雄鷹”。他生前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最美擁軍人物等榮譽稱號。而他對一家三代所做的事,卻用再樸實不過的詞句來形容。“是共產黨和政府讓我們這裏的牧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要懂得感恩,我們爲國護邊,是做該做的事。”

拉齊尼·巴依卡的腳步停在了1月4日。爲營救落入結冰河水的孩童,拉齊尼·巴依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41歲。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布都賈米·龍吉克回憶起與拉齊尼·巴依卡共事的時光,感慨說:“他生前就是巡邏路上的‘活地圖’,給了我們很多幫助。今後,我會循着他的足跡,擔起他的責任,繼續爲祖國守好邊。”

與拉齊尼從小一起長大的麥富吐力·坎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這樣做,是因爲他從小就是這樣勇敢的人。”落水兒童的母親陳曉琴說:“他不顧一切救我的孩子,他的恩情,我們這一輩子都還不清。”

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告訴記者:“失去兒子我心裏特別難過,但他是爲了救孩子犧牲的,我爲他感到自豪和驕傲。我會把我兒子的事蹟講給我的孫子聽,讓他們一代代傳揚下去。”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康厚強介紹,拉齊尼·巴依卡逝世後,社會各界的人士紛紛前往他家送去慰問。鄉里的幹部也去他家幫忙接待來訪賓客,對其家人進行心理撫慰。目前,拉齊尼·巴依卡家人的心情已漸平復。

“高原雄鷹”雖已去,感人事蹟永流傳。連日來,塔縣組織事蹟報告團對拉齊尼·巴依卡事蹟做宣傳。不論是與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熟絡,還是初聞其事,拉齊尼·巴依卡默默奉獻爲國守邊、捨己救人所展現出的品德和精神,都感動着每一個人,並將長存於世人心中。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篇4

鷹,是塔吉克族的圖騰。他們認爲鷹是英雄和正義的化身,希望如蒼鷹般不畏艱險、鷹擊長空。

塔吉克族特色氈帽下,一雙琥珀色的眼睛,澄澈純淨。

他俊朗、堅毅、愛笑;不善言辭,卻有古道熱腸、家國大愛。

回憶起拉齊尼·巴依卡,人們說:“別人有困難,他肯定是第一個發現並伸出援手”“他總是默默幫助他人”“他救了我母親的命”“他不僅是英雄,也是好兄弟”“我想跟他一樣溫暖別人,什麼事都爲別人着想”……

在一次參觀團的答謝演出中,他表演了傳統舞蹈,表露了內心的火熱與奔騰。

他星火般的赤誠,撫慰着人心,也融化了寒霜。

1月5日,塔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萬物靜默,天地同悲。

拉齊尼·巴依卡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村裏舉行。

年邁的父母、尚小的兒女,悲痛的妻子,只能摸到他冰涼的臉頰。

“我有3個月沒見到父親了,我盼望他能回來,吃到他親手做的飯……但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會做這樣的選擇。”拉齊尼·巴依卡13歲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忍着眼淚,怕爺爺奶奶看到了痛心。

“我知道我爸爸是個英雄,我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當個英雄,繼續完成他的心願。”他的兒子拉丁∙拉齊尼,聲音稚嫩卻堅定。

年近七旬的父親,老護邊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忍住傷痛轉去安慰同樣陷入惋傷的被救孩子母親:“我兒子用他的生命救了你們母子,以後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孫子。”

生命情懷與高貴品格,一脈相承。

太陽照在塔縣邊境線上,護邊員們捧着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巡邊時用過的望遠鏡,跪在雪地裏,將望遠鏡的鏡頭調向邊境的方向,輕輕放在壘好的石堆上。

“帕米爾雄鷹,以後它就是你的雙眼,永遠看着家鄉,看着祖國的大山。”曾經一同巡邊的麥富吐力∙坎加哽咽了。

戰友們悲慼的呼喊:“拉齊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嗎?看到中國兩個字了嗎?你走了,但這裏到處都是你的掛念!”字字聲聲,響徹山間。

界碑上的“中國”二字,鮮紅如血。

雄鷹離不開雪山,更離不開自己終身守護的祖國和邊境線。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篇5

1月6日,喀什市委政法委對拉齊尼·巴依卡等6人的見義勇爲事蹟向社會予以公示,擬授予拉齊尼·巴依卡等6人“喀什市見義勇爲先進羣體”,擬授予拉齊尼·巴依卡個人“見義勇爲先進個人”稱號。

1月4日,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在該校人工湖冰窟勇救落水兒童,失去寶貴的生命。連日來,他的感人事蹟經廣泛報道,令無數人爲之動容。“我們會永遠記住他的崇高精神,把感動化爲奮進行動。”喀什市委政法委幹部張生泉說。

