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會計學習心得感悟多篇

會計學習心得感悟多篇

會計專業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會計制度設計是會計管理的一項基本建設,其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會計功能的發揮,因此,在設計會計制度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保證設計的質量。我國會計制度設計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會計制度的基本要求。要求設計的會計制度能滿足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必然體現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社會主義經濟覈算的要求,以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保護國有財產的安全和完整。爲此,社會主義國家爲了對國民經濟運行作出準確的判斷和進行宏觀決策,依據市場規律要求合理運用國家宏觀調控,必然賦予會計制度滿足國家宏觀調控需要的特徵,即通過會計制度的設計和實施提供宏觀調控所必需的會計信息。

2設計的會計制度能滿足特定主體內部管理的需要。會計制度的設計應從企業會計主體出發,本着明確產權關係的基本思想,爲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傳遞管理信息等提供起碼的會計環境,以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3合規性原則。合規性是會計制度設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會計制度設計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把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現到會計制度中去。合規性原則在會計制度設計工作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所設計的會計制度,必須符合《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和《會計準則》等會計法規的要求。二是所設計的會計制度,必須與國家有關法規相協調。

4成本效益原則。會計制度設計的目的是規範會計工作,但不能因規範會計工作不講運行質量和工作效率,而應該在滿足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儘量使會計制度設計簡潔明瞭,可操作性強。使盡量少的制度成本獲得儘可能多的會計制度效應,達到成本效益的最優組合。

5、體現內部控制的要求。內部控制是特定主體爲加強崗位責任,保護資本安全,確保會計記錄正確可靠,及時提供財務信息,避免無意地面臨風險,預防或查明錯誤和不正常現象,保證授權職責履行,在內部組織分工、業務處理、憑證手續和程序等方面所規定的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因此,在會計制度設計中,必須對會計機構、會計工作程序設置必要的內部控制

6、管理權限相對集中,保持制度的相對穩定性。會計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應隨着市場經濟客觀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改進。但是,如果變更過於頻繁,管理權限過於分散,將給會計工作帶來不利,甚至會造成會計主體的財務混亂。因此,在設計會計制度時,應將制度權限的管理集中於管理決策的最高層,不宜分散;同時應注意保持會計制度的相對穩定性,除非特殊情況,一般在一個會計年度內不宜作較大的變動。

7、與使用的核算工具相適應。會計使用的核算工具,由手工作業到使用機械以至現在的電子計算機,使用不同的核算工具,一般是不因此改變會計工作的基本方法。例如,在採用“借貸記帳法”的條件下,登記總帳和明細帳,無論採用何種覈算工具,都需要逐筆或彙總記入有關帳戶的借方和貸方,然後再結算餘額。但是,不同的核算工具記入帳簿的方法則有所不同。所以,設計的會計制度,應與所採用的核算工具相適應。

會計專業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20xx年8月經過公司的崗位競聘,我進入了公司財務部。兩週來的專業實習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在外人的眼裏,會計工作是個香餑餑,整天和錢打交道,既大權在握又清閒,多好啊!但兩週來的切身體會使我徹底拋棄了這種幼稚的想法。我深刻理解了什麼是會計,會計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一份職責心。同時我也認識到要做一個合格的會計工作者並非我以前想像的那麼容易,最重要的還是細緻嚴謹。

會計要求很高,容不得半點的馬虎。做賬的時候弄錯的話要修改就很麻煩了,一步錯可能就會導致後面步步都錯,所以會計工作中細心就顯得尤其重要。從一開始的做會計分錄,到登記憑證。然後再到登記賬簿,再是結賬,對賬,編制報表,裝訂等一系列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僅有經歷過了才真真正正瞭解到什麼是會計。

