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創新》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創新》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一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席捲了各行各業,計算機教育專業也在信息化的推動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是,作爲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場所之一的中職院校,其計算機教育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嚴重製約着計算機教育的效果。本文就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育現狀進行簡要分析,旨在提出計算機教育改革的相關策略。

1中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備配置不完善。基礎設施配置薄弱是“硬傷”,大部分中職計算機教育專業教學設備陳舊落後,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網絡覆蓋欠缺,以致出現“有硬件沒軟件”“,有電腦沒網絡”的問題。即便有電腦,往往也是配置及其陳舊,還不如中等城市家庭用手機的上網速度,更不用說跟上信息時代高速的發展的步伐了。計算機實驗室往往層次也比較低,即便發達地區擁有功能完善的多媒體教室也是屈指可數的,致使中職計算機教師陷入“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

(2)計算機專業教師整體水平偏低。我國現在有很多中職教師學歷較低,相當多的中職教師爲大專學歷,甚至更低,師資力量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因此,爲有效提中職計算機教育專業水平,必需培養和提高計算機教師的整體水平,才能爲名師出高徒奠定紮實的基礎。

(3)學生對計算機學習過程不夠重視。由於中職學生沒有大學聯考的壓力,就讀門檻低,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往普遍偏低,課程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甚至有些學生在實踐課程中上網聊天、玩遊戲,玩手機等。因此,要提高中職學生對計算機教育的重視度。

(4)教學模式落後,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普遍採用演示、操作和講解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上學生上課不集中,一堂課下來根本不知道老師講了什麼,無法了掌握和運用計算機知識內容。在以老師講授爲主的課堂環境下,無法做到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老師也不知道自己的授課效果如何,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

2計算機教學改革創新相關策略

(1)轉變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是老師講授爲主,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該過程造成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師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慾望。首先,做好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信息時代,學生接觸的網絡信息越來越多,往往對網上的新聞興趣極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譬如新課講授“如何進行圖像處理”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做好課前備課,選用網絡上熱門的新聞點及其照片,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中來,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探討分析他們感興趣的網絡熱點話題,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就網絡上虛假圖片嘗試問學生“這些圖片是怎麼弄出來的“”如果是你,你如何去判斷圖片的真假”等,通過這些熱點問題成功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課教學中來。其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應當藉助多媒體,將豐富的圖片信息和多樣化的視頻資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把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計算機教學效果。

(2)以社會爲導向,提高教學實用性。現有社會計算機知識應用主要涉及平面設計、辦公文祕、網頁製作、三維動畫和軟件開發等。中職計算機教育要緊密以社會爲導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學實用性,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廣大中職計算機教學應當重新編排課程設置,以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能爲根本,選擇符合社會需要的相關課程。譬如平面設計和廣告專業,後期工作過程中必須具備熟練使用Photoshop軟件和AutoCAD等相關軟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針對性地對這些專業所涉及的知識技能進行重點講解,提高計算機教學的社會實用性。另一方面,中職院校還應做好社會調查,及時掌握社會需求變化和社會趨勢,以便及時調整計算機教學方向,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實用性。

(3)加強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中職院校應該實施公開招聘制度,注入新鮮“血液”,引進部分既具有企事業單位實踐經驗,又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高級技術人才,讓這些“新血液”影響、推進原有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技術水平,最終把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推向一個新臺階。同時適量組建兼職教師隊伍,由於兼職教師接觸不同學校,往往會給學校新穎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中職院校還要切實加強教師考覈制度,依據本校教學需求建立完善的考覈制度,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職稱及論文發表數量進行考覈,讓教師產生一定的壓力;對於教學創新、成績顯著的教師,應當從物質和精神上給予一定的獎勵,以便充分調動教師創新的積極性,定期對教師隊伍進行繼續教育,提高院校師資隊伍水平。

(4)加大教學設備資金投入。加大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爲學生打造良好的硬件和軟件教學環境,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育設施的更新換代,讓計算機教學配備緊跟信息時代的發展步伐。

(5)提高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重視。提高學生思想認識,讓學生知道當今社會拼的就是信息,誰獲得了一手的信息,誰就掌握着時代車輪的“方向盤”。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創新,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發現新方法和新規律,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課堂交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通過老師問題式教學引導,調動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6)加強學生實踐經驗。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理論知識水平,還應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校外企事業單位建立長久的人才輸送機制,定期將學生送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提升學生行業實踐操作能力,通過了解企業真實工作流程,讓所學專業知識得以充分發揮、運用,以實踐檢驗理論,從而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技能。

3結語

信息技術不斷髮展,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其教學設備不完善,師資水平弱,教學模式落後,學生不重視等問題都嚴重製約着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升。爲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對計算機教學相關問題進行創新,從設置教學課程、提高教學實用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出發,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應用水平,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質量。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二

【摘要】:

在發展飛速的中國,文明、教育早已深入人心。是教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學會了文明做人。但是在今天,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們需要做一次大的改變,對教育進行一次改革創新,爲國家發展進一步作出努力。

【關鍵詞】:

教育觀念;創新;思考;

一、更新教育觀念

素質教育推行以來,教師們在實踐中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思想觀念也有了很大轉變,但仍與教育創新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師們要繼續更新教育觀念。

