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多篇)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多篇)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 篇一

真愛無言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公婆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1985年,21歲的劉桂芬帶着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20多年來,她默默地爲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着。1995年10月,和她生活了XX年的婆婆突患腦梗塞導致半身不遂,她爲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裏練習走路。後來,婆婆的病情加重,她每天爲婆婆喂水餵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牀前無孝子”,但婆婆在牀上躺了六年。她爲婆婆洗澡、梳頭、理髮、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小芬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爲照顧臥病在牀的婆婆,她很少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親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1998年9月,最疼她的老母親去世了,她在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她說:“媽,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但我卻不是一個好女兒,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您

啊!”XX年7月,80歲的婆婆帶着滿足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鄰居們感念她的孝心,一個個自發地前來幫忙。出殯那天,她流着淚跪在老人的身邊說:“媽,讓我再最後侍侯您一次吧!”她爲婆婆理順散亂的白髮,淨面、打粉底、撲粉、塗口紅,自始至終都傾注着一個媳婦對婆婆的孝心。在場的親鄰都被她的舉動所感動,鄰居一位老人說:“我送走過那麼多的老人,從來沒見過這樣孝敬的媳婦。”婆婆去世後,她怕80多歲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給公公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報紙上的新聞。公公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爲了減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一天三頓,一年360天,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公公有氣管炎,每到冬天就會犯病,爲使公公不犯病,剛入秋,她就將兩牀棉被彈成一牀鬆軟的被套給公公鋪上。冬天上班之前,她總是把飯菜盛好

溫在煤火上,讓公公什麼時候起來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公公愛乾淨,她總是把公公的衣服牀單洗得乾乾淨淨。公公在公療醫院做白內障手術,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後、幹這幹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爲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這麼多年,老人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給她打電話。如今,老人已年近90,身體硬朗、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90歲的老人,鄰居說他有福氣,他說:“都是媳婦照顧的好”。XX年至今,她的家一直被縣婦聯評選爲“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當公公聽說縣婦聯要往市裏推薦好媳婦的消息後,非要把她推薦上去,她說什麼也不答應。她說:“爸,作爲小輩,我們孝敬您是應該的,爲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弟媳說:“姐姐的孝心感動了我”

身教勝於言教,以前孃家父親和弟媳關係處的很緊張,媳婦說公公太倔強,公公說媳婦不孝順,她勸了父親,勸弟媳,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弟媳因爲照顧學生在她家住了一個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動了,她說:“都說姐姐孝順,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我真的。服了。”回家後她主動和老人冰釋前嫌,髒活重活搶着幹,老人見人就講媳婦孝順了,弟媳也說老人變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孃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丈夫說:“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丈夫在縣委辦公室從事信息工作,從事文祕工作的她瞭解丈夫、理解丈夫,爲了支持丈夫幹好本職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爲了做家務,這麼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XX年10月,遂平縣組織一批科、股級幹部到沿海發達地區離崗鍛鍊,當時丈夫也在推薦之列。丈夫爲上有80多歲的父親,下有正在讀高中的兒子而猶豫不決。她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後,就對丈夫說:“這正是鍛鍊你的好機會,去吧,這個家有我呢!”當她把丈夫送上南下的火車後,才意識到自己又許下了一個沉重的諾言。那年,她揹負着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在家庭和單位這條直線上奔波着、忙碌着。爲了讓丈夫安心在外鍛鍊,公公病了,兒子因打籃球扭傷了手,自己頸椎疼的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 篇二

在閒暇的時候,我總能想很多,有關我的所見所聞,也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在我身邊有各種人和事,很多時候,我都無法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就像很多人無法理解我那近乎傻瓜一般單純而又簡單的想法。

我所接受的是“百善孝爲先”的教育,而我最理想的是“小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社會。我看不得那些年過七旬的老人還在爲生活而奔波,看不得那些本該在學校學習的小孩卻在街頭晃盪。我心疼那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可憐那些稚嫩的小孩。

朋友說我同情心氾濫,說我憤青。其實,不管是同情心氾濫也好、憤青也罷,我只是希望,作爲子女的我們,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孝敬我們的父母和老人。母親十月懷胎,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成人,或許我們得到的不是最好的物質生活,但它卻是父母能給的最好好的全部。沒有他們,我們就不可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更不可能享受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這是我們要記在心裏一輩子的恩情。

