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篇1

一個人做點事情不難,難得是持之以恆,有多少人能向李庚南老師那樣在一個崗位上堅守五十七年,都已年過七旬,還依然活躍在基礎教育教學的第一線,這讓我不得不對李老師深懷敬佩之情。

從1957年走上講臺開始,這位功勳卓著的李庚南老師已經從教整整57年,她憑自己的努力留下了自己的印跡。初爲人師的李庚南,作爲班主任她都以“大姐姐”的情懷和學生相處,和學生一起跑步、做操、下棋、打球、面批個別學生的作業、幫助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她不怕繁瑣,處處細微,從細節上幫助學生。七十年代起。她又以“母親”的愛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九十年代,她是奶奶輩的老師了,她更加能理解和寬容學生,用“心”來教育學生,她不僅關注學生的校內生活,還關心學生的校外生活;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告訴學生如何正確處理早戀問題,讓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康成長。

就是這樣,一天又一天,十年又十年,她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國中畢業生。有時候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人生能有幾個50年呢?然而真有這樣一位老師,敢於奉獻自己,用她手中平凡的粉筆爲我們演繹了她豐富又精彩的人生。她的人生更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的昇華。有位哲人說過:平庸的老師敘述,良好的老師解釋,優秀的老師演示,偉大的老師啓迪。李庚南老師無疑是偉大的,她到達了一個老師最高的境界,我們應該反思、應該學習、應該努力。

首先,我認爲一名教師,我們要學習他們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的精神,這是與自己工作的實際需要分不開的。因爲如果不注意讀書學習,不注意知識的積累,不注意研究新問題,思想就會封閉,思路就會狹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辦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於一般化,難以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像他們那樣,利用一切空閒時間抓緊學習。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術努力推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並且要不斷完善學習方法。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恆的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於指導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其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幹好每一項工作。爲了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他們顧不得照顧家裏的親人,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辭,只有靠着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最後,要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李庚南老師的可貴之處在於她通過艱辛勞動,在本職崗位上取得一個又以個成績的時候,能夠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一如既往的踏實工作。這說明她爲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給領導看的,更不是爲了個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懷着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得養成一種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缺乏埋頭苦幹的精神,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要修煉他們那樣不張揚,默默奉獻的個人品質。要務實、要勤勉、要吃苦,就是這樣以苦爲樂,永葆艱苦奮鬥的作風。

身份可以普通,境界不能低下,一生勤勉奮鬥,始終有所追求。讓我們跟着李庚南老師的印跡走下去,努力成爲她這樣的人!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篇2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多年來一直爲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

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爲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爲“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半百,一個人偶然間能夠鎮定地面臨一次致命危險並不難,在許多年裏天天面對致命危險,而能夠守恆如常,那實在是太難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專題中每一個人、一句話,一個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簡單,但往往最能激發人們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進取。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我要主動自覺的學習工匠精神,做正能量積極的傳遞者,堅守信念、樂於奉獻、勇於擔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詮釋全心全意爲人民教育事業服務的內涵。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篇3

在美好的5月裏觀看了《勞動模範表彰大會》後感觸還是比較深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深刻的體驗了勞動模範者那種偉大的精神,大家也瞭解,在當今社會各界人士的一同努力下,大家之所以能擁有和諧美好的新生活;這所有都不能離開最美麗的勞動工作者的,是他們用自己辛勤的努力,才創建出大家現在這個富足美好,充滿新年代社會主義的和平生活。

勞動模範者容易的來講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結果。這背後的成功是不能離開擁有一顆爲社會貢獻出一生的人。人一直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有意義的事情,如此纔算不枉此生。在當今高速進步的年代裏,勞模的存在使大家感覺到了社會的溫暖和好的風尚。可見勞動模範對社會的貢獻是有多麼要緊的,而所謂的勞模跟大家平時人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在對待工作上一直腳踏實地、務實。這種勞動精神是值得大家每一個人學習借鑑的。

