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宣講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宣講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宣講教育心得體會篇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

是新中國成立71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徵程新使命,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勇做科技報國的踐行者和示範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者和築夢者。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精神。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自西學東漸以來,有識之士爲科學救國而奔走呼號,空有才華卻報國無門。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科技工作者才真正實現了科技報國、科技興國的人生抱負,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時空中,閃耀着一代代科學家奮力前行的奪目光芒。同樣的愛國之情、同樣的報國之志、同樣的卓越之才,他們心中想的都是祖國、是事業。在深海的驚濤下,在荒島的風沙中,在最美的年華里,在投身新中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那些“用熱血去守護、用生命去捍衛”的故事從未間斷。追夢一生,他們把中國夢播種在廣袤大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接過前人的精神火炬,披荊斬棘、砥礪前行,涌現出以李保國、南仁東、黃大年、鍾揚、王逸平等爲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以豐碩的創新爭先成果,詮釋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濃烈情懷,無愧於民族脊樑、時代之光。

不同的時代,共同的精神品質;不同的行業,共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貢獻,共同的目標追求,折射出科技工作者品質之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美、中華民族精神之美,美美與共,成爲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的時代觀照。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這種精神始終能夠薪火相傳並愈加煥發出勃勃生機,召喚激勵着更多科技工作者奮勇向前。

新的時代更需要偉大精神。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亦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僅打開了國際科技競爭制高點爭奪的機會窗口,極大重塑着全球創新版圖,更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科技與社會、科技與人的全面發展、相互交織、深刻影響,國際體系在各種制度、體制、機制的不斷蛻變中正呈現新的面貌,國際關係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央。

面臨百年未有之時代大變局,應對創新的複雜性和全球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努力成爲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們能否在新科技革命的激烈競爭中勇立潮頭,既取決於我們的發展戰略、創新制度是否完善,取決於人才培養是否科學,更取決於精神氣質是否彰顯。我們比以往更加強烈地需要科技工作者秉承國家使命、人民情懷、引領潮流、大力協同、化育新人的精神氣質,爆發出更強大的時代感召力和引領力。

接力精神火炬奮進新的長征。“科技三會”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我們正闊步走向偉大復興的“新長征”。科技工作者作爲時代中堅、社會之光,要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知識分子當以報效祖國和人民爲抱負”的殷殷囑託,不畏任重,不懼時艱,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科技強國偉業,洞察變革於端倪,補短板、增長板,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打造未來競爭新優勢,拓展全球視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在奮鬥中成就創新夢想、實現人生價值。

宣講教育心得體會篇2

在聽過林院長、於書記、龔曉寬教授關於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講座報告,並觀看電影《錢學森》之後,我感觸良多,並開始反思自己對於科學、學術的態度。近幾年來,我國的科研不端案例呈不斷上升趨勢,已經成爲嚴重的問題。受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在本該十分純潔的象牙塔中也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問題,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等存在着抄襲、捏造等學術不端行爲。因此,對於我們剛剛進入專業科研領域的研究生進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教育非常必要,也很迫切。

作爲一名研究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學術研究,而嚴謹的學術規範,良好的學術道德,是營造研究生的良好學風,以及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的重要保證,也是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引導研究生走上正確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對弘揚科學精神、繁榮發展學術事業,淨化校園環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習活動的開展,特別是研究生的學習活動,不僅需要我們勤奮努力,更加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得到自己的結論。如果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我們將不可能獨立的進行研究,只能在前人的理論中打轉,永遠沒有突破和創新。而在生活中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帶來很多,比如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等等。在這個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越來越浮躁的情況下,我們作爲新一代的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堅守。不僅是對於社會現象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應該有自己的堅持,至少是對人性良善的堅守、對人的尊重,而不至於與社會某些不良的風氣同流合污。我想,這種堅守也是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的,只有擁有自己的想法、見解,才能夠選擇自己的堅持和信念。

通過電影《錢學森》,我看到了錢學森的一生,他這一生是爲國效力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更是謙卑的一生。錢學森對於學問、科學的態度是嚴謹的、謙卑的,這種敬畏科學的研究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從事研究的人學習。他的這種謙卑的態度使他不斷的攀登科學的高峯,不斷的追求真理,不斷的求實創新。這是真正的科學家精神,是真正的研究態度,也是對於真理最基本的態度。而我們的研究態度就太過浮躁了些,既急於求成,又追名逐利,沒有把追求真理放在第

一位上,這樣就不願意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鑽研,來探索。因此,我們需要永遠保持着對真理謙卑的態度,不斷的探索,不斷的追求。

