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內訓師培訓心得【多篇】

內訓師培訓心得【多篇】

內訓師培訓心得 篇一

我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內訓師特訓班學習。三天兩夜的高質量、高強度的培訓,讓我對如何成爲一名優秀的企業內訓師有了全新的認識。

此次培訓的主講孫老師是影響力集團高級講師,有豐富的社會實踐和授課經驗。但光憑這個頭銜,很難讓我們徹底地信服他的每一個觀點。例如,在培訓一開始,孫老師就提出了一個我並不贊同的觀點:“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因爲在我看來,內訓師的職責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不是表演和做秀。

孫老師的高超之處就在於他沒有填鴨式的灌輸自己的觀點,而是讓各位參加培訓的內訓師在實際的練習中去體味其中的道理。1分鐘的自我介紹看似簡單,但是卻讓大家感受到了平時感受不到的壓力。一分鐘的定題演講,更是讓大家深感不知所措。

第二天的三分鐘演講,確實讓大家傷透了腦筋,老師要求不但要清楚地表達一個主題,還要加入前一天練習的姿態語言。晚上九點課程結束後,大家就回到房間思考主題,甄選材料,初步成稿。很多同事晚上3點還沒有休息,但是第二天的表現卻是很不盡人意。雖然都進行了充分準備,但很多內訓師在演講後仍然發現自己有主題不明確,支持觀點不鮮明,姿體語言配合不協調等諸多問題,緊張情緒不言而喻。

可以說,我們參加培訓的32個人,都非常有責任心,都是帶着任務來學習的,大家總是想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部傳授給學員。但問題在於即使老師教授了100%的知識,學員到底能掌握多少?如果學員對課程有牴觸情緒,可能完全不接受新知識;如果敘述過於平淡,學員可能在聽到30%的時候就已昏昏欲睡。想比之下,一名經驗豐富的講師,由於知識豐富,精心準備,充分闡述的內容可以完全被學員所吸收,甚至激發起學員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所以,作爲一名優秀的內訓師,關鍵不在於我們講授了多少,而在於善於換位思考,如何激發學員學習的興趣,要學會運用“同理心”,找到“共通心”,達到同頻共振的效果。

如何解決教和學的矛盾?“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的原則爲我們指明瞭方向。“怎麼說”可以分爲兩個層面:即怎麼說才能激發學員接受新知識的興趣;怎麼說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最精華的內容條理清晰地展現出來,就是說要運用好PPP,即要讓學員明確培訓的“目的、目標、過程、要領、收穫。

正是印證了孫老師講的“未曾經歷,不成經驗”的話,經歷了三天的特訓,體驗了多次的“出醜”,到第三天培訓結束的時候,大家纔對“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更是感觸到了掌握“教與學的區別”、“成人學習的特點”和“事前準備自己,過程重視學員,事後總結自己”的重要性。找到共通點,然後在講述過程中適時的運用體態語言,表演技巧,可以讓學員更容易接受,保持注意力。總而言之,提升外在層面的技巧,可以讓學員最大限度的吸取所傳授的知識。

那麼,如何確定講課重點,篩選材料,邏輯組織,在課堂上呈現最精華的內容呢?首先要根據時間,確定要講述的知識點。三分鐘的演講練習告訴我們,充分闡述的一個觀點,遠比平平敘述的三個觀點更有說服力;其次,要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材料,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轉述。在演講中,大家明顯感覺到,對於自己親身經歷,或者深有感觸的話題,都敘述的活靈活現;相反,對於一些生搬硬套的話題,則明顯缺乏說服力。所以對於內訓師而言,對要講授知識的吸收,消化,重組,重現的過程必不可少,就是說要做好“預演未來”。要把書本上的知識吸收進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歸納,總結,輔以活生生的事例,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培訓有的放矢。

三天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卻給我們大家的勵練成長指明瞭正確的道路。雖然到了最後一天,有的同事還是很緊張,還是不能夠很好的控制時間,技巧還不夠純熟,但是,我相信“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需要的就是要提高學習力,在不斷的實踐中進一步的揣摩和總結,提升自己的實戰能力,把握好感性認知和理性瞭解,努力達到許總“站起來能講,坐下來能寫,走前去能幹”的要求,把自己塑造成爲一名適合企業發展內訓師,爲企業培養優秀的營業員和基層管理人員,爲共同打造百年百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此,再次感謝公司領導給了我們這次PTT(內訓師)特訓的機會。

