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 篇一

《實踐論》是毛澤東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寫於一九三七年七月。《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爲基本線索,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聯繫。毛澤東之所以以實踐論爲題闡述認識論問題,有理論和實際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和基本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特徵;二是黨內存在的左傾教條主義,輕視實踐,造成中國革命的嚴重損失,用實踐的思想教育廣大黨員和幹部,具有現實針對性。《實踐論》對認識當今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道路上出現的社會性問題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有必要再讀《實踐論》一文。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總結了,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在通讀《實踐論》全文之後,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有了更爲深刻的瞭解。

一、樹立正確的實踐觀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是正確的實踐觀。自覺投身社會實踐中去,相信這也是對於我們年輕人的一個要求,同時也是我們進步的一個最好手段。所以,在實踐中進步,從現在開始。

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人的勇氣與信心與他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規律性的瞭解程度直接相關。這對於我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爲年輕人,我在學習、工作、生活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而只有通過實踐不斷加深認識,才能增加對各項實踐活動的信心。

在進入市社會福利中心工作之前,我對我國的民政事業,尤其是社會福利事業認識不全,瞭解不深。通過在一線崗位的實踐,使我對民政工作、社會福利工作本身有了新的理解,更好地指導我的工作思路,增強了我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並深深愛上了這一份重要而且充滿公益意義的工作。

二、掌握正確的實踐方法

實踐,就是一個怎樣驗證真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本來面目的過程。我認爲,掌握實踐的方法,主要從實踐的特性入手。

第一,實踐具有時間性和地點性。實踐的內容會隨時間、場合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被前期、他地的實踐所證明的東西不一定適用於當時當地,因此要避免刻舟求劍似的錯誤。

第二,實踐具備局部性和偶然性。局部實踐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全局實踐,偶然實踐的結果不一定體現基本的、普遍的規律,因此要避免守株待兔似的錯誤。

第三,實踐具有層次性。在某一層次實踐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層次和全部層次。

第四,實踐具有主觀性。人類的任何實踐活動不可能絕對擺脫實踐主體主觀因素的制約;絕對客觀的人類實踐,是不存在的。主體能動發揮程度的不同,必會影響到實踐的具體效果。

實踐的這四個特性共同作用形成了人類實踐的侷限性。正因如此,掌握正確的實踐方法就顯得尤爲重要,這樣才能預防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正如我在福利院照顧那裏的老人,他們因爲各種不同的原因而不能自理生活,所以在爲他們進行穿衣餵食等最基本的服務時,都要因人而異慎重選擇適合他們的方式方法。

三、總結正確的實踐經驗教訓

總結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飛躍的過程。在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習,在再認識的環節上下功夫。

在總結的過程中,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在結合中昇華,在結合中創新,在結合中發展。爲此,要把調查與研究結合,既弄清情況,又理出頭緒;把經驗與教訓結合,成功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失敗的教訓更爲可貴,從教訓中學習進一步使人提升;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既要有豐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質;把集中起來與堅持下去結合,既要善於集中正確的意見形成科學的決策,又要持之以恆的抓好落實。在經常地總結中不斷地昇華自己的認識,使零碎的變成系統的,樸素的上升爲理性的,又回到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發展。從而,形成實踐、認識、總結、再實踐、再認識、再總結的良性循環。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我的學習、工作、生活各種實踐活動都有着極爲深遠的意義。我還要繼續認真學習它,做到知行合一,從而更好地參與實踐,在各項實踐活動中收穫成功。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 篇二

初看毛澤東的實踐論,我看了很久,不是因爲難懂,而是裏面的許多觀點讓我聯繫到了自己的人生髮展中遇到的一切及自己將來發展的道路。

是啊!人生的發展道路又何嘗不象一個社會的發展,只是範圍縮小了,複雜程度減小了 。其實人生的發展也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馬克思主義者認爲,生產活動決定一切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我們不訪這麼認爲我們的學習活動決定一切日常活動,是最基本的行爲活動。高爾基談到,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既然學習活動對我們這麼重要,那麼書自然要成爲我們自身發展的源泉。現在大學裏很多學長學姐及老師說學習要擺在首要地位,這一說法原來是有依據的。然而進入到大學我們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樣化了。不僅要學習課內的,更要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

有的學生重在校內發展自我,有的相反。在校內校外的發展形式又有很多種。因此,基於發展自我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就 形同於實踐論中所說的,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活動。然而根據我本人的發展情況來看,與以前相比,已經形成了一個和有主見很有勇氣很有思想的大學生。這一切都是因爲我從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書本中學到的。校內參加過各種面試,幹過多個社團活動,校外做各種促銷活動和宣傳 活動,而且從書上學到許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不僅僅自己,而且發現班上其他許多同學比剛來學校都要強。因此我認爲並且更堅定而親身體驗到了,生活活動是有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最終人的能力達到一定高度。馬克思主義者認爲人類社會生產活動是一步又一步的向前發展的,人們的認識不論對於自然界,還是社會,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認識到這一點,並與人生髮展類比,使我更有勇氣去發展自我,因爲這裏有哲學的觀點做支撐,無論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困難,發展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是必然的,只要把握好每一個經歷和體會,善於實踐人生。

