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篇1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編撰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夢想和追求,當它真正問世被拿在手上的時候,就能感覺出它分量多重,它關係着14億人的方方面面,承載了廣大羣衆的關切和心聲。

?民法典》與時俱進,植入互聯網基因。作爲一部誕生於新世紀的法典,民法典的出臺有着深刻的現代烙印和濃厚的時代氣息:懲治“霸座”、制裁校園欺凌、禁止高利貸、承認“虛擬貨幣”等,每個曾衝上網絡熱搜、引發衆議的主題都能在民法典中獲得迴應。《民法典》將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痛點、難點問題都納入典中。

?民法典》尊崇道德,弘揚社會真善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法典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融入其中:被監護人無人看管可由村(居)委會、民政兜底,父母撫養義務、子女贍養責任有法可依。古人曾期待的“大同”社會,正以全新的含義和解讀重回大衆視野。

?民法典》以人爲本,講道理也講感情。民法典集中表達了追求公平正義的中國智慧和方案,在教導人們做一個“理性人”的同時,也傳遞着“法不外乎人情”的信號:胎兒亦有權力、遺囑的形式和效力更加靈活多樣等,每條規定都傳遞着法治的溫度。

?民法典》,一部有靈魂的法典。如果說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社會民法典的代表,那我國的民法典則應當成爲21世紀互聯網時代民法典的代表。這部集中國現代和傳統智慧之大成的法典,將爲全社會保駕護航。

民法典時代的到來,讓每一箇中國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篇2

2020年2月,疫情防控阻擊戰正處於關鍵階段。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焦急地與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部門取得聯繫,反映有兒童因爲家長被隔離而無人照顧的問題,並建議對相關制度作出完善。

今年兩會上,陳海儀驚喜地發現,她的建議已經在立法中得到迴應。民法典結合疫情防控,進一步完善監護制度,把對被監護人的保護網織得更密。

一部民法典,映射一個國家的立法水平。

時間回溯到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啓動民法典編纂工作。結合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現狀,一開始就明確了“兩步走”的規劃。

“‘兩步走’是民法典成功編纂的重要保障。”孫憲忠說,首先制定民法總則,調整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等重要內容,屬於大的創新。然後對其他現行民事法律進行整合修訂,編纂民法典各分編。

“創新”與“整合”協調搭配,讓民法典在最大程度保持民事法律制度連續、穩定的前提下,體現立法的前瞻性和開放性,有效迴應時代要求。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總則,民法典編纂順利邁出第一步。

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亮相。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多次進行拆分審議。

廣袤的神州大地,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編纂民法典,尋求經濟發展和羣衆生活基本規範的廣泛共識,必須撲下身子,傾聽民聲。

——開門立法,求得社會共識“最大公約數”。

2020年1月,一場關於民法典草案的意見徵詢會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召開,來自各行各業的居民各抒己見,與立法機關面對面交流。

“大家針對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也切實感受到國家法治的不斷進步。”基層立法聯繫點信息員卞小林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10次審議,10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針對意見反映集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專門召開座談會……一場廣泛而熱烈的“民法典大討論”,成爲法治中國的靚麗風景。

——深入實際,讓人民的法典更接地氣、更具實效。

通過代表工作廣納民意,2019年辦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涉及民法典編纂的議案32件;

選取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夫妻共同債務等重點問題,專程奔赴有代表性的地方調研;

針對物業糾紛等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走訪小區、居委會……

立法工作者深入基層,廣泛吸納各方意見,讓立法理念與社會發展同步,法律條文與百姓期盼同頻。

2019年12月,由民法總則與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現在世人眼前。

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民法典草案進行了認真審議和熱烈討論。大家認爲,草案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反映了人民意願,體現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動的內在規律。

根據各方面意見,草案又作了100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處——

禁止物業公司用斷水、斷電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針對地面塌陷傷人問題作出規定;

明確公安等機關對高空拋物墜物的調查責任;

……

民法典的畫卷上,立法者們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確保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爲國家意志。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包含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被譽爲“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打開手機、電腦,能直接的感受到各大主流媒體的報道中,都在傳遞着民法典對我國法治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也在傳遞着民法典是一部真正以人民爲中心、將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法典。作爲一名非法學專業畢業的書記員,認真學習民法典,對做深做好檢察新聞宣傳,促進、傳播檢察文化,推動檢察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法典的頒佈與實施是人民羣衆的意志和意願的重要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的編纂以人民羣衆的呼聲爲起點,對羣衆普遍反映呼籲的問題,積極做出迴應。民法典的誕生,緊扣着社會關切,迴應了人民期待,爲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保障,更蘊含着“人民至上”重千鈞的理念。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近幾年頻頻出現的一些新聞:在生活中遇到被高空墜物砸傷誰負責的問題、在遇到“套路貸”“校園貸”怎麼合法維護自身權益的問題、在出行中遇到老人倒地想扶卻不敢扶的問題、在未成年人偷用家長手機對主播進行打賞能不能退回的問題等方面,民法典都進行了詳細迴應。同時,民法典也與時俱進,針對不斷髮展的經濟社會、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不斷調整的社會關係,以人民爲中心,對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羣衆的所思、所盼、所急,實實在在地寫進了法律條文中,從法治層面主動推動解決痛點難點問題。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法典的編纂工作結合疫情相關的民事法律制度進行梳理研究,對民法典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針對疫情期間家長隔離、幼兒在家無人照料等情況,民法典也都及時收納進行規定與解答,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將“人民至上”放在心裏、落於行中,爲人民羣衆打開幸福之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此期間,通過網絡,我們也看到多地針對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只爲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確保人民利益至上。

