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解讀

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解讀

——深入學習貫徹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

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並不能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更不能阻擋一年一度精心繪製的宏偉藍圖。在萬衆齊心奮戰疫情之時,這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出爐了!帶着使命,帶着期盼,像春天一樣準時!

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更是春耕生產的重要時節,我們如何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如何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中央一號文件都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了哪些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領會。

今年的一號文件說了,2020年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

每一年的三農工作都很重要,但2020年相當特殊,因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這一年,要全面實現中國百姓口中代代相傳,熱切期盼的“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黨中央認爲,完成上述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奪取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全面勝利!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三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是明確了工作重點,就是對標對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二是強化了政策舉措。針對基層幹部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和工作落實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精準施策,提出了一些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強化了補短板的政策支撐保障。三是強調了抓好落實。圍繞補上影響脫貧攻堅質量和全面小康成色、到2020年必須補上的突出短板,逐項抓好落實,確保如期完成。所以,今年的總要求,特別提到了:

 兩大重點任務:一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二是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

一、五大舉措攻堡壘——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出徵、親自督戰,全黨全社會總動員。截至2019年底,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9500多萬,平均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770個貧困縣已經或擬摘帽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我縣以全面深化改革爲動力,搶抓發展機遇,破解發展難題,特別是完成貧困縣“摘帽”、絕對貧困“清零”歷史性任務,脫貧是全面小康的底線任務,雖然我縣已實現了貧困縣摘帽和絕對貧困“清零”,但絕不能掉以輕心。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以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脫貧成效考覈反饋認領問題整改工作爲抓手,全面實施鞏固提升工程。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還有一些最後的堡壘必須攻克。這些堡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較差、基礎條件薄弱、發展滯後、公共服務不足,是多年想啃沒啃下來的硬骨頭。必須集中力量進行強力幫扶,確保如期脫貧。還有一個是特殊貧困羣體,也就是老弱病殘等困難羣體,對特殊貧困羣體,要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對這類缺乏勞動能力的羣體,通過統籌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在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好剩餘脫貧任務。目前預計還有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還剩下50多個貧困縣尚未摘帽。重點是在普遍實現“兩不愁”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扶貧小額信貸等支持政策。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二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已經攻下來的陣地必須牢牢守住,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查補漏洞和缺項,同時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動態識別,及時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納入幫扶。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擴大貧困地區退耕還林還草規模。深化扶志扶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三是做好考覈驗收和宣傳工作。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深刻揭示脫貧攻堅偉大成就背後的制度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減貧生動故事。四是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堅持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繼續執行對貧困縣的主要扶持政策,進一步穩定扶貧工作隊伍,強化基層幫扶力量。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五是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貧困狀況將發生重大變化,扶貧工作重心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爲常態推進。要抓緊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將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

 二、八大方面補短板——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公共服務落後是農民羣衆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最直觀的體現。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標對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出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8個方面的短板。

一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方面。要致富先修路,路、電、網等都是關乎農村發展的主要基礎設施,首先要推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在完成具備條件的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任務基礎上,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等通硬化路建設,支持村內道路建設和改造。基本實現行政村光纖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普遍覆蓋,即“村村通”工程。落實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應由政府承擔的管護費用納入政府預算。做好村莊規劃工作。

二是農村供水保障方面。重點是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任務,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大通縣是西寧市水塔和本縣的供水水源地,作爲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始終加強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建設不放鬆,做好水質監測,強化監督管理,確保西寧市及大通縣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保障農村供水。

三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鄉村,承載着無數人的鄉愁,關係着廣大農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讓農村更清潔更宜居?一號文件要求,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村莊清潔行動等方面着眼,部署建設農村“美麗家園”,順應億萬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目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積極進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0%,90%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大通縣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觀,但要看到,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與廣大農民羣衆的期待相比,農村人居環境仍然存在不少差距,是農民羣衆最真切的民生痛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夢,我們要乾乾淨淨迎小康。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村莊乾淨整潔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是鄉愁得以安放的基礎。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農民羣衆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推進“美麗家園”建設。要着力引導羣衆轉變不良生活習慣,不斷健全長效保潔機制,美化提升村容村貌,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進一步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面上推開,打造美麗宜居村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對未來鄉村面貌的憧憬,也是鄉村振興戰略要實現的美好願景。美麗鄉村建設,要因地制宜,在一街一巷、一牆一屋的細節上下功夫,讓鄉村留住鄉愁。