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戶曉。作爲第三代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2004年接過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手中的“接力棒”,在帕米爾高原守邊,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爲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這兩天,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都要去陳列着一家三代巡邊照片的展覽館,在那裏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我的兒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爲他驕傲。”看着兒子巡邊的照片,老人的眼淚止不住地流,“善良、單純、勇敢,他從小到大都是這樣一個人,家人們會把他的精神傳承下去。”

“拉齊尼·巴依卡是我的榜樣,他正直真誠的品格和果敢堅毅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曾經同拉齊尼·巴依卡一起巡邏的護邊員麥富吐力·坎加堅定地說,“我們會好好替他守護這片他摯愛且爲之奮鬥過的土地,把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爲奮進新徵程的實際行動。”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篇6

大愛無言 奉獻無悔

2021年1月4日,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勞動模範殊榮的拉齊尼·巴依卡,爲救落水兒童把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1歲。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我隨時都做好了準備,爲祖國、爲人民奉獻自己的一生。”塔吉克族護邊員拉齊尼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活着,他用堅守詮釋忠誠,與雪山冰嶺爲伴,書寫着對黨的滿腔赤誠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離開,他用生命託舉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給年幼的孩子,用滾燙的大愛溫暖無數人的心田。

大愛是最純粹的情感,大愛是最無私的付出。心中有大愛,纔能有大境界、大擔當,才能臨危不懼、奉獻無悔。無論是在雪山深谷巡邊,還是在朋友圈留下“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的詩句,抑或是生命最後那次勇敢無畏的託舉……我們從拉齊尼短暫的一生中,看到了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子弟兵深沉的愛、熾熱的情。

英雄的生命之火是短暫的,但精神之光是永恆的。無論是實現民族復興,還是推進強國強軍;無論是弘揚新風正氣,還是幹好本職工作,每名官兵都應該向拉齊尼學習。當黨需要我們衝鋒時,就像他那樣化作一柄鋒利的劍;當祖國需要我們堅守時,就像他那樣矗立成一座沉默的山;當人民需要我們呵護時,就像他那樣撐起一把堅實的傘。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篇7

向帕米爾高原上的“雄鷹”們學習

“祖父和父親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鷹般飛翔,我以鋼鐵般的意志,日夜巡邏在冰峯雪嶺間。”這句詩來自共產黨員拉齊尼爲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創作的詩歌《南湖》,也是拉齊尼託舉落水幼兒英勇犧牲前發的最後一條微信朋友圈。

拉齊尼祖孫三代戍守邊疆,都是護邊員,他們的眼睛如雄鷹般銳利,觀察着邊界的風吹草動;他們的身手如雄鷹般敏捷,保衛着祖國的一草一木;他們的事蹟代代相傳,迴響在雄鷹翱翔的帕米爾高原上空,充滿着令人奮進的力量。黨員幹部應以帕米爾高原的“雄鷹”們爲鏡,對標先進精神,汲取偉大力量,爭當翱翔於新時代的雄鷹。

以雄鷹之勇猛保衛國家領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祖國的神聖領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拉齊尼的爺爺凱力迪別克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立下誓言:“不能讓界碑移動哪怕1毫米!”他作爲當地牧民,敢於與狂風暴雪做鬥爭,自告奮勇爲邊防官兵作嚮導,成爲紅其拉甫邊防連的第一名護邊員。凱力迪別克以雄鷹般的英勇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日復一日守衛着家鄉888.5公里的邊境線,仔細巡查着邊境,堅決保衛領土完整不受侵犯。黨員幹部要學習凱力迪別克一心爲國、寸土不讓的愛國情懷,始終將黨和國家利益擺在第一位,胸懷勇猛之氣,腳踏堅定之路,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貢獻一己之力。

以雄鷹之英姿擔起初心使命。“不忘初心跟黨走”,凱力迪別克這樣叮囑着兒子巴依卡。1972年,巴依卡接過了手中的接力棒,背起行囊和乾糧,帶上紅油漆,踏遍了“生命禁區”中每一寸的土地。餓了,他就拿出被高原的風吹乾的饢啃兩口;渴了,他便拾起高原上乾淨的雪塞嘴裏解渴。戍邊26年,巴依卡從沒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直到前來有關領導來慰問他,他才說出唯一的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巴依卡不忘父親的囑託,牢記沉甸甸的使命,將一枚閃閃發亮的黨徽自豪地戴在胸前,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黨員幹部要學習巴依卡高度強烈的使命意識,不計較個人得失,以雄鷹之堅定英姿砥礪共產黨人的初心,以雄鷹之矯健英姿勇擔共產黨人的光榮使命,成爲奮鬥的接力者,攜手擘畫“十四五”藍圖。

