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實踐論》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實踐論》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實踐論》心得體會6 篇一

1937年7月,正是中國革命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兩種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妨害着革命的發展。爲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毛澤東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通觀全篇,此文幾乎是一篇完美無缺的哲學論文,到處閃耀着思辯的哲學光芒;同時又因爲毛澤東是文學家,身上流着中國文人的血,理所當然地使這篇文章充滿了文學氣息。實踐是尋求真知的唯一途徑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和檢驗標準。”

馬克思主義者認爲,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纔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鬥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爲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內在實質,“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

實踐要注意方法

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談實踐的方法,我想從實踐的特性開始說起。

一則,實踐具有時間性和地點性:實踐的內容會隨時間、隨場合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被前期、他地的實踐所證明的東西不一定適用於當時(以及未來)、當地。“刻舟求劍”者犯得就是類似的錯誤。

二則,實踐具備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種局部實踐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全局實踐,某種偶然實踐的結果不一定體現基本的、普遍的規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類似的錯誤。

三則,實踐具有層次性:此一層次實踐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層次和全部層次。

四則,實踐具有主觀性:人類的任何實踐活動不可能絕對擺脫實踐主體主觀因素的制約;絕對客觀的人類實踐,是不存在的。主體能動發揮程度的不同,必會影響到實踐的具體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則形成了人類實踐的“隱蔽性”,或曰侷限性。正因如此,僅僅依靠一時一地的、個別的、局部的具體實踐,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那是不充分的;僅僅依靠具體實踐所得出的具體結論,而不給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總結,卻來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種認識,同樣是不充分的。

具體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具體結論,基本實踐只能用以證明基本結論,普遍實踐則可用以證明普遍結論;而唯有藉助於人類的理性思維能力(能動),把人類的全部實踐從局部上升到基本、從基本上升到普遍、進而抽象地形成人類的普遍實踐(絕對實踐),才能足夠地證明客觀事物的真理。

另外,還要預防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這篇文章,對當時中國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它批判了當時革命中存在的兩種不良傾向,其一是經驗主義,其二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有什麼害處呢?不妨舉一例說明。一隊科研人員要到某雪山頂上探險。一位專家指出,高山頂上酷寒,煤氣孔容易被凍住,需多帶幾根鋼針以防不測。但是負責裝備的是個老隊員,他僅憑經驗認爲,一根鋼針就足夠了,因而沒有聽從專家的勸告。結果這羣人全部被凍死在山頂,就因爲那根鋼針不小心弄斷了,煤氣孔堵塞,無法取暖。這個例能夠極好的說明,經驗是要得的,但經驗主義是萬萬要不得的。我想,犯經驗主義的結果就是,決策前“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實踐後“鼻一酸眼淚流下來”。

實踐要注意總結

總結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飛躍的過程。要善於在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習,在再認識的環節上下功夫。不論是學習還是總結,都要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爲此,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既弄清情況,又理出頭緒;把經驗與教訓結合,成功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失敗的教訓更可貴,從教訓中學習往往使人更聰明;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既要有豐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質;把集中起來與堅持下去結合,既要善於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科學的決策,又要持之以恆的抓好落實。這樣,經常不斷地昇華,使零碎的變成系統的,樸素的上升爲理性的,又回到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發展。從而,形成實踐、認識、總結、再實踐、再認識、再總結的良性循環。

人類的活動,本質上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一個認識的過程。實踐和認識的統一,纔是人類發展的根本。沒有認識過程的進步和積累,人類的實踐永遠是猴的實踐生存過程。沒有實踐的進步和積累,人類的認識只能是天上漂移的雲。所以,正確對待實踐與認識過程中的辨證關係,纔是觀看人類及自然無窮真理的前提。

曾有學者讀了《實踐論》後,感慨之餘,寫了一首詩,形象的闡述了實踐與認識的關係,“行路要識道,道通在於行。行後要知理,理通便於行。”

《實踐論》心得體會6 篇二

對具體來說就是:在對任何事情沒有做出深入瞭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於作出任何結論。具體的操作過程可以是:

1)觀察事物的外在特性:儘可能多地從不同的側面觀察事物的特性,詳細列舉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

2)觀察事物的內在特性:探尋事物內在特性,儘可能多地列舉事物的特性的各個要素。

3)觀察事物的變化過程:即探尋事物特性如何隨推演變化的。劃分事物的變化階段、描述每個階段的事物特性的變化。

4)觀察手段:從一切可以或得文字、影像、交流、思考中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記錄。提取過程中,保持客觀態度,忽略原作者所有帶有推斷性、結論性或感性化的描述。

5)觀察事物內在聯繫:描述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是如何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

