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剛剛開學一週,3月7號,吳正憲老師又一次的來到我們的身邊,看階梯教室座無虛席,又一次感受到了同仁們學習吳老師課程的高漲情緒。本次學習我有如下收穫:

一、導課貼近數學本質

吳正憲老師在教授《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時,拋棄了傳統課堂中用課本的情境圖來導課,課本中出示的是:王鵬堅持晨練,計劃4周跑22.4千米,他平均每週跑多少千米?而吳老師爲了體現必須平均分這一除法的意義,她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有四位大學生,叫甲乙丙丁,今年畢業了,4個人準備一起吃頓飯,約定AA制,服務員說花了97元,你是4個人之一,你最想知道什麼?學生說每人花了多少元?吳老師邊講故事邊讓學生記錄,想怎樣記就怎樣記。有生在前板演,結束後老師問:“你覺得最有用的是什麼?”生總結:甲乙丙丁4個人,97元,AA制。老師表揚了孩子: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這種導課的方式既讓孩子有了對新課的好奇心,又讓孩子們知道了如何去抓住生活中的數學要素,學會聆聽。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吳老師評課中說:要真誠,要敢於批評,引導時用數學本身的數學魅力來吸引學生。這正是我們數學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品質。

二、算理和算法清晰明瞭

吳正憲老師在教授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這一節中,97÷4等於多少?96÷4等於24,剩下的1元怎麼分?學生小組合作彙報:1元等於10角,10角÷4等於2角餘2角;2角等於20分,20分÷4等於5分。合起來是2角5分。每個人交24元2角5分。生2:剩下的1元等於100分,100÷4等於25分,也就是2角5分。吳老師說,再碰到不夠分的時候就把1元破壞掉!生3:建議把這個過程寫在豎式裏。去掉元角分,每個人交多少?2425嗎?生:24多。生4:用小數點。師:誰平息了這場戰爭?(小數點)向小數點致敬!爲了表示對小數點的敬意,吳老師領着孩子們對小數點說:“小數點啊小數點,你這麼一來,就分清了誰是元,誰是角,誰是分!”然後老師在豎式中繼續分1,把1分成10個0.1,除以4,餘0.2,再把0.2分成20個0.01除以4,正好分完。有什麼彆扭?小數點太多了,拜託誰代替了這麼多的小數點?商的小數點。吳老師說,數學人講究簡潔,只寫上上面的小數點就可以了!這時,孩子們對商這裏的小數點印象更加深刻!

對分數除法算理的梳理,中吳老師問我們: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麼?有人說是和整數除法意義相同,有人說是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吳老師,又問我們爲什麼分數除法是除以這個數,等於這個數的倒數?把我們都難住了!有幾位教師上臺前也沒有講明白。還是在吳老師的講解下,我們才恍然大悟!如÷,在長方形圖中如何表示?得從誰的是這一點考慮,也就是從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考慮分數除法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7份,這樣的3份是,這樣的1份就是,7份一共就是7個即。÷37,交換位置是7÷3加括號後是(7÷3),即,這就是爲什麼一個數除以一個分數等於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算法!吳老師已經來到敖漢兩次了,在短短的4天時間裏,我們就像被啓蒙的孩童,忽然發現數學這麼有趣,忽然發現數學教學裏還有這麼多的道理。相信在後續的學習裏,會有更大的收穫。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 篇二

我參加了深圳市寶安區教科培中心在新湖中學組織的暑期國小數學教師的培訓活動。

在這短短的兩天培訓中,先後有幸聽到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和一線教師周瑞元老師上的兩節精彩的示範課,深受啓發,更有幸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裴娣娜教授、黃愛華老師和李一鳴老師的精彩講座。講座中,裴教授的《教育創新視野下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對當課堂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做了一個深入淺出的講述;李一鳴老師的《有效課堂的教學細節》從情境、問題、組織詳盡詮釋瞭如何開展有效課堂。在這次培訓中,黃愛華老師《溝通藝術與高效課堂》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下面是自己對黃愛華的講座理解結合日常教學的一些體會:

黃老師首先從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所需要的:態度、能力、技巧。而溝通是屬於技巧的範疇。

課堂低效和無效教育的最終原因:師生雙方溝通的低效和無效。

這門課程,黃老師有以下四個框架:

一、設計教學一個重要原則:同理學生

二、展開教學前先建立關係

三、教學過程中的深度對話:提出話題、傾聽表達、找邏輯點、循環推進、共同概括、行動延伸。

四、具有交互感語言引導思維

關於同理學生,他先講了同理學生的含義,也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且讓對方知道你是站在他的角度。通常也用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等詞來形容。

1、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讀懂教材(以《認識角》爲例:教材和教參好好研讀)

2、學生理解教師提問並非十分容易的事。

3、學生進入學習環境都會想“爲什麼要學這個?”