財務工作相對來說是成就感比較少的工作,因爲它的付出和回報不是很配比的。你能夠感覺到你的付出,可是感覺不到回報——公司財務人員天天加班,可是如果有人問你都做什麼了,你會感覺很難回答上什麼。因爲你說了,別人不必須理解和聽得懂!銷售人員能夠說,我這個月賣了多少東西;生產人員說,我超額完成了多少;品質人員能夠說,降低了多少不良率;可是我們財務人員呢說:報表完成得很順利這個月稅務沒出問題分析出這個月的虧損的原因是什麼所以,做這個工作需要定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財務工作不光繁忙併且時間緊迫,所以做好會計工作需要有很強的職責心!公司的財務部並沒有太多人,但需要處理的事情卻很多。有句話說道,遲到的公平是不公平的,同樣,遲到的財務報表也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過了1個月才把上個月的報表搞出來,又或者把分析報告遞交了,儘管是十分翔實和準確的,可是對經營沒有任何幫忙!這就是爲什麼那麼多財務人員天天加班的原因。

一個好的財務人員,往往需要在默默無聞的平凡工作中充分發揮自我的專業才能和智慧,不但能爲企業管好財,也能爲企業創造財富。

儘管財務工作有壓力,可是隻要我們努力學習、敬業工作,我想這種壓力會變成促使幹好這份工作的動力,使我們在財務工作上作出成績,爲公司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學習會計的心得體會 篇三

在我看來,好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自己的努力,我很慶幸有文老師作爲我的任課老師,充分的調動了我的積極性,讓我能夠更有興趣和信心學習手工帳。

在會計基礎課上,我學的並不是太好,掌握的並不牢靠,所以剛開始上手工課的時候,我是有些忐忑的,害怕自己基礎沒有打好,學不好怎麼辦,但是我發現,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難,只要跟着老師的節奏走,不開小差,學習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

從剛開始的根據資料所給的原始憑證,填寫分錄再填寫相應的記賬憑證,填寫時候要注意業務發生的日期,有多少張原始憑證,確認分錄是否做正確,需要在憑證下方的制單處簽上自己的名字,做完最好還要審覈一下,確保無誤。

後來文老師教我們開始登明細賬,根據做好的記賬憑證按照時間的順序來逐日逐筆的進行登記,我覺得手工帳是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因爲很容易因爲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填錯,致使自己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登帳,當我們登記完後,又開始進行試算平衡表,平衡了,再根據記賬憑證彙總表登總賬,總賬覈對後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等。

老師還教我們怎麼裝訂憑證,看似很簡單,其實也需要用心去做。

總的來說,手工帳其實是很繁瑣的一個過程。很容易出錯,可能一不留神數字就填寫錯誤,或者遺漏業務,導致覈算結果出錯。手工帳課上每一筆分錄都是老師講解,但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自己去做,所以我感到我這方面的不足,今後一定還要多加強聯繫。雖然手工帳課程只有短短的幾周時間,但卻給我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一課。這是一堂即將要離開課堂,進入社會的一課。對我這樣沒有一點會計基礎的學生來說,實務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作爲一名即將走上會計崗位的人員,通過這次的學習也更讓我看清今後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依靠我們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在其他時間多給自己充電,同時在實際的工作中遇到問題要多想他人請教。

作爲一名未來的會計人員,我們現在剛剛起步,往後會學到更多的東西,並且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挖掘,況且會計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會計理論教學與會計模擬培訓如果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有機銜接,機密配合,才能顯著提高我們掌握所學內容的質量。

我相信我以後一定能夠做一名合格出色的會計人員。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爲了便於閱讀者更好地理解《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徵求意見稿)》,幫助我們完善準則應用指南,現就相關問題作如下說明:

一、應用指南的構成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爲會計準則解釋,第二部分爲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主要對32項具體準則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作出解釋性規定;《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企業會計準則第26號——再保險合同》、《企業會計準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企業會計準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和《企業會計準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等6項具體準則未作出解釋。

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主要根據具體準則中涉及確認和計量的要求,規定了162個會計科目及其主要賬務處理,基本涵蓋了所有企業的各類交易或事項。

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作爲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再做完善,力爭儘快定稿,報財政部領導審定,最終將以財政部文件形式正式發佈。

二、企業會計準則解釋在32項準則解釋中,《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解釋包含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格式及其附註,《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解釋包含了企業現金流量表格式及其附註,《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解釋包含了企業合併報表格式及其附註。這樣安排有助於提升企業財務報表的地位,因爲財務報表是綜合反映企業實施會計準則形成的最終會計信息,會計信息使用者主要通過財務報表瞭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以便做出決策。這樣規定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理念也是一致的。

