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0年在“燈塔大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體會多篇

【寄語】2020年在“燈塔大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體會多篇爲本站的會員“mfkip”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0年在“燈塔大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體會多篇

“燈塔大課堂”,是中國共產黨特別推出的《榜樣講黨課》,主要是邀請部分“抗疫榜樣”講述精彩抗疫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在“燈塔大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體會1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爲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裏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溼了他的淚眼。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爲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在“燈塔大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體會2

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的防控第一線因過度勞累而猝死,我們不能不爲他惋惜與心痛。他叫宋英傑,是湖南省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他出生於1992年,他正值青春年華,是人生的黃金期。他因公殉職,死的偉大。因爲,他是爲人民利益犧牲,我們應當向他致哀。

據中國青年網2020年2月4日報道,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因多日連續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宋英傑從大年七年級起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團隊堅持值班,並獨自負責衛生院倉庫醫療物資分發,連續十天九夜奮鬥在防控一線。“我年輕,我扛得住,這些事情讓我來”,成了他的口頭禪。3日零點值班結束交接完班後回到宿舍,因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

全國人民應當永世不忘宋英傑這個名字。因爲,他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攻堅戰中沒有貪生怕死;因爲,他堅守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第一線,沒有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那麼嬌貴,而是捨生忘死,毫不猶豫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因爲,正是由於他忘我兢兢業業的工作,才能讓更多百姓安全度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感染期。爲保護羣衆生命安全,宋英傑死得其所,說明他已經把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種子根植於人民的土地上,說明這顆種子已經在人民中間生根發芽和開花結果。而且,正是由於碩果累累,讓他更加感到責任重大,爲人民服務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一個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第一線捨生忘死的人,他才能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才能用自己的生命托起百姓心中的太陽,他才能在黨和人民之間架起一座心心相印的橋樑,他才能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所以,當他挑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這個千斤重擔的時候,他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爲,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責任,疫情就是命令。

雖然宋英傑僅僅是一個副組長,是個芝麻官。但是,他卻覺得這個副組長的責任比千斤重擔都重要。只有毫不猶豫和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攻堅戰的歷史重任,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教育培養,才能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託,才能不給自己和90後的這個羣體丟臉;只有在關鍵時期經得起黨和人民的考驗,才能無愧於醫務工作者這一崇高職業;只有把不忘初心和牢記使命轉化爲實際行動,才能產生爲人民服務的動力。

宋英傑匆匆走了,我們必須向他默哀,爲他送行;宋英傑匆匆走了,當地黨和政府要關心和照顧好他的父母和其他親人,宋英傑匆匆走了,我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敢於擔當和顧全大局的精神,不能讓這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民英雄在天堂留下。

在“燈塔大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體會3

盧靜靜是武漢兒童醫院皮膚科的一位醫生,但最近,她更像是一名“救火隊員”。

2月2日,正在科室值班的她接到任務,趕往社區隔離點管理疑似病人,2月4日,她又被調到江漢方艙醫院支援。目前,她除了負責患者病情的觀察和治療,還要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情緒。

盧靜靜是醫生,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當天回家收拾行李要出門時,不到6歲的兒子優優得知媽媽即將趕赴前線戰“疫”,將很長時間不能見到自己時,小傢伙抱着媽媽哭了。看着掛滿淚珠的小臉蛋,盧靜靜趕緊安慰:“讓你最愛的奧特曼軍團幫我一起去戰鬥,打敗病毒,好不好?”在兒子心中,有了奧特曼的相助,媽媽肯定會贏得“戰鬥”安全回家。

盧靜靜說,夫妻倆原本打算過年回山東老家,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盧靜靜毫不猶豫地退掉了車票,留守武漢。期盼團聚已久的父母有些失落:“年頭盼到年尾的相聚落了空。疫情啥時候可以結束,可以回家看看?”

“他們以爲我是皮膚科醫生,會一直在家好好待着,沒有出門。”其實,爲了不讓父母擔心,盧靜靜向父母隱瞞了在方艙醫院支援的事情。但老兩口免不了想和外孫視頻通話,這時盧靜靜只能和父母“鬥智鬥勇”想對策。“讓孩子爸爸帶着孩子給外公外婆視頻,就說媽媽去皮膚科門診上班了。”盧靜靜笑着說。

2月16日下班回酒店後,盧靜靜和兩個孩子視頻通話。終於見到好幾天沒看到的媽媽,孩子激動地說——

“媽媽,今天你又打敗了多少病毒?”

“媽媽,我想你了……”

聽到最後一句,盧靜靜淚如雨下。

在“燈塔大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體會4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候,黨員就要帶好頭,衝在前,面對困難不退縮。”__說。今年35歲的__是一名具有1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大“疫”當前,不容有失,他以自己的方式扛起疫情防控責任,彙集最大合力向疫情亮劍,踐行一名老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臨危受命一言九鼎顯擔當

1月28日,湖北丹江口市連夜成立225個臨時黨支部,__被任命爲該市集團新村第四臨時黨支部書記。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臨危受命必須全力以赴。__管轄的四個小區,因爲有工人上下班,人員流動量較大,導致管理難度大,必須採取可行的防控措施。

“組織選擇我們,就是相信我們,有困難我們自己克服,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堅決不給組織添麻煩”,看着四通八達的老舊小區,“最年輕”的臨時黨支部書記__跟六個“年長”的支部委員們打氣鼓勁,“要想控制人員出去,首先要設好卡口,俗話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們可以找些廢舊的桌子、木板把其他出口封起來,只留一個出口便於我們進行出入管理和勸導”。說幹就幹,不到半小時,簡易卡口架起來了,在廢棄的桌子加警戒線的雙重作用下,居民出入可控可守。