二、民法典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t;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中指出,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編纂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着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

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增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標誌着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誌着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臺階。它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是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它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爲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它更是一部代表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權益的好法典,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正是因爲民法典中健全和充實了民事權利種類,形成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才能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不斷增加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知行合一,做好民法典的宣傳員。

“民惟邦本、法系根基。”民法典的出臺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將深刻影響每個中國人的生活。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學好民法典,自覺遵守、執行、適用民法典,讓民法典真正落地生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衆身邊、走進羣衆心裏。”作爲一名檢察幹警,不僅要堅持把學習民法典作爲提升自身能力素質的重要內容,深學悟透、精準運用,不斷提升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努力把法典的法治精神、法治觀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尊學守用民法典的模範。同時,還要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將民法典普法工作融入日常,推進民法精神的認同和民法功能的實現,當好民法典的宣傳者。及時、廣泛的用人民羣衆能理解、易記憶、用得上的方式方法進行宣傳民法典,突出顯示民法典姓“民”的根本要義,充分調動人民羣衆的主動性、參與性,使人民羣衆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必須遵循的規範,真正讓民法典入腦入心,推動民法典融入人民羣衆的日常生活,切實提升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有力地助推檢察業務宣傳、檢察輿論營造、檢察品牌樹立、檢察文化普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譽爲“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作爲一名統戰幹部,應當帶頭學習,帶頭尊崇和學習民法典,深刻理解民法典頒佈實施的重大意義,認真學習領會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基本原則和核心要義,準確把握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

做到先學一步、多學一點、深學一層,把掌握和運用民法典作爲履行自身職責、做好統戰工作的必備知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篇3

?民法典》就如一塊千錘百煉,無比堅固的“磐石”,鋪就在“復興號”列車帶領人民駛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來可能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風浪,但只要人民羣衆齊心協力、萬衆一心的這塊“基石”在,就能讓列車穩穩地全速前進。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明確迴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爲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離婚冷靜期制度”、“繼承人寬恕制度”、“自助行爲制度”,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同時對遺體器官捐獻、職場和校園性騷擾、非法從事與人類基因、人體胚胎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嚴格規範。因此,《民法典》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複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佈實施,開啓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頒佈實施,必將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爲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篇4

?民法典》作爲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範,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佈,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佈,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由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標誌着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誌着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臺階。

正所謂“民之所安,法之所繫”。《民法典》是保護人民的法典,它關係着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她很溫柔,守護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很霸道,出臺之後,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不再保留。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爲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絡中的q幣、網絡遊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給出瞭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部自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不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也將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給制度保障,發揮基礎性作用。

時過境遷,生活變化反映社會發展,生活進步得益於科技發展,《民法典》爲中國創新創造保障開路。《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着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製度優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爲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範、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爲中國創新創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渥環境。民法典的出臺,彰顯了“中國之治”的力量,記錄着中國法治的改革歷程,是中國人民一生守護的人民情懷。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篇5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赴七個省區市考察調研,對基層黨建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寧夏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爲民造福作爲最重要的政績,建立健全乾部擔當作爲的激勵機制,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把爲民造福作爲最重要的政績,建立健全乾部擔當作爲的激勵機制,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響應號召,以奮鬥精神擦亮黨員本色。

黨員幹部要以“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紮實走好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最後里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走得格外艱難,這就需要我們建設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作爲黨組織的一份子,要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爲指引,像釘釘子一樣釘實基礎工作,迴應羣衆關切,解決羣衆疑難,實現羣衆期盼,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羣衆的“幸福指數”。面對挑戰敢於擔當作爲,面對挫折敢於迎難而上,真正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衝得上去”。要學會俯下身子,靜下心來,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在“實”字上用力發力,把羣衆工作做深、做細、做透,讓脫貧工作既有“面子”又得“裏子”。

