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篇1

1月6日,喀什市委政法委對拉齊尼·巴依卡等6人的見義勇爲事蹟向社會予以公示,擬授予拉齊尼·巴依卡等6人“喀什市見義勇爲先進羣體”,擬授予拉齊尼·巴依卡個人“見義勇爲先進個人”稱號。

1月4日,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在該校人工湖冰窟勇救落水兒童,失去寶貴的生命。連日來,他的感人事蹟經廣泛報道,令無數人爲之動容。“我們會永遠記住他的崇高精神,把感動化爲奮進行動。”喀什市委政法委幹部張生泉說。

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戶曉。作爲第三代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2004年接過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手中的“接力棒”,在帕米爾高原守邊,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爲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這兩天,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都要去陳列着一家三代巡邊照片的展覽館,在那裏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我的兒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爲他驕傲。”看着兒子巡邊的照片,老人的眼淚止不住地流,“善良、單純、勇敢,他從小到大都是這樣一個人,家人們會把他的精神傳承下去。”

“拉齊尼·巴依卡是我的榜樣,他正直真誠的品格和果敢堅毅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曾經同拉齊尼·巴依卡一起巡邏的護邊員麥富吐力·坎加堅定地說,“我們會好好替他守護這片他摯愛且爲之奮鬥過的土地,把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爲奮進新徵程的實際行動。”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篇2

70年來,拉齊尼•巴依卡一家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的每一塊界碑、每一道山溝、每一條河流,成爲了一個個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他們默默無聞、甘於奉獻,始終爲祖國的邊防安全進行義務巡邏,用他們自己的一句話說:“邊防部隊的官兵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爲他們帶路,只是做了一個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情。2004年1月,拉齊尼開始義務爲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爲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接過戍邊的“接力棒”

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是我國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縣,這裏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888公里,也是我國唯一一個與陸地三國接壤的邊境縣,距離首府烏魯木齊市有1700多公里。在雄偉的帕米爾高原上,有一個叫紅其拉甫的地方,塔吉克語意爲“血染的通道”。紅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被稱爲“死亡之谷”。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正式成立的時候,拉齊尼的祖父凱迪拜克就成爲邊防官兵的義務嚮導。1972年8月,凱迪拜克老得再也走不動了,就把義務嚮導的“接力棒”交給了20歲的兒子巴亞克。在此後的近40年裏,巴亞克常年與邊防官兵巡邏在帕米爾高原至喀喇崑崙山脈、中巴邊境的冰峯雪嶺之中。2009年5月,被高原風霜雨雪摧垮了身體的巴亞克無法再從事嚮導工作。2004年9月,拉齊尼從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先進個人”稱號、當了33年嚮導的父親巴亞克手中,接過了戍邊的“接力棒”。

邊防戰士的“保護神”

巡邏路上,拉齊尼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親一樣,他憑着自己多年的經驗多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爲夷。拉齊尼第一次單獨帶着巡邏分隊參加吾甫浪溝巡邏的時候。在巡邏第一天,隊伍遭到暴風雪襲擊,夜裏只好在離鐵幹裏克不遠的一塊山谷地停下歇息。看到官兵冷得直打哆嗦,拉齊尼就用父親巴亞克教過他的方法用犛牛身體來取暖。他把15頭犛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牆壁,官兵僅靠着犛牛身子,既能擋風雪,又能取暖,讓官兵們順利度過了一夜。巡邏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幹裏克停下了,“由於山體滑坡,去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迴應。“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度過難關,放心吧!”拉齊尼說。山上不停地有碎石塊滑落,說完拉齊尼就起身前往懸崖峭壁上探路。突然,一塊碎石片砸在了拉齊尼額頭,鮮血直流,官兵們幾次勸他返回,拉齊尼都會說:“這是任務”。拉齊尼強忍劇痛,爲官兵探路。歷經2個小時,拉齊尼終於找到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才讓官兵們順利通過。

甘於奉獻的“嚮導員”