三、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涵蓋了各類企業的各種交易或事項,是以會計準則中確認、計量原則及其解釋爲依據所作的規定,其中對涉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專用科目作了特別註明。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規定了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中記錄的規定。這部分規定賦予企業一定的靈活性,即在不違反準則及其解釋的前提下,企業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會計科目及明細科目。

四、企業會計準則講解

爲便於企業和會計人員準確地掌握新準則,我司正在組織全體準則起草人員編寫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其中例舉了大量業務舉例,作爲對企業會計準則全面、系統和深入淺出的輔導資料。該講解將於9月完稿,供企業和會計人員在學習和工作中參考。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自學,較從前的財務知識基礎上,我更加細化的瞭解到以下幾點內容:

1. 國家相關法規對企業內部設立的會計人員基本要求,會計工作崗位人員配置的規範要求,以及會計人員基本職業道德要求;

2. 會計覈算的一般要求;填制原始憑證的基本要求;填制記賬憑證的基本要求;會計憑證填寫、保管的基本要求;會計帳簿登帳、裝訂編冊及後期覈對對帳的基本要求;財務報告涵蓋內容、編寫的基礎要求,及報送相關部門的規範要求。

3. 會計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對企業內部財務狀況從財務預算到各財務計劃的具體執行情況的全方位監督審覈。此職能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舉足輕重 。

4. 企業財務部內部應該主動制定相應管理辦法/制度,來輔佐和監督會計帳務處理的有序、真實、合法運行。

結合以上四層內容,《會計法》中對會計崗位業務操作的始末細節,都進行了細緻的法文規定和明確的規範要求。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需嚴格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覈算,實行會計監督。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帳簿登記、覈算。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覈算,必須依法設置會計帳簿,保證其真實性、完整性。爲企業資金往來的制證、登帳、監督審覈把好關,確保公司整體資金狀況清晰精準、順暢運轉。同時,會計崗位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並結合會計工作進行靈活運用,廣泛宣傳。爲企業業務合法、便捷的運作提供合理建議。同時,對企業財務收支情況進行監督,對單位制定的預算、財務計劃、經濟計劃、業務 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於一切違反國家《會計法》規定的操作,要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協助更正。通過以上會計崗位人員的重要職能可見,在企業業務合法、良性運作的過程中,會計崗位與企業業務運行相輔相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通過學習,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一點,財務會計崗位,不同於公司其他任何部門的崗位。《會計法》對其從崗位從業人員就職資格到個人職業素質要求都作了法規標註、從單據的規範填寫到出現錯誤後的有法有據的規範更正方法說明、從十分明確的各類報表裝訂編冊方法到定期上報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審覈的規範程度、從離職人員繁瑣而嚴謹的工作交接內容到明確的出現嚴重問題後直接承擔法律責任的嚴謹責任制。。。所有這些看似繁瑣嚴厲的法規細節操作規範,如此步步謹慎的業務操作規則,在其他部門崗位上幾乎是找不到的。這所有的步步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的業務處理特點,都讓會計崗位的業務操作更加嚴謹,更加規範和重要。

會計業務操作的嚴謹特殊性,使公司的財務部門能確保資金迅速籌措,以推動公司現有資金靈活運轉,是確保整個公司業務順暢運行的基石。在此次學習前,自己並不曾逐條觀察過《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裏面那些接近繁瑣的細節操作要求。這些細微到哪怕填寫一張單據,寫一個阿拉伯數字都要有法可依,有規範要求的準則,之前看上去,更像是約束。但如今串聯起兩套文案看過之後,徹底改變了之前簡單的想法。如今細品,其實所有嚴格的細節操作規範,最終都是爲了確保在日常繁多的財務業務每一筆操作過程中,都能百分百的得以正確處理,因爲財務部門的工作量很大且內容繁複,積少成多的資金往來,每一筆會計業務的精準與否,都直接牽連到公司總資金的準確程度。而正是會計崗位步步依法辦事,每一個業務操作流程都嚴格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細節要求來執行的工作作風,才爲企業攸關存亡的資金大後方砌起了堅固的堡壘。全力確保企業的資金狀況真實準確、清晰可查、運轉迅速、開源節流、規避風險、時時刻刻有法可依,爲企業健康穩步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也對應了我們平時常會思及的那句“想要收穫好的結果,取決於平時良好的行爲習慣。“