1、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一句老話,也是人們的共識,但現在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都在大肆炒作大學聯考“狀元”。一時間謝師宴酒肉飄香,祝賀者鳴炮送禮,使一些考場失利和雖非狀元但學有所長的學生及家長大有無地自容之感。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學校和教師不可能真正把精力用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育創新上,只能圍繞考試大綱,與學生一起在“題海”沉浮,期盼考個狀元或名牌大學,爲學校貼金,爲父母爭光,難以真正邁出創新的腳步。筆者認爲,要落實教育創新,必須改變這一觀念。學校一定要靜下心來爲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努力,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而喝彩。職業學校的教師更要明確自己是在爲各行各業培養實用型人才,使他們成爲某一方面的行家裏手,因此更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用心思考如何進行教育改革和創新。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由於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許多老師對學生不放心,總想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但實施教育創新,必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滿堂灌”、“題海戰術”等在實際教學中仍被普遍運用,教師的指令和安排幾乎佔據了學生課內外的所有時間,尤其是從國小到高中的輔導、補課更是剝奪了學生的休息時間,這樣的教學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呢?其次,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提倡探究性學習。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應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解惑者”。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或互相切磋能解決的問題應儘量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則把功夫下在學生確實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上,從而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思考、創造的能力和習慣。第三,重視和增加實驗、操作教學,鼓勵學生搞小製作、小發明。職業技術學校要有自己的實習基地和車間,要擺脫普通學校的教學模式,以就業爲導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修理、製作工具、器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能只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

二、更新知識結構

教師如果僅憑自己原有的一點知識,抱着課本混日子,是無法承擔教育創新的重任的。在這個信息迅速更新的時代,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擴充知識,不但要具備本學科的基礎知識,瞭解本學科新的成果和理論,還應該廣泛涉獵最新的科學知識,如航天學說、仿生學說、遺傳基因學說、納米技術等前沿科學成果,並能在課內外與學生探討,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三、創新教學模式

我們的許多教學方法是從前人那裏學來的,而目前有一些教師不加區別地否定傳統的教學方法,事實上,推陳才能出新。孔子的一些教學方法至今仍不失其光輝,凱洛夫的課堂五個環節設計雖不能機械套用,但在局部或某個階段的教學中仍然有采用價值……教師應當認真研究一下傳統教學和國內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使自己受到啓發,同時,根據創新教育的要求,選擇適合本地、本人實際的教學方法,實現教育創新。

四、運用新型教學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保證,爲更新和構建科學、高效、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提供了條件。各個地區和學校紛紛以此爲契機突破舊的教學模式,在更新教學思路和手段、設計教學結構和環節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設備、器材、場地等物質條件是運用新型教學手段的基礎,此外,教師也要不斷“充電”,不僅要會運用各類信息技術,還要能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

《教育創新》心得體會 篇三

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使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提高;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增長率是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爲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不僅沒有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反而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我國學生聰明、勤奮、有禮貌、基本只是紮實,但是在動手能力、自主性、創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們缺乏創造性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有關。

在國小試試創造性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性的培養和提高,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尤其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教育下,在學生積極的活動下形成、發展的。創新教育不僅需要改革舊的課程、教材、教法、教學手段、評價方法,更需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師樹立創造教育的思想,明確創造性教育的目的,掌握並在教學中運用創造性的原則是成功實施創造性教育的前提。

1、將課堂單向灌輸變爲師生共同參與,一起學習。

2、變以教爲重心爲以學爲中心。

3、變以知識傳授爲主要目的爲以發展能力爲主要教學目的。

4、變嚴肅紀律,遵守常規的課堂氣氛爲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氣氛。

5、更新教學手段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6、發展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公平對待每個學生,不斷挖掘學生在學習中的內在潛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使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提高;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增長率是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爲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不僅沒有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反而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我國學生聰明、勤奮、有禮貌、基本只是紮實,但是在動手能力、自主性、創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們缺乏創造性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有關。

在國小試試創造性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性的培養和提高,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尤其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教育下,在學生積極的活動下形成、發展的。創新教育不僅需要改革舊的課程、教材、教法、教學手段、評價方法,更需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四

摘要:哲學的教育,是按照哲學的特性進行教育發展,使的受教育者可以掌握人類或者把握世界的一種獨特的基本方式。哲學史這門學科的研究方法與教育方法基本要求一致,而現在哲學教育理念或許已經不能滿足於社會與時代的要求。因此,我們就要理性思考哲學教育的創新,要注重對哲學教育創新的理性思考。

關鍵詞:哲學的本質;德育教育;哲學指引

社會與時代的進步發展,對哲學的學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但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哲學教育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隨着教育科學的繼續發展,教育學又與哲學相結合,這才形成爲教育哲學這一學科。所以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如何讓哲學變得更加“有用”,更加的爲人們服務,也是廣大哲學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一、哲學教育的特定性

概括來說,哲學可以定義爲對事物的思維的考察。如果說“人之所以易於禽獸在於他能思維”,則人之所以爲人,這是全憑他的思維在其作用。在中國古代思想家孔丘等,都從各自的政治觀、道德觀、人性論、哲學觀、認識論等方面出發,討論過關於教育的問題。相應的,在歐洲,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也都用自己的哲學觀點論述過教育問題。