我們要在深入認識學校學術道德規範的細則與要求以及行業常規的基礎上,秉承誠信的品質,不斷地求實創新。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社會的基本精神。在學術研究中,誠信最主要體現在對學術道德規範的恪守之上。當前,我國經濟迅速增長,精神文明建設更上層樓,在高校與科研機構涌現大批優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對待學術的態度不夠嚴謹,在進行學術研究的過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識產權,或在研究時急功近利,研究成果無法反映客觀事實等情況時有出現。我們應以此爲鑑,在學習和科研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以誠實守信爲榮,以見利忘義爲恥,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學術研究,未來也會有人繼續深造或者進入高校或各種研究機構從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學術道德水平,培養嚴謹的優良學風顯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對於個人來說,學術道德是衡量一個研究者個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直接反應研究者的科研態度與學術態度,對學術道德的輕視,將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無法產生優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對於國家來說,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視學術道德規範,才能保證高素質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國家的科研工作的繼承人與接班人,只有從在校時期起便注重學術道德的培養與提高,才能保證個人研究道路的正確與國家科研工作的發展。

作爲研究生,我們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養,遵守學術規範、養成良好學風,勇於探索、不斷創新。要誠信、平等待人、正確認識自身、不妒忌,紮實學習、刻苦鑽研,艱苦奮鬥、實事求是。要勇於創新、把握前沿、注重實踐,把握機遇,爭取爲國家和民族做貢獻。我們的畢業論文選題要寬厚、閱讀文獻要經典,研究過程中要勇於攻關、取得成果後要擴大戰果,撰寫論文應嚴謹規範。科學是可傳播可證僞的,而學術研究的核心是不斷創新。因此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應該要遵守學術規範標準,力求不斷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發現。與學術規範相對應的就是學術不端。

我們要尊重科學事實,踐行學術道德。堅持嚴謹求學,誠實做人。自覺維護

學校學術聲譽,堅決抵制爲人、爲學上各種弄虛作假行爲。在科研、論文過程中要倡導嚴謹學風,防止學術浮躁,注重論文質量,不抄襲、剽竊他人作品,正確對待學術研究中的名與利;反對在學術研究中沽名釣譽、弄虛作假,以實際行動端正和踐行學術道德。要堅持實事求是,遵守學術規範。遵守學術規範,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遵守學術刊物引文規範。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嚴謹求實,用實際行動共建學術倫理。要倡導嚴謹治學,維護學術精神。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忠於真理、探求真知,自覺維護學術精神,反對投機取巧的作風和行爲,要爭做遵守和履行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的先行者。

宣講教育心得體會篇3

在廣西外國語學院文學院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2020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現場直播。教育報告會由黃旭華院士、施一公院士、懷進鵬院士作爲嘉賓進行報告講話。

本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主旨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引領,大力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爲主導;同時也是爲學習貫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科技三會”精神和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而召開的。大會先由黨中央有關領導進行發言,接着由黃旭華院士、施一公院士、懷進鵬院士進行重要報告宣講。

三位院士在他們所在的科學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進行宣講報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黃旭華院士的宣講報告。黃旭華,被譽爲“中國核潛艇之父”,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領域,作爲總技術負責人,成功執行了某產品的設計研製、水下發射試驗等任務。

黃旭華院士爲我國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中國今天能如此強大,能站在世界大國的前列,其中黃旭華院士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觀看了本次報告會,讓我的心中有一股力量在蠢蠢欲動,雖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也要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爲社會做一份貢獻,即將畢業的我,很可能成爲一名對外漢語老師,而我會盡自己最大了努力,將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爲中國的崛起獻出微薄的貢獻!

宣講教育心得體會篇4

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來自中科院大學、社科院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49所首都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隊院校的研究生新生和導師近6000人現場聆聽報告。報告會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向全國各高校同步直播,各省(區、市)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領導小組組織了省(區、市)和高校(院所)分會場。據不完全統計,約80萬研究生和研究生導師通過網絡直播集中收看。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致辭中指出,70年來,中國科技事業呈現跨越式發展,科技實力從最開始的一窮二白不斷向世界科技前沿奮力追趕超越,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既得益於黨和國家爲科技發展繪製的清晰藍圖和給予的堅定支持,也歸功於一代接一代懷揣科技報國理想的科學家們,他們堅貞不渝地將科學研究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以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誠爲共和國托起了無數星辰。他強調,要矢志愛國奮鬥,以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的發展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融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之中。要弘揚科學精神,培養誠信的科研品行,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切不可投機取巧,虛誇浮躁,絕不能僞造、篡改、抄襲觸碰科研的“紅線”。要堅持傳承育人,在知識理論傳授和創新,治學理念方法繼承和發揚的同時,注重將良好的治學精神和道德品行融入到學生的人格養成,真正做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