就拿十二月二十二的國家英語四級說把,當時一口咬定,相信自己會過,而主觀認爲自己有把握,並且僥倖的認爲只要聽力越過20分,肯定是百分之百通過。另外我很喜歡那句話,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因此在整個認識的過程中,我偏向了唯心主義。只是片面的主觀的認爲事態的發展會符合預期的目的,基於思想上,意念上,而忽略了客觀實際的認識,進行實踐性的運作。在考場上出現緊張,做不完,看不 懂,那是自然的。實踐論中指出,第一階段的認識只看到各個事物的表象,片面性和外部關係,這是印象認識,感性認識,第二階段是進行理性認識,使認識的過程發生突變,產生概念。此次考試中,從理論上認識本身的情況,因爲從時間上看,準備的不夠充分,很少花時間。從動機上來看,我主觀上有強烈的動機,但行動上的動機表現的並不強烈,經常思考其他的問題。再說詞彙量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只是臨時磨槍打仗。

基於上面的分析,讓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實踐論裏所說的認識對生產和階級鬥爭的依賴關係這一觀點,並認識到自己面對事物發展只停於表面。毛澤東在文章裏重複了幾遍,着重討論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係及他們的轉化。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否則理性的東西句成了無猿之水,無木之本,以及主觀自生的靠不住的東西,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發展到理性階段。這次四級考試我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這樣很容易形成唯物論中的唯心主義。這次失敗,我要從理性上充分認識,只有這樣纔能有更大的機會通過。列寧同志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把四級考試當作革命,也就是沒有考四級的理性認識就沒有考四級的成功結果。那些存有僥倖心理,甚至作弊的學生都將因爲缺少理性認識而沒有實在的實踐而失敗。

最近我終於把自己的人生髮展計劃好了。經過一年多的苦思冥想,根據自己的 實際情況,我認爲切實際。但現想起,那計劃是否一成不變,是否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看了實踐論的基本思想,使我認識到我的人生計劃其實會在不遠的將來變化不斷,一切只有靠自己去協調好,掌握髮展趨勢。毛澤東認爲人的 認識會受到很多限制,就是這些限制纔會導致我們的預期的目的沒有定論。我們只有隨情況的變化而急速變化,時刻做出與事實相符的任務和工作方案,並努力糾正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比如這次考試是我計劃中的關鍵步驟,失敗了只有等明年,因此我必須再次調整我的計劃,或推遲以後的計劃,或在某一時段加大計劃量。一句話,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計劃。就毛澤東說的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要形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總而言之,人生的發展類似社會的發展,他們有着共同的屬性,因而有着類似的發展規律,我們在人生的 發展道路上,堅定辨證唯物論的知形統一觀,接受毛澤東的實踐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反覆的發展形式。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 篇三

這兩天有點忙,博客更新慢了,現在補上一篇。

前段時間看《毛選》,讀了《實踐論》和《矛盾論》,對毛主席老人家的哲學辨證思維徹底折服了,又讀了老人家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看得出蔣委員長輸得應該心服口服纔對、要是不輸還真是奇蹟了,從這些著作中看出老毛確實是雄才偉略,思維水平確實不是凡人。

《實踐論》中毛主席所認識到的實踐和認識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非常科學的世界觀認識方法,首先是感性認識,然後是理性認識,理性知識只有再次運用到實踐中去驗證其合理性纔是有用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東西帶有真理性的東西在裏面。

《矛盾論》中,毛主席對矛盾的各個方面闡述地非常清楚。矛盾的雙方是對立統一的,是互爲依存的,沒有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正如“一個巴掌拍不響”;同時,矛盾的雙方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在一定條件下還會相互轉化,這就是統一了;矛盾存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任何時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隨着時間的變化、形勢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有些以前的主要矛盾現在可能成爲次要矛盾,比如:在沒有抗日戰爭的時候,國內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但是日本侵華想全面佔領中國(包括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趕出中國,而獨佔中國)後,主要矛盾變成了中華民族同日本之間的矛盾,毛、蔣派之間的矛盾轉爲次要矛盾。所有的世間萬物,包括客觀事物和人的主觀思維世界,均是由矛盾形成的,矛盾促使它們發展和進步,沒有矛盾也就沒有了發展和進步,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發展進步的過程。

從毛主席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實踐論》和《矛盾論》中所透出的哲學辨證思維深深根植於毛主席的頭腦深處,比如:毛主席論證“爲什麼井岡山紅軍政權可以存在”也是從矛盾論的觀點出發來分析得出的結論,首先分析了國內的各方面勢力的矛盾及其發展,然後據此得出井岡山紅軍政權之所以存在的客觀基礎和理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同樣首先分析了國內、國際的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然後據此提出戰略問題。

由此也深刻理解了爲什麼錢學森回國後曾感嘆“早知道馬克思的哲學辨證法就好了”的感慨,毛主席其實真的就是憑藉這一科學思維方式來統一中國的,儘管可能不夠全面,但是至少應該是武裝了馬克思哲學辨證思維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吧。

此外,從毛主席著作中,看出了“尊重事實、尊重現實條件下的主要矛盾,基於此一客觀基礎而制定方針、政策”,對國民黨政權的強大和在中國大中城市的主導統治地位從未否認,而是正視這一現實,從而制定戰爭的方針和政策、策略;同時,毛選著作中無不透出哲學的辨證思維、發展的觀點、歷史的觀點,如:內線和外線的關係、戰略和戰術的關係、陣地戰和運動戰的關係、時間和形勢變化的關係、主次要矛盾的轉化關係。

由這些東西聯想到現在的企業發展問題,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首先解決的應該是“如何發掘客戶需求”和“客戶的真正潛在需求”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爲客戶有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麼、而企業呢又希望能夠從用戶的口中得出一些看似是需求其實未必是真正需求的東西,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在我看來,只有深入瞭解人性,人性的優點和缺點,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才能真正研發出符合客戶潛在真實需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