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1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

20xx年x月xx日下午,本人蔘加在局機關舉辦的《民法典》專題講座,主講人爲xx律師事務所的xx老師。xx老師從《民法典》編纂的歷程、地位、頒佈的意義以及各編的熱點來深入淺出的講解民法典的內容,講解中穿插各種案列加深了我們對條文的理解。聽完講座後我獲益良多。

民法典的編纂歷程,可以說是千雕萬琢。回顧新中國立法史,編纂民法典最早開始於1954年,到今年5月28日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典編纂之路走了整整66年,幾乎貫穿了迄今爲止的整個新中國的歷史。編纂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積極迴應社會關切,草案經過反覆修改並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民法典編纂的歷程之久、工程之大,這是因爲民法典對國家和社會的治理、人民的生活有着根本性的影響,國家在制定民法典時不得不慎之又慎。

民法典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爲準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這就將民法典定位爲一部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具有重大意義,王晨副委員長在民法典草案說明中提到:“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徵和標誌”。看看外國的民法典,最早是《法國民法典》1804年頒佈,又被稱爲《拿破崙法典》。該法典一掃法國的封建制度,確認和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開啓了法國的近代化道路。其次是《德國民法典》1896年頒佈,當時德國統一不久,需要一部統一的法典爲民族鑄魂、爲國家築基、爲統一的市場建立統一的交易規則。《德國民法典》開啓了德國強盛的道路。而離我們最近的日本《日本民法典》1898年頒佈,是明治維新中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日本民法典》全面學習西方的民法制度,開啓了日本近代化的強國之路。可以說民法典常常是一個國家在歷史的上升拐點處立下的一座里程碑。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民法典的制定,恰逢其時。

民法典的內容“接地氣”。這是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爲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這1260個條文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無疑就是一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換一種說法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爲事關每個公民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xx老師在講解的熱點中就有物權編中對住宅使用權70年後自動續期的明文規定;對小區公共區域收益歸屬問題的確認強化了小區業主權利保護;在人格編中加強了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在婚姻家庭編新增加了30天離婚冷靜期,訴訟離婚的兩次起訴間隔由6個月改爲一年;在侵權責任編中把時下爭議的高空拋物問題也納入其中;等等一系列的社會熱點問題在這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民法典實實在在的做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應。

總而言之,民法典是一部能讓社會更公平發展、讓羣衆步入幸福安康生活的法典;是一部能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的法典;是一部值得我們每一位公民認真去學懂它、尊重它、並用好它來維護我們切身利益的法典。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2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誌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在這部七編,84章,1260條的民法典中,處處彰顯着對“人”的深層次關切。可以說,民法典中的每個條款都是民本情懷的生動映照,字裏行間都書寫着“接地氣”的關懷,是一部彰顯“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法典。

國家治理現代化,人格平等是關鍵。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以人爲本的立法宗旨。弘揚人的主體地位,“平等”與“保護”貫穿法典始終。在體例上將人身關係置於財產關係之前,體現了“先人後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單列了人格權編,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在此基礎上,民法典明確“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權編則明確界定隱私以及侵犯隱私權的不法行爲,規定個人信息收集、處理的基本原則以及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等,構成了規範國家權力、保護人民權利、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法律依據,爲民事主體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民法典,守護“人民的利益”。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文明進步的象徵。相信隨着民法典的誕生和實施,必定更好地守護每一個公民利益,也必將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3

20xx年,對於學習法律的廣大幹警來說,實現了學習法律的夙願。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這是一部以人民爲中心的法典,迴應了民生的關鍵問題,爲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供了現實性的需要,具有里程碑意義。

按照上級組織工作安排以及法院幹警學習《民法典》的自覺性,要把學習和掌握《民法典》作爲頭等大事來抓,學好、用好《民法典》。目前正在進行原文學習,並積極參加《民法典》系列講座,通過學習,收益匪淺。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彙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爲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慼相關。

以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爲指引,充分認識民法典頒佈和學習的重大意義,《民法典》迴應了人民的期待,充滿了以人民爲中心的底色。《民法典》的頒佈實施,必將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爲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4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誌發表了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認同法律、尊崇法律,這就離不開有力有效的宣傳教育。黨的_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提出了“三個講清楚”的明確要求,爲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是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調整規範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係和經濟關係,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羣衆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比如,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重要財產權,人格權是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婚姻家庭制度是規範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的基本準則,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等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羣衆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二是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範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託的財產關係、交易關係。比如,民法典明確平等保護物權的基本原則,吸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最新表述,等等。實施好民法典,“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是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爲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在民法典中,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係。一方面,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必須清楚自身行爲和活動的範圍和界限,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羣衆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另一方面,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係和諧有序。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5

