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鬥者觀看心得體會多篇

2022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鬥者觀看心得體會多篇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2022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鬥者觀看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22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鬥者觀看心得體會1

爲慶祝第112個國際“三八”婦女節,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展現全市職業女性在各行各業拼搏進取、創先爭優的靚麗風采,弘揚全市廣大女性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新徵程中的“半邊天”作用。即日起,陸續講述最美巾幗奮鬥者的故事,點贊逐夢前行砥礪爭先“她力量”。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高晶超 樺川縣萬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高晶超,出生於1976年,是樺川縣萬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寒地山藥規模種植第一人,首創山藥養生煎餅。曾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黑龍江省勞模、全省脫貧攻堅奮進獎、佳木斯市首屆“三江英才”、市三八紅旗手等稱號。她從2014年開始創辦樺川縣萬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一路從白手起家到現在的初具規模,成長的背後是一個共產黨人巾幗不讓鬚眉、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她在創業中始終不忘村裏鄉親們,帶領村裏婦女和她一起種植山藥實現致富,並建成山藥養生煎餅生產線一條,對推動村民就業、農民增收發揮了顯著作用。合作社更是成爲全省“互聯網+農業”有機山藥種植示範基地、扶貧就業基地和省巾幗創業示範基地。

高晶超從一個平凡普通的農家女,成長爲婦女姐妹創業的“領頭雁”、市三八紅旗手、省勞模、全國巾幗建工標兵,是因爲無論命運怎樣在朔風中滑行,她始終站在凜冽的風口,堅定不移地導航着生命的方向。在無憂的年華,她曾罹陷命運的黑洞剛結婚的幾年,經歷過2000年全國生豬價格一落千丈讓她傾家蕩產,也經歷過2002年初冬的一場暴雪讓她100畝地的水稻顆粒無收。那幾年,只要是能掙到錢,再苦再累的活,她和她愛人都去做,在5年時間裏,她們夫妻倆硬是憑着自己的雙手還清了所有的外債。命運對她的考驗還不僅僅如此,愛人的兩次車禍,讓剛剛恢復一點元氣的小家庭再次陷入絕境。2011年兒子在家門口被一輛過往車輛撞飛,兒子的病情穩定後,望着孩子稚嫩的小臉蛋,她內心百轉千回的情感在這一刻都化作了幸福的淚水。在寒地黑土上,她與山藥結緣因爲給車禍後的兒子調理身體,高晶超開始接觸藥食同源的山藥。她認準了外運的山藥在寒冷的北方有無可估量的價值和市場。2011年,高晶超開始嘗試種植山藥,經過兩年多的試種,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黑龍江省氣候條件,在黑土地上規模化種植山藥的方法。

她打破了黑土寒地不能種植山藥的禁區,率先在高寒地帶成功地種植出潔白的山藥,成爲遠近聞名的山藥姐,她自己的家庭率先脫貧。成立合作社,帶動鄉親們致富她脫貧後不忘本,爲了反哺鄉親,聚合集體的力量和智慧,規模化地種植山藥,讓土地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在鎮政府和村委會的支持下,2014年12月,由高晶超牽頭,成立了樺川縣新勝村萬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最初由14家組成,高晶超被推選爲理事長。在高晶超的帶領下,僅用三年時間,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山藥育苗基地,帶動65名貧困人口務工增收,戶均增收5600餘元,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帶動63名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1000元。爲家鄉父老鄉親真正實現脫貧致富當好領頭雁,排頭兵。不斷嘗試探索,拓展脫貧新途徑當合作社生產的黑土寒地山藥成功地銷往全國之後,高晶超又高瞻遠矚地引進一系列藥食同源的經濟作物,種植棚室油桃、李子、蘋果、雪蓮果等特種經濟作物600多畝,其中棚室20多棟。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以寒地黑土山藥、棚室油桃、吉盛李子等作物爲主,以綠色水稻種植爲輔,以牛蒡、秋葵、黑胡蘿蔔等經濟作物爲探索的種植模式,摸索出一整套種植特色農產品的經驗和技術。高晶超的合作社先後帶動百餘個貧困戶,勞動增收40餘萬元。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她是幸福的,有黨的好政策,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注、引導、支持、幫助,無論未來創業路上有多難、有多苦,她將竭盡全力勇往直前,把山藥事業做好,帶領她的團隊努力打造寒地山藥第一品牌!