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的報告題目是《牢記使命,忠誠奉獻》。他結合科研經歷,講述了自己始終專注於火炸藥研究,鍥而不捨擔負國家賦予的使命的感人事蹟。他勉勵現場的同學和老師,要把“不間斷地思考”作爲追求超越的一種工作學習方式,多問爲什麼、追問怎麼做,追求問題本質並拓展思考。同時在做科研過程中,要有責任感,學會包容和誠信,杜絕學術腐敗、抄襲、造假,浮誇浮躁等背離科學精神的行爲,要發揮羣體作用,關注學科交叉融合趨向,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大愛,忠於黨、忠於人民,在爲人民利益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陸軍工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報告的題目是《讓生命在科技報國中閃光》。他通過四句話,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闡釋了科學家精神的深刻內涵:“愛黨信黨跟黨走,是一生中最正確、最堅定的選擇。”“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纔能有所成就、實現價值!”“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容不得一點點的馬虎和心浮氣躁。”“只有擺正個人和組織的關係,擺正個人和集體的關係,擺正個人和羣衆的關係,才能順利前進。”雖然已經82歲高齡,他仍心繫國防建設與人才培養,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繼續在防護工程領域潛心研究,帶好學生、培養人才、關心團隊建設,把自身事業同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結合,以報國奉獻爲最高追求,爲經濟和社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報告的題目是《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新時代中國學派》。他用鄧稼先、屠呦呦、顧方舟、黃大年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向大家詮釋了中國科學家的愛國奉獻精神,指出青年學者是推動科技變革的先鋒,勉勵青年學者們,要做愛國奮鬥、誠實守正的科研人。他還從科學學派對科學的貢獻說起,呼籲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新時代的中國學派,通過鼓勵批判、質疑探索精神,允許寬容科學研究的失敗,鼓勵科技工作者立異鼎新,建立新學說、標立新學派、追求新境界,推動文化文明傳承與創新,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出中國聲音,走出中國道路,作出中國貢獻。

本次報告會新增了宣讀倡議的環節,來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新生和導師代表共同發出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作風建設倡議書》。整場報告會氣氛熱烈、高潮迭起,與會師生倍感振奮,深受鼓舞。爲增強報告會的儀式感和感召力,宣讀倡議書前,參會各高校、院所的學生代表逐一擎校旗出場,現場師生熱烈迴應、掌聲連連、此起彼伏。

據瞭解,此次是中國科協聯合各主辦單位連續第九年舉辦報告會,每一場報告會都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廣大研究生新生和導師的熱烈歡迎。此次報告會在線問卷調查顯示,師生認可度達到98.9%。截至2018年底,全國舉辦各類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近12萬場,接受宣講教育的研究生約853萬人次、本科生約1109萬人次,新上崗研究生導師、新入職教師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約128萬人次,取得顯著成績,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宣講教育心得體會篇5

“要弘揚科學精神,培養誠信的科研品行,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切不可投機取巧,虛誇浮躁,絕不能僞造、篡改、抄襲觸碰科研的‘紅線’。”11月13日,在2019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指出。

萬鋼表示,一代接一代懷揣科技報國理想的科學家們,他們堅貞不渝地將科學研究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以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誠爲共和國托起了無數星辰,他們創造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西遷精神彪炳史冊,光照千秋。

萬鋼說:“弘揚科學精神,要矢志愛國奮鬥,以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的發展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融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之中;要堅持傳承育人,在知識理論傳授和創新,治學理念方法繼承和發揚的同時,注重將良好的治學精神和道德品行融入到學生的人格養成,真正做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結合科研經歷,與現場師生分享了自己始終專注於火炸藥研究,鍥而不捨擔負國家賦予的使命的感人事蹟。他勉勵大家要把“不間斷地思考”作爲追求超越的一種工作學習方式,多問爲什麼、追問怎麼做,追求問題本質並拓展思考。

“在做科研過程中,要有責任感,學會包容和誠信,杜絕學術腐敗、抄襲、造假,浮誇浮躁等背離科學精神的行爲,要發揮羣體作用,關注學科交叉融合趨向,堅定理想信念,心懷大愛,忠於黨、忠於人民,在爲人民利益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王澤山說。

今年已經82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全程站着講完了自己的報告。“愛黨信黨跟黨走,是一生中最正確、最堅定的選擇;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纔能有所成就、實現價值;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容不得一點點的馬虎和心浮氣躁;只有擺正個人和組織的關係,擺正個人和集體的關係,擺正個人和羣衆的關係,才能順利前進。”通過四句話,錢七虎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闡釋了科學家精神的深刻內涵。

現在錢七虎仍心繫國防建設與人才培養,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繼續在防護工程領域潛心研究,帶好學生、培養人才、關心團隊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指出青年學者是推動科技變革的先鋒,他勉勵青年學者要做愛國奮鬥、誠實守正的科研人。曹雪濤呼籲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新時代的中國學派,“通過鼓勵批判、質疑探索精神,允許寬容科學研究的失敗,鼓勵科技工作者立異鼎新,建立新學說、標立新學派、追求新境界,推動文化文明傳承與創新,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出中國聲音,走出中國道路,作出中國貢獻”。

據瞭解,此次是中國科協聯合各主辦單位連續第九年舉辦報告會,截至2018年底,全國舉辦各類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近12萬場,接受宣講教育的研究生約853萬人次、本科生約1109萬人次,新上崗研究生導師、新入職教師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約128萬人次,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