通過這次自學,更加讓我明白《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這兩部會計知識參考文案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是會計業務運作的基石,是辦事原則,《會計法》大於一切。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是《會計法》準則的具體落實和運行解讀。兩者相輔相成,只有緊密結合互相貫通,才能把會計業務運作的真正合法、完整、無紕漏。正如之前徐總所說,會計業務的辦理,態度要柔和,方法要善巧。但原則堅決不動搖,任何人,任何事,最終都必須按照原則(即《會計法》要求)來辦事。這正是對兩部文案在工作中如何實際運用的精煉概括。

這次學習總結之後,對於接下來即將接手的財務出納一職,自己又有了更重的責任感。在接手之後,我會在平時工作中更加認真嚴謹,無論是對自己手裏的工作業務,還是和部門之間其他同事間的業務往來銜接,都嚴格按照《會計法》的法規要求來辦理,全力確保自己經手的財務數據合法、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同時協助財務部門各位前輩的業務操作,多主動向大家請教學習,更快的跟上財務業務的腳步。也爲促進公司的整體資金順暢運轉起來,儘自己一份力量。

大一下學期,我們進行了erp沙盤模擬實訓,對erp系統(即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有了初步的瞭解。這學期的第1~9周,我們進行了erp綜合實訓,也就是在erp軟件的模擬實驗室進行的虛擬操作,通過這次實訓,我掌握了erp軟件的基本操作,從中收穫甚多,它較erp沙盤模擬實訓更讓我獲益匪淺。

每次實訓前,我們必須先配置客戶機,再將原有的實驗室刪除,重新下載上次的數據,才能進入自己的模擬實驗室,然後才能開始實訓操作。

前幾次的實訓內容是企業基礎數據的錄入,主要有:模擬企業資料、系統操作介紹及基礎代碼設置、物料設置、其他資料設置。

模擬企業資料讓我瞭解到一個企業主要有營銷部、生產部、採購部、品質部、倉庫、設備動力、人力資源部、財務部、技術部等九個部門,這些部門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要想畫好公司內部的結構流程圖,就首先要理清這些部門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對公司的結構先有個思路或總體的把握),然後再開始畫,否則就會畫到中途畫不下去了。在系統操作介紹及基礎代碼設置中,具體的操作相對多一些,由於對模擬實驗室還不是很熟悉,一不小心出錯的話就要重頭再來,所以我們一般是一邊討論一邊做的,做起來就比較慢,這要求我們做實驗的時候要小心謹慎,以防出錯。通過物料設置,瞭解了本環節主要有物料主文件、物料批量提前期、工藝路線、物料清單等,物料編碼是計算機系統對物料的唯一識別代碼,與企業的所有物料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以前只是簡單的認爲物料就是原材料的採購,其實則不然,它是企業生產前準備的一個重要環節,影響着企業的生產成本。從其他資料的設置中,進一步瞭解了人事檔案、數簽名、班次分段編輯、客戶資料、業務員資料等相關資料的錄入情況,企業的內部情況確實很複雜,簡單的其他資料設置就這麼多的內容,實體企業運營起來應該更復雜、更困難。經過基礎數據的錄入,對模擬實驗室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操作也熟練多了,大部分的內容也可以獨立完成了,其速度自然也有所提升,熟能生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基礎數據錄入後,就是業務數據實訓了,即迪寶樂公司的整體業務的運作過程。我們的實際操作主要是從簽訂銷售合同開始,依次經歷企業內部各個環節,最後完成出貨的全過程,當然,最後還有財務報表的分析情況。