(一)哲學教育也是一種思想教育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並且是老師越主導,學生就越被動,這是一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不是“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思想。我們認爲正確的教育思想應當即不是“以教師爲中心”,也不是“以學生爲中心”,而是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即要“主導—主體相結合”。

(二)哲學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提出,是針對我國在長期教育中只是通過應試教育的分數來評價、選拔學生的這一情況提出來的,換句話說,它是試圖從教育目的上改變忽視學生素質發展的現狀,目的是在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自身思想素質的提高。而絕對的自由選擇是把上帝不存在的後果推演到地而得出的又一個結論。這對素質教育也有着極爲深遠的意義。

(三)哲學教育是一種終身德育教育

終身德育,無論是對理論還是實踐而言,都是終身教育的合理構成要素和基本內容。我們可以從成人道德發展的未完成性來得出,終身的德育有其必要性的。維特根斯認爲,語言是關於世界的圖式。他曾經告訴別人,他把語言看做是圖式的思想是由一個偶然的機會而萌發的。語言對於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語言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德育習慣和德育行爲。

二、哲學教育現今所面臨的問題

隨着中國社會與經濟長期以來高速發展,人們物質文化得到極大豐富的同時,在精神方面上存在的問題必然將影響着整個全中國社會的整體發展速度。而解決書包範文這一問題的關鍵也是最好方法就在於全民的教育。哲學本身就是要“使人作爲人能夠成爲人”,而“教育”在這裏不僅是一個“過程”,而且還是“目的”本身。

(一)哲學教育與哲學知識

我們記住和理解學習哲學知識,就只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也是學習哲學教育的基礎。而在現實中的哲學教育並沒有以哲學的本性爲依託,反而出現了相反的趨勢。所以,我們在這個趨勢下,要認真思考哲學教育的問題,這對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着重大的意義。同樣的也要透徹的理解哲學知識,使之轉化爲積極向上的因素,能更好的促進與發展哲學教育。

(二)哲學教育忽視德育教育

從目前來看,我們社會和國家對德育教育不是那麼重視,這就導致了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智商和成績往往很高,但思想道德素養比較低下,比如會因爲一點小事大打出手或者偷竊等行爲。我們可以瞭解教育是一種知識傳遞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接受體是人。與動物不同的是人是具有思維的,能自己獨立思考,是處於運動狀態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更要注意對德育方面的教育,加強對學生思想素質方面的加強與提高。

三、哲學教育創新的對策

通常來說,人們對哲學與現實的關聯都不是很直接,兩者之間似乎既相互需要又彼此分離,尤其是當哲學被一些哲學家獨特的生活方式表現出超現實的情況時,哲學與現實的聯繫也越發的明顯起來。哲學對於我們今天探討教育問題時最大的助益就是警醒作用,並由此來達到教育自身的認識,這其中也包括教育的施行者和接受者雙方對教育理想、目標和本質的體認的一致性。

(一)教學方法需要哲學的指導

哲學是一門使人變的聰明的學科,學習哲學可以促進我們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的提高,在現實的教育中,教學方法也需要積極哲學的指引。赫爾巴特認爲人無固定心能,人類的心靈活動,是發源於外界輸入的種種觀念,教法上便注重教材的灌輸,以注入法教學。在知識論方面各派別上,理性主義以理性活動的結果便可構成知識,教法上重啓發與思考。

(二)教育目的需要哲學的指引

生命哲學家賦予生命的本質以本體論的意義,個人主義哲學認爲個人爲實在的,其教育目的以發展個人特性,培養個人人格爲主旨;社會主義哲學則認爲社會爲實在的,其教育目的,在造就個人爲社會服務,以謀社會羣體的福利。由於當代社會不斷的進步與發展,哲學教育和教育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的進步,不斷面對和解決社會和人們普遍關注的各式各樣的現實問題,從而促進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與進步。所以我們應當將哲學原理與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結合起來,以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正確性,這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見,我們在對哲學教育進行思考與發展時,不能從片面出發,要理性對待。

【參考文獻】

[1]黑格爾。小邏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何菊玲。教師教育範式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五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大衆化,傳統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如何使高等教育管理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成爲每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當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代高等教育在我國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的華麗轉身。然而,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改革的逐漸深化,傳統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其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不容忽視。

1、教育管理觀念陳舊

一是把高等教育管理當成行政管理,當成單純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對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任務理解膚淺,對管理和教學的密切關係認識模糊。二是重管理輕服務,以行政意志支配教學工作的運行,漠視教師和學生的要求。三是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與教師、學生的溝通交流不足,不利於激發師生的教學熱情和內在潛能。四是把高等教育管理簡單地看做執行、傳達、歸納、整理的技術性工作,對其管理育人職能重視不夠。

2、教育管理體制僵化

一是高等教育管理機構大多比照政府的行政模式設置,運行機制也類似於政府部門,按照政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規劃人才培養目標。二是辦學目標上沒有擺脫精英教育的思想束縛,無論是研究型大學、教研型大學還是教學型大學、應用型大學都追求規模大、專業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設計沒有考慮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人才培養模式千校一面。三是管理制度過於剛性,對教師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方式、考覈要求等管理統一性、指令性有餘,個性化、自主化不足。四是教學管理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陳舊,缺乏對教師教學創新和學生學習創新的激勵,教育教學效率低。

