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1

永根——華南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優秀的作物遺傳學家,2019年8月12日因病逝世。對待科研,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將自己的畢生積蓄以夫妻名義捐出,將自己的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爲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盧院士的事蹟讓我想到了關於教育情懷這一點,身爲一個教師,必須要對教育事業有着激情、熱愛、執着與追求,我是教育學專業的一名學生,我們的老師一直告訴我們,身爲一個教育者,一定要有一種教育情懷,教育本身就是奉獻。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中,他就強調了要用孜孜以求的態度去面對學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要認真對待教育事業。同樣我國的陶行知先生也說: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是一種奉獻的事業。

我們的學校教育現如今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國小——教會學生基本的知識技能;國中——教會學生抽象思考;高中——教會學生如何應對大學聯考……工作了多年的教師,一般都會產生職業倦怠,因爲教師這個職業是培養人的,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的活動又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三年五年後,教師的當初的激情會慢慢減退,很難再像之前那樣充滿活力了。

學生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每天都是不一樣的,教師也應該去積極做出調整,以飽滿的熱情去面對這些生氣勃勃的孩子們。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者從來不是讓學生去服從他,而是要用愛去感化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那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

這種情懷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足夠的耐心。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教師應該認真分析問題,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能因爲一個孩子暫時的某些方面不盡如人意,就放棄這個孩子。

二、提升自己。情懷不只是一種精神上的體現,作爲教師,最根本的目地就是要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那麼教師就應該積極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夠更好的去應對各種問題。

三、把教育視爲一種快樂。教育不應該被看作是一種職業,職業顯得沒有那麼多感情在裏面,而教育恰恰是需要一種感情的,只有真正的愛學生,熱愛教育本身才會覺得快樂。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2

歲月從不靜好,只因有他們在負重前行。——題記

2020年的除夕夜,有些與衆不同,人羣中少了往日的歡聲笑語,多了一些嘆息聲;街道上,少了往日的熱鬧與喧譁,只剩悽清和孤寂。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國,危害世界;病毒無情,人間有愛:我們是幸運的。在我們看不見看得見的地方,有一羣被習總書記譽爲“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醫務工作者在默默守護着我們,守護着我們的安寧與健康,爲我們撐起一片藍天。

不曾忘,那個耄耋之年,臨危受命,奮鬥於疫情一線的鐘南山院士;不曾忘,那一枚枚印在請願書上的鮮紅的指印,將“不論生死,不計報酬”寫得鏗鏘有力的白衣天使;不曾忘,褪去華服,剪短青絲,堅守崗位,一身白衣遮掩風華的女孩……

他們何嘗不知,疫情危險,生死難料,可國難當頭,血脈滾燙,他們眼裏只有呻吟的國土和哭泣的患者。他們毅然決然地奔赴最危險的疫情前線,只爲守護祖國安然無恙。歲月從不靜好,但因爲有了他們——無數個平凡而偉大的醫務工作者,我們才能擡頭遇見清淨和溫暖。

只要有他們在,就總會有不期而遇的希望和愛存在,然後像太陽光一樣,溫暖整個人間,是無數個平凡而偉大的醫務工作者使我們感受到什麼叫“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在這衆志成城的中國年,廣大醫務工作者們正踐行他們着鏗鏘有力的誓言。在千鈞一髮之際,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我們看到了最美逆行者的背影,看到了他們堅定執着的信念。他們如磐石,似泰山,是長城上最堅固的城磚;他們把日月攬在胸懷,把期盼拉在雙肩,用心中最博大的愛,築起了我們最安全的防線。我們不知道你是誰,但卻知道你爲了誰。

在這場嚴峻的鬥爭中,你們挺在一線、連續奮戰,體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彰顯了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的責任擔當,展現了頑強的意志品質,張揚着強大的精神力量。

守望相助,衆志成城,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你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擔當、使命和價值,以英雄壯舉爲新時代中國青年樹立了榜樣。