有人說“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很現實的一句話。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例子,那對老人是我家親戚。家裏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人很疼小兒子,對他幾乎是有求必應。媳婦娶了、房子蓋了、孫子孫女給帶大了……可大兒子至今未娶。如今,老人卻被迫分家產,還要過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把他們逼到此番境地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被他們捧着手心裏疼着的小兒子。

所有你能想到的或是沒想到的難聽的話語老人都聽盡了,每天被自己最疼愛的人詛咒打罵,還要把和平常人家一樣祖孫之間的天倫之樂給奪走,日日過着以淚洗面的生活。我想世界上最悲痛的事莫過於此了吧。我不懂,一個人到底要有多壞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我也不明白,一個什麼樣的女人會讓一個男人背棄道德倫常。我不能說他們指責他們什麼,但我始終相信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總有一天他們會嚐到他們自己種下的惡果。他們的子女總有長大的一天,長大到能獨立去判斷所有的是是非非。我只希望,到那時,他們能知道飲水思源、能懂得感恩、懂得去孝敬疼他們愛他們的爺爺奶奶。

老人就是我的姨奶奶和姨爺爺。每次我放假回家,都能吃到姨奶奶送來的各種各樣她自己種的好吃的東西。其中有大白菜、瓜子、地瓜等無公害農產品。姨奶奶他們都已經70多歲了,自己的孫子孫女不和他們親,便把我當做親孫女來疼愛。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不明白,那麼好的老人,爲什麼有人就是不會珍惜和愛護。很慶幸我能遇見他們,其實,老人家不圖我們什麼,只希望我們能健健康康的成長,有空的時候多陪陪他們說說話,讓他們不那麼孤單就好。每次去看姨奶奶,都能在她家呆好長時間才能回家,感覺總有說不完的話。小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很忙,爺爺奶奶也不怎麼照看我,記憶裏很多時候都是姨奶奶在帶我。所以,她總是告訴我那些我沒能記住的、關於我小時候的事情……我很享受這樣的時光。

我的爺爺奶奶、外婆如今都還健在,真的很慶幸,在我懂得該多花些時間和耐心去陪他們的時候還能有機會去做。有多少人因爲與這個機會失之交臂悔恨終身,而又有多少人永遠都不會明白這些道理。

我始終認爲,一個人不管他在其他方面上再怎麼成功,如果他不懂得孝敬父母,那麼他都是失敗的,是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真的是討厭透了那些忘恩負義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在選擇朋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看那個人有沒有一顆懂得體恤父母孝敬父母的心,如果他有,或許這個人不一定是好人,但他一定不會壞到哪裏去。最看不起那些不顧念父母的人。

看着村裏那麼多孤寡老人,心裏很不是滋味,我不能爲他們做什麼,此刻,才真正體會到自己的渺小。真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伸出自己的雙手,爲這些老人盡一點綿薄之力。

小有所養,老有所依這樣的大同社會或許不會實現。但至少,我們可以讓他們不再那麼孤單。拿出你寶貴的一點時間,多陪陪你身邊的老人,總有一天,你也會像他們一樣漸漸老去,老到掉牙,老到哪裏也去不了,到那時,你也想有人陪陪你自己。這便是我簡單而又單純的心願。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 篇三

上學期末,學校組織學習,背誦《弟子規》。本學期又推出踐行《弟子規》活動。通過學習和背誦《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們懂得了很多,我們應該怎麼做人。“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啓發。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我通過認真地學習、感悟,明白許多的道理,爲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弟子規?謹》,主要是學會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在日常點滴中培養細心、耐心,從而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未來成爲一個有道德、有教養的人。這部分的內容也適用於我們學校,提醒每一位教師要注意各種日常行爲細節,自覺遵守學校各項制度和教師日常行爲規範,做一個個人基本素質較高的有教養的教師。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兩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要謹而信、泛愛衆。《弟子規》教人向善,培養人的德行,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以後將用《弟子規》來規範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爲,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 篇四