連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祖孫三代護邊員卻始終堅守帕米爾高原,堅守紅其拉甫。拉齊尼2003年從部隊復員後回家放牧,2004年入黨,如今他和媳婦、8歲的女兒還有6歲的兒子住在山上牧區。從2004年至今,拉齊尼給邊防巡邏戰士做嚮導已經是第15個年頭了。拉齊尼已經從父親巴亞克手裏學到了獨自帶領官兵巡邏的本領,連隊每次組織巡邏他都會提前到達連隊,與連隊官兵一同完成巡邏任務。拉齊尼臉上最顯著的特點是,他白色的額頭與黑臉膛形成的強烈對比。多年巡邏下來,拉齊尼家的10頭犛牛先後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犛牛摔傷失去了勞動能力,但他家不要一點報酬。拉齊尼說:“現正在訓練家裏的4頭小公犛牛,現在他家跟着部隊巡邏的犛牛隻剩一頭,三年後這些犛牛訓練好了,家裏就有5頭犛牛能參加巡邊了”。每天,無論颳風下雪,天氣有多寒冷,拉齊尼總要把自己家的犛牛牽出來練練手,爲官兵使用打基礎,他還會經常討教父親巡邏路上會遇到什麼困難,應該怎樣避免。正是這種“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軍民魚水深情,在祖國的西部邊陲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屏障!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篇3

“爲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爲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當看到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因救落冰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時,我的腦海裏迴盪起這首悲傷的旋律。寒風嗚咽替他哭泣,大雪紛飛爲他哀痛,致敬守護在雲端的“帕米爾雄鷹”,雖然他已遠去,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將激勵我們永遠向前!

“無私奉獻,大愛無疆”,他用生命詮釋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懷。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在去往餐廳途中突然聽見哭喊聲,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冰面斷裂,陷入冰窟,無助的母親湖邊苦苦求助。他奮不顧身,踏上冰面,直奔孩童;他犧牲自我,奮力託舉,拼盡全力;他在面對羣衆困難時,將個人生死拋之腦後,將生的希望留給他人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革命戰爭時期,是無數先烈勇士前仆後繼,用生命和信仰鑄造了堅實的基礎;和平年代,是一代又一代志士默默付出,負重前行,用奉獻和理想守護了安定的幸福。新時代的我們,更要接力好這份爲民奉獻的無私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要有洞察百姓疾苦的敏銳力,傾聽百姓心聲的耐心,關心百姓冷暖的熱心,解決百姓問題的能力,時刻做好準備,爲了人民,爲了祖國,無私奉獻。

“兢兢業業,忠誠正直”,他用行動彰顯人民公僕的實幹擔當。“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拉齊尼·巴依卡在新疆喀什地區當護邊員,那裏位於帕米爾高原腹地,山區海拔高,終年積雪,環境非常惡劣。惡劣的環境更顯他的堅韌執着,爲了祖國的護邊事業恪盡職守,不忘初心。他用無限忠誠和滿腔摯愛,擔當責任,踐諾使命;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捍衛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新時代的我們,也要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堅守初心使命,在各自的崗位發光發熱,實現理想抱負。

“三代守邊,守望和平”,他用接力踐諾保衛祖國的鏗鏘誓言。“我們雖然不穿軍裝,但同樣是邊防衛士,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20世紀50年代初,解放軍要去邊關建立哨所,由於山路崎嶇複雜,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成爲當地第一位義務嚮導員,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20世紀70年代,他的父親繼續擔任護邊員,一干就是幾十年。2004年,他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把護邊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佈了這片雪山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山口,每一道河溝,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帕米爾雄鷹”。新時代的我們,也要學習這份傳承精神,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時代楷模的優秀品質,用傳承接力民族發展,用傳承續接民族振興,用傳承奮進新徵程。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拉齊尼·巴依卡這鏗鏘的誓言,依然迴盪在帕米爾高原的山巔,“帕米爾雄鷹”將永遠飛翔在祖國的邊境線上。致敬“帕米爾雄鷹”,學習和傳承無私奉獻、實幹擔當、守諾踐諾的精神,用實際行動做好人民好公僕,當好新時代接棒人、建設者、實幹家!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篇4

傳承精神 用榜樣之光照亮初心

“守衛祖國,護衛人民,拉齊尼·巴依卡用他的生命踐行了這句誓言。”3月3日,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如克亞木·麥提賽地說,“我要以拉齊尼·巴依卡爲榜樣,用實際行動傳承他愛國護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捨己救人的精神;忠實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爲家鄉發展獻計出力。”

