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多篇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多篇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篇1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獨立高舉革命旗幟,領導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進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創建發展了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這期間,由於黨的領導機關犯了“左”傾教條主義等錯誤,革命事業曾經遭受重大挫折。1935年召棄的遵義會議實現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制定正確的方針和策略,將中國人民革命鬥爭推向了全民族抗日戰爭的新階段。

武裝鬥爭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1.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和革命的低潮

國民黨是一個成分複雜的政黨,雖然它被反動集團所控制,但有一部分領導不屬於這個集體,並且受到打擊、排擠和歧視;它的一部分黨員、幹部並不滿意甚至反對這個反動集團的領導,國民黨反動集團本身也不統一。即使在蔣介石集團確立了在國民黨內的主導地位後,這個集團內部以及這個集團與其他集團及各地方的實力派之間,仍然是矛盾重重,衝突不斷。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統治。

⑴寧漢合流。1927年七一五政變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國民黨的南京政府和武漢國民政府仍然互相對峙。經過幾番周折,寧、漢合流。1928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武漢國民政府不復存在。

⑵國民黨政府的軍隊繼續北伐,於6月進駐北京、天津一帶。奉系首領張作霖在退回關外途中,被日本人預埋的炸藥炸死。

⑶東北易幟。張學良於1928年12月29日從東北發出通告宣佈“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國民黨就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統治。

在國民黨的統治下,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改變,中國仍然需要進行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是革命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中國共產黨遭遇了極其嚴重的困難。

許多黨組織已在遭到破壞,一些人對革命悲觀失望,登報聲明脫離共產黨或者共青團,有的人甚至向敵人自首,出賣黨的組織和黨員。嚴酷的事實表明:中國革命已經進入低潮,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過黨所領導的革命力量,中國共產黨面臨着被敵人瓦解和消滅的嚴重危險。面對這種險惡的環境,敢不敢革命?怎樣堅持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必須回答的兩個根本性問題。

在生死考驗面前,在革命前途似乎變得十分暗淡的時刻,要始終如一地對革命地信念毫不動搖,迎着狂風惡浪堅持戰鬥,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年輕的中國共產黨表現出了這種可貴的大無畏品格,正如毛澤東後來所說:“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上爬起來,擦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

2.八七會議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買辦性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等多地在全國範圍內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爲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中共中央於1927年7月12日進行改組,停止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下旬,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國民革命軍,並聯合以張發奎爲總指揮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地革命力量,實行土地革命,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

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劃,第20軍第1、第2師向舊藩臺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1927年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在關係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消了他在黨內的職務,選出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出席了這次會議,並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裏出政權”的論斷。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等議案。八七會議在中國革命緊急關頭及時地向黨和全國人民指明瞭鬥爭方向,反對政治上的“右”傾機會主義,使黨在革命中前進了一大步。

八七會議之後,黨派出許多幹部分赴各地,恢復和整頓黨組織,發動武裝起義。8月9日,在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的一次會議上,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到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9月29日,起義軍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在毛澤東領導下進行了改變,史稱三灣改編,經過三灣改編,起義軍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繼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又於12月11日發動了廣州起義。起義由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等人領導。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實踐又一次證明:面對國民黨新軍閥在中心城市擁有強大武裝的情況下,想通過城市武裝起義或者攻佔大城市來奪取革命勝利是不可能的。

3.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由於當時當還處於幼年階段,在政治上還不成熟,對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前途等重大問題,黨內還存在着認識上的分歧和爭論。1927年11月黨內出現“左”傾盲動錯誤,更加表明正確認識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因此,儘快召開新的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已刻不容緩。

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醞釀準備,由於國內白色恐怖非常嚴重,難以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開會,中共中央報請共產國際同意以後,決定六大在蘇聯莫斯科召開。

大會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明確指出中國任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革命現在階段的性質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當前中國的政治形勢是處於兩個革命高潮之間,第一個革命浪潮已經過去,而新的浪潮還沒有到來;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羣衆,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羣衆工作,積蓄力量。目前“最主要的危險傾向就是盲動主義和命令主義,他們就是使黨脫離羣衆地。”這是黨的工作方針的一次重要轉變。

黨的六大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六大以後的兩年,全黨貫徹執行六大路線,恢復和重建黨的組織,領導開展羣衆鬥爭,中國革命出現走向恢復和發展的局面。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篇2

在教學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三課《土地改革》時,我從土改原因的分析中讓學生得出進行土地改革的目的: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

原因、目的解決後,那麼怎樣進行土地改革呢?需要哪些政策作爲依據呢?順勢導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佈,學生齊聲朗讀《土地法》的重要規定。並對這一規定進行分析,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的異同,不同是掌握土地的人變了,由原來的地主變成農民,相同的是都屬於土地私有制。啓發學生認識到:這種土地私有制必定最後會導致貧富兩極分化,這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本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本意是讓全國人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因此,這種土地私有制是不能長久存在下去的,爲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伏筆。