百善孝爲先,所以,孝一直是人們所極爲看重的品德。今天,我們就談論一下孝這個極爲嚴肅的話題。

孔子說過:“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所愛的事物我們也要愛,父母所尊敬的事物,我們也要尊重,這體現了我們的大儒、先賢——孔子,對父母的重視,以及對他們的尊重與順從,也間接表達了他對的父母的愛,這就是孝。

在古代有一些極爲感人的,關於孝的故事,被一位叫郭居敬的人統一編輯了起來,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悉的二十四孝,雖然有些人的做法並不可取,但是,二十四孝裏的每一位孝子,都是一部講孝的教科書啊!!他們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孝道的民族。

我最爲推崇的是《懷橘遺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名叫陸績的六歲孩子,他在去別人家做客時,發現一些橘子放在桌上,臨走時,他拿起來幾個放到袖子裏準備回家,突然,橘子滾落了出來,主人看了,笑話他,可他卻說:“我帶回這些橘子是想給我媽媽吃,她非常喜歡吃橘子。”主人大爲感動,贈給他了很多橘子。雖然這只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這其間透露出了陸績對他媽媽的愛!!這就是孝。

雖然孝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古代,孝被極度扭曲了!所謂人之髮膚,受之父母,這是對父母的愛,和對媽媽疼痛十月懷胎的感恩,古代人們因爲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而儒家傳統認爲包括身體髮膚在內的整個的人格主權都屬於父母,這是我所不推崇的,因爲,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因爲父母的恩情,而把人格都給了父母,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應該像朋友,當和父母有爭議的時候,我們儘量商量着來,試着和父母溝通,而不是一昧的以自我爲中心,更不能沒有自己的思想,一味的聽命於父母,當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並不是我們忘了爸爸媽媽含辛茹苦的培育。

在中華民族的文明中,孝佔領着一個極爲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光在古代,在現代同樣有許多的關於孝的感人故事。

馬福建,浙江省德清縣上柏太平村人。1959年3月4日生。他代過課、做過小工、賣過燒餅油條、辦過校辦廠。改革開放後,馬福建開始承包種植、搞運輸,以後從事海鮮生意。1996年他用自己做小生意辛苦積攢起來的資金,設立了全國首創的“孝敬父母獎”,1997年創辦了莫干山老年樂園。馬福建作爲大孝子,事蹟曾經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馬福建曾經被多次評爲縣、市、省、全國敬老愛老模範。1996年馬福建拿出了一萬元,在自己的家鄉上柏太平村設立了全國首創的“孝敬父母獎”,也在社會上得到了強烈的反響。孝敬父母獎設立十年,在社會上營造了良好的敬老愛老的好風尚。1997年,馬福建毅然投資興建了莫干山老年樂園,用自己的孝心讓更多的老人安享快樂晚年。創辦十年來,發展到目前已經成爲一個集居住、生活、娛樂、養生保健等功能於一體,擁有牀位200多張的真正的老年樂園!!

這也是孝,這是一種更廣義的孝,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把爸爸媽媽的憂愁分擔,在生活上多關心他,並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儘量分擔爸爸媽媽的勞動量,如:洗一洗自己的襪子等一些衣物,拖一拖地等,當爸爸媽媽晚上回家時,我們應當適當的與他們聊天,併爲他們減輕疲勞,如:給爸爸媽媽捏捏肩膀,爲他們洗一洗腳。用實際行動,盡我們力所能及的孝道!

我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啊,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或是將來,孝道將會一直傳承下去!!讓我們一起,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爲父母分擔一下吧。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 篇五

寒假期間學習了孝道文化,看到跪羊圖的時候,真的是很感動。一段《跪羊圖》讓我的心酸了,痛了。反思,深思?? 是啊!平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是乎佔據了我們的心靈,孤身在外的也好,一家都在身邊的也好。有幾個真正的把父母恩放在心上的呢?外出的人啊,你們可曾常打電話問問二老可否安康?成家立業的人啊,你們可否常回家看看?當我

們每天都在爲生活忙碌的時候,又可否體會到父母依窗扉,苦盼兒女的消息的那份情。 一段《跪羊圖》撥開人們被世俗塵封的孝心,想到一直被我們忽視在遠方的雙親,鼻子酸了,心痛了。 前進着的人們,似乎忘了想像,忘了去回憶。想象是誰十月懷胎辛苦生下我們?回憶成長路上,是誰張開雙手環着蹣跚學步的孩子?是誰用盡半生有心血去培養、去教育子女?又是誰爲子女的成家立業愁白了雙繽?