勞模精神是大家新一代年青人擔起責任的榜樣,是大家社會上的信仰,同時也是大家每一個人腳踏實地,努力奮鬥追求的目的。現在勞模精神勉勵着每一個勞動者,使得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力而爲,默默付出。勞模精神它更是一種頑強的精神,宛如每一滴水都看得出來,是一種能堅持到底的精神,而正是擁有這種精神,社會上纔會進步得愈加好。

學習勞模精神,就是爲了讓大家持續的找到個人差距,發現自己不足,取長補短,將自己的光點無限的放大,或許下一個勞動模範者就是你了。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篇4

盧仁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接技師,一個爲坦克縫製保護傘的人。作爲廠裏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峯專門負責焊接坦克的駕駛艙,這是坦克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部位。

幾十年來,盧仁峯在焊接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卻是他靠着一隻手來完成的。“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老盧的一句口頭禪。雖然受傷,盧仁峯骨子裏卻帶着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他的左手沒有神經,沒有知覺,總容易被燙到。後來他就想辦法,到冬天冷的時候,裏頭加一個手套,外邊再加一個,這樣就在高溫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備的手持焊帽,別人拿手操作很靈活,對盧仁峯來說卻是很難使用。經過嘗試,盧仁峯在這個焊帽里加了一個卡子,這樣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響右手正常幹活兒。對他來說面對的挑戰越大,迸發的能量就越強。尤其是接圖紙和接工程的時候,他很少針對別人的圖紙提要求。在盧仁峯看來,但凡他能解決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創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多年來,他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餘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爲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工匠精神:精雕細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煉學科教學技藝,將教育作爲終身事業:“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並在此過程中體驗幸福。專注、執着於教育教學,力求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細、極致:“對每一節課,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

要堅守匠心:堅持不懈、傾盡全力、敬業樂業。要勇於嘗試教育教學創新,更加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做學習的主人。

千鈞利器承天運,稱頌全球立最高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篇5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我國政府隆重召開了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說明中央政府對勞動模範的重視,也爲我們企業的一線生產職工帶來了一股春風。

九十年代起,中國經濟大潮洶涌澎湃,使大多數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好多年輕人都不願到生產一線工作,要麼經商做生意,要麼考公務員,使得我們製造業一線年輕技術工人嚴重斷層。全國勞模大會的召開,是對我們一線工人的充分肯定,也爲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崇尚勞動已成爲我們勞動者永不消失的榮耀。

“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每天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推出了“大國工匠”系列報道,每期介紹幾位製造業的國家級高級技師,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製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他們這些人都沒有多麼高的文憑,從學徒開始,靠自己的勤奮鑽研、實幹和敢於探索的精神,最終成爲國家級高級技師,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就我公司的實際,談以下幾點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認爲沒有文憑就自卑。

我們的一線職工大多是工作20__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憑佔大多數,但大家在我們生產的膠合板機械領域個個都是技術能手,無論是焊接,還是加工和總裝,都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術;沙崇光、燕春偉等的加工技術;高大明、劉玉寧等的裝配技術,在公司乃至全國都是高手,他們大都沒有多麼高文憑,但是在本職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業內都是好手。只要好學、勤學,手藝就會練成,練成手藝就會成爲行業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資、高待遇。我們大家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善於琢磨、善於鑽研、善於總結,怎麼幹才能幹得快、幹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獨到的工作方法,你纔會超越別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會成爲國家級高級技師的。

二、抓質量要一絲不苟。

“大國工匠”中的幾位高級技師,生產的都是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脫軌,輪船可能沉沒,這些產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證質量。我們的幹部和職工在平時質量管理中動不動就是“差不多”、“還湊合”,這些詞都不能用在我們的質量管理中,我們的產品質量也要求是100%。這就需要我們的一線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要一絲不苟,想辦法、動腦子,把質量確確實實提上來。我們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機械製造業的品牌不是靠廣告宣傳能換來的,是靠過硬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從用戶的口碑中換來的。我們全體員工要時刻把質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堅決不入庫,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要有持之以恆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把產品做好,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纔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愛廠但一定要熱愛你的工作。