黨員幹部要以“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奮鬥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正之風。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一些能力欠缺、思想有瑕的幹部同志,便開始動起歪腦筋,想起壞主意。他們將“紮紮實實幹工作”的信條拋之腦後,一味“走過場”“裝樣子”“喊口號”,把“表態發言”當工作落實,把“前景規劃”當工作成果。這種現象不僅增加了底層工作負擔、減弱了實際工作成效,更爲嚴重的是割裂了黨同人民羣衆之間的血肉聯繫、敗壞了黨的優良作風。黨員幹部要遵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勇於擔當爲榮、以逃避責任爲恥,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面子工程”,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上講規矩、講紀律、講原則,遇事時多擔當、多擔負、多擔責。制定指標符合實際,落實工作符合民情,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鬥志,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黨員幹部要以“心中有民、胸懷天下”的奮鬥精神,生動詮釋立法爲民、人民至上的深刻內涵。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備受人民關注的法典,不僅標誌着中國法治新時代的開啓,也是“人民至上”這一執政理念的生動體現。民法典共7編、1260條,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民法之大成,可謂是“無處不民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學好民法典是開展相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幹部要爭取先學一步、學深一步,準確把握民法典的立法精神、豐富內涵和價值理念,把民法典弄懂吃透,以民法典來規範自己一言一行,嚴格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腦中常謀利民之策,心中常思爲民之事,把人民利益舉在高處,把百姓思慮擺在前頭,在學好、用好、守好民法典中擦亮“人民至上”的底色。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篇6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爲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凝聚着14億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夢想。民法典是一部貫徹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羣衆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利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動社會共建共治共享、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樹立法治大國形象、提升國際法治話語權的大法。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十分密切,可以稱之爲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有7編加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構成。第一編爲總則,之後依次爲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這裏面其實把一個人在社會上,從出生到死亡所擁有的權利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全部講到了。總則講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作爲參與社會生活的主體,他們的行爲能力和權利能力,講的是人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資格。第二編物權則是講人在社會上實際擁有哪些權利,你已經佔有什麼、你該佔有什麼、不該佔有什麼,講的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安身立命的能力。人在社會中,有了物權,有了物品要進行交易,接着進入下一編合同。有了交易,人吃飽喝足了,就開始考慮自己能活多久、活着要不要講仁義禮智信等方面,那就進入了第四編人格權,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個人的知識產權,個人信息保護。有人說推銷電話是盜竊,因爲他未經同意打電話佔用了你可能1秒時間,相當於偷走了你的1秒時間,畢竟人的生命是由時間組成,偷竊時間可能比偷竊物品還嚴重。人格權入編曾有爭議,但人格權只有入編,民法典才具有“人格”。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篇7

9月24日上午,武漢市陽新商會黨支部組織赴商會常務副會長單位--武漢中旗醫療生物電子有限公司,舉辦“支部主題黨日”暨《民法典》培訓活動。支部全體黨員、中旗公司部分黨員、商會會員代表及祕書處全體工作人員參加活動。

活動中,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集體誦讀黨章,按月交納黨費,按照武昌區工商聯會員企業黨委下發的重點提示內容進行集中學習後,中旗公司董事長汪琪介紹了公司基本情況和發展遠景,並作了題爲《武漢抗疫,我們與我們的城市始終在一起》的專題報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旗作爲湖北本土企業,在省市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從大年七年級起緊急復工復產,不計環境艱苦、不懼疫情風險、不講條件代價,科學組織,團結協作,勇於擔當,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了抗疫物資生產、調度等任務,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結合“黨課開講啦”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主題黨課活動,支部書記袁作大圍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征程和使命爲大家講授了一堂生動的微黨課,教育引導全體黨員、企業家們要堅定不移跟黨走,弘揚抗疫精神,在後疫情時代堅持穩中求進,攻堅克難,創新驅動,合作共贏,在危機中孕育新機,於變局中開創新局。

華中科技大學法律碩士、武漢市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盈科武漢刑事實戰訓練中心副主任、北京盈科(武漢)師律事務所團隊律師負責人李巍就《民法典》的歷程、意義、特色以及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內容爲大家進行了細緻講解,解讀深入淺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使大家進一步增強法治觀念,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經營管理企業,促進企業和諧穩定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商會監事長陳然結合學習內容和公司實際分享了心得體會。

此次活動內容充實,氣氛熱烈,效果顯著,使全體黨員進一步增強黨性觀念,堅定理想信念,使企業家們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帶領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學《民法典》心得體會篇8

20__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中國人民飽受疫情的困擾。在這個萬衆一心共克疫情的時刻,《民法典》的出臺可謂是爲人民打上一針“強心劑”。這是中國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同時也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防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龐大的立法工程。

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求,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_x一中隊黨支部全體黨員積極學習了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領悟編纂《民法典》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探討並瞭解《民法典》的主要內容,並針對性學習第三編《合同》、第七編《侵權責任》的相關內容。下一步,_x一中隊黨支部將逐步結合實際工作,對民法典中涉及執勤業務的部分着重研討,並形成執勤規範,爲未來工作紮實穩步推進築橋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