3、教育管理方法落後

在高等教育管理方法上,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形式和手段單一落後。習慣憑傳統經驗發佈各種指令,管理中見物不見人,機械地依靠各種所謂規範化、標準化的規章制度實施管理,忽視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專家和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二、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實施策略

高等教育管理相對於其他教育和社會管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核心是促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的內涵發展。在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實施策略上應強化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教育管理理念

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以教育思想的突破和革新作爲先導,創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的關鍵所在。一是要明確高等教育管理與政府行政管理的根本區別,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有內涵,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的一般規律,將高校教育功能重新定位,使高等教育適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需要。二是要樹立服務意識,關心師生員工在情感與物質上的合理要求,全心全意爲教學、科研做好“保障性”工作,實現高校內部不同要素之間的和諧發展。三是要貫徹“人本主義”教育管理思想,堅持以人爲尊、以人爲重的人文主義價值取向,體現平等民主精神,尊重師生員工的個性差異、思想認識差異、生活方式與行爲習慣差異。四是正確領悟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質屬性,營造生動活潑、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大學校園環境,把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作爲每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2、創新教育管理體制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創新是高校制度性改革的落腳點,是由傳統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向現代新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轉變的根本性標誌。一是要擺脫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政府行政管理機構設置模式和運行方式的束縛。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需要設置教育管理機構,確定運行方式。二是切實推動“黨委領導、校長行政、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高校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障專家學者在相關學術事務中的決策參與。三是結合本校辦學實力和學生情況,定位學校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按社會的人才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總體規劃,設計專業和課程,突出人才的培養特色。四是建立更爲高效、充滿活力的教育管理機制,適當降低教育管理重心,發揮院系的管理主動性,實現學校教育管理體制創新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有機融合。五是建立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富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和考覈方式等環節給教師以充分的自主權,以科學而靈活的教學評價指標檢驗教育教學工作,激勵教師的教學創新和學生的學習創新。

3、創新教育管理方法

高等教育管理方法必須與時俱進,以提高效率爲主旨。一是在落實教育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更多地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尊重師生員工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和形式,調動學校全體成員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二是利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構建基於互聯網的教育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教育管理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引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參照制定高等教育管理的各項目標要求,以高等教育管理的標準化更好地服務於教師的教學科研和學生的成才創業,增強高校的適應力和競爭力。四是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溝通與紐帶作用,及時瞭解高校教職工的願望和利益訴求,推動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進程。

4、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爲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直接要素。

一要根據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從改善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入手,在學科設置綜合化、專業設置寬口徑、課程設置實用化三個層面開展創新聯動,爲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構建更爲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教育平臺。

二要制定較爲靈活的、彈性化教學管理制度,落實學分制和選課制,使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在選擇專業、選修課程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三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教學弊端,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社會化角色的轉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四要完善涵蓋學生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身心素質、個人特長等方面的考覈評價機制,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社會的選人、用人提供科學的導向。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六

摘要:

當前,中職院校的舞蹈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稍顯落後,舞蹈教育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中職舞蹈進行創新教育至關重要。針對目前中職院校舞蹈教育的現狀,本文提出了中職舞蹈創新教育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中職院校舞蹈教育創新

一、中職院校舞蹈教育的現狀

1、生源差異性較大

生源差異性大是中職院校的普遍現象。中職學生的素質存在較大的差異。部分學生曾經接觸過舞蹈,國小時上過舞蹈班,他們很早就學過相關的舞蹈知識,能夠很快地適應教學,跟上教學進度,並且動作更有節律性。但是,有基礎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很多學生在入學前從未接受過舞蹈訓練,對舞蹈一無所知,他們在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能力、基本體態、技能技巧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這些差異在舞蹈教育中都是不能忽視的,學生不同的基礎和發展潛力加大了教學難度。教師在統一的教學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每個動作,找出不符合標準的地方,耐心細緻地進行引導,甚至可以實行分組教學,把基礎相近的學生分到一起。這樣既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基礎差的學生不會因爲與基礎好的學生差距大而失望,使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學習積極性較差

目前,中職學生在學習積極性上稍顯不足。有些學生認爲自己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所以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心中沒有明確的目標,不願意付出努力,討厭艱苦的訓練。這種懈怠的心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面對一些重要的知識和動作,他們同樣表現得不以爲然,積極性的嚴重不足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目標,每天處於懶散的狀態,既不想學習理論知識,也不想刻苦訓練,舞蹈教育的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3、排斥傳統舞蹈

中職學生排斥傳統舞蹈的現象較爲常見,學生更欣賞街舞、霹靂舞等較爲新奇的舞蹈,對民族舞、芭蕾舞等傳統舞蹈缺乏興趣。出現這種情況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街舞等較爲新穎的舞蹈形式在動作、節奏等方面都符合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這也是街舞在年輕人當中很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傳統舞蹈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問題,學生對傳統舞蹈沒有足夠的興趣,不會欣賞傳統舞蹈的美,也不願意欣賞傳統舞蹈,進而不願意學習傳統舞蹈,使得傳統舞蹈的教學處於較爲尷尬的境地。

4、教學模式傳統、單一

目前,中職學校的舞蹈教學模式過於單一,習慣於採取講授的形式,強調口傳身授和模仿。中職院校的舞蹈教學應該採用多樣的教學模式,在多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興趣會得到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二、中職舞蹈進行創新教育的路徑

