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魯迅散文讀書心得精品文章多篇

魯迅散文讀書心得精品文章多篇

魯迅先生最大的特質,是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胸懷。看到受苦受難而永無了日,故有其“哀”;看到受苦受難而無長進,故有其“怒”。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魯迅散文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魯迅散文讀書心得1

深夜,一間舊屋,一盞小油燈,幾縷輕煙,一個微曲的背影。

屋裏不時會發出一點動靜,那是飛蟲撞擊窗戶玻璃的聲音。有時還有飛蛾撲向油燈慘烈身亡的聲響。但更多的仍是安靜。屋子裏的人在寫東西,他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了。或許是他已經快完稿了吧。不經意,聲響驚動到了他。他輕輕放下手中的筆,對着青油燈,習慣性地點燃了一支菸,看着眼前這悲壯的一幕,陷入了深思。許久,皺一皺眉頭,輕輕嘆口氣,緩緩的吐出煙霧。而後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發白的月亮,聽夜遊惡鳥的聲音。

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魯迅先生。

讀魯迅的書,必須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菸。魯迅先生抽菸是爲了提神,是爲了保持大腦興奮以更好的思考與寫作。這樣的例子中外並非少見,典型的還有美國的海明威。他爲了寫作是每天都要喝許多咖啡的。據說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爲咖啡慢性中毒。我說抽菸其實是爲了說明讀文章時必須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裏面,必須身臨其境,和文字裏的靈魂和爲一體,才能感受文章的妙處。而並非給大家找吸菸的理由。其實,我是對吸菸很反感的。況且,我也不必用吸菸這種方式來使大腦興奮,因爲我的大腦可以一直都很興奮。特別是入夜。

魯迅的書我還是讀少了點。不過最近在看《魯迅的散文.詩全集》。看了挺久纔看完《野草集》,在這裏就說說自己的讀後感吧,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大家一同探討。不足之處還望指點。

讀魯迅的《野草集》就像是在品嚐一種不知名的果子。入口有點澀,有點苦。單憑這味道就覺得這果子着實結得不易。好似經歷了許多年許多載的風霜雪劍嚴寒酷暑,才得以艱辛的修成正果。可是這種苦澀味道並非讓你嘗不下去,反倒是吸引着你一口咬萬還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嚐。嘗着嘗着,你會發覺這非同一般的苦澀滋味似曾相識,但你又記不清是在哪裏嘗過。這裏面的妙處只有用心品嚐的人才能體會得出的。其實更難得是在這淡淡的苦澀味道里還滲透着一種醇厚的甘甘的滋味。這個滋味比橄欖的甘味兒還要再妙一些。我想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裏應該有許多這樣子的。平易樸實的文字裏娓娓地道出魯迅先生心裏的話。而話裏又包含着先生深刻的思想。所以吃了這個果子後,你會驚覺你的身心會舒適許多。這就好比一人在歷經千辛萬苦跑完馬拉松後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而你的自身,你的靈魂“則永遠沉浸於生命的飛揚的極致的大歡喜中 。”

有人說《野草集》這本小本子是魯迅先生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最高峯。本子裏篇篇都是精華之作。我這般含英咀華,確實品了些好滋味出來,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魯迅散文讀書心得2

魯迅先生最大的特質,是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胸懷。看到受苦受難而永無了日,故有其“哀”;看到受苦受難而無長進,故有其“怒”。

饅頭是吃的東西,那蘸了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就成了藥了嗎?現在看來恐怕是十分荒唐的,不可理解的。可是在那個時候,辛亥革命時,雖然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可人民的思想還是沒有解放。

有很多人說華老栓夫婦麻木但是愛子,我認爲恐怕不是的,他在茶館中忙碌了大半輩子,勤勤懇懇地勞動,爲兒子治病而省吃儉用。爲兒子治病掏出積攢多年的洋錢,就只換取了幾個人血饅頭,愚昧落後的表現!試想一下如果華家有好幾個兒子,小栓生了病,那麼華老栓還會如此盡力嗎?恐怕不然,他費盡心思爲兒子治病,恐怕是因爲“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封建道德吧!爲了華氏的香火,他們不惜一功代價,甚至用別人兒子的命來“移植”,與其說華老栓夫婦所作所爲是對兒子的愛,不如說是對華氏祖宗的“孝”,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身上還未散去的封建之氣。