以雄鷹之胸懷涵養爲民之心。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拉齊尼牢牢記住爺爺和父親的期待,成爲了“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2010年10月,拉齊尼第一次獨自帶領巡邏隊進入雪山,歷經千辛萬苦牽着3頭犛牛穿越被喻爲“生死九道彎”的盤山路,爲連隊官兵送去補給和年貨。2021年2月,拉齊尼在冰冷的水中託舉起一名幼兒,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了“爲人民服務”的深刻含義。黨員幹部要向拉齊尼學習,胸懷祖國山河,永葆爲民之心,無論身在什麼崗位,都要盡己之力,竭己所能,將人民羣衆放在第一位,爲百姓做小事、辦細事,達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境界。

在帕米爾高原上空,到處翱翔着的雄鷹;在帕米爾高原邊境,時刻站立着守衛祖國的官兵。黨員幹部要不懼困難,勇猛向前,以卓爾不羣之英姿、志存高遠之胸懷,爭當在百年之大變局中乘風破浪的“雄鷹”!

學習拉齊巴依心得體會篇8

拉齊尼是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齊尼開始義務爲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爲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拉齊尼一家就居住在這裏,祖祖輩輩都在山溝裏放牧。從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到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再到拉齊尼,他們一家三代接力擔任民兵護邊員,拉齊尼已經在這裏做了16年的護邊員。

1957年,拉齊尼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自薦成爲邊防連第一位“犛牛嚮導”,隨後,他的父親巴依卡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嚮導38年。拉齊尼十幾歲的時候便開始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從部隊退役的他正式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護邊員一起,騎着犛牛行走在這條邊防線上。

60多年來,拉齊尼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的心裏,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說:“沒有界碑,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巡邏路上,拉齊尼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親一樣,他憑着自己多年的經驗無數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爲夷。

有一次,拉齊尼單獨帶着巡邏分隊參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到暴風雪,受阻的巡邏隊只好在離鐵幹裏克村不遠的一塊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凍得直打哆嗦,拉齊尼就用父親教過的方法用犛牛身體來取暖。他把15頭犛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牆壁”,官兵僅靠着犛牛身子,既能擋風雪,又能取暖,讓官兵們順利度過了風雪夜。

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幹裏克村,但由於山體滑坡,只好停了下來,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沒有了。“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拉齊尼說。

說完拉齊尼就起身探路。突然,從山上滑落下來的一塊石片砸在了拉齊尼額頭,鮮血直流,官兵們幾次勸他返回,但他簡單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這是任務。”強忍疼痛,歷經兩個小時,拉齊尼終於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每次巡邏都是太陽出來出發,太陽落山就在山裏搭起帳篷將就一晚,有時還會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險,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時間。

有一年11月,拉齊尼像往常一樣和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邊境線巡邏時,突然間天氣驟變,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不慎從犛牛背上摔了下來,掉進雪洞裏,周圍的冰雪不斷垮塌。危急時刻,拉齊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動!”然後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邊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救了出來。體力透支的拉齊尼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搶救3個小時,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邏路上,拉齊尼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不光是我,我們周圍的牧民都把邊防連官兵當成自己的親人。”拉齊尼掰着手指說,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裏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不是親人又是什麼呢,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說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們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齊尼向記者展示手機裏的照片,講起這幾年護邊員身邊的變化:牧民們放牧有補助、種地有補貼,每年還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孩子上學的學費全免;邊防修好了巡邏路,建起了執勤房,還給護邊員配發了摩托車、對講機、望遠鏡。“以前步行巡邏需要好幾天,現在騎摩托車只要5個小時,而且再也不用風餐露宿。”拉齊尼笑着說。

“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很想念從前和邊防連的兄弟們頂風冒雪巡邏的日子,一起吃過的苦,纔是最想回憶的甜。”說話間,拉齊尼的電話響起,是兒子拉蒂爾打來的。他邊接電話邊說:“拉蒂爾說長大了也要像我一樣做一名護邊員。我告訴他好好上學,將來要成爲一名解放軍,守衛祖國,保護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齊尼·巴依卡循聲趕去,腳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力把孩子儘量託在水面。聞訊趕來的人們紛紛參與救援。孩童成功獲救,但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上來……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拉齊尼·巴依卡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國勞動模範,一家三代守邊的故事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戶曉,被當地牧民稱讚爲“帕米爾雄鷹”。他生前常說:“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