無論工廠怎麼對你好,有個別同志總是在抱怨;無論工廠怎麼感化你,有個別同志仍然是無動於衷。這些同志不熱愛自己的工廠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熱愛你自己的工作,工廠有千萬家,但你從初期學的工種可能只有一種,無論你在那個工廠工作,你幹不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不會吃上飯的。只有你熱愛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設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纔有立足於企業的本錢,如果你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不出一定的價值,到任何一個單位都不會收留你的,現今的企業,沒有任何一個單位願意收留一個閒人的。無論你從事任何工種,都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我約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養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來的高級技術工人會大有作爲。

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已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發展,過度依賴於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爲代價,也使得中國的製造業量大而不精,因此,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要轉型升級,就必須有一批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再先進的機器也是通過人制造出來的,沒有能人產品永遠也不可能升級。我們企業過去是生產中小型產品爲主的企業,我們的部分職工過去只是製造小型產品,現在升級爲製造大型數控產品及生產線,這些都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過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底層,現在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頂層,尊重知識、崇尚勞動,已成爲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望全體職工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的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提高了,你纔會大有作爲。

請大家看一下“大國工匠”這個報道,向全國各行業的優秀技師學習,大家會從中受到啓發的。希望全體一線職工勤學習,肯鑽研,愛崗敬業,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都會成爲百聖源的工匠,成爲中國的工匠。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篇6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叫《大國工匠》的紀錄片,感受頗深。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的理想不是成爲自由自在的大學生,不是成爲資歷深的研究生,也不是成爲一位知識淵博的博士,他們是追求着事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是一羣平凡而普通的勞動者,但他們有不平凡的精神。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像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6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的後果。張冬偉是一名焊接技術工,他的焊接不但質量百分之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焊接時摩擦出的大光對眼睛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嚴重的能導致失明,並且焊接時散發出的有毒氣體對身體危害非常大,由此可知,知道煉成這樣的技術談何容易,。

張冬偉青年時就在工廠做事,那時他就下定決心在焊接技術上一定要超過師傅。和張冬偉同時進工廠工作的人很多,但最後都覺得很苦很累而離開了,只剩下張冬偉一人。當有人問張冬偉爲什麼能堅持下來,他回答說:“現在能吃苦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焊接技術工是我喜歡做的事,而自己喜歡做的事就一定要有耐心做下去,把自己這門技術傳給那些學技的人,能提高國家的技術,也能爲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中國才能發展。”事實證明,張冬偉成爲了國家頂級技工,成爲了一個領域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爲他腳踏實地,不怕苦,不怕累,熱愛自己的職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才成就了一番事業。

有這麼一個人,他的一雙手讓兩個平面嚴絲縫合,用一扳手能使螺絲間隙小於1毫米,憑着這兩項絕技,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他就是國家工程首席鉗工——管延安。

一節沉管長180米,寬35米,高11.4米,重量八萬噸,相當於八萬輛小車兩節的重量,這麼重的東西下沉到四五十米的深海中與另一根對接,誤差要以毫米計算。誤差以毫米計算可想而知難度是多麼巨大,爲了訓練自己的手感,幹活的時候,管延安很少戴手套,甚至吃飯,睡覺都想着怎樣零誤差完成對接,管延安怎能這麼牛!

張冬偉,管延安給我們展示了一種人生態度:執着、堅守、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他們對自己職業極致完美的追求,他們鍥而不捨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這正是技術工人的追求,給我們塑造了當代中國人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羣體形象。

我要向他們學習,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專業技能學好,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自己堅持自己的理想,學習匠人追求極致和完美的精神,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知道,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雖然我們不能像明星一樣在舞臺上光彩絢麗,也不能像這偉大的首席職業技工,擁有高超精湛的技術,但我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不斷進取,學習匠人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精益求精的精神。

有匠心,就一定能實現心中的夢想,有匠心,中國就能飛得更高,中國就會越來越富強,國家技術也會不斷提高。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篇7

全國勞模大會的召開,是對我們一線工人的充分肯定,也爲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崇尚勞動已成爲我們勞動者永不消失的榮耀。

