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課後心得體會多篇

聽課後心得體會多篇

聽課後心得體會篇1

本學期參加了鎮中心校組織的片區教學巡迴展演,讓我受到了許多啓發,現在聯繫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首先談談杜朝娥老師執教的《九寨溝》,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講,不光課件製作精美,而且課上運用自如,恰當適時,真是讓我打心眼裏佩服。無論是標準的普通話,還是端莊的儀表,從容的教態,設計的巧妙,課堂的氣氛活躍以及“雙向六環生動課堂”的展示交流,確實讓我感動,讓我收穫頗多。

一、與信息技術巧妙結合

?九寨溝》是一篇介紹旅遊勝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學時,讓學生一起來學課文的話,學生和“九寨溝”的距離相差甚遠,枯燥的學習對於學生很難對九寨溝留下深刻的印象。本節課從老師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先欣賞容中爾甲的歌曲《神奇的九寨》,蒐集了很多美麗的圖片,製成了課件,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內容融於直觀教學之中,學生學起來就會覺得生動多了。

從歌曲導入新課時,老師就帶領學生進入了九寨溝,激活了學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先讓學生自由遊覽,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學生興致勃勃地遊覽完了,再讓學生起來說說看到了哪些美景,分別有什麼特點。因爲每個學生所看到的不同,因此說的順序當然也就不會和書上的一樣。於是教師就可以跟着學生的思路,學生說到哪種景物,就用電腦出示該景物的圖片,然後顯示書上的相關文字來學習。這樣就體現了一種靈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書上的描寫來學習,課堂氣氛也就會顯得更活躍。

二、在郎讀中感悟品味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是多麼重要。讀中感悟是在教師的啓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蘊含的思想感情。即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趣,由讀生情。在學生朗讀了第三自然段後,從老師問:“你喜歡這裏的哪一處景色呢?並說說你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我喜歡雪峯,因爲雪峯很多,很高,也很美。”老師問:“你從哪裏看出來?”學生回答:“一座座”說明雪峯很多,“插入雲霄”說明雪峯很高,“峯頂銀光閃閃”說明雪峯很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得很透徹,隨後再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把雪峯的多、高、美感悟得很到位。在描寫“五花海、五彩池”以及瀑布時都採用了這種在反覆朗讀中感悟、理解的方法,來體會景物的特點。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在學生明白了大熊貓、金絲猴、小熊貓、羚羊的特點後,從老師採用朗讀比賽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動物的活潑可愛以及作者用詞的準確。以賽激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勝心,使他們能自覺地悟讀,直至讀好。整堂課的教學,從老師始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並茂地朗讀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訓練語言,以此來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美景的情感,從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從老師不厭其煩的糾正學生的朗讀,注重反覆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無論是什麼文章,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同時杜老師還特意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去感知,去體會,去領悟,在讀的基礎上讀出感受、感知美景,真正體現了以人爲本,以讀爲主的教學理念。

接着又聽了胡純才老師爲我們展示的三年級的一節課《做學習的有心人》,說實在的,今天聽了之後,我還是有一種歷久彌新的感覺。是啊,一節好課就像被精心打磨過的珍珠,總能散發出屬於它無與倫比的獨特光芒。整節課胡老師精彩的教學設計,充滿激情的演繹,讓凝固的教材演化成了靈動的課堂。我們驚喜地看到,孩子們在一次次活動中已經走進文本,迴歸生活,體驗深刻,思想昇華。縱觀本節課我認爲用冰心老人的一句話來概括是最恰當不過了只揀兒童多處行:

1、合理的目標定位只揀兒童多處行

?做學習的有心人》一課,胡老師制定的目標主要是要學生懂得學習需要耐心、專心和恆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克服困難,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初步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這與品德的總目標促進學生良好的品德形成相得益彰。胡老師對教材的把握張馳有度,這從他頗具匠心的教學設計中不難看出:在教材原來的文本順序中導入課堂的是四幅勵志圖片,將課堂信息籠統地合在一起,而在本堂課通過她對文本的解讀與二次整合,被重新組合過的文本主要體現了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設計理念:一條主線,四個版塊,點面結合,螺旋上升。一條主線是怎樣才能做到學習的有心人,四個版塊學會專心致志、學會持之以恆體驗感知,點面結合的點是做學習有心人的幾個主要因素,而面是兒童逐步擴大的社會生活領域,把我們所熟視無睹的常識請進課堂。螺旋上升是整堂課顯得有梯度,層層深入,由感知到導行,塊狀分明又藕斷絲連。