在實訓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的問題,真可謂是狀況連連。有的時候做錯了,因爲上一個項目沒有上傳,也就不記得上次上傳的是什麼時候,如果下載上次上傳的數據,還要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核對,才能找到上次做的地方,但是要很久;如果從本次實訓開始的地方開始做,那麼也要浪費很長時間的,這就要求我們做一個項目上傳一個項目,雖然很麻煩,但是爲了避免出現很大的問題,麻煩一點也是值得的。在錄入水費的時候,當把實訓指導書中給的數據錄入以後,因爲沒有多點擊下鼠標,讓水費的總額變爲6350,所以在最後的應付款統計中,水費只有50元,很顯然不對的,當時也不知道是哪兒的問題,就重新錄入了一下水費,在保存前多點擊了下鼠標,然後數據就是對的,也才知道是這兒出現的問題。有的項目因爲是要打“√”的,但是卻在簽名後才發現,簽名了就不能修改了,所以就必須重做此項目,這要求我們要細心,仔細觀察。有的時候實訓項目都做完大半了,但是卻發現明顯不對,做都做不下去了,也不知道是哪兒錯的,沒辦法,只好從導入數據的地方重新開始做,我發現做的次數多了,我做的次數越來越快,前面的部分項目都不用參考實訓指導書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需要這種堅持不懈、熟能生巧的精神的。

通過業務數據實訓,我們體驗到了現代企業在市場經濟下,按銷售預測和訂單進行生產,一起技術研發、生產計劃、品質的保障、原材料供應、倉庫、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變化,反映出了整個企業的動態性。瞭解了企業經營的目的,理解了企業的供應、生產、銷售過程,掌握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運行規律,進一步理解了企業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工作程序以及各部門的協調和制約關係。

通過erp軟件的綜合實訓,我對erp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但還只是停留在認識erp這個層面上,還沒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在實務中。但我會繼續完善的,爭取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今後的經營管理中去,從而能迅速適應企業管理的需要,爲承擔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後對這次實訓簡要總結一下:首先,學好和掌握erp軟件要多花時間做實驗,熟能生巧;其次,要學會總結,無論在什麼階段、處理什麼事情,總結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最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怕麻煩,且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細心。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很高興終於唸完了《會計學基礎》這門課程,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關於會計之類的課程,這個學期雖然學習時間不長,但還是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以下是我對會計學的一些感觸與想法。如有不足之處,敬請老師指教。謝謝。

經過半年的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會計學基礎的知識。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是經過老師細緻的講解,使我對會計這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有了一定的瞭解。深知會計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業運作中。

在學習當中我瞭解到會計要素,如果對會計要素進一步細緻劃分的話,就產生了會計科目,會計分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會計覈算的基本流程。同樣,會計電算化、會計制度設計、財務管理、審計也都要以基礎會計爲基礎,所以,基礎會計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爲,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的基礎作用。建立和實施會計制度規範了企業的會計覈算,提供了真實完整會計信息,規範有序的會計制度也對企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會計部門是企業的信息中心,爲了規範企業的會計覈算,我們必須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信息,不。必須以《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爲基礎和準繩進行會計覈算,話說回來正是因爲基礎會計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從態度上應該重視它,認真學好它,提高學習的興趣。在強調它的重要性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基礎會計畢竟只是基礎會計,它的內容是基礎的,所以我們學習的時候一定把它定位在這樣一個高度:對基礎會計中的知識以課本知識爲主,不要進行太多太深的擴展,對會計覈算的流程只要有一個全面的基本瞭解即可。

說實話,剛開始學習這門課時,我覺得很枯燥,不過在後面的學習中讓我越來越有興趣,主要是老師的講解通俗易懂。

老師告訴我們,學習會計學,要注重原理的學習,吃透原理,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記硬背,基礎會計學主要是闡述會計覈算的原理,包括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會計覈算方法的原理。