感恩負重前行的白衣天使,向抗擊疫情的醫務人員致敬,你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3

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國各族人民迎接建黨百年、踏上新徵程之際,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拉齊尼·巴依卡同志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拉齊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黨員,1979年出生,2001年入伍,2003年退伍後成爲紅其拉甫邊防部隊的義務巡邏嚮導,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村委會委員、護邊員。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21年1月4日,在喀什大學學習期間,爲解救落入冰窟的兒童,不幸英勇犧牲,年僅41歲。

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共產黨員,他接過祖父、父親巡邏嚮導接力棒,守衛神聖國土、捍衛祖國尊嚴,多次冒着生命危險救助巡邏戰士,執着堅守在帕米爾高原邊防一線,一家三代人70年守邊護邊的愛國奉獻壯舉,傳遍新疆內外,感動無數軍民。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他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忠實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努力推動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爲當地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多次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護邊員、道德模範、民族團結進步個人榮譽稱號,202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同年10月被表彰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拉齊尼·巴依卡的英雄壯舉和先進事蹟廣泛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衆特別是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幹部羣衆普遍認爲,拉齊尼·巴依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的忠誠踐行者,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堅定推動者,是新時代共產黨員堅守初心使命的優秀代表,是全國人大代表忠誠履職的傑出榜樣,是新時代退役軍人忠誠奉獻的先鋒模範,是愛國擁軍、巡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爲榜樣,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拉齊尼·巴依卡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爲拉齊尼·巴依卡同志親屬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退役軍人事務部、全國雙擁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有關負責同志和新疆當地幹部羣衆代表參加了發佈儀式。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4

2020年大學聯考錄取結果出來後,張桂梅不斷收到學生髮來的喜訊,又一批大山裏的女孩子考上大學了。

12年來,她全力推動發展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已經有1800多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貢獻,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她堅信,幫助一個女孩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就是幫助了一個家庭。

9月4日,張桂梅當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她謙虛地說:“我個人獲得的榮譽,是由後面無數的無名英雄支撐的,榮譽是全縣人民的。”

“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說‘同學們,請坐’”

1957年,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個滿族家庭。17歲那年,她隨支援邊疆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後來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鎮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樂的一段時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暫,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這個打擊幾乎使張桂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一年後,她決定離開令她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華坪——這座小縣城接納了她。

張桂梅先是在華坪中心中學任教。正當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撫平心中的傷痛時,厄運再次降臨。

1997年4月,她感覺腹部疼痛,肚子也越來越大,像懷上了5個月的娃娃。到醫院檢查發現:腫瘤,需要手術。

“老天怎麼就對我這樣不公平?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還不允許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嗎?”張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過以後,她決定,這病先不治了——馬上要會考的學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邊吃止痛藥,一邊像常人一樣工作,直到3個多月後把學生送進了會考考場,才向學校說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達兩公斤的腫瘤。

常人無法想象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腸子粘連貼在了子宮後壁上。醫生要求張桂梅休息調養半年後才能工作,但術後24天,她就匆匆趕回華坪,來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學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後,她未痊癒的身體再次出現病症,腫瘤以極快的速度生長。學生們知道老師的病情後,哭着說:“是我們把你累病的。”而張桂梅心裏清楚,是學生一直支撐着她站在講臺上,給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說‘同學們,請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學的又一批學生送往會考考場,她纔去做了第二次手術。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5

徐振明同志始終堅守愛國主義精神,矢志不渝踐行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的革命理想,60餘年如一日守護中華民族銘記歷史、崇尚英雄、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家園。他對黨忠誠,爲黨的革命事業捨生忘死。徐振明同志1942年入伍後,將楊靖宇精神融入血脈,在山東多地與日本侵略者英勇戰鬥,後又參加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西藏平叛作戰,期間榮立大功兩次,小功多次,在解放戰爭期間榮獲115師老六團“艱苦工”榮譽稱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在爭奪“394.8高地”的拉鋸戰中榮立一等功。他恪盡職守,在默默堅守中無私奉獻。徐振明同志轉業後主動放棄相對輕鬆的崗位,毅然選擇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帶領職工揮鋤掄鎬、植樹種花,徹底改變了陵園荒蕪的面貌,他愛陵、護陵,把家安在陵園邊上,把心放在陵園裏面,離休後又申請回到陵園做門衛,直到身體行動不便,仍不時回到陵園查看。他不忘初心,用感人實踐賡續紅色血脈。徐振明同志離休時勸說即將參加工作的兒子到陵園工作,一家兩代守護陵園62年,致力於傳承紅色基因,常常深入深山密林尋找珍貴遺物、收集抗戰故事。每年清明節、抗戰勝利紀念日,他走進學校、部隊、機關及企事業單位作專場報告數十場,主動爲青少年、部隊官兵講革命傳統教育課。2016年,徐振明同志榮獲“吉林省道德模範暨吉林好人年度人物”稱號,2017年被評爲“中國好人”。