1、創新舞蹈課程教學

在舞蹈課程的設置中,應該注意安排更多的具有實踐性的實操課程,適當減少單純的理論講授,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際訓練的機會和時間。在教學媒體上,教師要學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要積極主動地將多媒體教學引入舞蹈課堂,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影視等功能。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意識不同於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定式思維,它是我們進行創新的必要準備,擁有創新意識,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實踐經驗,對舞蹈動作等內容進行創新的學生纔是合格的學生。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創新才能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推動舞蹈文化的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做到這樣幾個方面。首先,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學生擁有了創新的基礎才能進行真正的創新。其次,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創新的重要作用,把創新作爲自己的需要。最後,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中職教育培養的學生主要是技術應用型人才,他們都要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市場需求,根據社會對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

4、開展和諧的課堂教學

舞蹈教學要適應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很多中職學生比較靦腆,信心不足,在教師給學生提供表演機會的時候,學生由於不夠自信,往往選擇放棄。所以,教師要努力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放鬆下來,克服緊張情緒,大膽地在舞臺上展示自己。

三、小結

舞蹈教育對中職學生而言,既是一種素質教育,又是一種審美教育,學生在課堂教學和實際訓練中,掌握舞蹈課程的理論知識,形成專業技能,並擁有一定的舞蹈審美能力。只要我們採取恰當的措施,對中職舞蹈進行創新教育,一定能夠提升中職舞蹈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想。試論舞蹈教學中的美育[J]。考試周刊,2011(19)。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七

由於漢語言文學的特殊性,導致了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很大,所以實施就業教育創新就勢在必行。以傳統漢語言文學教育方法作爲基礎,再根據現如今對漢語言文學畢業生的要求,對漢語言談文學的教育體系做出有效的改革,從該類別的根本上進行改革,力求改善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筆者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創新給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就業;教育創新

1.引言

漢語言文學其培養的就是專業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的理論,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從客觀上來講,漢語言文學畢業的專業生,可以考慮新聞文藝出版的部門以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的評論等工作,當然文化以及宣傳方面,也有着漢語言文學的專業人才。

2.師範類就業教育創新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一直就有着侷限性,語文教學工作對於該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講,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現階段高校語言文學的教學多事重視語言還有文學的理論,對學生的文化底蘊還有素養重視,而且不得不承認,學校在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不光是資金的投入,更是人力的投入。但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方面卻被搞笑所忽略。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甚至是一些重點大學,都會在教學時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學習古代的文學或者是現代的文學等課程,只用小部分的時間對學生的語文課程和教學實踐進行培訓。

2.1課程的優化。想要優化課程,就應該對課程做出創新設置,母語教學教師,是對新生後代的影響最爲強烈也最早的一批人,其影響的時間那也是最久遠的,我國的人才能否跟得上社會的腳步,和教師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的關係,所以說,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學生的前瞻性和創新性必須得到提高。作爲我國創新教育培養的新一批預備隊員,將這種精神一代代的傳下去非常的有必要,這更可以使得我國未來的創新人才奠定基礎。摒棄傳統的一聽到底,就是優化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前提,改變滿堂灌等授課方式,就是優化課程的奠基石,老一套的課程體系國語死板,同學在上課期間多數都是左耳聽右耳冒,越聽越困越聽越伐;雖然這種任課方式將教授的能力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聽課之後,教師腦袋裏並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對於如何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元素也很少去思考。所以說,優化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就應該將學生帶入課堂中,使得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真正的做到薰以及侵,並在之後的刺和提中,做到教學的相長。對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改革,可以從增強課程的人文性品格以及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下手。增強課程的人文性品格這一點,可以說是該專業最有特色的一點,學生在這裏在學習本專業內的知識外,還能感受到非常強的人文關懷。這對學生將來任課成教師有很大的幫助。增強課程的人文性,也是爲了呼應新的課程改革,做到教學聯繫實際。在現代的社會當中,無論是國小還是中學的教學,對於人文教育都非常的提倡,不光可以對學生實施人文的關懷,還可以給學生減壓。所以說在高校漢語言文學的課程中,加入人文性的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這一點,詳細的來講,買就是將學生納入課堂的主體地位上,將傳統的學生只需帶耳朵上課的方式進行改變。最直觀的例子,教師可以將要講授的內容告知同學,讓學生預習,並在上課之前進行提問,看誰的問題最有建設性。

2.2實踐能力的提高。一名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實踐,對於該專業的學生來講,對理論課堂知識的吸取只是最簡單的一步,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實踐來提高並檢測自己的能力。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其必須知道應該教什麼以及如何去教,不懂得時間,就是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見波。歸其根本來講,就是學得再好不懂得如何教,終究無法成爲合格的老師。提高學生的時間呢管理就在於對老套的實習的改變,以前的實習都會在學業的最後一年,給學生一個實習的機會,將學生分配出去並實習一段時間,這種實踐的方法對少部分接受能力快的人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但剩餘的大部分人,對於這種實踐的方法卻並不適應,即使用心的學也沒法達到有效的實習經驗的積累,甚至還有剛剛適應這種實踐的學生卻發現實習的階段已經結束了;所以筆者認爲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是對學生的思想上一種根本的改變。在大學的四年時間內,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學生的實習階段。

