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宇宙與人》觀後感

目錄

《宇宙與人》觀後感
第一篇:宇宙與人觀後感1第二篇:《宇宙與人》觀後感第三篇:《宇宙與人》觀後感第四篇:宇宙與人觀後感第五篇:《宇宙與人》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宇宙與人觀後感1

《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着物質的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開篇的解說詞暗和了唯物主義思想: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世界,而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

老師說,這部片子是在法輪功之後錄製的科普片子,所以,雖然沒在片子裏看到很多批判迷信的內容,但這不部片子的目的應該不是讓人們瞭解其中的道理,更多的是反迷信,倡科學。

哲學雖然不是單純的科學,卻是以科學理論爲基礎,並伴隨着科學的發展而發展,所以,從片子中仍能找到很多與哲學息息相關的內容。有時候想想,從最初的一個點到現在浩瀚無邊的宇宙,物質是一直存在的,而生命卻是物質運動的副產物,生命雖然參與了物質的改造,就像地球上的萬物一樣,當和宇宙巨大的斧筆比起來,生命的力量是多麼多麼的微不足道。我們甚至都沒有勇氣去直視宇宙神奇的力量,更多的是虔誠的欣賞它的傑作。

片子中用很多的篇幅去講述了生命的形成、進化是多麼的不容易,條件是如此的苛刻,以至於到目前爲止我們還沒在其它的星球上找到生命,而創造條件的時間如此之長,讓很難活夠一個世紀的我們,對40後面的那個“億”字是如此的敬畏。真的應該慶幸,自己多麼幸運地來到地球,有機會去了解如此豐富的物質世界,哪怕只是鳳毛麟角,也足夠享用一生了,而不幸的是,自從有了人以後 地球上的物質資源顯得越來越有限,至少被供應的物質是有限的,於是,各種由其引發的問題,讓人們處於混亂之中。慶幸地的是,我們在物質的基礎上創造了精神文明,兩者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緊緊地盤纏在了一起,才讓兒子不至於將父親幹掉搶食吃。

但是,世界畢竟是物質的世界。這個被物質打敗的世界,小到個人的追名逐利,相爭傾軋,大到國家的相互制衡、抨擊策反。既會爲了塊八毛大打出手,也會爲了各種資源相互限制,這就是所謂的多彩的世界吧??現代的文明正在以超乎造物主想象的速度向前推進着,依照這個發展趨勢,人類的野心似乎不僅僅是將紅旗插滿銀河系,看來不把造物主揪出來是不罷休了。我只想說,當物質文明比精神文明太超前,人類會變得很危險,60年前的核彈炸廣島,25年後《核不擴散條約》才正是生效,精神總要比物質晚一步,而現狀是這個差距越來越大。越是高度發達的文明越容易自己毀滅自己,把造物主打的越疼,我們離石器時代就越近,這些絕不危言聳聽,僅僅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現在的我們已經禁不起過多的內耗,否則,我們就沒有機會更深如的瞭解宇宙了。

好在我們逐漸認識到了造物主絕不是什麼善茬,他也會瘋狂的報復,哪怕是自己起手創造的生物。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點,於是便有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即使有些公約並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但人們對保護家園的需求還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只殺至少我們有了正確對帶問題的態度,下面我們要做的是讓越來越多的人達成共識,讓這些成爲社會的主流觀點,進而影響到國家決策者做出決策。

人,即便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個共性——追求美好的事物。在追逐中的我們還沒來的及感受宇宙的變化就匆匆而逝了,即便現在的我們不去關係宇宙的邊際在哪裏,那些元素組成了我們但是人是變化着的人,宇宙也是變化着的宇宙,相信我們會漸漸的變的親近自然,親近宇宙,屆時我們的思想也會像我們身體一樣,融入到魔幻般的宇宙中去。

第二篇:《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 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充滿了浪漫多彩的幻想,人類渴望瞭解茫茫宇宙,渴望瞭解生命的真相。《宇宙與人》這部大型紀錄片對有關宇宙誕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龍滅絕等一系列充滿神祕色彩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形象、科學的解答。

正如影片開頭所說,“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着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 而人類作爲地球上惟一直立行走的智能生物,從古老文明走到現代文明,人類付出(轉載請註明來源:)了巨大的代價。 從影片中,我們清楚的地瞭解到宇宙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着,因爲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裏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正是這些運動着微粒構成了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 人們對宇宙的探索,開始於望遠鏡的發明。400多年前,荷蘭人發明瞭望遠鏡,使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透過各種探索,人們發現,太陽其實是一個火球,體積相當於11個地球。太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燃燒,發出光和熱,照亮了地球,也照亮了生命之源。

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對能源的需求,常規的化石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氫聚變成氦,“如果把1000克氫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就相當於4000噸石油和6000噸煤。 在一節只能燒幾分鐘的樹枝中所蘊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盞100瓦的燈泡點亮100萬年。”試想,如果人類能利用氫聚變獲取能量,那將節省多少石油和煤呀!人類非常羨慕這種能源,但是目前只能破壞性地使用,這就是氫彈,一朵這樣的核聚變雲能輕易地抹平一座幾百萬人的城市,也許宇宙中所有的智能文明都要經歷這樣的考驗:道德水平是否可以達到安全地使用宇宙中最強大的能源的程度。人類正在嘗試能夠把核能的破壞性變成建設性。從人類用笨拙的手在巖壁上用簡單的圖形記錄自己的生活,到創造輝煌的史前文明,最後穿越宗教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只用了幾萬年。今天,人類更加強大,這種強大連人類自己都爲之振奮。的確,宇宙已經把物質智 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相信,一個還擁有40億年太陽光輝的智能生命,將不會辜負如此厚愛我們的宇宙。

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宇宙,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奇蹟,愛護好自己和自己的同類,讓這個宇宙爲這個地球而驕傲!