2、有效的課堂教學只揀兒童多處行

體現活動性。學生品德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活動是學生品德形成的源泉。教學時,胡老師能從生活實際出發,在課堂上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採取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活起來、參與起來。活動是孩子的最愛呀!它充當着品德課堂的靈魂角色。吸引着孩子的心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課程理念。

體現生活性。實施品德與社會課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區,達到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過程中,胡老師層層深入,由學習到生活,由課堂走入社會,讓學生在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情境中,不斷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去進行積極的道德構建,使學習過程成爲有意義的生命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情感得到了深入,心理品質得到了拓展,思想意識得到了提高。

體現綜合性。胡老師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原有的學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覆蓋面廣,生活與學習兩方面兼而有之。都說明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因地制宜的;與時俱進的。我想以後不管在什麼課上,學生總會想起吳老師在這堂所教育的:學習要專心致志,學習要持之以恆。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思維是活躍的,情緒是飽滿的,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們也看了課堂生成的精彩。

3、恰當的媒體使用只揀兒童多處行

本節課可以說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充分整合在一起,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課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無論是剛開始的字的演變以及鳥叫,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只要從小認真、專心,持之以恆,總是會有回報的。特別是殘疾運動員的短片,還給學生一個這樣的信息:信念總是生生不息,人生因爲有信念而格外美麗!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4、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揀兒童多處行

胡老師很善於營造互信互賴的心理空間,讓自由、平等、和諧的精神充盈其間,應該說整堂課教師的教態是明朗的快活的,始終面帶微笑,給人以親切感。當學生參與活動,親身體驗的時候,老師都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交談,真正成了協同學生進入課堂的夥伴,學生學習的共同體。

瑕不掩玉,胡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層次清晰,流程自然,結構緊湊,實效性強,課堂上體現了老師良好的素質與主導能力,使孩子們想學、樂學、好學。的確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品德與社會課。的確做到了冰心的那句經典名言只揀兒童多處行,給美好的生命一個美好的春天!在此,我也呼籲在座的各位品德老師們:品德是一門弱勢學科,此前它並沒發生多大作用,但在以後的教學中,希望我們給品德一塊聖地,讓孩子們知道:其實做人比做學問重要多了!讓我們一起努力,更揀兒童多處行,專揀兒童多處行吧!

總之,通過這兩節課,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聽課後心得體會篇2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知識得到及時鞏固的重要途徑;作業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作業也是反饋課堂教學效果、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責任心的重要途徑。“雙減”背景下的作業建設,老師該怎麼做才能使作業起到它的作用?我認真總結了近期自己作業佈置的一些做法。

1、將作業建設納入集體備課。每次集體備課,我們都會依據課標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老師下題海,精選試題;依據各班的實際情況設計分層作業,“必做題”——基礎題,“選做題”——中等題,“思考題”——拓廣題。

2、課堂作業完成以限時小練習的形式開展。老師每天抽取10--15分鐘的時間,在班級內進行限時練習,完成後即刻上交。一方面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另一方面也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

3、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課後作業以教材課後練習題爲主,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知識技能、問題解決和數學理解部分,建議學生能盡力去完成更高一級的題目。同時,提倡學有餘力的學生自己創設教材上的類型題。

4、作業批改保證及時、認真、規範,做到“練必收、收必批、錯必糾”。及時、規範的批改作業,對共性問題做好記錄,指導課堂教學,讓講解更有針對性。同時記錄好優秀作業的學生名單,給這部分同學佈置幫助同學的任務;記錄作業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名單,建立課後輔導學生名單表,設置簽到制,進行準確的課後作業輔導。

老師下題海的目的是提前瞭解學生的作業難度,體驗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精選試題目的是減少學生作業量,提升作業題目的質量;老師監督限時完成的目的是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同時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規範批改並做好記錄的目的是瞭解學生的作業水平,及時做好課後輔導,同時給日常教學提供反饋,提出建議和意見。

但是作業建設中重點強調了書面作業,忽視了其他形式作業的開發。重點關注了學生在完成書面作業中推理能力的發展,注重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忽視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在作業建設方面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作業。

2、調動多感官,讓數學作業的形式更加多樣。解決單一枯燥的書面作業,增加數學作業的樂趣。比如講正方體的展開與摺疊,可以讓學生動手做一個正方體;把互助小組互講習題作爲作業,讓學生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個人的疑難問題。

3、重視數學拓展,讓數學作業的更有文化層次。重視教材後“讀一讀”的內容,讓學生課後搜索更多的相關故事等進行分享,改變數學作業只是做題的錯覺。

4、注重團隊探究,讓數學作業更有趣。重視綜合與實踐,讓學生走進生活,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比如設置調查家長對中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看法的調查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

希望通過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嘗試,讓學生作業真正的減負,同時發揮作業應有的作用。

