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篇1

時光匆匆,我們的寶寶就要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爲一名小學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是我們每個家長擔心焦慮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聽了xxx王小組的課,也經過自己的經驗和資料查詢,我們可以試試重以下幾個方明進行:

1.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爲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我們可以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讓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爲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這樣讓孩子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2.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氣氛,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孩子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選擇喜歡的讀本陪讀。再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遊戲,比如下棋,畫畫,摺紙,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可以讓他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數字,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長輩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讓他們自己拿個飯,整理個書包都是無從下手,平時我們就有意識加強他的次序感,條例性。讓他們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強,孩子在入學後也比較適應國小的集體生活。

以上幾點總結,希望對我們的孩子有所幫助,願我們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篇2

時光飛逝,我們的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走進國小校園,成爲一名國小生。我們心裏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擔憂和困惑,孩子能順利適應國小生活嗎?我們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一直以來對於這個爲題我都很迷茫,且較爲着急,在家經常想讓孩子學學拼音、算數、寫字等內容,自從觀看了沙塘中心幼兒園的微信公衆平臺發送的幼小銜接相關內容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並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應該怎麼做。

一、心理準備。讓孩子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國小校園生活、學習上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着孩子到國小校園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爲今後獨立進國小做好過渡。

二、習慣的養成。剛入國小,首先關鍵在於好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孩子自覺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專注閱讀的習慣;培養孩子端正的姿勢、課上專心聽講、及時完成作業,並能按照課程表自己獨立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爲習慣等。

三、能力的培養。培養孩子大膽與人的交往的能力,讓孩子成爲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進入國小,孩子面對的環境也會產生變化,要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等。

四、知識的銜接。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語言積累的高峯期,因此應該豐富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相互講故事、提問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孩子認讀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可以通過和閱讀相結合的模式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學習。另外也可以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平時有空可以讓孩子練習學寫數字,也可以做些簡單的算數運用題等。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不能急於求成,對孩子的培養要循序漸進。老師和我們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篇3

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對幼兒和國小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幼小不銜接造成了幼兒入學後各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能很好解決,不僅會嚴重影響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會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通過學習這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這次講座公益講座,聆聽各位園長的分享,結合我們幼兒園的現狀,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現狀和家長重視程度、配合程度,我園對原有的計劃進行了一些調整。希望我們的銜接工作既有利於兒童入學前後的學習和發展,也爲國小生在中高年級以及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更爲順利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厭學、輟學等問題,進步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保障因此。

實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導思想:

(一)長期性而非突擊性

我們不應當把幼小銜接工作僅僅視爲兩個教育階段的過渡問題,而應把它置身於終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慮。應當看到,讓幼兒順利地進入國小隻是幼兒園教育的近期目標而已,它是實現幼兒園教育長遠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要以兒童的長遠發展爲目標,對兒童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在時間上,要把幼小銜接工作貫穿於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階段而不僅僅是大班後期;在內容上,要涉及幼兒發展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如識準備;在人員上,要包括幼兒園全體人員、家長及有關成人而不僅僅是大班老師。對國小來講,也不能僅僅把銜接工作看成是幼兒園的事情,而應當遵循緊質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總之,雙方都應該立足於兒童的終身發吸勢動小街接工作,爲兒童適應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整體性而非單項性

幼小銜接工作應該是體、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質教育使幼兒在全面發展中順利過渡、面決不能搞單項突破上或後面發展

(三)培養入學的適應性而非國小化

我們要引導幼兒適應國小的學習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國小知識。提前組織幼兒學習國小的教材和用國小的組織形式與方法對待幼兒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是造成幼兒厭學、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重要原因。

主要內容與方法:

幼小銜接是根據幼兒過渡期身心的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爲幼兒入學、也爲其長遠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應該從以下方面培養幼兒。