第三篇:《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一千多年以前,人們就發出了對浩瀚宇宙的無限感嘆與渴望。一千多年以來,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一刻對神祕宇宙的探尋。從過人信天新地,信佛相信有上帝,到不斷髮展到望遠鏡觀星,探尋天體運動,再到現在的火箭衛星發射。可以說,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人與宇宙的關係也不斷地深化,加深。而更多的是,我們更渴望從這個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我們能獲得更多對我們有用的東西,瞭解更多關於我們的過去與未來。

當我們感嘆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蹟的時候,其實生命的誕生纔是一個真正的奇蹟,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奇蹟真正魅力所在吧。但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麼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或者說是未被所瞭解。宇宙選擇了生命、然後又選擇了人。地球的環境是那麼的適宜,有不遠又不近的太陽在源源不斷提供着生命所需的光和熱,液態水爲生命誕生提供了溫牀,時刻不停繞着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爲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夥伴們。這種種的一切,促使生命產生了。於是人類文明亦誕生了。就像初生嬰兒對母親總會有一種天生的依賴和信任感。我們也一樣,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一直在尋找它誕生、怎樣形成、如何發展等。我們希望清楚地知道孕育了我們的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但在這個探尋的過程中有些人有些東西發生了偏差,甚至阻礙了人類的發展。《宇宙與人》中提到“宇宙是一首偉大的史詩。宇宙把物質和智能交給了我們人類,而精神和道德的完善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完成。”不錯,對於屬於我們人類自己本身的文明是要靠我們來完成的,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不能因爲物質的價值而拋棄了自我的價值。宇宙用它無限的深邃一直給我們無限的啓迪。就想溫家寶總理所說那樣,“一個民族的興旺是需要有仰望星空的孩子支撐着的。”

所以說,我們既然處於宇宙給我們恩賜的環境中,我們更要學會珍惜我們所有的,努力去謀求一種與宇宙平衡並且和諧發展的關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第四篇: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

上個星期五,我們在馬克思主義概論課上觀看了《宇宙與人》的科普教育片,這部電影講述了物質、能量、生命的關係,同時也說明了生命出現的必備環境,講了人、太陽、宇宙的現在、將來與過去,客觀辯證了道德水平能否控制科學成果的錯誤利用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時間在流逝,人類在進步,人們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了宇宙的不凡。宇宙給與了我們人類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從人類所要呼吸的空氣到要運用的自然資源燃料。人類的進化,都離不開陽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類,它們吸收陽光,釋放二氧化碳。幾億年下來,植物製造的氧氣則是使世界錦上添花。由於各種分子運動,4億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層,也在這個時候,生命從海洋向陸地延伸。當氧氣達到一定的飽和程度,動物也在進化,發生突變,所以世界上的動物種類也越來越多,也就有了人類的出現。人類的出現,纔是世界真正存在的關鍵。人類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宇宙都一一奉獻給了我們人類,作爲人類,卻爲了一代人的利益,不顧可持續發展,直接把這些資源消耗殆盡。這個科教片告訴了我們,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不能善待地球,那麼人類自身很快也會處於毀滅。可以說的是,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蹟,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蹟,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宇宙的歷史到底有多長時間,我們無從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非常偉大。它不僅包含了衆多的星系,星雲等等……而且它的存在也是非常悠久的。作爲宇宙中一顆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地球,它也展示了自己的不平凡,醞釀了智能生物人類。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宇宙,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奇蹟,愛護好自己和自己的同類,讓這個宇宙爲這個地球而驕傲!要善待宇宙中的所有物體,而不應該破壞。

人類相對與無窮大的宇宙來說是那麼的渺小。相對與宇宙的歷史來說,人的一生又顯得那麼短暫,我們只有不斷的完善自身,才能不會辜負宇宙對我們的培養。

第五篇:《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

在一次課堂上,老師給我們看完一部經典的科普片《宇宙與人》,它講述了宇宙的形成,地球的演化,以及我們人類的發展,在這部影片裏我們不僅能更仔細、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觀察這個創造了人類的物質系統,而且還能弄清楚這個物質系統是怎樣進行操作的,我認識到馬克思所說的“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的真實性。

《宇宙與人》其中給我感受最深刻的有兩點:一,我堅信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二,我們應該認真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並把它運用到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去。

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蹟,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蹟中的奇蹟,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生命,這是一個經過不斷進化、發展的生命演化過程,這個過程是無比的漫長和多麼偉大的啊。

在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着,因爲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不僅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也具有物質性,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但如果宇宙中只存在物質,而沒有意識去認識、解釋、改造物質世界,那麼我認爲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的,然而它化演出智能,演化出了生命。目前我們唯一所知道的智能生物就是我們自己人類。宇宙的運動造就了人類能夠存在的條件。宇宙和人之間相互聯繫、相互發展。一方面宇宙獨立於人類的感觀之外,而不依賴於人類的感觀而存在;而另一方面人類的意識又反作用於物質世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自然科學領域,而在人文科學領域也同樣有着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要多參加實踐,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在實踐中改變客觀世界,並同時改變我們的主觀世界。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與整個宇宙的生命相比,人的生命是極其短暫的,相對於宇宙的歷史來說那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我們在這短暫的人生旅程中若是無所追求,那麼我們將會像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一樣在生命消失的那一刻將無聲無息。但如果你勇敢地去追求,那麼你短暫的生命將會迸發出像煙花一樣耀眼的光芒,儘管短暫,它的美麗卻會使看到的人永遠銘記。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

請繼續閱讀其他相關範文:

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材料

《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

標籤:觀後感 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