?土地法》頒佈後,全國展開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對土地改革的進程,就分給地主應得的一份土地,進行適當的分析,讓學生明白爲什麼?一般來說,學生會認爲地主應該被打倒,被殺頭的。其實在土地改革中,只對罪惡極大的地主進行鎮壓,對一般的地主只沒收他的土地,進行改造教育,當然要給他屬於他自己生活的一份土地。同時還注意小字部分關於這次土地改革同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點的分析,爲什麼要這樣做?書本講得較清楚,不用過多展開。

這樣的土地改革得到了農民的極大擁護,因此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農民享受到土地改革的成果。讓學生從課本上找到這些成果就可以啦。

分析土地改革的意義,讓學生討論理解其中的含義:農民真正獲得解放是新政權給予的,農民感激政府,從而擁護政府,積極參與其中。封建土地制度摧毀了,解除了農民身上的束縛。從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篇3

參加我們人大機關黨史教育動員會後,本人開展了自學,現結合學習的情況簡單從三個方面談一下感受:

一是要樹立堅定的學習理念。今年是建黨一百週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非常有必要而且意義深遠,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不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瞭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下一步我想我個人在學習上要做到三點:一是制定學習計劃,全面系統學,不能蜻蜓點水走過場;二是結合實際,深入細緻學,多做思考與研究;三是多渠道多途徑學習,要通過書本、學習強國、新聞媒體等多維度學習,確保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學習教育各項任務。

二是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通過近期的學習,又一次深刻感悟到我們共產黨走過的這百年是多麼的不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我們的未來在面對機遇與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很多的挑戰。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講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三句話是我們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生動描述。在看到沙洲村“半條被子”、長征途中管被裝卻寧可自己凍死的軍需長等故事時,還有重溫焦裕祿、雷鋒、谷文昌等一個個生動事蹟時,確實思想是被強烈震撼的,心靈是受到深刻啓迪的,也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

三是要樹立堅定的爲民服務宗旨。我們學習黨史最終的落腳點是在實際行動上,在一切爲了人民的服務宗旨上。以先輩先烈、先進人物爲鏡,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爲一名人大工作者,履好職盡好責,發民聲、呼民意,通過“一人一重點,領辦解難題”,重點議題工作的開展等幫助推動一些羣衆關心的實事,在對口聯繫監督農村經濟各領域工作的同時,多學習、多思考、多研究,多提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爲我區的三農工作、鄉村振興做出積極的努力。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篇4

本課圍繞着一個主題──土地改革展開敘述。

本課重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佈。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是難點。由於理論較抽象,學生不容易把握。所以我門在備課時引導學生從土地所有權的改變,土地改革完成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對國家政權鞏固等幾個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難點。

我們從歷史入手,導入新課,明末李自成起義提出的“均田免糧”口號,太平天國起義明確提出“耕者有其田”,這是千百年來廣大農民的最大心願。組織學生閱“導入框”圖文,討論回答:農民拔除原來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麼?使學生認識到土地問題的重要性。

老師指導學生看書,分析解放前舊中國的土地佔有情況時製作人口比例和土地佔有比例圖表,以此表現土地佔有不均衡的強烈反差。進而分析出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效果較好

在課堂上給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條款,讓學生朗讀。使學生對土地改革有更深的理解與認識。

教學中充分利用有關土地改革前後的圖片、數據等。先由學生討論分析,指導學生依據史實得出結論,“讓史實說話”,論從史出。得出以下結論:新中國成立以後所進行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爲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土地改革運動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國民黨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了工農聯盟,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併爲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沒有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調查,例如採訪老人、查閱地方誌、閱讀鄉土教材等,使學生感受土地改革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因爲這段歷史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很難產生親近感,因此我們在課後向學生推薦有關土地改革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如《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創業史》等,使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加深對土地改革的認識。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篇5

市軍休一所開展黨員學習會,學習《中國共產黨簡史》,由黨委書記、所長潘炳言同志主持,全體黨員參加。

全體黨員集體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第二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中的第三部分:紅軍反“圍剿”鬥爭的勝利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第四部分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和中央紅軍長征的開始,由丁子雄同志領學。

紅軍和根據地的頑強存在和迅速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感到震驚。蔣介石集中兵力向各根據地和紅軍發動了多次大規模“圍剿”。國民黨軍隊“圍剿”的重點是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一方面軍。蔣介石指揮軍隊先後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圍剿”、第二次“圍剿”和第三次“圍剿”,都以失敗告終。紅軍在反“圍剿”鬥爭中,形成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個殲敵;“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在運動中發現敵軍弱點,速戰速決等戰略戰術思想。這些戰略戰術思想建立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之上,解決了紅軍以劣勢兵力和落後裝備戰勝強大敵人的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的傑出貢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軍國主義者長期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又是他們爲把中國變成其獨佔殖民地而採取的嚴重步驟。空前的民族災難喚起了空前的民族覺醒。九一八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爲主要矛盾,中國國內階級關係發生重大變動,抗日救亡運動在全國迅速興起。1934年9月上旬,國民黨軍隊加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腹地發動進攻,紅軍已無在原地扭轉戰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8.6萬多人,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中央紅軍的長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妄圖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保存了黨的基幹力量,爲以後的抗日的勝奠定了基礎。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篇6