內訓師培訓心得 篇二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是我聽完丁立鬆老師的授課之後的感觸。我沒有授課經歷,也是第一次參加內訓師培訓,可以說,我在這方面是初出茅廬,白紙一張。我是懷着迷茫與好奇來到這裏的,我不知道老師會給我們講授什麼內容,我好奇這位老師到底能不能讓我有所收穫。結果證明,我這次參加培訓是賺大發了。丁老師言傳身教,向我們展示了一名成功內訓師的風采,他給我們講授的語言表達技巧、場面控制及互動技巧,以及課件製作技巧等,實用性非常強,他成功地在我這張白紙上留下了絢麗的色彩!

我記得丁老師在第一個上午就提問我聽了這麼久的課有什麼收穫嗎?我當時安靜了很久都沒說一句話,甚至一個字。這個時候有一位好心的同學在下面大聲重複了幾遍“我不緊張”,非常感謝他的鼓勵。其實我當時也不太清楚自己有沒有緊張,我只知道丁老師滔滔不絕地給我們灌輸了許多授課技巧,我腦子裏正在快速回放這些內容,很抱歉我居然在衆目睽睽之下陷入沉思。當我仍在回放的時候,丁老師又問我覺得最深刻的是什麼。我一聽,這下可好辦多了,馬上回答:“印象最深刻的是丁老師一開始說的一句話‘我就在現場’,這吹牛吹得不錯。”當時引得臺下一陣鬨笑,我這可是說的大實話啊!丁老師開始講課就教我們說這樣的話,這不是明顯的無中生有嗎,不是吹牛是什麼?我當時就在想,好傢伙,敢情他上課就是吹牛啊!我倒要看看他還有什麼能耐。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丁老師說的,作爲內訓師,在講課開始十分鐘就應該引起學員的聽課興趣。丁老師在這方面確實是高手啊,不管你們有沒有被吸引,反正我是被吸引了。他那句“我就在現場”讓我懷着一種“我倒要看看你還能不能繼續吹,能怎麼吹”的心態認真地聽他的一言一詞。

其實,在培訓中,內容實不實用,關鍵看內訓師的知識靠不靠譜;課程精不精彩,關鍵看培訓師會不會吹牛。當然,“吹牛”只是一個通俗說法,其實就是指培訓師的表達能力和個人魅力。在這方面,丁老師不僅給我們作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並且不吝賜教,用豐富精彩的課堂內容向我們傳授高端的語言表達技巧、場面控制及互動技巧,並且給我們機會去體驗這些技巧的應用。丁老師的這些舉動也正給了我們在座的各位這樣的啓示:日後我們作爲內訓師,也應當這樣去輔導學員,這過程正符合課堂上經常強調的這麼一個邏輯:引起共鳴—打開迷霧—引君上路—送君一程。

丁老師還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內訓師是思考者。說的太對了!內訓師絕不是照本宣科,也不能夠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我們不僅要思考我們要講授的內容是否被接納、是否有意義,還要思考學員的特點類型,思考授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情,更要思考我們講授的內容對學員有沒有幫助,有多大幫助。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那就是課件製作,以前偶爾也會需要製作幻燈片,但是從來沒有認真地去考慮過如何讓幻燈片美觀、實用,如何更有效地用幻燈片去表達內容。聽了丁老師的課後,我回去看了看自己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製作的幻燈片,乍一看,發現丁老師指出的那些缺點在我的幻燈片裏一應俱全,再一看,這幻燈片簡直是慘不忍睹。現在想想,當時真是難爲了我的導師啊!