四是農村教育方面。硬件上,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統籌小規模學校佈局,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軟件上,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有計劃安排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支教。落實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政策,教師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增加學位供給,有效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問題。重視農村學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加強農村特殊教育。大通縣將繼續推進薄弱學校改造,大力引進緊缺學科教師,全面改善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完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效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

五是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在建好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消除醫療服務空白點的同時,重點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簡化鄉村醫生招聘程序,支持高校醫學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工作,鄉鎮衛生院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對應聘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工作的應屆高校醫學畢業生,給予大學期間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允許各地盤活用好基層衛生機構現有編制資源,鄉鎮衛生院可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做好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將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範圍。大通縣進一步深化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聯體等改革,加快建設“健康服務共同體”,促進公共資源、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加大醫療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醫療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新醫療資源作用,讓全縣人民有更便捷、更優質就醫條件。加大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持續推進專項整治,確保食品藥品安全。

六是農村社會保障方面。主要是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加強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精準管理,合理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多形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疾人護理服務。大通縣作出要求,要創新開展養老服務。高質量辦好“愛老幸福食堂”,着力構建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托育服務。要加大農村幸福院建設力度,已經建好的要注重發揮作用,注重傳承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全力解決好“一老一小” 問題。

七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方面。主要是擴大鄉村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鼓勵送文化下鄉、實施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等。支持鄉土文藝團組發展,扶持農村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發展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等(例如:大通的老爺山花兒會、皮影戲、宴席曲、明長城遺址、景陽土關村等都要加強傳承保護)。以“慶豐收、迎小康”爲主題辦好小康之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

八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方面。要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建設。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加強農膜污染治理,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做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藥化肥減量、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等提出要求。

需要強調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補短板任務,重點是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不是完成現代化的短板。因此,補短板必須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盡力而爲、量力而行,把當務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政策執行簡單化和“一刀切”。

三、五大政策保供給——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政策一:穩定糧食生產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裏主要裝中國糧。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是充裕的。但我們糧食安全形勢非高枕無憂,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並不穩固。十幾億人要吃飯,這是我們最大的國情,糧食產量滑下去容易、提上來難,供求吃緊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影響整個大局。多少年的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複雜,越要穩住農業、穩住糧食。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釋放了鮮明的政策信號。一是壓實各級責任。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覈,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要保持基本穩定,真正動真碰硬,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二是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基本收益,讓農民種糧不吃虧。三是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支持產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讓地方抓糧不吃虧。四是加強技術服務。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託管服務模式,推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強調,當前,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

大通縣在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積極開展備耕春播工作,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及早部署儲備物資,確保春耕生產開好局、起好步。記者近日在大通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站倉庫裏看到,“通麥2號”、“互助紅”、“高原437”等適合大通地區播種的小麥糧種已儲備齊全。據瞭解,今年大通縣已儲備農作物糧種是五大類26個品種,將近307.86萬公斤。

政策二: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豬糧安天下。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針對2019年以來生豬生產和豬肉價格出現的波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穩價保供政策舉措,推動生豬產能開始逐步恢復,但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必須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爲重大政治任務,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採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一是壓實地方責任。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保障豬肉供給。二是落實支持政策。嚴格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舉措,抓緊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糾正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和搞“無豬市”、“無豬縣”問題。三是抓好疫病防控。嚴格執行非洲豬瘟疫情報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發進程。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落實防疫人員和經費保障,在生豬大縣實施鄉鎮動物防疫特聘計劃,確保疫情不反彈。四是推進轉型升級。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對中小散養戶的防疫服務,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五是加強市場調控。做好豬肉保供穩價工作,打擊擾亂市場行爲,及時啓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堅決防止出現脫銷斷檔、價格暴漲。支持奶業、禽類、牛羊等生產,引導優化肉類消費結構。