(一)培養幼兒對國小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幼兒對國小生活的態度、看法、情緒狀態等,對入學後的適應關係很大。因此,幼兒園階段應注意培養幼兒願意上學、對國小的生活懷着興趣和嚮往,爲做一個國小生感到自豪的積極態度,並讓幼兒有機會獲得對國小生活的積極情感體驗。所以,大官廳幼兒園會通過多種教育活動,特別是加強與家長、國小的合作,來讓幼兒逐步瞭解國小、喜歡國小、渴望上國小,最後愉快、自信地跨進國小

(二)培養幼兒對國小生活的適應性

幼兒入學後,是否適應國小的新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係,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特別是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僅關係着幼兒入學後的生活質量,也關係着他們在國小的學習質量,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

1.培養幼兒的主動性

培養主動性就是要在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積極態度,激發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慾望和興趣,我園會爲幼兒提供自己選擇、自己計劃、自己決定的機會和條件,鼓勵他們去探索、去嘗試,並使他們儘量獲得成功的體驗。

2.培養獨立性

幼兒的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對入學後的適應關係很大,很多幼兒因爲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況穿脫衣服,不能記住喝水或害怕獨自上廁所等等,而影響身體和學習,在國小生活感到困難。

獨立性和生活能力必須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才能實現。我園會向家長傳遞正確的銜接方法,引導家長要求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幫助幼兒字會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脫衣服等等。同時,做老師和家長的小幫手,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3.發展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現在入學後對新的人際環境的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幼兒膽小,不能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者不能與同伴友好的相處,遇到問題也不敢去找老師反映或尋求幫助,就造成了沒有新朋友,他們會感到孤獨、沮喪,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學校的吸引力也隨之消失。

因此,我們幼兒園着重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這一能力與主動性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基本的方法是全園創設寬鬆、自由的交往環境,改善師生關係,鼓勵幼兒之間的交往,讓幼兒真正感到與教師同伴在一起的歡快,從而願意投入到交往活動中,增長自己的人際關係知識、技能和能力。

4.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要引導幼兒學習一些規則。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可以通過開展規則遊戲,讓幼兒逐步懂得生活學習遊戲等都是有規則的,並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到,如果不遵守規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有意識的發展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班幼兒在生活制度、作業課紀律等方面有一些改變,比如縮短午睡的時間、適當延長作業課、要求舉手發言等,讓幼兒逐步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有助於縮短入學後適應國小規則的時間,還可以請家長進行配合,爲幼兒創造更多的發展任務意識的機會。

(三)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學習準備是着眼幼兒終身學習的需要,發展他們基本的學習品質,大致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1.用遊戲的方式培養幼兒

遊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不管幼兒在哪個年齡階段,我們培養幼兒都要從遊戲的方法上來進行創作,更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利於幼兒理解與接受,這是所有銜接活動的基礎。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期間,家長和教師應當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嚴格一致一貫的要求,才能夠養成良好習慣。

3.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非智力品質是指影響智力活動的各項個性品質,主要是認識興趣、學習積極性、意志、自信心等。教師和家長應當重視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培養幼兒做事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讓幼兒從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形成自信、主動的學習態度,才能產生學習愉快這一積極的情感體驗。

4.發展思維能力和基礎能力。

中大班教師應當從根本上發展幼兒的智力,特別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讓幼兒從機械訓練中解放出來,發展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爲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感謝這次“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的培訓,不僅給我們很多啓示,更爲我們提供了很多方法,把這些方法結合本園現狀進行調整,幫助幼兒更好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篇4

大班幼兒即將“畢業”,升學成爲一名國小生。幼兒能能否很快地適應國小生活,完成階段性轉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尤爲關鍵。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向國小教育模式轉變的過渡性階段,是國小教育的開始階段,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幼小銜接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地適應國小學習生活;二是通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學期,我們幼兒園大班成立了"幼小銜接"小組,並積極開展研討會,制定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幼小聯手,實現幼兒向國小生順利過渡。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1、我園建立了合理的幼小銜接制度

我園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進展情況,加強幼兒園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爲家長提供各種有價值的資料。