課堂上互動很多,同學們都得到了發言機會,這對於外向的學員來說,是小菜一碟,但是像我這樣靦腆的學員,甚至更靦腆的學員,那可真是太要命了!不過,在這麼活躍的氣氛當中,似乎大家都沒有什麼特別大的發言障礙,一些一開始不怎麼敢說話的學員也慢慢地活躍起來了,這說明這次培訓很有成效,大家的公衆表達能力被慢慢發掘出來了。作爲培訓師,不怕開口,就怕不開口。那句話這麼說來着?“我常出醜,以致習以爲常。未來在我的‘口’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天時間,但是丁老師講課內容實在太豐富太實用了,讓我感觸特別多,要是一一列舉的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啊,這就是傳說中的“千言萬語道不盡”吧!既然如此,而且時間有限,那我只好“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在此,我要感謝公司舉辦的這次內訓師培訓,讓我有機會收穫這麼多授課知識。還要感謝丁老師幽默風趣的教學,讓我獲益匪淺。感謝我們的管理人員,你們爲了這次培訓忙前忙後的,辛苦了!最後感謝各位同學,是你們的積極配合讓我們這次培訓更精彩!

謝謝大家。

內訓師培訓心得 篇三

這次有幸參加了公司內訓師培訓,讓我對內訓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個較爲深層次的認識(培訓師是指根據市場發展狀況和企業自身需要,運用現理念和手段,策劃和實施培訓項目,並從事培訓諮詢和教學活動的人員,培訓師包括TTT企業內訓師和PTT職業培訓師),從被動接納到主動學習,知識從零碎到系統,結構從模糊到清晰,意識從無都有,爲自己在下一步的學習和提升中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下面我來談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企業內訓師幾點粗淺熟悉,以便共同學習和交流。

一、當一位內訓師要有自己的風格,光有一定的知識含量是遠遠不夠的。這其中包含講課時的語氣語調、肢體語言,還要運用各種培訓工具,把握好培訓方法,例如:視頻、小故事等的引入。

二、內訓師的語言表達技巧:說法要求吐字歸音三五成羣、捷思慢講,五個音不要一口氣說,要慢慢地說,做到清晰、舒緩。要做到一口氣不超過五個音是需要練習的,方法有跟、唱、隨、誦。平時育習慣,訓時、用時顯風範。

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作爲一名合格的內訓師,要以事實爲依據,知道培訓能解決的問題和不能解決的問題。

四、培訓技巧:

1、鳳頭——開場常用的六種方法;

2、完美收官“豹尾” ——行動有力;

3、瞭解你的培訓對象;

4、靈活多變的授課技巧。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使我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加強,又使自己的實際技能得到了進步,特別是1分鐘自我介紹和2分鐘開場的上臺,由最初的緊張、哆嗦、聲音發顫,到喜歡上上臺的感覺,那種感覺倍棒。希望以後多進行類似的培訓。

內訓師培訓心得 篇四

很榮幸能參加公司組織的內訓師隊伍培養。這次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但是課程安排的非常緊,內容非常充實。我想我們參加培訓的每一位學員的體會都不同,也都會有很大的收穫。對我而言,我覺得這次培訓安排的非常有意義,因爲這次培訓不光讓我充實了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開闊了視野,讓我認識到了講師的魅力所在。授課老師的精彩演講以及各種問題的解答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學習就像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老師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下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一下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和自己的收穫。

首先,我認爲,一個好的講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講師工作的意義,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內容,瞭解成人學習的特點,從而選擇高效的學習策略。作爲一名講師,我們要以學員爲中心,充分考慮學員學習的特點。成人不同於學生,他們更加傾向於以已知求未知,學想學和認爲他們需要學的東西等等。所以,我們要在有效的講授中使他們學到知識,在交流活動中增長他們的經驗,在互動體驗中提升他們的能力。除此之外,選擇高效的學習策略同樣重要,正如老話所說的那樣: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從書本中,學員能看到核心知識和書面表達;但是在培訓中,學員獲得的就不僅僅是核心知識,還有口頭表達,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學員激活經驗、規劃應用、現場演練。可以這樣說,學員從書本上獲得的屬於陳述性知識,從培訓中獲得的則屬於程序性知識。因此,在培訓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當然,快速提升自己的授課必備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培訓師,要做到從容上場。從容上場的關鍵包括:做好準備;自我調整和颱風修煉。第一步,做好準備。在講授中,我們要做到有料、有用、有趣、有“愛”;要想胸有成竹的上臺,我們要提前準備好內容設計、講義製作、講稿內化等。此外,我們要學會放下恐懼,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努力做好自己即可,對自己充滿充滿信心,接納自己的不足,勇敢的走上講臺。第二步,自我調整。在上場前,要做好心理建設、事前準備和自我準備;走上臺時,深呼吸,面帶微笑,放鬆心情,放慢語速,聲音大一點。第三步,颱風修煉。這就包括:聲音、眼神、手勢、表情、走動、站姿等。這其中又包括很多要素和注意事項,如郭梅老師所講要注意聲音的音高,音量,語速快慢以及語調的抑揚頓挫;眼神專注,集中,在面對聽衆人數少時,儘可能與每一位做對視交流,時間大約控制在三到五秒,與每個聽衆達到一對一的交流,如果人數過多,則儘可能將你的視線停留在後排學員的位子上,切忌眼神迷離;表情要放鬆,自然,儘量保持微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管是坐着還是站着,記得都要面對聽衆,適當走動,避免擋住視線。更多的經驗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慢慢感悟。