徐振明同志是革命軍人、退伍老兵的傑出楷模,是和平時期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優秀代表,是守護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典範。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爲教育引導全省廣大幹部羣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開展向徐振明同志學習活動。

省委、省政府號召全省幹部羣衆要向徐振明同志學習,學習他對黨忠誠、不畏犧牲的政治品格,學習他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他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基因的熾熱情懷。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開展向徐振明同志學習活動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與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系列活動結合起來,與開展“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興新突破”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全省廣大幹部羣衆自覺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永葆初心、永擔使命,幹事創業、不懈奮鬥,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6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徐振明的先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農民,現年96歲。他先後經歷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戰爭年代,他衝鋒陷陣、英勇頑強,出生入死、屢立戰功,負傷回國後又堅持重返戰場,用熱血青春詮釋了革命戰士的赤膽忠心,曾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勳章等榮譽稱號,作爲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用執着堅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現年95歲。他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轉戰大江南北,經歷戰鬥無數,留下累累彈傷,從“娃娃八路”成長爲“戰鬥英雄”,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衛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榮立多次戰功。他退伍不褪色,轉業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0餘年,身體力行保護革命遺蹟、講述英雄故事,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教育了無數青少年,感動了廣大社會羣衆,2017年被評爲“中國好人”。

孫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進事蹟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衆認爲,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戰爭年代,他們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經歷生與死的考驗,爲保家衛國、維護和平立下不朽功勳;和平建設時期,他們不改初心本色,堅守革命理想,保持優良作風,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革命戰士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品格,退役軍人永葆本色、接續奮鬥的優良傳統。大家紛紛表示,要尊崇英雄,關愛楷模,學習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風範,積極投身偉大實踐,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孫景坤、徐振明“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孫景坤、徐振明同志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分別爲孫景坤親屬代表、徐振明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牌和證書。遼寧省、吉林省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退役軍人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在本地雲發佈現場參加發佈儀式。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7

2020年5月16日,央視《開講啦》欄目復播的第一期,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通過雲錄製的方式講述武漢抗疫故事。此前,5月12日,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主辦天津市大中國小“抗疫第一課”專題報告會,邀請張伯禮院士通過網絡直播方式主講。張伯禮以《衆志成城、科學防治,在抗疫鬥爭中彰顯民族自信心》爲題,爲天津市全市160餘萬大中國小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抗疫思政課。

張伯禮兩次出鏡均引起社會熱烈反響,向師生們傳遞了科學報國的正能量,堅定了觀看者科技強國的信心,展現了院士擔當作爲的風采,弘揚了科學精神。在兩次講述中,張伯禮結合親身經歷,動情回顧了在武漢戰疫一線的救治歷程,介紹了中醫抗疫歷史、如何科學抗疫、最新抗疫研究進展等方面,分享了對此次抗疫的思考與感悟,生動呈現了臨危不懼、最美逆行的畫面,在小切口中展現大視野,在小事件中體現大情懷。