2022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鬥者觀看心得體會2

近日,中宣部、全國婦聯評選出10名“最美巾幗奮鬥者”。她們是中國女性的先進代表,向社會傳遞了愛黨報國、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展現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巾幗風采,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綻放芳華,譜寫了璀璨的奮鬥篇章。

助力鄉村振興:“把學會的知識爲祖國和人民服務”

楊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2010年,她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江門村,帶領鄉親們努力拔窮根:創新“稻+鴨+魚”共作模式種植紫黑香糯,帶動村裏年收入300多萬元;聯手大學生村官成立“苗村倌”電商服務中心,幫助村民銷售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出資建設扶貧加工車間,創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裏產業覆蓋率達100%。2020年,江門村實現94戶326人全部脫貧。

“未來,我要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繼續貢獻青春力量!”楊寧說。

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還有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爲當時的深度貧困地區東鄉族自治縣和漳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投放種羊2.1萬隻,帶動8個鄉鎮、6個合作社開展規模化養殖。她還新建8個黑木耳種植基地,吸納350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爲建檔立卡戶分紅865萬元,支付土地流轉費142萬元。

鄉村振興的道路,見證了她們的不懈引領,也見證了她們的醫者仁心。

2022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鬥者觀看心得體會3

李桓英,女,漢族,1921年8月生於北京,中共黨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7年,爲了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主動捨棄國外優厚條件,毅然回國投身到麻風病防治工作,長期奔波在雲、貴、川等偏遠山區,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兩側鎖骨和肋骨都摔斷過。她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爲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爲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何樑何利科技進步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楷模,2019年榮獲“最美奮鬥者”稱號,2021年入選“3個100傑出人物”。

李桓英同志的先進事蹟廣泛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衆特別是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以及海外僑胞僑眷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對她的由衷敬佩。大家認爲,李桓英同志是醫者仁心的世界級麻風病防治專家,是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優秀代表、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愛國歸僑的學習榜樣。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爲榜樣,從黨的英雄模範身上感悟信仰的力量,從黨百年奮鬥歷程中汲取前行動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_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進者、搏擊者、實幹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她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爲李桓英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國家衛生健康委、北京市委有關負責同志以及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代表參加了有關活動。

2022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鬥者觀看心得體會4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患病者臉部、肢體畸形,加之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和歧視,患者忍受着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1970年,李桓英在中國流調現場第一次見到了麻風病患者,她就暗下決心,立志要攻克令人聞風喪膽的麻風病。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於北京。她先後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而後成爲世衛組織首批官員。1957年,7年期滿時,世衛組織主動提出續約5年的邀請。可此時,事業的發展和優渥的生活擋不住李桓英一顆愛國之心,錢學森等一批科學家毅然回國報效祖國的消息更激勵了她。她謝絕世衛組織挽留,瞞着已經移民美國的家人,隻身一人繞道歐洲,幾經周折,於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祖國。

每當被問到爲什麼選擇回國?李桓英總是堅定地說道:“因爲我是中國人,祖國是我的根,我絕不能忘本。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舉,正是急需人才之際。我要把學會的知識爲祖國和人民服務。”

選擇麻風病防治,李桓英以科學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這種執着成爲她鮮明的職業精神。1978年改革開放後,李桓英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在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將全部精力貢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在那個“談麻色變”的時期,迷信和恐懼是麻風病的大敵,就連許多從醫的人也對麻風病人繞道而行。而李桓英卻始終都是面對面接觸,從不畏懼。每來到一個患病的村寨,都會引來村民們的一片驚奇:村裏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她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就喝,飯捧起就吃。病人試探着同他握手,她就拉着他們的手長時間不放。

“麻風病傳染性有限,可防、可治,不可怕。只有深入到病人身邊、進行非隔離治療現場研究,才能解病人之疾苦、消社會之歧視。”李桓英說,“每當我想起麻風病人在承受疾病與歧視的雙重摺磨而過着痛苦淒涼的生活,我就非常難過,這也更加堅定了我要跟麻風病作戰的決心。”