第三,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培訓師,就必須和學員建立聯接。講師在臺上的第一印象像發射火箭一樣重要,所以講師除了在培訓前做好充分準備以外,還有一些技巧可以幫助講師提高開場白的效果。首先是開場聯接,要提升學員對培訓的感知度、關聯度、參與度。只有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才能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達到最好的效果。至於如何“引興趣”,老師在講授中也給我們列舉了很多方法,如:場景再現、案例分享、視頻呈現、圖表/實物展示、遊戲破冰、引經據典等等。我們要結合所講授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此外,場景化教學的開場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場景呈現,可以讓學員感受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激發學員對問題的思考。在我看來,適當的幽默也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好的幽默能一下子活躍氣氛,拉近距離,增加吸引力,所以很多講師會用,尤其是在開場白用。那麼,我們在開場時又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呢?以下這些開場禁忌需要我們瞭解:沒有與學員建立聯接、過分謙卑、過分炫耀自己、過分自我中心、消極負面的情緒等。這些都是在開場時要避免的問題,當這些你都做到了,那就意味着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第四,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培訓師,就要學會適時引導。有研究表明,當學生主動學習時,其學習內容平均吸收率高達90%,而被動學習的學習內容平均吸收率低至5%。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老師的講授固然重要,但適時的引導更加有效。授課過程中有兩大教學策略:講授和引導。講授是以實現教學目標爲導向。在這個過程中,由講授者決定教學內容,講授者也要注重權威。講授主要是以單向傳遞爲主,與學員有簡單的問與答,沒有太多其他的互動,用紀律或考覈的方式來管控課堂。講授適宜時間緊急、人數較多時使用,可以採用線上學習的方式。而引導則是以實現學習發展爲目標。在引導的過程中,更加註重教學相長,學習者也要積極參與內容建構,強調每個人的經驗和參與,以協作、解決問題爲激勵。與講授不同的是,引導適宜時間相對充足,人數適度時使用,而且可以採用多種形式的開放學習與研討。在瞭解了引導式的教學策略後,我們要進一步熟悉引導式教學策略的實施要領,即設計、探討、展示、點評。在講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講授內容的不同,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那麼,“引導”和“互動”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通俗一點來說,互動的過程就是引導!在講授中,互動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互動能讓學員保持專注,提升學員學習的活力,引導學員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還能給學員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學員對學習內容的記憶,深化學員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最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運用引導式教學法時,我們一定要辯證地處理好學員自主與教師指導的關係。引導式教學的主體是學員,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學員自主學習的參與程度,充分調動學員的主動性、能動性,變機械學習爲主動探索,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同時,我們也應該高度重視培訓師的指導作用。因爲學員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錯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應及時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並給予適時的指導和鼓勵,同時注重轉變自己的指導方法和教育手段,平等的參與到學員的學習之中,做到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學員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