通過深入學習新中國史,我進一步深入瞭解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深化了對黨和國家歷史與現實的認識、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不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爲人民謀幸福、爲國家謀復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近代中國,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走什麼樣的道路就已經成爲先進的中國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他們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試圖按圖索驥,依照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來改造中國,把中國富強的希望寄託於實行和發展資本主義。從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到康有爲、梁啓超領導的戊戌變法,以至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中國依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掙扎。

資本主義在中國是走不通的,首先,封建主義不願意走資本主義道路。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達兩、三千年,在中國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備也最頑固的封建主義生產關係。雖然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着資本主義的萌芽,但封建勢力爲了鞏固封建統治地位,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不允許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其次,帝國主義勢力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沒有如果,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佔領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資源,使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它們決不會允許中國發展成爲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再次,中國的資產階級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條件,這是由近代中國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軟弱性決定的。由於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並未斷絕經濟上的聯繫,所以,他們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更沒有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只有完全依附於國際資本主義才能得以生存、發展。

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爲中國人民選擇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這一歷史性的選擇,是中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是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一百多年來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得出的必然結論。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篇7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按照公安局、處關於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系列部署要求,2021年3月18日上午,沙坪壩所組織全體民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學習,我對黨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開展黨史教育不僅是一次砥礪初心使命的歷史教育,是一次堅定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也是一次把握職責任務的時勢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不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

我認爲開展好黨史教育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的選擇、歷史的必然。作爲黨員幹部,必須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方面走在前面、做好表率,自覺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標對錶,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度,嚴守政治紀律,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安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二是要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爲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學習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之以恆地推動學習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三是要樹牢宗旨意識。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切實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不論在什麼年代、什麼時期,共產黨人始終秉持心中有人民。羣衆利益無小事,學習共產黨人的真心爲民,就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四是要積極履職盡責。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擔當意識就深深烙在每一位黨員心中,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內外環境如何變化,共產黨人的擔當意識始終未變。學習黨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實增強鬥爭意識,時刻保持鬥爭精神,困難面前不低頭、挑戰面前不退縮、失敗面前不屈服,不斷積累鬥爭經驗,增強鬥爭本領。

黨史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領導中國人民爲了實現中國夢的探索史、奮鬥史、創業史和發展史,其中蘊含着治國理政的政治靈魂和精神瑰寶,是先行者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們要珍惜這份遺產,認真學習和傳承黨史、國史,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如此,才能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鑑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土地革命心得體會篇8

武裝鬥爭的方針確定了,但怎樣開展武裝鬥爭,中國革命應該走什麼道路,越來越突出地擺在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受到十月革命的影響,大革命失敗後的一段時間裏,大多數人認爲中國應當通過十月革命一樣的形式靠城市武裝暴動來奪取政權。所以,當時的中共中央把恢復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所部署的一系列武裝暴動,都把向城市進攻、奪取城市作爲主要目標。這種脫離實際的模式化方式,造成了消極的影響,釀成了不少嚴重的後果。黨內也存在認識上的分歧和爭論,在這個關鍵時候,經過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的多次溝通,黨的六大在蘇聯莫斯科召開,是唯一的例外在國外召開的代表大會。

很多人都會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但他們很可能不知道,莫斯科郊外的一座貴族莊園,對中國的影響比這首歌大多了!2016年7月4日,經過中俄雙方10多年的努力,位於莫斯科郊區的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第一次展示新容,並舉行了建成儀式。xxx專門致賀辭,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致賀辭。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了建成儀式,俄羅斯副總理也一同出席。

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和100多位參加六大的代表相繼分批祕密前往莫斯科。六大開會的地點安排在莫斯科南部郊區納羅法明斯克地區五一村的一座叫“銀色別墅”的貴族莊園裏,距莫斯科市區40公里。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選舉權的正式代表84人。大會主席團由瞿秋白等21人組成,周恩來爲大會祕書長。斯大林、布哈林(共產主義執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政治書記處書記)也參加了主席團,這在中國共產黨黨代會歷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出於保密和安全考慮,大會爲參加會議的代表和工作人員編定了號碼。在大會上發言和領取物品、材料時,均用號碼,不用正式姓名。

大會科學分析了中國社會的性質,明確指出,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革命現階段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當前中國的政治形勢是處於兩個革命高潮之間;

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羣衆。六大把工作中心從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轉到長期的羣衆工作,確定以爭取羣衆作爲黨的首要任務,把左傾作爲主要危險來反對。六大在當時極爲複雜的局勢下,基本上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六大後的兩年間,出現革命走向復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