烏什縣英阿瓦提鄉幹部羣衆聽到追授拉齊尼·巴依卡“時代楷模”稱號的消息後,感到英雄模範就在身邊。英阿瓦提鄉黨委書記肖俊勝說:“眼下,英阿瓦提鄉正忙於春耕備耕、麥田春灌、果園追肥、技能培訓等工作,我們將以‘時代楷模’精神爲動力,以更加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來守護好邊防,維護好穩定,加強民族團結,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邊境各族羣衆充分感受到黨的溫暖。”

“拉齊尼·巴依卡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富蘊縣委宣傳部駐該縣庫爾特鄉達拉阿吾孜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海拉提·賽力克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傳承拉齊尼·巴依卡捨己救人的奉獻精神,發揚爲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勇擔責任 繼續守好祖國的邊境線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達布達爾鄉熱斯喀木村護邊員其拉克·買買熱依木從事護邊員20年,常年放牧巡防在邊境第一線,被當地邊防連隊和農牧民稱作村裏的“活地圖”。他說:“拉齊尼·巴依卡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錚錚誓言,用寶貴的生命譜寫了‘把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的英雄讚歌!作爲一名護邊員,我要以英雄模範爲榜樣,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領土,保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山河!”

34歲的烏恰縣吾合沙魯鄉恰提村村民斯迪克·塔西坦也是一名護邊員,收看了拉齊尼·巴依卡同志“時代楷模”發佈儀式,他感動地說:“拉齊尼·巴依卡是我們護邊員的榜樣,我會擔起他的責任,繼續守好祖國的邊境線,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激勵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愛新舍裏鎮烏珠牛錄村護邊員永新傑。“我要把拉齊尼·巴依卡的先進事蹟作爲一種自覺追求、一種精神支撐、一種持久動力,做守護邊境線的表率。”永新傑說。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篇5

頭戴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被高原紫外線曬黑的臉上總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話很少,兩隻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堅毅與執着。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留給人們的印象。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護邊員,全國人大代表,去年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卻在1月5日因爲救助落水兒童永遠閉上了他那明亮的雙眼。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這裏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作爲世世代代在這裏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爸爸都是守護祖國邊防的護邊員。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時56分許,正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着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

10多分鐘後,當孩童被成功救起時,託舉生命和希望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消息傳出,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新疆道德模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2020年10月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範榮譽稱號,同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04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開始義務爲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成爲第三代護邊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爲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1957年,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毛遂自薦成爲邊防連第一位“犛牛嚮導”,隨後,他的父親也加入其中,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嚮導38年。拉齊尼·巴依卡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時,便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來,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裏,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說:“沒有國家安全,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邏路上,不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險情。有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單獨帶着巡邏分隊來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遇暴風雪,無法趕到預定的地點,待第二天來到鐵幹裏克村時,由於山體滑坡,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

“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地說:“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

說完,拉齊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剛走出不多遠,一塊石片突然從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額頭,鮮血直流。大家大聲勸他返回,但他只簡單地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兩個多小時後,拉齊尼·巴依卡終於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說起這件事,他說:“這是任務,我必須完成。”

16年的巡邏路,拉齊尼·巴依卡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每當說起邊防官兵對他們的幫助,拉齊尼·巴依卡總是掰着手指說,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裏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說的一句話。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篇6

鷹,是塔吉克族的圖騰。他們認爲鷹是英雄和正義的化身,希望如蒼鷹般不畏艱險、鷹擊長空。

塔吉克族特色氈帽下,一雙琥珀色的眼睛,澄澈純淨。

他俊朗、堅毅、愛笑;不善言辭,卻有古道熱腸、家國大愛。

回憶起拉齊尼·巴依卡,人們說:“別人有困難,他肯定是第一個發現並伸出援手”“他總是默默幫助他人”“他救了我母親的命”“他不僅是英雄,也是好兄弟”“我想跟他一樣溫暖別人,什麼事都爲別人着想”……

在一次參觀團的答謝演出中,他表演了傳統舞蹈,表露了內心的火熱與奔騰。

他星火般的赤誠,撫慰着人心,也融化了寒霜。

1月5日,塔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萬物靜默,天地同悲。

拉齊尼·巴依卡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村裏舉行。

年邁的父母、尚小的兒女,悲痛的妻子,只能摸到他冰涼的臉頰。

“我有3個月沒見到父親了,我盼望他能回來,吃到他親手做的飯……但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會做這樣的選擇。”拉齊尼·巴依卡13歲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忍着眼淚,怕爺爺奶奶看到了痛心。