6)觀察事物外在聯繫:描述事物與周邊相關的聯繫:是如何區別與聯繫的,整體與局部是如何互動的。

7)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循環反覆,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摸索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對事物的發展做出合理預測。

實踐論的提出根本意圖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指導人們依據對客觀事物的深入認識來改造世界。

《實踐論》心得體會6 篇三

《實踐論》是毛澤東在一九三七年七月寫作的,主要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毛澤東曾以這篇論文的觀點在延安的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過講演,他寫作這篇文章及他的演講主要是爲了反對當時黨內教條主義和機會主義的錯誤,尤其是機會主義。而機會主義的錯誤是導致中國共產黨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遭受重大打擊的主要原因。因此,雖然這篇文章所論及的主題是哲學上的認識論,但也有着重要的現實的目的。理論論述的同時有着強烈的現實目的和現實意義是這篇文章的一大特點。

按照我的理解,《實踐論》這篇文章可以分爲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理解的實踐和認識的關係。

首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先於認識,這是一種符合唯物主義的觀點。《實踐論》指出,在所有的實踐活動中,人的生產活動是人認識的基本來源。人的活動首先是爲了生存和繁衍的生產物資生活資料的活動,這是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的生物的共同的特徵。人在生產過程中必然會與外界的自然環境發生聯繫、與自然發生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人獲得了關於自然的認識,瞭解了自然的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性以及人和自然的關係。在生產過程中,人與之間發生聯繫,從而使人獲得了關於人和社會的認識。

在這裏我想到了海德格爾現象學的觀點,毛澤東論及的人類獲得認識的過程,其實就是人在與自然和社會的關聯和互動中實現的,如果用海德格爾的觀點解釋,就是人在於外界的事物的“相遇”中(通過實踐),事物充分的展開自身,自己展示自己的本質,自己解釋自己,從而使人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在這個層面上這兩種觀點似乎是相同的。但毛澤東的認識論由於堅持唯物主義的觀點,所以對認識的過程的闡述更加的簡潔,賦予了人理性認識世界的能力,賦予了人唯一主動的地位。

除了闡述生產實踐的重要地位外,毛澤東的《實踐論》也界定了“實踐”的範圍。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包括所有的物質生活和政治文化生活。而在這些活動中,階級歸屬和階級鬥爭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思想都有階級特徵,階級鬥爭給人的認識以最深刻的影響。因爲人的生產活動是有低級到高級發展的,所以主要來源於生產活動的人的認識亦然。在馬克思主義之前,因爲階級偏見和生產規模的狹小導致了對社會歷史的片面的認識,這兩個因素被打破後,人類就產生了對社會歷史全面科學的認識,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科學。

對這一部分的內容存在的疑問:第一,其關於實踐的定義是非常廣的,這就導致了其可證僞程度的降低,也會導致牽強附會更加容易。無論實踐是不是產生某種認識的主要原因,都可以在太寬廣的實踐的定義中找到一種可以解釋這種認識產生的實踐,然而這種牽強附會對於發現真相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這部分對階級和階級鬥爭地位的強調,在現在看來是與當時的政治目的有關的。人並不只是在階級中生活,人的現實生活是多種層次中生活綜合的結果,很難確定哪一種因素就是主導性的。就像本人既是男生又是北方人,我愛吃雞肉這種愛好,很難說是男生這個因素導致的還是北方人這個因素導致的。將所有的思想都與階級掛鉤是牽強的,現在社會中所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已經比較模糊了,尤其是冷戰結束後,意識形態本身對於社會的作用也已經大大降低,思想和認識的發展更難以用這種方式解釋。馬克思主義“階級”和“階級鬥爭”的概念是時代的產物,在現在來說已經不是一個解釋事實的很好的概念了。

第三,對於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推崇和所有之前學術的貶低(認爲是片面的),雖然是可以自圓其說之舉,但總有循環論證和爲政治目的綁架之嫌。

第四,關於生產的發展導致生產關係的變化從而引發人對社會和人的認識的發展這一過程。生產活動通過生產關係來產生人對社會方面的認識,但生產關係的變化並不是技術和物質是累積的關係,只是由一種生產關係變化到另一種生產關係。而且,社會的認識,或者說除了自然認識之外所有的認識,其產生以後就會有自身的傳承和演變,即使這個因素不能說是認識發展根本的因素,起碼也是不輸給生產發展的因素。