雖然氨苯碸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問世,但麻風病的防治在世界上還沒有更成熟更有效的方案。爲了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李桓英敢於創新,她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使我國的麻風病人從原來的11萬人下降到不足萬人,而且年複發率僅爲 0.03%,遠低於國際組織年複發率小於1%的標準。

傳染病無國界,但醫生有國籍。李桓英教授作爲中國的醫學科學家,心懷大我,把人民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同時更是將中國防治麻風的方案貢獻給世界,爲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1994年“短程聯合化療”治療方案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推廣,爲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解除了疾苦。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爲“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極大促進了麻風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幾十年來,李桓英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縮短了療程,消除歧視。她解決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爲我國政府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爲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策略、防治技術和措施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6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當月,95歲高齡的李桓英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工作了快60年,從回國開始就從未後悔,但我深知如果不入黨我一定會後悔。”李桓英說,“以前我總覺得自己還不行,還不合格,現在我覺得自己應該合格了。”

李桓英一生孑然一身,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麻防事業,在國內外麻風病防治領域取得了常人難以超越的成績,贏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如今,已過期頤之年,她仍然心繫麻防事業。李桓英說:“對於徹底戰勝麻風病,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願意在崗位上爲黨和人民繼續工作,爲實現沒有麻風的世界而奮鬥。”

2022閃亮的名字最美巾幗奮鬥者觀看心得體會5

甘公榮,1958年出生,江西蓮花縣人,1974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工商銀行系統“十佳儲蓄員”、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江西省三八紅旗手、萍鄉市十大傑出青年等一系列稱號。現擔任江西省婦聯兼職副主席、萍鄉市蓮花縣龔全珍志願者協會顧問等。

甘公榮是“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老人的三女兒。作爲名門之後,甘公榮繼承家門的紅色基因,秉持着父輩“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家訓,在紅色精神傳承的道路上從未停歇。

1974年,16歲的甘公榮國中畢業,因父親甘祖昌堅持要把上學的機會讓給更貧苦的孩子,於是滿腹委屈的甘公榮回家當起了農民。

在甘祖昌的言傳身教下,她很快成了幹農活的一把好手。1978年,國家落實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政策,甘公榮被分配到縣電影隊做電影放映員。此後3年,她跟隨放映隊跋山涉水、走村入戶,放映電影上千場。

1981年,甘公榮調入工商銀行蓮花縣支行,在當儲蓄員的16年間,她經手的錢多達幾億元,沒有出過絲毫差錯,而且還攬儲了上千萬元,是其他儲蓄員平均水平的3倍。

甘公榮說,她的工作是屬於國家分配,所以她很珍惜國家給予的這次工作機會。工作崗位上的甘公榮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她始終把父親的箴言當作自己的工作準則:“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人做,只要認真地去做,無論幹哪一行都能出人才。”直到退休,甘公榮也沒有忘記父親的話,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她用實際行動迴應了父親的期待。

工作幾十年,甘公榮以自己的初心和父輩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踐行着承諾,以自己飽滿的熱情、紮實的作風、認真的態度,不但贏得了同事和周圍羣衆的好評,更無愧於所獲的榮譽。她把平凡的崗位作爲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不斷地爲之奮鬥。

退休後的甘公榮受到井岡山幹部學院的邀請,定期爲學員宣講甘祖昌將軍和龔老的先進事蹟,弘揚他們一心爲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課後,甘公榮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志願服務工作上。

1999年,甘公榮得知湖上中學學生李建平因家境困難面臨輟學,便主動和他結成幫扶對子,每月資助李建平,一直到他考上大學。2011年11月,蓮花縣琴亭鎮建立了龔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務網絡,下設6支便民服務隊伍,甘公榮自願加入志願者服務隊並擔當隊長一職。

2013年,龔全珍發起建立了“愛心救助基金會”,甘公榮負責基金的管理。她聯通整合了多方社會資源,推動有關組織和社會人士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奉獻愛心。現在,該基金會已爲衆多困難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雖已是花甲之年,甘公榮依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着幫助別人的事情。她說:“爸爸媽媽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是我家的家風家教,也是傳家寶,我這樣做,還要把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傳給我的兒子、孫子,現在他們一有空我就要帶他們到鄉下去走訪,讓他們看一看別人的生活,瞭解別人的困難。這樣,當我老得動不了的時候,志願服務的事業還有人能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