“我知道我爸爸是個英雄,我長大了也要像他一樣當個英雄,繼續完成他的心願。”他的兒子拉丁∙拉齊尼,聲音稚嫩卻堅定。

年近七旬的父親,老護邊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忍住傷痛轉去安慰同樣陷入惋傷的被救孩子母親:“我兒子用他的生命救了你們母子,以後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孫子。”

生命情懷與高貴品格,一脈相承。

太陽照在塔縣邊境線上,護邊員們捧着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巡邊時用過的望遠鏡,跪在雪地裏,將望遠鏡的鏡頭調向邊境的方向,輕輕放在壘好的石堆上。

“帕米爾雄鷹,以後它就是你的雙眼,永遠看着家鄉,看着祖國的大山。”曾經一同巡邊的麥富吐力∙坎加哽咽了。

戰友們悲慼的呼喊:“拉齊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嗎?看到中國兩個字了嗎?你走了,但這裏到處都是你的掛念!”字字聲聲,響徹山間。

界碑上的“中國”二字,鮮紅如血。

雄鷹離不開雪山,更離不開自己終身守護的祖國和邊境線。

學習巴依卡心得體會篇7

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888.5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塔吉克族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一家就居住在這裏,祖祖輩輩都在山溝裏放牧。從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到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再到拉齊尼·巴依卡,他們一家三代接力,擔任民兵護邊員,爲國戍邊。至今,拉齊尼·巴依卡已經在這裏做了15年的護邊員。

1957年,拉齊尼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自薦成爲邊防連第一位“犛牛嚮導”,隨後,他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嚮導38年。拉齊尼十幾歲的時候便開始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從部隊退役的他正式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護邊員一起,騎着犛牛行走在這條千里邊防線上。

60多年來,拉齊尼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的心裏,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全國--期間,記者在會議駐地的電梯上巧遇拉齊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話問道:“你肯定知道紅其拉甫邊防連吧?從我爺爺那一輩開始,我們祖孫三代跟邊防連官兵一起巡邊幾十年了,我的普通話就是他們一字一句教會的。”

下了電梯,記者和拉齊尼來到一樓大廳的解放軍報電子閱覽屏前,一起翻看紅其拉甫邊防連的報道和照片。說起與邊防連官兵的故事,拉齊尼笑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從前和官兵一起騎着犛牛巡邏,每天太陽出來就走、太陽落山就在山裏搭起帳篷將就一晚,有時還會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險,往返一次要近10天時間。

2011年11月,拉齊尼像往常一樣和官兵們在有着“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突然間天氣驟變、突降大雪,積雪的厚度將犛牛都埋沒了。

行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不慎從犛牛背上摔了下來,掉進雪洞裏,周圍的冰雪不斷垮塌。在危急時刻,拉齊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動!”然後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邊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皮濤得救了,體力透支的拉齊尼卻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急救3個小時,才挽回了生命。

在這10多年的巡邏路上,他和邊防官兵結下深厚情誼。“不光是我,我們周圍的牧民都把邊防連官兵當成自己的親人。”拉齊尼掰着手指說,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裏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兄弟,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不是親人又是什麼呢?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說着,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

“看,我們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齊尼向記者展示手機裏的照片,講起這幾年護邊員身邊的變化:牧民們放牧有補助、種地有補貼,每年還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孩子上學的學費全免;邊防修好了巡邏路,建起了執勤房,還給護邊員們配發了摩托車、對講機、望遠鏡,以前步行巡邏需要好幾天,現在騎摩托車只要5個小時,而且再也不用風餐露宿。

“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很想念從前和邊防連的兄弟們頂風冒雪巡邏的日子,一起吃過的苦,纔是最想回憶的甜。”說話間,拉齊尼的電話響起,是兒子拉蒂爾打來的。他邊接電話邊說:“拉蒂爾說長大了也要像我一樣做一名護邊員。我告訴他要好好上學,說好普通話,將來成爲一名解放軍,保衛祖國,保護人民。”

粗糙的雙手、紫紅的面龐、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這位質樸的護邊員用堅守書寫忠誠,以丹心照耀邊疆,在祖國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堅實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