4、對待後進生的學習更應該感同身受。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 篇三

4月25日、26日,我有幸參加了第十屆“名師之路”國小數學觀摩研討活動。歷史一天半,領略了周xx、高xx、徐xx、黃xx、張xx等國小數學界專家名師的風采,觀摩示範課和聆聽報告共達十節次。他們的課猶如好茶留有餘香,讓人回味無窮,他們的報告更是讓人受益匪淺。細細品味他們的課滲透着與我們不一樣的教學觀念,彰顯着數學獨有的魅力;他們的報告是他們經驗的總結,引領着我們前進的方向,從他們的報告中可以看出每位名師的背後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不禁使我想到很樸實的一句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通過這次學習,不僅僅讓我與專家名師們有了零距離的接觸,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觀念豁然開朗,讓我給自己的教學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參照”。對比之下,我頗受感觸,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收穫一:一堂好課就是要真正與學生成爲朋友,課堂上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沒有任何約束,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每位名師的課都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黃xx老師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把這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課前告訴孩子們這節課我們來“聊數學”,複習了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統一爲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減,接着拋出問題:分數加減法能用以上方法解決嗎?針對這一問題老師完全放手,讓學生以答辯會的形式展開討論研究,孩子們的思維之花完全開放了,奇蹟出現了,孩子們的答辯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非常精彩。整個過程中,老師只是一個旁觀者,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能力發現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可以通過通分把它變成相同的計數單位,和整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完全統一。

收穫二:每位名師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脫離教材,也不背離生活實際,不斷地開發教學資源,即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錯誤,經過教師巧妙地引導使學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識。徐xx老師在上《平均數》一課時,根據課題情景套圈遊戲,出現了四組漸變式統計圖:第一組個男生每人都套中7個,四個女生每人都套中6個,引“總體水平”;第二組四個男生每人套中7個,五個女生每人套中6個,討論後學生髮現:女生雖然多一人,但總體水平還是6個;第三組男女生人數相同,但每個學生套中的不一樣;第四組男女生人數不同,每人套中的不同,總數不同,引導學生髮現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不能代表整體水平,通過移多補少得出每人同樣多這就是表示整體水平的平均數的範圍。這種根據教材設置的層層深入的教學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們的求知慾望,把學生們帶入了知識的海洋。這一點也正是我在教學中所缺乏的。

收穫三:教師在課堂上豐富的語言,給不同學生多種多樣的評價,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如:“真是服了你;你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你真夠水平”等等。這樣就讓學生有了學習的勇氣和動力。

收穫四:從名師們的專題講座中感受到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周xx老師《例談數學課的“數學味”》中指出數學課應還原數學本質,要看到學科的本質,教材的核心,深入核心本質,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在計算教學中,擺小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爲了建立操作過程與計算算理之間的聯繫,更好的讓算理外顯;高xx老師提出了開放式數學課堂教學六步法: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提出探究要求,學生自主探索,組織研討,提升認識;徐xx老師爲我們介紹了概念教學的策略,重視概念的產生來源,重視概念的教學本質,重視概念的相互聯繫,重視概念的靈活應用;黃xx老師提出大問題教學的理念,研究“大問題”,提供“大空間”,呈現“大格局”,圍繞“大問題”的提出進行10分鐘的模擬教學,由學生提出優化意見,上課老師稍作調整後進行第二輪模擬教學,再討論優化。

走進名師,感受名師,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給別人一滴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學習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在三尺講臺上盡顯光彩,必須腳踏實際上好每節課,學習名師但又不一味的模仿名師,創造出自己的課堂,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 篇四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在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國小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桌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國小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讓學生在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新課標的再次學習,我體會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 篇五

20XX年7月20日至21日,我參加了白銀市義務教育學段教材培訓,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有三項,第一項觀摩三校教師和出版社邀請的專家現場做課、授課教師說課說課、參訓教師評課,專家點評;第二項是專家對新課標教材的解讀;第三項是專家講座以及和專家的互動研討。通過這次培訓,我從教學理念、教材觀念、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國小數學學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很多的感觸,現將對我啓迪最深的幾點記錄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總體印象:授課說課別開生面

觀摩課共兩節:第一節課是白銀三校骨幹教師張建兵老師講的《溫度》,第二節是吉林專家所講的《重複的奧妙》。兩位老師授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他們善於攻心。兩位老師都能利用恰當的時機抓住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最大程度的鼓勵,如在組織教學時提到:聽說我們這個班是我們學校表現最好、最棒的一個班,相信今天同學們和老師的合作會更加優秀!看似簡單而且與上課內容無關的幾句話,很大程度上已經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專家楊老師和學生之間通過分別說優秀的學生漂亮的老師互誇的這種互動活動,很快的和學生融爲一體,爲課堂的開展奠定了良好人緣。所以培訓完,我的感受是我們不但要會教數學,同時還應該是一位心理學家,能夠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心。