3.文祕方向就業教育的創新

文祕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的就業選擇對比師範專業的學生確實要好很多,可以說不管是記者還是企事業單位的文職等都非常適合文祕專業的學生;但這並不代表着該專業的學生就業率會很高,近些年文祕專業的學生在表面上確實是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樣子,但事實上文祕專業學生的就業之戀個非常地。所以說對文祕專業學生就業的趨勢進行分析才能找到影響就業的原因所在;進一步的提高文祕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而這也是提高文祕方向工作的根本所在。而文祕方向的工作,幾乎都有着共通之處,就是寫作,而寫作不單單需要清晰的思路,還需要紮實的書寫能力,雖然現社會由計算機代替了手寫文件,但不能否認,紮實的書法以及書寫時清晰的思路還有書寫的速度,在一定過得場合下,可以給與應聘工作的同學帶來很大的幫助。

4.結束語

培養專業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只有跟上市場發展培養出適應市場的人才纔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現代教育辦學的宗旨就是產學結合,而高效的就業教育和教育一樣的重要,漢語言文學並不是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這就使得加強就業指導顯得非常重要,所以爲了適應當今的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就業教育就不可避免。

參考文獻:

[1]陳曇。淺析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J]。學週刊,2015(32)。

[2]王玉竹,淺談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J]。青年文學家,2013.

[3]陳超鵬。淺析漢語言文學教育創新[J]。商,2015(05)。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八

一、現階段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美術教育是比較嚴謹以及科學的,但是也有一定枯燥性,就是照本宣科的形式,非常容易使同學們失去學習的興趣,進而不願意學習美術知識。假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又沒有進行相應的生動講解,同學們就會對學習產生反感。美術教育是一種滲透式的學習知識,更多的是表現在畫外的工夫,其屬性是隱性的,是一個長時間的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需要老師進行積極引導,讓同學們產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在不知不覺就掌握了相應的美術知識。在學校教育中,美術老師不僅只是扮演着老師的角色,更多的時候還要扮演爲一名美工,在學校各方面的建設中體現美學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陶冶同學們的情操,通過實物的展現,全面的瞭解美術作品背後的意義。例如:組織一些美術作品展覽的活動,或者組織同學們去參觀美術館。

二、美術教育的創新思考

1、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老師給同學們講解的都是繪畫的方法以及相應的技巧,而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進與創新。在傳統的課堂教育中,爲同學們提供的都是固定性的思維模式,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而一味的延續固定思維也就阻礙了創新意識的開發。因此,就目前的教學而言,一定要改進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例如:在畫蘋果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所有顏色的顏料都交給同學們,讓他們自己根據想象來描繪蘋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是負責出題目,進行操作的時候,一定要讓同學們自己進行思考,將自己得到的答案畫出來。除此之外,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引進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老師可以邊講解邊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就問題進行思考,並在多媒體中進行相應的操作,進而完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這種方法的實施可以促進同學們進行積極的思考,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並且也體現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

2、建立培養創新意識的情境

對教育模式開展創新改革已經成爲整個教育界的共識,每門學科都在探討怎樣提高同學們的創新意識。美術學科的活躍性非常強,這也就決定了其在創新教學方面有着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就先要讓同學們關注美術,以及喜歡美術。例如: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多媒體的編輯內容轉變爲與本課堂內容有關的一些情境,如,學習山水畫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山水瀑布的圖片以及相應的視頻,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其中的情境,然後關閉畫面,再讓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畫自己的山水畫。利用這樣的方式,爲同學們創建了一個更好理解的情境,進而身臨其境,並且進行充分的想象,以此來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

三、結合教育環境,進行創新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於美術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斷的轉變,並且越來越重視美術教育。美是社會的一種價值體現,從一定程度上而言,人類對於美的追求就象徵着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與進步。要想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就一定要爲同學們提供相應的適宜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纔有可能喜歡美術,進而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緩解自己的壓力。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目中都有一個想象的世界,老師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思維,使其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進而完成美術教學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於美術教育教學而言,只有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纔可以更好的開展創新活動。這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所以,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也就成爲了每位教育工作人員的職責與願望,與此同時,也是科教興國的重要戰略目標。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九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的必要性,然後分析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典型問題,最後基於筆者多年工作經驗,提出了幾點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策略,以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良好、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創新

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已成爲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是聯繫企業和學校的關鍵紐帶。但隨着職業教育的發展,管理體制方面問題日益突出,嚴重製約着職業教育的良好發展。因此,在新時期要推動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關鍵在於解決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問題,針對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存在問題,提出建設性、創新性的解決策略,強化教育體制改革,提高職業教育管理的效用。

1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主要指職業教育中的管理系統組成和領導機構的構建。管理體制的建設有助於調動教育職能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統籌協調職業教育工作,是學校與政府部門共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體現。因此,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由於歷史因素,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在發展之初採用“條塊分割、以塊爲主”的管理體制,教學模式構成爲職業教育學院統一辦學、管理和收益,管理與辦學相結合,各院校、各專業間獨立發展、運營,彼此間缺少相關的交流溝通,導致教學內容多樣化、教學標準與教學方法難統一等問題出現。雖然在早期發展時期,該管理體制和模式對職業教育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從長遠角度出發不利於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市場經濟新時期背景下,傳統的條塊式管理模式更加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必須對我國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創新,激發職業教育的活力,提升職業教育對企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效果,促進職業教育的良好發展。