2、時間上與國小作息時間互相靠攏

按規定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以遊戲的方式開展,注重動靜交替,注重幼兒活動參與;而國小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靜多動少,並且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對很多一年級國小生來講,這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這時孩子對國小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會破滅,心裏開始失望。爲了緩解這種情況,幼兒園適當延長了集體活動時間,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四十分鐘左右,課後並安排孩子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逐步使幼兒在心理、時間概念上做好準備。

3、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

大班教師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加強幼兒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注意力的培養、心理素質和人格的培養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等。

其次在大班後期還可以對幼兒進行專門的語言、數字訓練和指導,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像等。

4、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爲了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後,教師制訂了“今天我值日”計劃,給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現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澆水,有些孩子會粗心大意,忘記照料自然角,對此,教師採用“小紅花”的激勵形式,鼓勵幼兒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務。對於整理玩具、圖書角、學習用品等事情,我們也很重視,鼓勵孩子認真仔細地完成,最後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

總之,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增進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使幼兒願意上學,喜歡上學,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篇5

上週五的“幼小銜接”講座順利地結束了,活動的順利結束不僅給我帶來輕鬆,也帶來許多感想,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

講座很精彩,家長們聽得很專心,很多家長還認真地做着筆記,我不禁佩服主講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這麼多的家長專心致志地聽講。家長們的專心,我想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的因素,那應該是講述的內容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家長在實際的“幼小銜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長們喜歡聽,還認真聽。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爲什麼在上課時,會有很多孩子游離於老師的視線,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關鍵因素在教師自身。教師缺乏教學魅力,教學內容沒有意義或孩子不感興趣等原因,這都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聽了講座,還讓我想到,這樣的講座對家長固有的比較陳舊的教育觀念有一個很大的衝擊,也就是說,在聽了這樣的講座後,能有效地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這也是舉行“幼小銜接”講座的作用。

我對講座中的許多觀點持相同意見,這或許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對於家長對孩子的拼音教學問題等等,主講者都做了精彩的講解,我也深有同感。

1、關於拼音這個熱點問題。很多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紛紛提前學習,甚至要求幼兒園就開始教學。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從國小老師的角度來說,他的教學進度一般會在學校整體安排的前提下,根據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情況來適當調整。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從零開始,那麼教學也就會從零開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學會的情況下,老師很可能也會加快進度,幼教之友《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有潛力但是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的壓力加重。可是這些不良後果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甚至有很多家長還大聲吶喊:一定要提前去學拼音啊!於是惡性循環始終循環。所以呼籲大家,國小就是國小,國小的東西就一定讓孩子到了國小的年齡去學。不然適得其反。

2、關於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終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會很累,所以當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東倒西歪的時候,有時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但是在當聽了講座後,其實在幼小銜接階段,有時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體活動中的15到20分鐘裏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認真聽。,尤其是即將要入國小的孩子。

3、舉手。幼兒園老師也在強調回答問題要舉手,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會“脫口而出”,甚至有時候他們的無意識插話,老師也能容忍,於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隨便插話的習慣。於是到了國小,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狠狠批評。現在看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對“回答問題要舉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問題。上廁所,吃飯,吃藥等。幼兒園的課時較短,對於上課去廁所也能容忍,吃飯,有老師督促,吃藥有醫生來喂。但是國小裏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課間要準備學習用品,要喝水,要上廁所,該在課間解決的問題都要在課間解決。吃藥,雖然老師也會提醒,但是要自己記住藥量和吃法。總之一句話: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做主了。

5、學習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準備好了,比如5支鉛筆,1塊橡皮:鉛筆都要削好,學習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爲太花俏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將那些華僑的學習用具成爲玩具。

6、做事速度。儘量改變拖拉習慣。國小以後,每節課中的內容比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爲第二天馬上又有新的教學內容,如果昨天的內容不掌握,不懂的東西就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一點和幼兒園有非常大的區別,在幼兒園,即使有個別孩子沒有掌握的,也能渾水摸魚,畢竟幼兒園沒有系統地考試。所以,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學習完了再放鬆地玩,這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來“幼小銜接”工作的確有很多內容需要我們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