還有一個問題是,認識的變化發展只能依賴於實踐的變化嗎?認識只能亦步亦趨的跟在實踐之後嗎?認識,尤其是理性的抽象的認識,一旦產生之後就變成了一種客觀的存在,有着自己獨立的發展能力,有着自身的傳承、演化、發展的邏輯,而並不一定非要仰息實踐的發展。認識按照自身的邏輯未必不能夠超越實踐的發展。邏輯、想象、類比的力量是偉大的。認識本身也是在指引這實踐的發展的,所謂知難行易也。美國等國家現代政治制度的實踐完全就是在啓蒙思想家的理論的指引下發展起來的。當然,這可以解釋爲啓蒙思想家的認識是在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逐漸確立擴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本質上還是基於實踐的。我承認啓蒙思想的創見確實是一種當時的社會現實的互動,是對社會問題、社會危機的一種學術上思想上的迴應。但這樣的迴應起碼在一定程度上是思想家和認識自我反思自我運動的結果,而且,此後的政治實踐是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而非完全由於生產發展的結果。起碼在這個制度的創制上,也可說是人的認識的自我發展是主要的因素。

接下來,毛澤東論述了實踐纔是人們對外界認識的真理性標準。在實踐中檢驗錯誤、認識錯誤,從而按照實踐的結果不斷的糾正錯誤,以致得到正確的認識。這簡潔卻深刻的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認識過程的實質,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比如改革開放的實踐,鄧小平說過,“允許看,但要堅決的試”,這就體現了這種觀點。改革開放的成功就充分說明了這樣一種觀點和態度的強大力量。

第二部分,闡述了認識的發展過程。

人的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人對事物認識的第一階段是對事物的現象方面的認識,看到的是各個事物的片面,各個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繫。第二個階段,人在這種感性的直觀的認識基礎上產生概念,作出合乎邏輯的結論。這是理性的抽象的階段。使用判斷和推理的方法產生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從而使認識達到了較高的階段。人的認識運動是基於變革現實的實踐而產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運動,是在實踐基礎上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文中列舉了無產階級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的例子、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認識的的例子和戰爭(指揮作戰的實踐和經驗)的例子以及很多同志接受工作時表示不瞭解情況而不敢接手的例子。後兩個例子的分析是非常深刻的,而且針對的都是當時的現實情況,對現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該部分還闡述了人的認識的兩種不同類型,即直接認識(來源於自身的實踐)和間接認識(來源於他人的實踐)。

這一部分在總結了其觀點之後,批評了與之相對的“唯理論”和“經驗論”的的觀點。唯理論只承認理性的實在性,不承認經驗的實在性,以爲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覺的經驗是靠不住的。經驗論認爲以爲只有感性認識可靠,而理性認識是靠不住的。這兩種正好相反的觀點都只是說明了認識過程的一個階段,而毛澤東在《實踐論》裏論述的認識論同時強調了經驗認識和理性對人的認識的重要性。如果建立在可知論的基礎上,這種認識是清晰簡潔的,揭示了大部分正確認識的過程。在邏輯上也同樣可以得到結論,如果得到的認識最後是正確的,那必須是認識的材料(經驗得到的)和認識的過程(理性推理)都是正確的。

第三部分,強調利用認識的能動作用改造世界。

認識的能動的作用包括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由感性認識到理論的過程,也就是通過經驗的感性的材料得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第二個飛躍是以理性的認識來指導實踐的發展,即由理性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第二個飛躍是第一個飛躍的延續,可以驗證第一個飛躍是否是正確的。實踐纔是檢驗真理性認識的唯一標準。只有在認識與實踐的多次反覆運動中才能到達正確的認識。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的特點。這是由於現實中客觀情況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基於實踐的認識也必然隨着不斷髮生變化。因爲實踐是無限的,所以認識也是無限的。

通過最後一點,毛澤東批評了當時的頑固派、右傾機會主義者和左傾冒險主義者。前者的錯誤在於沒有認識到認識是隨着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認識落後於實踐的變化;後者的錯誤在於認識超越了現實情況的限制。這兩種情況都是沒有遵循認識緊隨客觀現實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的結果。

這一部分還論述了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性認識都是有前提條件的,是與當時的客觀情況緊密相關的,真理是沒有盡頭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知行統一觀,反對將實踐和認識的分離。

總結起來,我的感想是,毛澤東的《實踐論》說出了人類認識的大部分的事實,對認識與實踐的關係有着深刻而清晰的揭示(這兩者通常是不可兼得的),對現實生活有着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令人受益匪淺。但任何的正確的觀點、理論,任何真理都是有前提的、有它的適用範圍的。這也是毛澤東《實踐論》中的觀點。因此深刻的理解《實踐論》的觀點在解釋哪些認識時是適用的、是最有力的解釋,而在哪些方面的解釋上卻是不合適的、牽強的甚至是錯誤的,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算真正的理解了《實踐論》。然而我到現在爲止還沒有完全弄清楚這個問題,這也是需要在以後的學習中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