政策三:真金白銀補短板——強化“人地錢”要素保障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2020年到了收官決勝的最後關口,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的短板,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強化“人地錢”要素保障方面出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一是人才保障方面——引進人才。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人才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和支持能人回鄉,引導在外創業有成、熱愛家鄉的創業能人、社會賢達返鄉創業,帶動村民創業就業,提高產業發展的創新力和競爭力,鼓勵和支持企業興鄉,引導有社會責任感、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家到農村投資興業,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出抓緊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有組織地動員城市科研人員、工程師、規劃師、建築師、教師、醫生下鄉服務,城市中國小教師、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二是用地保障方面——用活土地。提出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各類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合理確定輔助設施用地規模上限,明確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提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於發展鄉村產業。明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產業用地。三是投入保障方面——保證財政投入。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上指出,毋庸諱言,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中國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所以,當前財政收支壓力很大,許多方面都在壓減支出,但是補“三農”全面小康短板的投入一定要確保。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三農”投入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相適應。按照“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農”要求,抓緊出臺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意見。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的金融機構,適度擴大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合理設置農業貸款期限,使其與農業生產週期相匹配。

政策四:穩定農民工就業

落實涉企減稅降費等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工作力度,提高農民工技能提升補貼標準。農民工失業後,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享受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出臺並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以政府投資項目和工程建設領域爲重點,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排查整頓,執行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制度,落實根治欠薪各項舉措。實施家政服務、養老護理、醫院看護、餐飲烹飪、電子商務等技能培訓,打造區域性勞務品牌。鼓勵地方設立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將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範圍。

2月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鐵路集團召開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協調小組全體會議明確要求,要突出工作重點,優先做好貧困地區農民工返崗就業工作,確保農民工穩定就業。

政策五: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

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在試點基礎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強對鄉鎮審批宅基地監管,防止土地佔用失控。紮實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爲重點,進一步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四、四大法寶治基層——加強農村基層治理

一是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沒有好的班子很難持續推進美麗鄉村的建設、管理、運營。爲此,要培養造就一批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建強基層堡壘,激發組織動力。要努力提升村幹部隊伍帶領羣衆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水平,深入研究村莊發展優勢,想方設法壯大集體經濟,爲建立更加有效、充滿活力的鄉村治理新機制奠定物質基礎。組織羣衆發展鄉村產業,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帶領羣衆共同致富;動員羣衆參與鄉村治理,增強主人翁意識,維護農村和諧穩定;教育引導羣衆革除陳規陋習,弘揚公序良俗,培育文明鄉風;密切聯繫羣衆,提高服務羣衆能力,把羣衆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築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發揮黨組織在農村各種組織中的領導作用。加大在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持續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加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

二是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沒有和諧穩定,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人民羣衆由衷感到權益受到公平對待、利益得到有效維護、尊嚴情感得到更多尊重。堅持縣鄉村聯動,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鄉鎮和村,提高鄉村治理效能。縣級是“一線指揮部”,要加強統籌謀劃,落實領導責任,強化大抓基層的工作導向,增強羣衆工作本領。建立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鄉鎮是爲農服務中心,建立健全統一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一站式辦理。行政村是基本治理單元,要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村規民約,紮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大通縣嚴格按照西寧市做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要求,着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治理機制。全面推進“依法治縣”,教育引導各族羣衆增強法治意識、規則意識,共同建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環境。

三是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大通縣持續深化“楓橋經驗”大通化(“楓橋經驗”即:依靠人民羣衆就地化解矛盾,形象的概括爲“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引導羣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注重立足實際,不斷總結經驗,發揮“紅袖章”“藍馬甲”和村(社區)幹部、網格員等人緣地緣優勢,採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糾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持續整治侵害農民利益行爲,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徵地拆遷、農民工工資、環境污染等方面矛盾。

四是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推進,嚴厲打擊非法侵佔農村集體資產、扶貧惠農資金和侵犯農村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爲,推進反腐敗鬥爭和基層“拍蠅”,建立防範和整治“村霸”長效機制。依法管理農村宗教事務,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防範邪教向農村滲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工作,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開展農村假冒僞劣食品治理行動。打擊製售假劣農資違法違規行爲。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全面排查整治農村各類安全隱患。

2020年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繼續響鼓重錘,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紮實工作,切實完成好“三農”各項重點任務,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標籤:文件精神 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