張伯禮是第一批馳援武漢的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在武漢總共駐守了82天。由他掛帥的江夏方艙醫院從2月14日開艙至3月10日休艙,26天的時間裏總共收治了564個患者。截止到休艙實現了“三個零”,病人零轉重、病人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這充分證明了他運用中醫藥科學救治的成效,彰顯了攻艱克難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003年曾與“非典”交鋒、此次已年逾古稀的張伯禮再次身披戰袍出征前線,一方面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病人救治,另一方面日思夜想深入研究新冠肺炎診療策略,由於連軸奮戰而引起舊疾膽囊炎復發,不得不接受微創膽囊摘除手術。對此他卻以詩抒懷:“抗疫戰猶酣,身恙保守難,肝膽相照真,割膽留決斷。”張伯禮說:“這回我把膽留在了武漢,更加與武漢市民肝膽相照了!”這充分體現了他仁心大愛的無私奉獻精神。

回顧這兩個多月的經歷,張伯禮講到:“人民給了我很多榮譽,其實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我們的人民!”他表示,“一個人不管知識怎麼樣,學術怎麼樣,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人民,熱愛自己的文化,這是基礎,這是做人之本。”這充分詮釋了他心繫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兩月敢忘江城苦,十萬白甲鏊戰茫。”談到在武漢82天最大的感觸,張伯禮說:“是個特殊時期的特殊的場景,特殊的任務,特殊的感悟,值得一生去記憶。”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爲。這個時代需要我們積極踐行科學精神、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讓我們向勇攀高峯、大愛忘我、爲國分憂的張伯禮院士致敬和點贊!

向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8

日前,根據省直工委的通知要求,按照省社的統一部署,我所在黨支部開展了一次“學習先進典型,發揮黨員作用”主題黨日活動。活動中,支部全體黨員深入學習了“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餘元君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深受感動,將自己學習後的感想和感受記錄和分享一下。

我是所在支部的支部委員,在組織生活中應起到表率作用。在參加此次主題黨日活動之前,我提前通過各種媒介學習了餘元君同志的事蹟,力求全面瞭解這樣一個感動了萬千湖湘兒女,默默奉獻一生的優秀共產黨員,還原一個立體豐滿的黨的好兒女形象。一篇題目爲《追憶省水利廳副總工程師餘元君生命最後三天的工作軌跡》的文章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爲深刻。餘元君同志從1月17日午飯後到19日下午4點07分倒在工作調度會現場,他不分晝夜地工作,三天的時間裏足跡遍佈洞庭湖重要的水利治理節點,最終積勞成疾,光榮犧牲。這三天的工作軌跡只是他身前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他是一名真正不忘初心的黨的好兒女。中學畢業時眼見家鄉“大旱,莊稼無收”,他“深感中國農業之靠天原始落後”,便立下報考水工專業“希望能爲家鄉有所貢獻”的志向,最終他踐行了自己的初心,犧牲在了他熱愛的願意爲之奮鬥終身的事業上,他用他光輝而短暫的一生,向大家詮釋了他始終以赤子之心爲人民奔跑的價值取向,始終以務實作風爲人民答卷的價值理想,始終以高強本領爲人民擔當的價值追求。餘元君同志是一名真正做到“忠誠、乾淨、擔當”,“勤奮、敬業、奉獻”的優秀幹部,是一名真正具有堅定信念的優秀共產黨員。在此,我將自己在“學習強國”中學到的一篇關於信念的文章摘抄部分共勉。

倘若把砥礪奮進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麼信念就是磨刀石。信念能磨出追求的執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別是從事一項艱難的事業,往往機會與暗礁並存,光明與黯淡同在。心燈不滅,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堅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鬆”。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堅忍。幹事創業,難免遭遇挫折與失意。面對逆境,如果失去信心與希望,必然意志頹喪,一蹶不振;倘若信念如磐,不畏“山重水複”,終能迎來“柳暗花明”。成功的路上不會擁擠,因爲能把絆腳石當做墊腳石的人並不多。只要有信念這塊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斬斷前行中的一切險阻。

如今世界形勢波譎雲詭,我們國家在七大領域存在重大風險,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我們有許多的問題要去面對。要將問題解決的好,解決的讓人民滿意,全體黨員特別是我們這一大批年輕黨員一定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擔當作爲,“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保持堅定信念,不畏犧牲,爲實現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鬥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