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法律就談不上保障人民權益,要保障人民權益,建立法治國家、依法治國,首先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將保護人民合法權益向縱深推進。

民法典具有中國特色,具有實際指導意義。民法典的誕生不僅整合了新中國成立以來70多年長期實踐以來形成的民法規範,還吸收了中國民族優秀的法治傳統文化內涵,並且具有強烈的以人民爲中心的社會主義法律基本屬性,是充分結合了中國國情和社會民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集大成者。

民法典通過固根本、穩預期促進發展。人心定才能事竟成,要定人心就要提供好的法治環境,要充分保障人民權益,要爲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首先要固根本,這個根本就是以法律形式再次強調市場對經濟的決定地位,強調我國堅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心;其次穩預期,用法典的形式保障權益,用更深入的法制化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消了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爲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提供堅強的法律支持。

實施好民法典,要廣泛開展民法典宣傳教育工作,將其作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抓住機會加強普法教育宣傳,提升公民法律素養,要宣傳好法典條文、闡釋好法律精神、運用好法律實踐,明確社會主體權、責、利的邊界,堅決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能力,讓民法典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真正做到普法惠民。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6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文章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在民法典裏,處處充滿着溫情,處處體現着正義,偉大意義諸多,人間冷暖也有體現。

比如,禁止放高利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爲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事爲沒有利息。

婚姻更加牢固,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30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婚姻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間屆滿後30日內,雙方應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爲撤回離婚登記申請。設置離婚冷靜期,爲了自願離婚的當事人在登記離婚中設置適當的時間門檻。促進當事人冷靜思考,妥善抉擇,既能夠保證當事人的離婚自由。又能夠保障雙方當事人做出正確抉擇,保護好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以外,有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賠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自己借的錢自己還。民法典草案吸收了現行司法解釋的有效做法,規定夫妻共同債務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或者夫妻一方以個人的名義爲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負擔的債務,否則不予認定。

以上種種,都體現着民法典的溫情,體現着保障公民從搖籃到墳墓的法治思想,在我國,甚至世界民法史上都有着重大意義。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7

_日,單位組織全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第12期《求是》雜誌上的重要講話《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通過學習交流,對《民法典》有了淺顯瞭解。

編撰《民法典》,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對我國立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習,愈發感受到了《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俱有重要意義;對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可謂社會所需,民之所向,一切以人民利益爲中心。

隨着社會不斷髮展,對於社會來講,《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範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託的財產關係、交易關係,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民衆來講,多元化的生活使民衆對於法治的需求也愈發迫切,對於非法律從業者的普通民衆來說,《民法典》的頒佈實施迴應了人民羣衆對於法治和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民事活動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靠,房產買賣、遺產處理、高空墜物、佔道糾紛、個人信息保護、衣食住行、老人贍養、生產經營等等,幾乎所有民事活動,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捍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更是指出,要加強對《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然而,對於非法律從業者而言,民法典體系龐大、專業性極強,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這就需要專業人士加以解讀,並用普通羣衆聽得懂的語言,將民法典送到基層一線,可謂是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必須要打通“最後一公里”。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係和經濟關係,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羣衆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羣衆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宣講《民法典》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要讓民法典成爲公衆隨身攜帶的“寶典”,就要高度重視普法工作,讓公衆懂法;就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讓公衆信法。馳而不息,久久爲功,民法典必將不斷髮揮其善治意義,無愧於法典之名。然而在系列宣講中,更應該使民衆明白,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參加《民法典》宣講心得體會8

一、民法典的編纂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編纂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着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根據黨中央的工作部署,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接續努力推進編纂民法典工作,先後十次審議民法典相關草案,組織全國人大代表兩次研讀討論民法典草案,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積極迴應社會關切。經過反覆修改的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該法典在本次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通過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和願望。

二、民法典將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爲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民法典作爲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民法典》的頒佈實施,必將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爲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頒佈實施,標誌着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誌着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臺階。

三、民法典頒佈與實施與廣大人民羣衆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

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彙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爲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慼相關。民法典的頒佈,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佈,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展,讓羣衆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建設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民衆智慧得到極大發揮、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具有的歷史價值。

四、作爲法律工作者的律師要把學習和掌握民法典作爲頭等大事來抓,學好、用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爲龐大的法律,被譽爲“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共七編,依次爲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這1260個條文涵蓋了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參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巨大影響還體現在對其他民事單行法的吸收合併上。《民法典》正式頒佈實施後,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