2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存在問題分析

2.1職業教育管理不規範,職業教育層次區別明顯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迅速,職業教育管理中的規範性問題日益突顯,推動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規範化、系統化是發展職業教育的保障,勢在必行。但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中分屬不同管轄範圍,在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方面存在差異。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不規範造成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培養方向和培養內容難以統一,使得職業教育系統性差,中、高職業教育間存在脫節現象,職業教育層次區別明顯,在職業技能和教學內容上難以銜接。

2.2管理部門協調性差,教育管理效果弱化

要實現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成熟,首先要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使職業教育管理部門協調管理,統籌發展,提升職業教育的管理效果。但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管理部門協調性差,管理效果弱化問題。在現有教育管理體制中,職業教育行政職能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在職權上定義模糊,存在雙方職權重疊,共同監管問題,嚴重製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使得管理職權分配不清,削弱了職業教育管理效果。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建設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一是管理組織形式分散,國家、政府職能部門管理效力弱化;二是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缺乏執行主體,難以保障制度切實有效的執行。

2.3管理缺乏社會積極性,羣衆參與面較窄

雖然我國的職業教育在近二十年來發展迅猛,但在社會公衆的認可度方面仍存在巨大問題,具體表現在公衆對職業教育存在思想認識上的偏見,與傳統中高等教育相比,羣衆的參與面較窄。社會積極性不高。職業教育管理缺乏來自社會、企業和家庭等方面的參與和支持,從而導致教育管理的社會力量薄弱。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對職業教育存在思想芥蒂,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低。因此要實現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就應當將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考慮進去,提高公衆的認可度。

3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策略

3.1定位政府機構職能,加強職業教育規範化管理

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我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力度也逐漸加大。而實現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首先要分析當前教育形勢,在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定位政府機構職能,加強職業教育的規範化管理。政府機構職能的定位要求政府對各職業學校進行宏觀調控,轉變傳統管理觀念,從管理者角度調整自身管理方式和權限設定,實現教育管理的高效性。其次要完善職業教育管理中的行政管理組織,建立起統一的組織體系,以此爲管理體制創新的基礎。通過統一的管理體系,集中行使管理權力,確保管理部門的權威性,強化管理的規範性,在職業教育發展指導和規劃方面發揮管理效力,引導職業教育院校的良好發展。

3.2強化職業教育主動性,促進其辦學效果提高

創新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要強化職業教育的主動性,努力提升其辦學效果。教育主動性的關鍵在於職業教育管理的社會參與度和羣衆認可度。目前職業教育在社會、企業和家庭中認可度相對較低,對職業教育管理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導致管理方面缺少根基。因此創新職業教育體制應當加強職業院校辦學的開放性,積極與社會、企業聯繫合作,與家長交流溝通,提高辦學的透明度,提升辦學活力,以此來提升社會參與度,強化其主動性,從而實現職業教育辦學效果的提升。同時在課程內容選擇和設置方面充分研究,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地方經濟實際設立人才培養計劃、目標,着力提升學員的綜合素質。

3.3完善招生管理和人才市場培育,建立人才供求關係機制

創新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應該關注學員的招生、培養和就業問題。因此管理體制的改革必須着眼於招生管理的革新、人才市場的培育和人才供求關係機制的建立,確保招收學員素質高、學校人才培育質量高、畢業學院就業率高。政府及相關部門首先應對職業教育招生進行總體規劃,根據當地人才市場和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分析,確定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畢業流向等,以宏觀調控手段調整學員招收。院校在人才培育時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執行,注重學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同時注重學校與企業的聯繫,加強合作,建立起長期的人才供求機制,促進人才交流,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之,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職業技能人才參與,更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而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一個高效的管理體制作後盾,爲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教育管理規範性差、管理部門協調難、社會參與度低等都嚴重製約着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通過創新管理體制來解決當前問題。只有不斷加強職業教育管理的規範性、提升其主動性和辦學效果,拉近職業教育與社會、企業間的距離,才能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促進職業教育的良好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志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研究[J]。科學大衆:科學教育,2016(2)。

[2]姜英玉。新常態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6(7):160-160.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十

摘要: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時哲學的學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現有哲學教育理念與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本文從分析哲學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指出哲學教育應當是一種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思想教育,同時針對當前哲學教育在與哲學本性的配合、時代性、目的方法、內容與體系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哲學教育創新的對策,以期爲哲學學科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鑑。

關鍵詞:哲學本性哲學教育創新時代精神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與人文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現有的哲學學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窘境。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長期以來,我們的哲學教育者和學生對哲學教育的特性認識不足,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不當以及落後時代的問題是其主要原因。本文試想從哲學教育的特性人手,多角度地探討哲學教育創新對策。

一、哲學教育的特性

哲學的特性是哲學教育存在和立足的根本理由,它包含了什麼是哲學、哲學的功能是什麼等一系列根本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哲學教育要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它決定並影響着哲學教育過程的一切方面,只有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教育者纔有可能在把握哲學精神的基礎上把哲學當作哲學來教,學生纔有可能學習到真正的哲學。可見,哲學教育的特性是與哲學學科的特點密不可分的。