最後,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培訓師,還要做到最重要的一點--發揮影響。在講授過程中,要學會打造個人影響力,所謂影響力,就是影響他人感覺的能力,而任何感覺又都是以表現爲基礎的。在培訓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師打造個人影響力的方式--引發共鳴。要想引發學員的共鳴,我們就要準確把握引發共鳴的三大元素、常用素材和講授技巧。三大元素是指新知、哲理和情感;常用素材有:事例、視頻、圖片、測試和名言等;講授技巧包括:講好理論、講好技能、講好案例。除此之外在講授之前針對學員的特徵,分析他們的興趣所在,進而選取學員感興趣的事例,這樣更容易激起學員的好奇心,更能把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有效地傳輸給學員,進而產生共鳴。在引發學員的共鳴之後,作爲培訓師,我們就要思考,到底怎樣才能講好概念、技能和案例?概念在知識體系中屬於陳述性知識,在講授中,只要做到說明概念的意思、理由和意義即可。技能在知識體系中則屬於程序性知識,要想做到講好技能,就離不開實際操作。在技能的講授過程中,要以學員爲中心,充分體現學員學習的主體性,並且做到邊講解邊示範以及多種形式的練與評。一個好的案例是什麼樣子的呢?是簡短的、通俗易懂的、生動貼切、最負面影響的,並且最好是真事而非杜撰。因此,我們在講授過程中,要把握好講好案例的關鍵--製造懸念、具體生動、迴歸主題。

培訓結束後,我深有感觸。我明白,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培訓師,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切實的感覺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謝上級安排的此次培訓學習活動,感謝授課老師精彩的授課。此次的培訓學習,使自己的理論基礎,道德水準,業務修養等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理論的自覺性與堅定性,增強了做好新形勢下本職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內訓師培訓心得 篇五

對於何爲成功人生,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但都離不開,擁有巨資,事業有成。今天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訪談節目,使我對此有了耳目一新的認識。因爲正在吃飯,沒太注意看,有一搭沒一搭地掃一眼,也沒有看完。不過,偶爾聽到的幾段對話,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訪談節目,是採訪著名股神巴菲特。

他擁有巨資,在國際上也有很到高的聲譽,最近還成爲世界首富的上司---將比爾蓋茨收進自己的董事會,絕對可以說是成功人士,也有資格對成功的含義進行圈點。當人們問他,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時,他不急於用一句話作出解釋,而是談起他的一位朋友。

那位女士今年70多歲了,從德國的死亡集中營中逃生。

當年,多虧有人掩護她,才得以活下來。

巴菲特感嘆道,在你的一生中,如果有人能夠不惜個人安危來幫助你,那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當你年齡一大把,還爲家人所愛,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當你不是以金錢,而是以人格魅力,結交了許多知心朋友,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令人驚奇的是,他談到的成功的標誌是,幸福家庭,身體健康,擁有友情,獨獨沒有提到的,倒是那些人們通常公認的成功標準----擁有巨資和事業有成。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規律:人們總是推崇那些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

比如,一個人擁有巨資,金錢對他們來說就不具有吸引力了,不過是一種數字概念。每天還要爲一日三餐而辛勤打工的人,事業和金錢總是有無窮的誘惑力。疾病纏身的百萬富翁,羨慕體格健壯的打工者。而一無所有的平民百姓,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爲擁有巨資的富人。

對多數人來說,財富和金錢雖有誘惑力,但不是無限的。常言說,廣廈千間,夜晚也只能佔一席之地,家財萬貫,每日也只能一衣一飯,若水三千,能飲的不過是一瓢。當人們滿足基本生存的需要後,同其他的東西相比,過多的金錢和物質就不那末重要了。長期以來,我國推崇的人生目標是,

一切聽從召喚,甘當螺絲釘,擰到哪裏都行。但人們心底,有意無意,總隱藏着一股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好勝衝動。

其實,成年以後,每個人都自覺不自覺地設計和實行着自己的奮鬥目標。

一般而言,人生成功的理想模式不外乎: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擁有巨資,身體健康。但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能夠同時實現上述目標的人,即使有也絕對是鳳毛麟角。

多數時候,這四者之間不是一榮共榮的關係,而是此消彼長,相互抑制的關係:例如,事業有成,擁有巨資的人,常是預支健康,有時甚至犧牲家庭,而家庭美滿,身體健康的人,常感嘆於同致富和立業的機遇失之交臂。