聽課後心得體會篇3

一紙“雙減”文件,以雷霆之勢,讓教育迴歸正規,讓教育迴歸校園。通過觀看講座,我們對作業設計有了清晰的.規劃。在課內重視基礎性作業的同時,課外作業減少書面作業,設計能拓展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課外作業和閱讀作業等等。

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老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我們也要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鑽研之路,而不斷求索,才能帶着孩子一起探究學習的樂趣。我們將立足課程標準,進一步深研、深析教材,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力求將核心素養根植到生動的課堂中去,減負增效,提升教師、成就學生。

聽課後心得體會篇4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改革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那麼,“雙減”背景下,該如何進行作業建設,才能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對課內學習進行鞏固和輔助,同時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做到減量不減質,真正達到爲學生減負的學習目的?爲了給教師做好更好的思路指引,學校邀請區教研室趙也茗副主任爲我們進行“雙減”背景下作業建設的培訓。

通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清楚:什麼是作業?作業有何價值?如何理解作業系統?這三個問題。尤其對作業系統有了系統又全新的認識。同時認清目前作業有作業功能單一、缺乏目標意識、作業難度走向兩個極端、作業類型單一、作業差異不明顯缺乏有效操作、作業時間過長、作業結構不合理、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作業批改單一、缺乏作業分析、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弱、作業管理內涵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作業的質與量,導致學生學習低效、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想真正爲學生減負,必須克服以上問題。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作業建設理論基礎,站到一定的高度,宏觀把控作業設計。

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入瞭解到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什麼是單元作業設計?單元作業關鍵要素及具體要求?如何評價單元作業設計質量?在作業建設時,要以育人爲本,與教學目標一致,設計要科學、新穎,難度要適宜,時間需控制,體現選擇性,結構要合理。

聽課後心得體會篇5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裏,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由於“雙減”政策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應,學校、家長、老師對國家的這一重大決策普遍表示了熱烈歡迎和支持。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國小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佈置書面作業。對於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瞭然於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

有人認爲,學生的作業少了,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教師可以輕鬆一些了。這種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其實是一種嚴重誤解,雖然不排除有個別教師以“雙減”政策爲藉口放鬆自己,但所有學校和絕大多數教師其實都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着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爲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爲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成爲刷題機器。對於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教師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總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不能夠安排紙筆作業和書面考試,但並不意味着可以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必須以更生動更活潑的形式,譬如以問答的形式來安排“口頭”作業,這樣既能夠達到紙筆考試相同的效果,更爲重要的在於,能夠有效提升國小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聽課後心得體會篇6

減負勢在必行增效永無止境,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接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因此,“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成爲老師和家長格外關注的重要話題。那麼“雙減”後,是不是作業都不用佈置了?佈置的話,又該如何通過作業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着這些疑問,我認真觀看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舉辦的主題教研活動《“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收穫頗豐,使我認識到:

一、做到“理想的作業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理想的作業管理要做到“精選、先做、全批、反饋”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的出發點,全都是爲了學生的發展。精選的目的是爲了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效率;先做的目的是爲了瞭解學生的作業難度,體驗學生做作業時間;全批的目的是爲了瞭解學生的作業水平,減少教師過多佈置作業;反饋的目的是爲了給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糾正的機會。

爲了更好地體現作業的功能,在精選的基礎上,更要提倡設計,體現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是今後發展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重點。最好的狀態是學生能喜歡上做一些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獲得成就感。是的,作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做得最多,卻又瞭解得最少。在課堂上達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要把落實教學目標的行爲延伸到家庭作業,更不要把查漏補缺的希望寄託在家庭作業上。如果課堂低效,作業就是學業負擔;如果課堂高效,作業是錦上添花。作業減負,關鍵在於課堂提效。

二、作業是老師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形式多樣化

繆校長說,“作業是教師精心設計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的老師,可以通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穫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作業的多種形式,比如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但可以有多種非書面“好作業”:學校依託校本閱讀課程開展全員暢讀,親子閱讀;引導每一個家庭踐行“把體育帶回家”的理念,開展健身、親子運動……閱讀與運動,讓學生豐盈精神,強健體魄。三—六年級可以每月開展一次“無作業日”,如學期之初可以有計劃地結合每月的節日或節氣等排定一個學期的無作業日主題,給出無作業日的實踐體驗建議,讓學生放下作業,親近自然,瞭解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融入家庭生活,參加各類體育、藝術活動,展現個人才藝等。

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置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置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置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置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置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置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置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置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設置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通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要通過優化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真正落實學生減負增效的目標,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還給學生一個輕鬆健康的作業空間,真正實現育人的全面化、個性化、精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