(一)哲學教育是一種創新教育

“哲學屬於人的自由思維,哲學是在發展中的系統,本質上,理念的本性在於發展它自身,並且唯有通過發展才能把握它自身,才能成爲理論”這也就是說,哲學的本性在於發展,而發展的實質也就是創新,創新就成爲了哲學教育的使命。因此,以問題爲中心,重視問題的研究就成爲哲學教育得以生長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目標。

(二)哲學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哲學教育的本質是爲人自身需要服務的,即完善人的素質,提升人的人格,使人的本質真正得以實現,其目的就是在其他教育特別是各種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的素質,使受教育者把對各種知識的理解提高到哲學的層次上來。

(三)哲學教育是一種思想教育

通過哲學教育的啓迪,學生才能逐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不斷學習和掌握其他具體的方法,使自己通過哲學修養的提高,從自在的主體成爲自爲的主體,並逐步站在人生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等根本性問題上去認識和改變自己,實現思想境界的昇華。可見,無論是對學生的個體還是對社會的整體而言,哲學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哲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哲學教育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專業性的哲學教育已成爲冷門,普及性的哲學教育也成爲一種形式教育。這當然受轉型期日益浮躁的社會風氣的一些影響,但更多的暴露出了當代我國哲學教育的諸多弊病。

(一)哲學教育與哲學本性的背離

霍克海默爾在其《批判理論》中曾說到:“哲學的真正社會功能。在於它對於流行的東西加以批判,哲學是不合時宜的、頑固的。”那麼記住哲學知識,也就只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是哲學教育的基礎。現實中的哲學教育並沒有以哲學的本性爲依託,反而出現了背離的趨勢。重視哲學知識傳授,輕視普遍應用的析學方法。

(二)哲學教育時代性的缺失

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隨着改革開放的深人,社會實踐領域中的工作重心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移,而目前哲學教育所涉及的問題和對象仍然是對傳統社會的狀態與需要,往往把過去看得比現在更重要,把本質比存在看的更重要,把原則看得比實際生活更重要,這樣既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

(三)哲學教育目的與方法的錯位

現階段,哲學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以政治教育爲教學目的的傾向,使哲學教育逐步成爲“政治”的代名詞和政治教育的論證工具,形成了以非哲學的方式進行哲學教育,甚至於把哲學課當作政治課來教的錯位,一味給學生灌輸枯燥的原理和僵化的教條,促使學生爲應試而死記硬背原理。這樣做不僅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批判思維的目的,還會使學生形成對哲學課的逆反心理。在教育方法上,教師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佔據了主導性地位,少有的討論方式也枯燥無味,討論過程對學生的智力缺乏挑戰性;很少從感性出發,逐層深人地探討問題,而習慣於一上來就引人“物質”、“意識”、“主體”、“客體”之類的抽象概念,沒有對現實問題的針對性,非但沒有起到激活學生思維的作用,反而起着窒息創造精神的消極作用。

三、哲學教育創新的對策

(一)哲學教育理念的創新

哲學教學的改革,首先是觀念的變革。由於哲學的本性是批判、超越、創新。那麼,真正的哲學教育就應當從現有觀念出發並離開現有觀念,以現存理論的反思活動揭示出現存理論的束縛,開闢出前人未涉足的角落,而不是在於講出多少哲學原理和記住多少哲學知識。

(二)哲學教育要與時俱進

面對不斷變化發展的現實社會生活,哲學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直面社會和人生中人們普遍關注和困惑的現實問題,將哲學原理與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結合起來,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結合起來,與當前世界不斷前進的歷史進程結合起來,即把時代精神融合到抽象的哲學理論中,以時代精神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三)教育方法與模式的轉變

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時代視野來觀察、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是哲學教育的主要使命,而要完成這一使命,只有在哲學教育中撞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興趣。爲此,必須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一是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二是要採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三是積極開展討論與引導教學。即針對哲學的核心內容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通過讓學生自己思考與探索,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和思維創新,提高學生運用哲學理論所達到的創新思維境界;同時老師在此過程中要積極的正確引導,巧設疑問,多予啓發,讓學生增強自我學習的能力。

(四)教育主體與考覈方式的轉變

哲學教育最根本的莫過於哲學教育者本身哲學理論理解水平與教學水平的提升,這就要求哲學教育者一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提升自己分析、駕馭現實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善於換位思考,尊重學生的思想與觀點,創新教學內容,改變以往就原理講原理的作法,把教育對象的觸角伸向時代的熱點、焦點問題和學生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最感迷茫的心理問題以及最困惑的社會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多視角地思考、分析問題,這樣既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多樣性、時代性和生動性,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哲學教育要注重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哲學教材和教程的編寫工作,及時吸收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材料和新內容,讓衆多普遍認同的具有較強理論水平與實踐性的學術成果成爲教學的主體內容,不斷開拓哲學教育的視野。在考覈方式上,改變以往考標準化試卷的模式,形成平時討論考覈與最終或案例考覈爲內容的新考覈模式,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創新環境。

哲學教育的進步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從方方面面進行探索,這就需要我們哲學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不斷賦予哲學教育新的內涵,使其不斷創新和發展,充分發揮應用的教育功能,爲國家培養更多的迎接新時代所需的具有新哲學思維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