第二、他們善於創新:兩位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都能以學生的生活爲背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如張建兵老師引入時問學生現在是什麼季節,同學們都穿着短袖,能一直這樣穿到冬天嗎,爲什麼?學生都會想到冬天氣溫太低,自然引入到新課《溫度》的學習。

第三、他們善於交心:老師的授課語氣讓人倍感情切、隨和、自然、和藹可親,特別具有親和力,學生一下子就喜歡上老師了。更值得欣賞的是楊老師的語言非常豐富,準確、優美,有着比較深的文學功底和文化底韻,所以她的授課如行雲流水,輕鬆自然、不留痕跡。

二、最大亮點:授課抓住了核心問題

1、張建斌老師《溫度》一課突出的核心,是讓學生通過預習導學提出質疑,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爲核心,以三個探究任務爲主線展開教學。在具體教學有這樣一個核心環節:在孩子從地圖上認識了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後,提出了探究一的學習任務,讓孩子們導學單上完成以下活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北京的最低氣溫零下2攝氏度,最高氣溫零上5攝氏度。張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通過積極思考,學生們想到了多種表示方式:

(1)用最高、最低表示;

(2)用熱和冷;

(3)箭頭朝上、箭頭朝下;

(4)+表示最高,—表示最低。這樣一個環節,很好的淡化了學習的難度,巧妙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使每個學生都在獲得積極啓示和引導的前提下有所發現。

緊接着讓孩子完成探究二:在溫度計上標出相應的溫度。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探討,完成活動後,在全班展示本小組的思路及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通過各小組的展示,小組間互相補充,大家對知識有了更多、更準確、更透徹的理解。同時,這一環節又滲透了通過數學模型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在學生展示完之後,教師又提出:從溫度計上你能發現什麼?學生的思考交流互相補充後,發現零下範圍內離零越遠,溫度越低;零上範圍內離零越遠,溫度越高的結論,爲後面探究三中脫離溫度計比較溫度的大小做了良好的的鋪墊。學生在探究一、二的基礎上,很好的完成了探究三和練習題。最後在學生談了本節課的收穫後提出了一個思維拓展問題:2攝氏度與—7攝氏度的溫差是多少。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昇華,最後的結果是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遼寧楊老師《重複的奧祕》這節課,老師抓住本節課雖然課題是重複,但根不在重複,而在於規律的核心。所以楊老師的課是圍繞找規律,以情境圖+問題串爲主線通過三個環節展開教學。第一個環節是:在主題圖中,讓孩子發現大小燈籠的排列規律,先用手做出大燈籠、小燈籠的動作,讓學生跟着做,這樣學生表示大小燈籠的排列規律時有了實實在在的感官依託。另外在教學中最值得學習的環節是讓學生在學習單上:寫出大小燈籠的排列規律,用喜歡的方法把燈籠的排列方式表示出來。這個環節同樣先給了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然後通過學生上講臺表述、講解,把自己的思路、方法盡最大能量的展現出來,如:

(1)、有的畫實物圖表示;

(2)、有的用大小文字表示;

(3)、有的用大圓,小圓圖形表示;

(4)、有的用問號,感嘆號這樣的符號表示。把一種事物的規律讓孩子用多種方式表示出來,在這過程中即訓練了孩子找規律的能力,又引導孩子認識到探索規律中多樣化的方式不僅可以表現在畫圖、符號等方面,還可以表現在語言上。還有在學生經歷畫圖、文字到符號的過程中,其實是引導孩子對數學的學習經歷一個數學抽象即符號化的過程。這種引導爲以後學生學習方程、字母表示數等知識,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通過環節一的積極、主動、透徹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老師因勢利導,進行了環節二:提出問題:主題圖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放手讓學生去找,學生找出了很多,表達的非常好,甚至有些連老師都沒注意到的,他們都找到了。我想這是來源於老師前面很好的思維啓迪,才點燃了學生精彩的思維火花。

接下來的環節三中:教師寫出排列規律(1)a b a b;(2)5 5 4 4,讓學生在主題圖中找出這表示哪種事物的排列規律,這裏巧妙地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和應用逆向思維。接下來一個問題是:你知道燈籠等這些的排列是哪一部分在重複?學生一一自主找出了每種排列中重複的部分,這裏其實是教學生懂得:每一種排列中,只要找到循環節,就能找到排列規律,同時以恰當的表示出規律來。接着教學回歸生活,教師讓學生在大廳中找一找事物排列的規律,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最後楊老師送給學生一句話:數學學習是一條長長的道,只要我們堅持重複的奔跑,就一定可以發現隱藏在其中更多更好玩的奧妙。以此做了結束語,巧妙的點出了本節數學課的主題:重複的奧妙。