因此,學習時一定要從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例如,學習各種會計覈算方法時,不能就方法論方法,要理解其理論依據;既要學會應當怎樣做,又要弄懂爲什麼要這樣做。要防止鑽入具體業務處理,而忽略對其原理的學習。我們要善於將討中闡述的會計覈算的基本理論與後面闡述的會計覈算具體方法的運用結合起來學習,融會貫通,以求對會計學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學活用的基礎是吃透原理,因爲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舉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據具體情況運用會計覈算方法,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以求得對課程內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按照這一要求,我們在學習會計基礎這門課時,必須處理好識記、領會和應用的關係。識記是指能認知有關的概念、原則、方法的含義,並能表述和判斷其是非。這是最低層次的要求,對課程內容的學習不能停留在識記這個最低層次上。較高層次是領會,即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關的基本概念、原則、方法,並能表述其基本內容基本原理,分析相關的區別和聯繫。但識記和領會還不夠,還要會應用,這是最高層次的要求。所謂應用,是指在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原則和方法去分析有關的理論問題,處理某些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和賬務處理。其中,簡單應用是指能應用學過的一兩個知識點去計算、分析、處理某個業務問題。綜合應用是指能應用學過的若干個知識點綜合地計算、分析、處理比較複雜的業務問題。我們在學習會計學基礎課時要把書上的基本概念之間的關係弄清楚,事實上,每門課的學習方法都是一樣的,都是要下功夫。把知識點構建一個體系,再說,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如此之多,更需要我們用心去學。會計學是一門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學科,學好了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企業管理會有相當大的作用。

隨着改革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得到廣泛採用,產品更新換代週期普遍縮短;新興產業部門層出不窮,資本集中規模越來越大,跨國公司大批涌現;生產經營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企業內部各部門乃至職工個人之間的聯繫普遍增強,競爭日益激烈,這種情況迫使企業管理方式必須變革,在這個階段上,管理會計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不僅完善發展了規劃控制會計的理論與實踐,而且還逐步充實了以管理科學學派爲依據的預測決策會計和以行爲科學爲指導思想的責任會計等內容;不僅管理會計的實踐內容及其特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應用範圍日益擴大,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作爲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學好管理會計這門學科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以下我簡要談談我個人學習管理會計的一些心得。

首先,在學習這門課之前,要把管理會計這本書大致翻閱兩三遍。在翻閱的過程中慢慢地去熟悉它、瞭解它、熱愛它,要與它建立起深厚地感情。這樣纔有利於培養出一定的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譬如,我在翻閱時就比較留心管理會計這門學科的形成、發展,與財務會計的聯繫與區別,以及它在會計這一領域當中的地位、作用、影響等等。因爲我個人認爲在首次接觸這門學科時,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先了解其形成的一些背景資料。每一個人在首次接觸一門新課程時,最難過的也就是這一關了。雖然在學習這些背景資料時會很枯燥、很乏味,但是它對我們以後學好這門課是相當重要的。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看去體會,很快你就會融入到書本當中了。

第二,一定要認真預習下節課所要學的內容,在預習前還要制定好相關的預習計劃。如,一次要預習多少章節,大約要花多長時間等。在預習過程中,遇到有疑問的地方最好用筆劃下來或做一個自己看得懂的記號。預習一般至少要把相關內容仔仔細細看上三遍以上,要逐字逐句去理解它,特別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一定要看透、吃透,它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奠基石。

第三,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聽講,記好筆記,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學習啥,這都是重中之重。認真聽老師講課四十五分鐘,甚過你自己看書兩小時。筆記該記的就記,沒必要的就不用記,聽聽即可。如,書上有的就可以不用記在書上劃下來就可,一定要靈活運用,不是說把老師所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才能學好這門課。如遇聽不懂的地方課後一定要及時請教老師,爭取當堂的內容當堂消化。

第四,要把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認認真真地溫習一到二遍,把不懂的地方搞懂,實在搞不清楚就請教同學或者老師。在溫習過的基礎上,開始做老師佈置的作業,作業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做,千萬不可直接抄書後答案或抄同學的作業。做時最好不要一邊做一邊翻書,那樣效果非常的不好。如果實在做不出來時,再翻看書後答案或參照一下同學的解題思路也爲時不晚。當然在借鑑別人的答案時,不要只顧一味地抄在作業本上,一定要先仔仔細細琢磨別人的怎麼思考的,爲什麼要這麼做,實在想不通再問問同學或老師。完了以後自己還要獨立地做上幾遍,易於理解和加深印象。此外,對於這一類難題最好做上標記,以便提醒日後複習時要多留心。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最好再把練習冊上的相關內容做一做,同樣先不要翻看書後的答案,自己先動手做,做完後再對照。如有錯的,改過了是必要的,但是最要緊的還是理解它,理解不了要麼問老師,要麼問同學。同樣,也應在這一類題目上打上標記,便於日後複習。我個人認爲練習冊上的內容最好不要等到要考試時才做,那樣不僅內容多做不過來,而且也不便於理解和消化。知識是在於日積月累的。