一段《跪羊圖》讓我懂了什麼叫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都無法真正體會到父母對子女付出的那份心。但我從那以後就很自然的去留意那些長輩了,他們所做的一切,我開始細細的體會他們的用心。從小就一直在學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這句話,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倒背如流了,可從來沒有去揣摩這幾個字的真諦。

一段《跪羊圖》也讓我開始沉思了,人生短暫,先爲人子女,然後爲人父母。自古父母育兒,兒孝父母,這是一種人性的傳遞。就因爲有了這種美德,才讓人的一生有了溫暖,有了感動。 我不曾廣閱論孝道的書籍,也沒有作家那般表達能力,無法寫出動人心魄的句子。我只能用自己最質樸的語言表達我的感受。我不曾是一個合格的孝女。我在父母面前也任性,也曾不顧他們的感受,也曾傷害過他們。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 篇六

今天,我讀過納日蘇同學的助人爲樂和杜靜靜同學孝老愛親先進事蹟,他們是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人們都說: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

納日蘇是一個愛學習,愛勞動,愛生活,樂於助人的好少年。她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孜孜不倦地進取,力求全面發展。

學習上,他班裏有一個與她鄰居的同學,學習很不認真且粗心,常常把課本忘在家裏,或落在學校。她知道後總是把課本讓給同學,或是趕緊√本站★√做完作業把課本借給同學使用,這種無私的精神感動了這位粗心的同學,促使他改變不認真和粗心的毛病,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班級裏有幾名同學學習中遇到困難,他總是主動請求老師讓自己用課餘時間爲這幾位同學補習功課。在他的幫助下這幾名學生成績全都趕了上來。

在生活中,她熱愛環境,身體力行地做服務社會的小使者。無論走在哪裏,看到垃圾她都會毫不猶豫地撿起來,這是她的習慣。一次,她和夥伴們外出玩耍,看見一位農民伯伯正把秸稈放在路上,準備焚燒。在農村,焚燒秸稈的現象

很嚴重,雖然上級領導查得很嚴,但總有一些人偷偷地焚燒。見此情形,她立即上前制止,並利用在學校學到的環保知識再三解釋說:“伯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焚燒秸稈不僅會被罰款,並且也污染了我們這裏的環境,我相信您一定不想讓我們這裏的環境受到污染的,對吧?”那位農民伯伯不好意思地放下秸稈說:“小朋友,你說的對,俺不燒啦,俺也保護環境。”

杜靜靜同學在家裏,她尊敬長輩,孝順父母。在每天的日程計劃裏,她都會列上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動不便,她會幫着倒水端飯還和奶奶聊天。打掃衛生、收拾房間是她和媽媽週末的必修課,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對自己的一慣要求。因爲她家庭裏充滿歡笑、和諧。

在學校,她勤奮學習,努力學好每一門功課。在知識的海洋裏,她是一個快樂的暢遊者,不斷的學習和總結,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她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從老師的辛勤耕耘中,一點一滴積累着收穫;從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不斷塑造日益豐滿的自我;與同學們在互學互比中取長補短、一起進取;與同學們在交流探求中學習借鑑、共同提高。對於班集體這個團隊的榮譽她倍加愛護,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她快樂的身影,只要是班集體的事情都會有她主動承擔任務,同學之間的友誼她會特別珍惜。廣泛的興趣和

愛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讓她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熱情和自信,與同學們在互相幫助中茁壯成長。

通過閱讀他們的先進事蹟,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體現。這就好比樹木有根才能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基本品質,無論擁有多少才華和學識,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在家裏。對待親人,關注親人的冷暖,經常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衛生,讓親情其樂融融。在學校,我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對於困難同學,我們應該樂於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爲樂,真誠奉獻,對於學習上的遇到困難的同學,我也是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