九十年代起,中國經濟大潮洶涌澎湃,使大多數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好多年輕人都不願到生產一線工作,要麼經商做生意,要麼考公務員,使得我們製造業一線年輕技術工人嚴重斷層。

抓質量要一絲不苟。“大國工匠”中的幾位高級技師,生產的都是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脫軌,輪船可能沉沒,這些產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證質量。我們的幹部和職工在平時質量管理中動不動就是“差不多”、“還湊合”,這些詞都不能用在我們的質量管理中,我們的產品質量也要求是100%。這就需要我們的一線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要一絲不苟,想辦法、動腦子,把質量確確實實提上來。我們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機械製造業的品牌不是靠廣告宣傳能換來的,是靠過硬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從用戶的口碑中換來的。我們全體員工要時刻把質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堅決不入庫,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要有持之以恆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把產品做好,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纔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未來的高級技術工人會大有作爲。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已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發展,過度依靠於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爲代價,也使得中國的製造業量大而不精,因此,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要轉型升級,就務必有一批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再先進的機器也是透過人制造出來的,沒有能人產品永遠也不可能升級。我們企業過去是生產中小型產品爲主的企業,我們的部分職工過去只是製造小型產品,此刻升級爲製造大型數控產品及生產線,這些都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過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底層,此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頂層,尊重知識、崇尚勞動,已成爲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望全體職工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的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提高了,你纔會大有作爲。

請大家看一下“大國工匠”這個報道,向全國各行業的優秀技師學習,大家會從中受到啓發的。期望全體一線職工勤學習,肯鑽研,愛崗敬業,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都會成爲百聖源的工匠,成爲中國的工匠。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裏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_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僅意味着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爲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裏,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爲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編程的數控車牀來完成的零件,那是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牀,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透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爲我們的時代,爲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爲之震驚,爲之嘆服,爲之激動,爲之點贊。

觀看大工匠心得體會篇8

短片中的他,平頭,兩鬢已見夾雜的白髮。國字臉,雙目深邃有神,有穿透力,可笑起來靦腆、儒雅。

他,是張路明,20-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無線電通信設計師。

說到“工匠”,我的眼前總會浮現:雕刻師傅拿着刻刀,雕、刻、磨、塑,一遍又一遍,一坐下就紋絲不動的樣子;老鐵匠鼓風、燒爐、熔鐵、鍛造,反覆錘鍊的過程……對於“工匠”,我總是心懷欽佩的。因爲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對作品的精益求精;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他們追求突破,大膽革新精神。我更欽佩他們的“純情”——對工作始終如一、矢志不渝的熱愛。

短片中,張路明坐在儀器邊,一調就是幾個小時,穩如泰山。這是熱愛!

短波小型化射頻信道的“機芯平臺”“高速跳頻”軟切換技術、“抗強幹擾”同軸腔體濾波器、“超寬帶大動態”低噪聲放大技術……技術突破、領先世界的背後,是熱愛!

一談到自己的研究,一談到通信技術,不善言辭的張路明立刻就舒緩眉頭,笑着侃侃而談。這是熱愛!

張路明說:“因爲熱愛這個行業,才能在其中發現它的樂趣。”

說得多好!只有熱愛和樂趣,纔能有堅持的力量,激發鑽研之心。人們常說教書匠,教書匠,教師也是“工匠”。身爲一名普通教師的我,也要努力做一個有“愛”的教書匠。常閱讀、勤筆耕:提高我的個人素養,具備教書育人的底氣。不是說,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老生常談,道理至臻。在教育改革的新時代,我更應該認真閱讀、學習,撰寫心得,跟上改革的步伐,走上前進的方向。研教學、勇實踐:教學是本職工作,鑽研教材,勇於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努力追求專業技術的精益求精。學生有發展,教師有提高,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盡責任、樹榜樣:面對小朋友們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是有責任的。教書育人,不能簡單而言。教正確的“書”,育正直的“人”。念及過往,便覺汗顏。盡一切力量,擔當教育的責任,爲孩子們樹立正能量的形象。

“熱愛”應該根植到我們的職業道德里,“熱愛”應該成爲我們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在平凡的崗位用熱愛的力量,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