第五,爲了更好地學習好管理會計這門課,我個人建議最好再去圖書館查閱一些相關的書籍,借回來後看看,遇到好的解題思路就記在筆記本上,以便日後複習時用。

簡而言之,要想學好這門學科,關鍵還是在於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就是在於靈活運用,只要理解透了,啥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會計專業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一、整體印象

讀完基本準則,我有以下三點整體印象:

(一)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準則共11章,第一章總則明確基本準則的法律地位,以及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要素、會計記帳方法。在該部分,權責發生制位列會計假設之中,顯然是受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的影響(當然原基本準則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權責發生制並不在會計假設之列(究竟處於什麼地位比較模糊)。該部分關於“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的觀點也是取材於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大部分也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將“實質重於形式”明確列爲原則之一,即顯然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第三章資產、第四章負債和第九章會計計量關於會計要素的定義、確認和計量,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較大。比如,將資產定義爲資源,資產的確認的可計量標準將“成本”可計量和“價值”可計量列爲可選標準,都明顯借鑑了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是折中產物,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計量標準的選擇),這是借鑑它的好處。但與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國家會計準則的會計理論水平就稍顯不足,前瞻性相對差一些,這是借鑑它的壞處。

(二)根據現代會計環境進行調整。一是原準則提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新準則完全抹去了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遺蹟”,政府成了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還靠後。二是結合了會計發展的大趨勢,引入了公允價值。

(三)增強基本準則的“基礎性”,並嘗試增強其可操作性。這是新基本準則留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前者表現爲三、四、五、六、七、八關於會計要素的規範,剔除了原準則對“具體要素項目”的內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對會計計量進行了一般性規範。後者突出表現在準則制定者嘗試對一些概念進行了定義,包括:對資產定義中的“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擁有”、“控制”、“預期帶來的經濟利益”等概念的解釋;對負債定義中的“現時義務”的解釋;立足會計主體角度對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對利得與損失的定義;在費用部分對成本、費用、支出的區分等。不過,之所以稱後者爲“嘗試”,在於依我之見,其結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評述。

二、具體章節評述

(一)關於第一章總則

1、關於持續經營假設。我認爲第六條關於會計主體存續狀態(持續經營)的假設是不完整的。企業會計準則規範一切會計活動,基本準則規範一切具體準則。除了持續經營會計,還有清算會計、中止經營會計,這些會計也應是會計準則規範的範疇。所以,我認爲基本準則將會計假設直接限定爲“持續經營”這一種情況是不完整的。該條款應補充這類內容:企業處在非持續經營狀態,應變更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前提。相應地,根據該條款,應修改第九章會計計量等章節的內容,增加清算價值等計量屬性。將來的具體準則則相應應將企業終止經營會計納入規範。

2、關於會計要素。第十條提出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其中“經濟特徵”是模糊的。我個人的觀點是會計要素是會計對交易或事項的構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經濟特徵的抽象。其中資產是交易或事項中的價值物或權利,而負債或所有者權益則是義務(企業本身就是股東之間的一項長期交易安排)。

(二)關於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十六條關於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問題。首先,“經濟實質“的對應概念是”“經濟形式”,“法律形式”的對應概念是“法律實質”,將“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並列,容易造成混亂(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實質,會計應該反映法律實質);其次,我個人認爲這一條款近似於哲學,而且該條款的主旨已體現在第十二條“如實反映”的意蘊中(後者實際上也是哲學式的規範,屬於難以檢驗的、形而上的終極理念)。

