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塞罕壩精神學習體會

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鬥史。你們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示範意義。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上再建功立業。

塞罕壩精神學習體會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今年8月23日在河北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爲“美麗的高嶺”。塞罕壩林場位於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高原南緣和渾善達克沙地的最前沿。歷史上,這裏水草豐美、森林茂密、鳥獸繁多。清朝康熙皇帝曾在此設立木蘭圍場,作爲“哨鹿設圍狩獵之地”,塞罕壩成爲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圍場廳志》曾記載,此地“落葉松萬株成林,望之如一線,遊騎蟻行,寸人豆馬,不足擬之”。

20世紀60年代初,風沙緊逼北京城。渾善達克沙地與北京的直線距離僅有180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而北京的平均海拔僅40多米。有專家形象地指出,對於北京“如果這個沙源阻擋不住,就相當於站在屋頂上向院子裏揚沙子”。塞罕壩恰好處在那個能擋沙子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如果說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與北京所處的華北平原之間隔着一道門的話,那麼,塞罕壩就是那道門的門栓。

“爲首都阻沙源、爲京津涵水源。”1962年,原國家林業部組建塞罕壩機械林場,369名林場創業者從大江南北毅然走上塞北高原。這支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隊伍,用自己的雙手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奮鬥史。一代代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從篳路藍縷、伏冰臥雪的創業,到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傳承,塞罕壩成功營造起百萬畝人工林海,創造了世界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的典型,林場建設者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機械林場榮獲時代楷模稱號、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成爲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一、“牢記使命”是塞罕壩精神的根本

對於塞罕壩的黨組織及人民羣衆來說,其神聖使命就是黨賦予的“爲首都阻沙源、爲京津涵水源”。塞罕壩的建設者們,把黨賦予的使命責任化爲自身的任務擔當,歷經風雨而初心不改,縱有千難萬險也在所不辭,硬是在浩瀚荒漠沙地上築起一道牢固的綠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渾善達克沙地的南侵,涵養了水源,改善了生態環境,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塞罕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的創業史、奮鬥史;牢記使命成爲塞罕壩人負重前行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艱苦創業”是塞罕壩精神的核心

在塞罕壩林場建設啓動時,國家正處在極爲困難的時期,“渴飲溝河水,飢食黑莜麪,白天忙作業,夜宿草窩邊,勁風揚飛沙,嚴霜鑲被邊,雨雪來查鋪,鳥獸繞我眠,老天雖無情,也怕鐵打漢,滿山栽上樹,看你變不變”。這首由塞罕壩建設者吟就的打油詩,形象描述了塞罕壩初創時的艱苦生活,反映了他們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表達了他們對塞罕壩未來的美好憧憬。塞罕壩人用自己熱血與汗水書寫奮鬥人生故事的同時,也不斷接續和印證着中國共產黨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

三、“綠色發展”是塞罕壩精神的鮮明特徵

塞罕壩之路是播種綠色之路、捍衛綠色之路、綠色發展之路。塞罕壩人從創業開始就自覺把安身立命的事業前途與綠色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他們清楚認識到,要想做“乘涼者”就要先做“種樹者”,要做良好生態環境的受益者就要先做良好生態環境的建設者。塞罕壩幾百年來由綠變沙、再由沙成綠滄海桑田的演變,爲人與自然必須和諧共生提供了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賦予了塞罕壩精神重大的時代和全局意義,塞罕壩精神成爲新時代全黨全社會必須學習和踐行的偉大精神。

弘揚塞罕壩精神,要始終堅守理想信念

塞罕壩人之所以能夠在與極爲惡劣的自然環境鬥爭中毫不退縮、鐵骨錚錚,根本就在於對理想信念的堅守,這是他們的精神之鈣。在新時代,我們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體悟生態文明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激發全黨全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幹勁。

弘揚塞罕壩精神,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塞罕壩的奇蹟及塞罕壩精神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形成的;塞罕壩的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在創造奇蹟的過程中發揮了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我們必須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這是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方向正確、步調一致、力量集中的根本前提,是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的強大底氣。

弘揚塞罕壩精神,要始終保持精神韌性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久過程,永遠在路上。塞罕壩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生態變遷,源於塞罕壩人一茬接着一茬幹、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接力堅守。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質的突破,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作出了中國貢獻,但成效仍需進一步鞏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必須始終保持持之以恆、久久爲功的精神勁頭,以大無畏的勇氣面對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

結尾

新徵程上,永葆初心、勇擔使命,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弘揚塞罕壩精神,奮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人民將把家園建設得更加和諧美麗,爲全世界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