夏瑜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廣大羣衆的利益,而大衆卻不支持他。他講革命道理,人們“感到氣憤”;他挨牢頭打,人們幸災樂禍;他說阿義“可憐”,人們說他“瘋了”,他被殺害,人們“潮加”一般地去看熱鬧。“華夏”本是一家人那!夏瑜應該依靠老栓卻沒有,老栓應該支持夏瑜卻沒有;流血的不知道爲誰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誰的血。以互不關心爲始,以同歸爲盡爲終。魯迅先生通過夏瑜這一角色,表達出同情。讚美,也表達出當時民衆的落後愚昧,統治者的兇狠殘忍。同時也一語雙關地道出了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沒有獲得羣衆的大力支持,但文中在清明節墳頭出現的花環,說明革命者仍然在懷念他,革命火種還沒有-----也不會被撲滅。它在黑暗中給人以希望。

夏四奶奶是夏瑜的母親,她“躊躇”,“羞愧”,但又“硬着頭皮”去給兒子上墳,她感到羞愧,因爲她認爲兒子的光榮就義,英勇犧牲是有損祖顏的事。母親對兒子不以爲榮,反以爲恥。不理解,不支持兒子,是一個做母親的悲哀!她認爲花環是兒子顯靈,希望烏鴉飛到墳頭,是一個封建迷信者的悲哀!

《藥》描寫羣衆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羣衆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說,革命者爲愚昧的羣衆奮鬥而犧牲了,愚昧的羣衆並不知道這犧牲的是爲誰,卻還要因愚昧的見解,以爲這犧牲可以享用,增加羣衆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藥》---當時整個社會的縮影,字裏行間都射出殘酷的社會現實!

魯迅散文讀書心得3

在魯迅的所有小說中,雖然我最喜歡的是《狂人日記》,但這篇《阿Q正傳》卻是最眼順的。魯迅的小說作品不多,很多人詬病於魯迅的文學水準,但往往在一部小說裏,先鋒般的洞察視線和觀察力以及立場可以“縱深”作品,魯迅恰恰就是依靠寫作技法以外的東西在縱深他的小說。

一個“阿Q”刻畫出了幾千年來奴民的醜態,放在現在這個所謂的和諧社會裏,依然是恰如其分到讓你會心一笑的地步。魯迅在批判人性時所展現的悲苦和憂愁,像他瘦弱的臉上的短髮一樣,看起來很精神矍鑠,實際上內裏只是爲了省事兒。忘記是梁實秋還是誰說過魯迅“只會揭開傷疤不會提供藥方兒”,能提供藥方兒當然是最好了,但是能讓我們體會到揭開傷疤的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遲來的歡樂呢?

魯迅散文讀書心得4

《瑣記》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書中第八篇文章。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爲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第九段中說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衆矢之的”。這也的確說明了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瞭解、不認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支那通”,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污辱。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肯定永遠不會被我們所接受,也永遠應該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

《瑣記》可以說是哪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很好地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不錯的回憶性散文。

魯迅散文讀書心得5

記得當初買這本書的初衷只是因爲久仰魯迅老先生的大名,想領略一下大作家的風采。可當我翻開這本書時,卻陷入在那一個個悲慘的故事中無法自拔。

《狂人日記》中的主人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藥》中的小栓,《阿Q正傳》中的阿Q以及《祝福》中的祥林嫂,這些人都是那個動盪年代的犧牲品。也正是從這些人身上,我們纔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本書的作者魯迅老先生,就生活在這麼一個動盪的年代。從這本書中不難看出,在當時,做官的人不分青紅皁白就隨意立罪,而且有的還濫用職權。魯迅老先生要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吶喊》中,魯迅老先生雖然沒有指名道姓的寫出那些惡官,而是從普通的羣衆身上反映那些官的可惡和社會的黑暗。但不論怎麼說,魯迅老先生敢於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就是好樣的,因爲他敢於批評權貴。他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英雄。

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不乏這樣的英雄。就在前一段時間,美國監控醜聞的披露者斯諾登,向全世界說出了這個爆炸性的祕密。也正因爲如此,他個人也受到美國的生命威脅。他揹着叛國的罵名和生命的危險向世界界揭露了美國的監控醜聞,這等勇氣並非一般人能達到的啊!口口聲聲稱最自由民主的國度——美國竟然偷偷監聽世界各國甚至本國國民的隱私。這一事件的曝光無疑更清楚的揭露了美國政府的虛僞性和兩面性。更讓全世界看清了美國的醜惡嘴臉和陰險狡詐。

魯迅老先生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吶喊》中的悲劇已成爲過去時,它將永遠屹立在中國文學史上,指引後人不要重蹈覆轍,要大步向前地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