總之,在這兩節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數學課堂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教與學的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除了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還有嫺熟的教學技巧、新穎的教學方法、創造性駕馭教材的能力、較高的教學素養、優雅的教學風格等,都深深的感染了我,他們不是爲了教書而教書,而是有教學思想的老師。看似他們課堂隨和、輕鬆,但其實每一個環節的設計、每一個問題的提出、每一句過渡語引導都是經過他們精心設計、精耕細作而成的,是他們教學智慧的結晶。

三、啓迪思維:精彩的講座,熱烈的研討

第二項是專家對新課標教材的解讀,來自吉林省教育學院的何**教授做了題爲《對新世紀國小數學教材的解析》的講座,對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的呈現方式(包括特色、體例、內容、編排)、教材目標、課時規定等做了詳盡的解析。第三項是專家講座以及和專家的互動研討;何鳳波教授做了《國小階段幾個核心問題的研究》的專題講座,聽完講座後,學員們各抒己見進行了研討。在研討中,大家從自己多年一線工作的教育教學經驗出發,針對某一個主題作了精彩的闡述,論述中展現了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穎的教學方法,紮實的教學技能,大量實例的援引異彩紛呈。與大家相比,我感覺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理論經驗方面還很欠缺,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活動,我明白了作爲教育者,學習必須成爲我們終生要做的事情,不然就會沒有出路,教師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不斷探索不斷進取,不斷培養自己的教育教學綜合能力,才能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形勢。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 篇六

今天,非常榮幸的聆聽了李文美老師和車秀菊老師提供的兩節公開課,說實話聽一次課,對自己來說就有一次的提升。今年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現在一直處在生本課堂實驗之中,到處都在摸索生本課堂該如何來上。我一直以爲低年級的孩子上臺展示、上臺講解非常困難。今天通過看李老師的課,我明白了前置作業的設計方法。

在李老師的課堂上,李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細節。比如說剛開始上課便讓學生展示向老師問好,打算與老師說點什麼?一是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二是對學生進行了禮儀教育。在讓學生小組彙報時,注重讓其它的學生尊重講臺上的學生,在學生彙報交流時其餘學生不可以隨便說話。這也是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

李老師設置的前置作業,注重了顯示出學生得出結論的方法。在引導學生方面李老師的引導語非常的巧妙。學生前置作業出現了錯誤後,李老師不僅讓學生說出正確的口訣,還詢問學生這句口訣的意思是什麼。讓學生不僅知道是什麼?而且知道是怎麼得來的?這點從讓學生彙報得出口訣的方法這兒,足以看得出李老師注重了讓學生理解新知。學生通過小組彙報的形式說出了自己總結口訣的方法,也讓學生知道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得出口訣。同時讓彙報的同學更加自信,更加樂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得出口訣後李老師詢問學生如何記憶口訣,巧妙的轉移到總結口訣的規律上,大膽將課堂放手給學生。從這節課我也看到學生的潛力無限,只有我們少講,讓學生多去思考,多去表達,學生的能力纔會越強。學生纔會越來越願意展示自己。

車老師的課堂,給人的感覺是實實在在的課堂,一點都不花哨,不擺花架子。車老師在把握重難點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能夠很好的把握重難點,並且巧妙的突出重難點。比如在畫角的度數時,學生很容易出現看錯度數的情況,車老師抓住了這一點便讓學生首先回憶量角器的構成,怎樣確定用內刻度線,怎樣確定用外刻度線。後來在學生量錯度數時,詢問學生原因,讓學生明確自己出錯的原因。

總之,通過聽這兩節課,我感覺自己收穫很多,希望領導們多爲我們提供這樣好的學習機會。

國小數學學科培訓心得體會 篇七

本次培訓安排了四位專家名師給我們做了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的講座,闡述了他們對學生以及國小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並向我們介紹了比較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這次培訓,除了理論知識以外,還爲我們安排了兩節數學示範課。兩位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和嫺熟自如的教學手段,尤其是不拘泥於教材的教學內容而有自己的創新,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啓發:只有認真鑽研,活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才能讓課堂豐富多彩。

通過培訓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爲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海實驗學校蘇明傑老師的《圓的認識》一課。“知所以,更要知其之所以然”,蘇老師在教授時從點到線,由線到圖形,更是引古人的話“圓,一中同長也”,以及“大方無隅”,給“圓是怎麼樣的圖形?”完美的定義。學生在整堂課上思維活躍,跟着蘇老師的思路步步深入,一點點不自覺地就掌握了圓的初步認識。在課堂上,蘇老師更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摸索半徑與直徑的關係,如何找一個圓的圓心等等,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生生互動等不同形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蘇老師只是在課堂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將自己的引導地位體現地淋漓盡致。同樣幹練、簡潔的語言則體現了數學學科的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