對平民百姓而言,談不上爲成爲比爾蓋茨而奮鬥,但也會遇到在事業,金錢,家庭和健康之間,選擇孰輕孰重的難題。一般來說,人生的不同階段,側重的重點也會略有不同。年輕時,仗着年輕力壯身體好,奮鬥的目標是事業和金錢,家庭和健康處於次要選擇,所謂先立業再成家;人到中年,身體透支,精神疲憊,才覺得,相對於事業有成和擁有巨資,好身體和溫馨的家庭更具吸引力;等到老了以後,健康的身體,幸福的家庭,濃濃的親情友情,比任何東西都更具吸引力。

因爲經歷過種種人生風雨,許多事情都看開了,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百年之後,無論多顯貴的人,多卑賤的人,都不過是黃土一杯,躺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墓地中。看到過一篇文章,學生寫作文,題目是爸爸的理想。一個學生的爸爸講,他的理想是,吃的下,笑得出來,睡得着。學生開始覺得爸爸在開玩笑,這樣的作文肯定不及格。沒想到老師看完後,認爲這個學生的爸爸的理想,看着很簡單,但是人生的極高境界。如果有人能達到此,可以說是成功了。試想,如果生存壓力大,事業不順,家庭破裂,身體不好,如何能吃得下,笑得出,睡得着。年輕時,國家教導我們,要先關注社會,再關注家庭,最後關注自己。那時,自己還吃着冬儲大白菜,天寒地凍的蹬着自行車上班,但做夢都關心國家大事,記着要解放世界上2/3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後來睜開眼睛看國外,才發現,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癡心,有些國家的勞動人民不僅每天開着小汽車上下班,吃的也比我這個未來的解放者還好,憑什麼要我瞎操心。關注家庭的美德倒是絕對正確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親情永遠是生活的中心。不過,當遭遇運動,家庭也不保。夫妻,子女之間因派別觀點不同而反目,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數。

最後,如果還有一點剩餘的精力財力的話,不敢公開,偷偷摸摸地關心一下自己。這種以社會爲先,先大家再小家再個人的排序,初衷是好的,號稱無私,但在實行過程中往往走樣,結果不甚理想。因爲社會是虛的,由一個個的人和家庭組成的,試想,如果個人活得悽風苦雨,怨天尤人,打假鬥毆的,從何談起共產主義的大同世界,對此後面再談。聽了成功人士巴菲特之談,以自己多年的人生感受,現在倒覺得,倡導的排序應該變一變了:先關注自己,再關注家庭,進而關注社會。這是因爲:不知道善待自己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善待別人,自己快樂的人,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別把自己不當回事,每天土頭灰臉,愁眉苦臉地度日不僅對不起自己,也影響市容,無論境遇如何,生活中不一定充滿歡樂,但可以自己製造快樂。善待自己和經濟條件關係不大,是一種心態和人生態度,花幾塊錢買只玫瑰花,也會使一天的生活變得陽光燦爛。

家庭是人生和社會的細胞,親情愛情永遠是生活的中心。

不知道感激父母的人,也不會感激他人,更不會感激社會所給與他的一切。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在儘可能的條件下,儘儘孝心,有時,對父母一個關切的問候,和送給他們的千元禮物等值。人生的漫漫長河中,伴侶是最親密的人。父母會先行,孩子會離家,只有丈夫和妻子可以攜手共渡人生,走過人生的晚年。

即使是爲了自己的幸福,也應該像關愛自己一樣關愛着生活中的另一半,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生活中有人相伴,是可與不可求,萬分幸福的事,要十分珍惜。

人離不開社會,維護一個和睦守法的社會環境,利人利己,也是每個人和每個家庭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遵守公德,充滿愛心,那末,由這些個人和家庭組成的社會也會安康和睦的。因此,關愛個人在先,看似有私有誤,不一定沒道理。自己調整好了,才能給社會帶來好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同我們一慣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兼濟天下,從自己做起,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當人活到一把年紀時,許多年輕時看重的事情已經變得不那末重要了,倒是年輕時看不上眼的事情變得更重要了:那就是活得快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能夠吃得下,笑得出來,睡得着。如果能活到這一步,也就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社會了。回頭再看,巴菲特的成功人生之談,倒是一語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