(三)關於第三章資產

1、關於資產的概念。第二十條的資產定義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義一般不宜循環定義,但該條款關於“擁有或控制”的定義是循環定義。“擁有”可能是指所有權,大家容易理解。對容易引起歧義的是“控制”概念,準則制定者卻只給出了循環式解說。在關聯交易、投資等準則中會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覺得準則制定者在基本準則中,應該給控制一個嚴肅的定義(我對該概念有過專題研究,相關文章可參看我的個人空間)。其次,擁有或控制不是並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擁有。所以我覺得“擁有”顯得多餘。第三,該條款關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的說明是不成功的,我覺得更好的方式應該是有反向的、對“未來交易或事項”的排除。比如,關於購買,我認爲其包括訂立合同、交換財物等一系列活動;而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另有許多會計學者所謂的交易就是指交換財物的活動,而將訂立合同的情形視同爲未來交易;該條款究竟持何種認識,傳導得不清楚。

2、關於資產的確認。第二十二條資產的確認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個確認標準是“概率標準”。在資產的定義中有“預期”這種表述,其實也是說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確定。“很可能”條件是確認門檻,瑣定了概率值,我覺得應該對“很可能”進行明確詮釋(何種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個標準是“可計量標準”。會計中普遍使用這幾個術語:經濟利益、價值、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但價值與其他兩個術語的關係,卻很少描述。如果價值就是經濟利益,這一條款爲什麼不將價值用“經濟利益”概念替換,而要引入一個新術語呢?(即象負債的確認條件那樣)!

會計專業學習心得體會 篇八

1、財務是指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是指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它體現企業和各方面的關係。

財務是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單位在物質資料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資金運動及資金運動過程中所體現的經濟關係。因大量發生在企業,故通常主要指企業財務。財務隨着商品貨幣經濟產生以後,在各個社會形態下都表現爲資金運動。如進行商品生產,首先要籌集一定數量的貨幣資金,才能購買生產的三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在生產過程中,工人使用勞動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生產。工人除將已耗費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以外,還創造新的價值。工人新創造的價值,一部分由企業通過工資形式支付給工人,另一部分形成企業的純收入。

產品生產完成後,通過銷售收回產品的全部價值。企業取得產品銷售收入的大部分,用以彌補生產耗費,其餘部分要在投資者、企業和國家之間進行分配,用以彌補生產耗費的資金,又以貨幣形態開始繼續參加生產週轉,重新購買勞動對象,更新勞動資料,支付職工工資,實現產品再生產。這樣,在企業的再生產過程中,一方面是物資運動,即物資的供應、生產和銷售,另一方面是資金運動,即資金的籌集、使用、耗費、收回和分配。前者是經濟活動,後者是財務活動。財務雖表現爲資金運動,但它並不是資金,而是體現資金背後的經濟關係,即財務關係。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資金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於一定歷史形態的生產關係,綜合體現在一個物上,並賦予這個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馬克思這一論述,撇開了資本主義特有的屬性,其基本原理也適用於社會主義財務。因此,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單位在物質資料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在的資金運動,是財務的表象,而由資金運動所體現的經濟關係,是財務的本質。把兩者統一起來,才構成完整的財務概念。

2、稅務是指和稅收相關的事務。一般稅務的範疇包括:

一、稅法的概念。它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基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其核心內容就是稅收利益的分配。

二、稅收的本質。稅收是國家憑藉政治權力或公共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形式。稅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稅收具有非直接償還性(無償性)、強制義務性(強制性)、法定規範性(固定性)。

三、稅收的產生。稅收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物質前提是社會有剩餘產品,社會前提是有經常化的公共需要,經濟前提是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上層條件是有強制性的公共權力。中國的稅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時代魯宣公實行“初稅畝”從而確立土地私有制時纔出現的。

四、稅收的作用。稅收作爲經濟槓桿之一,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五、稅收制度構成的七個要素

1、納稅主體,又稱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負有納稅義務關直接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2、徵稅對象,又稱徵稅客體,是指稅法規定對什麼徵稅。

3、稅率,這是應納稅額與徵稅對象之間的比例,是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反映了徵稅的程度。稅率有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全額累進與超額累進)和定額稅率三種基本形式。

4、納稅環節,是指商品在整個流轉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應當繳納稅款的階段。

5、納稅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主體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具體時間。一般的按次與按期徵收兩種。

6、納稅地點,是指繳納稅款的地方。一般是爲納稅人的住所地,也有規定在營業發生地。

7、稅收優惠,是指稅法對某些特定的納稅人或徵稅對象給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納稅義務的規定。從目的上講有照顧性與鼓勵性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