接着,組建黨支部、黨小組、樓棟長三級組織構架,建立值守排班表,明確工作範圍和工作職責。經過短暫的混亂後,__所在的臨時黨支部開始平穩運轉。

新“官”上任三把火,__克服硬件及物資不足的窘境燒出的這三把火,不僅守住了陣地,還讓他收穫了支部同志的信任。

“原本以爲這個跟我女兒差不多大的年輕小夥子沒經過事,靠不住,沒想到遇事還怪有板眼兒”,58歲的市幼兒園教師戴東斌說。

率先垂範二話不說幹在前

一個人的努力不足以照亮前路,一羣人的堅守才能迎來春天。__深知,作爲一名臨時黨支部書記,絕不是組織任命那麼簡單,是希望他帶領黨支部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守護好小區羣衆的安危。

他身先士卒深入小區,挨家挨戶上門排查,全面瞭解小區情況,特別武漢返丹人員,他將他們的手機號碼全部錄入手機,隨時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爲社區疫情防控提供最新數據。

他每天主動在四個卡口來回巡轉,遇事現場辦公,有時甚至中午也不回家,一直堅守在支部轄區的陣地。小區消殺、健康排查、物資代購,他始終帶頭衝鋒在前。因爲__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帶頭衝鋒在前,也是在他的帶動下,更多的人加入到志願者行列,支部從建立初的7人迅速增長到68人。

“他在哪裏,家就在哪,在這個時候,就是想跟他一起同進退”。__的妻子用實際行動支持他,這別樣的“秀恩愛”也爲倒春寒裏的抗疫值守帶來了一絲暖意。

顧全大局三言兩語化干戈

“他們不能去集中隔離點,就讓他們在家隔離,不然我的孩子和父母有什麼閃失,我一定跟你拼命,讓你不得好過”,電話裏一名男子憤怒地說。

“特殊時期,請您理解,集中隔離纔是對他們負責”,面對沉默的老人和電話裏的咆哮,__耐心地解釋道。

原來,2月4日晚上9點,照例晚間巡邏的__,看見早上出發去武漢的居民喬某居然回來了,“老喬,你咋回來了”,同時發現車裏還多了一個小女孩。“他們剛把孫女從武漢接回來”,站在遠處的保安尋聲回答到。

武漢?__立即警覺起來,在對老喬一家進行消毒的同時,__迅速向社區反映。

“從武漢回來,即使身體沒有症狀也要到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確保萬無一失”。得到上級指令,__開始對老喬做思想工作,因涉及到小孫女,老喬只能打電話徵求兒子的意見,電話中孩子的父親告訴__,他2歲多的女兒因抵抗力差,得過兩次敗血症,這也是他們把孩子送回丹江的主要原因,可是__的近乎“無情”激怒了他,這纔出現了__接電話被威脅那一幕。

掛掉電話,老喬帶着孩子和妻子直接去了集中隔離點,因爲__對他兒子說的話,雖不多,但,他聽進去了。

2月20日,__滿懷期待,因爲這是小女孩和她爺爺奶奶集中隔離期滿的日子。一大早,__就在老喬居住的小區門口等着,幫老喬一家安置行李,“哎,如果我兒子也能像你這樣有大局觀就好了”,看着__忙碌的身影,老喬嘆息道。

面對老人兒子的威脅,他沒有退縮,因爲這涉及到小區居民的生命安全,是他的底線,必須堅持,無路可退;他也沒有惱怒,因爲他能理解當父親的軟肋在哪裏。他知道只有換位思考,才能理解疫情籠罩下人們的焦慮和不安。

“危難時刻,就需要__這樣能管事、會管事、敢管事的同志,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__所在的集團新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宋華說。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__是千千萬萬個抗疫一線值守黨員幹部的縮影,截至目前,__所在防區內318戶,716人,無一人感染、無一人疑似,我們堅信,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我們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燈塔大課堂”中獲得的心得體會5

2月6日,孝感市中心醫院,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看着他們手捧鮮花走出醫院,翁中會很開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會是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護士,1月27日凌晨,她隨重慶援鄂醫療隊緊急馳援孝感。與她同行的143位醫護人員,分別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市中醫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11所重慶三級甲等醫院。

孝感,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目前確診病例僅次於武漢,急需支援。

“我們申請到確診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線去!”重慶援鄂醫療隊主動請戰,進駐危重患者定點救治醫院——孝感市中心醫院、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漢川市人民醫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隊長劉煜亮來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進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劉煜亮是呼吸內科醫生。1月22日,他向單位主動申請,希望能到湖北一線去支援。“我是呼吸科醫生,應該來。”

擔心醫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說:“呼吸科醫生不去,誰去?”

徐瑜也是一名醫務人員,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工作。可能是一種默契,徐瑜後來也向單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請。

讓劉煜亮沒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隨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出發,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

1月26日,徐瑜開始接診患者時,遠在重慶的劉煜亮也接到通知。不過,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時間查了孝感的位置,發現與武漢很近。後來得知,孝感也是武漢返鄉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

出行前,劉煜亮把7歲的兒子交給父母,又將父親的電話發給幾個關係最好的朋友,拜託他們幫忙照顧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慶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轉乘大巴趕往孝感。下飛機不久,劉煜亮便接到妻子電話。幾句簡單問候之後,兩個人就開始討論疫情。徐瑜把幾天來一線的醫療心得告訴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項。

走上戰場前,劉煜亮和妻子約定:“每天報一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