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父母規後心得體會多篇

聽父母規後心得體會多篇

聽父母規後心得體會篇1

學生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逐步瞭解社會,開闊視野,增長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也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使我們自己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在整個社會實踐中,自己能夠不怕苦不怕累,勤奮工作,盡力、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能夠用心進行有關方面的自學並用心向別人請教學習;能夠熱心幫忙不同小組去完成他們的任務;能夠用心思考並提出自己的推薦看法等等;與此同時也發現自己的知識面不夠廣,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廣泛的學習;自己有時做事還缺少一點耐性和細心。從這次實踐中也有不少的收穫和心得體會,以下就來分享一下。

一、我們需要堅持團隊精神打造奇蹟。

這次實踐,我想我們其中每一個成員都清楚這一點我們是一個從開始各不相識,爲了共同的目標聚在一齊,去完成一項共同任務的團隊,只有大家都做好,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這樣的組隊方式能夠鍛鍊與人合作的潛力。在等我們組員來的時候,我自己心裏一向都想如果再有機會,無論有多麼艱苦,我仍相信團隊。

二、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選取所要做的事,尊重選取。

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選取所要做的事,我覺得好對,這不是辛不辛苦,難不難做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尊不尊重自己的選取,願不願意去做的問題,既然選取了,就要好好地去做好自己所選取的事,全力做好工作,完成任務

三、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他人。

我們都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守株能待兔最終會遭到失敗,只有全心投入,纔能有真切的感受。最令我難忘的是在調查過程中請人幫忙填問卷的情境:很多時候兩個多鐘的時間只做了10來20張的問卷!填一張最多隻要5分鐘而已!其實也有原因的,主要是不相信,被問人不相信這些,所以拒絕;有時候是我們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敢隨便問人,因爲自己怕被拒絕以及聽到一些難聽的話語,所以不停尋找一些少拒絕的對象。之後問着問着,可能問多啦,膽子也大了,也可能覺得被拒絕也沒有什麼,能夠再來的,就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了,放開膽子去請他們幫我做調查,被拒絕了,還帶微笑說:“沒有所謂,謝謝”,狀況也便逐漸好多了,自己從中也鍛鍊了口才。

此刻再想一想心得體會,其實只要正確地看待被拒絕,機會能夠自己去創造。我們就應懂得相信自己,也懂得相信別人。

聽父母規後心得體會篇2

初讀《父母課堂》是我一次在單位值班的時候。孩子其實早就把書帶回家,並非常誠懇地告訴我,媽媽你一定要好好地看啊。可是自己總是工作太忙,家務太多,並未靜下心來認真的閱讀。在單位值班能安靜地讓人完全放下平日裏的一些心事,靜下心來翻看起這本書來。誰知這一看,讓以前總是難捱的時間竟如流水般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我完全被這本書吸引了。

書中有教育大家對教育的科學引導與忠告,有老師和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鮮活的事例,自己在閱讀的同時不禁對照自身對孩子的教育,思考在教育上是否存在着不足與問題,是否與專家的觀念不謀而合,我們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是否適合孩子自身的特點,會對她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最喜歡書中“父母忌語”和“孩子心聲”這兩個版塊。雖說篇幅不大,但正如書中所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父母對孩子心靈的保護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可能自己的一句習慣語,卻讓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正如書中所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心裏”。怎樣走進孩子的心裏呢?那就是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太多的時候,我們以父母自居,對孩子嚴加指責,忘記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尊嚴;太多的時候,我們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卻忘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心智還沒有達到成人的標準。因此,身爲父母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與孩子平等溝通,理解他們、信任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從心底裏都想成爲一個好孩子。

這是我讀第一本《父母課堂》的一些心得,其實思考的遠不止這些。我想以後我會期待着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每一期新的父母課堂,我想我會與這本書成爲朋友,從那裏學到更多的有益的教育方法,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聽父母規後心得體會篇3

我是個被父母捧在手心裏的孩子,一直不曾做過家務,總是享受這方面的疼愛,所有的事情他們都幫我做好了,這次我心血來潮想做一下家務,體驗一下做家務的感覺。做完之後後,我覺得爸媽是真的辛苦,家務活也不是那麼好做的。

我做的第一件家務就是掃地拖地,先把地掃完,才能拖地,掃地也是一個技術活啊,要是一直拿着掃把在那胡亂掃一通,根本就掃不乾淨,而且必須使力,不然很多垃圾依然在原地,我從來沒有做過這個,此次做這個,還真累人。掃完地,倒完垃圾,就拿拖把拖地了,我第一次拖,所以還做錯了好多步驟,剛把拖把從水桶裏拿出來就直接拖了,然後地上全是水漬,越拖越髒,然後還是爸爸看不過去了,在旁邊指導我做,他先讓我把拖把的`水瀝乾一些,再去拖,就會好一些,不然越拖越溼,地面就短時間都幹不了。等我把家裏的地都拖一遍,我累得不行,全身都是汗,這讓我感覺到媽媽每天都不輕鬆了,爲了保持家裏的整潔,每天都要打掃,真的是一個體力活。

第二件家務就是洗碗,我家沒有洗碗池,必須拿盆裝水蹲在地上洗,洗完還要漂兩遍。我打好水蹲在地上洗,纔沒洗一會,我就蹲不住了,真的難受,洗一會就要站起來休息一會,不然都受不了。我好不容易把碗洗完漂完,我的背都直不起來,這讓我想起媽媽每次蹲在地上那麼久,那得累成什麼樣。而且長時間雙手泡在水裏,手都起皺了,我的手這樣,何況媽媽的呢?我才發覺自己以前是多麼不孝,看着媽媽做這些家務,我從來都沒有插手幫忙,還以爲很簡單,理所應當的接受爸媽的服務,這個家是大家的額,我也是有義務的,以前小就算了,現在長大了,我還是這樣,就是自己太懶了,被養嬌了,也是自己太不懂事了。

我做這兩個家務都已經累成這樣,爸媽把整個家務都包了,一天做下來是真的特別累的,我現在自己親身體會到了,以後我都不會讓爸媽他們兩個做了,我也會幫助他們把一些家務做了,減輕他們的工作,也讓他們多多休息。我也在慢慢長大,這些事情也必須要學了,這是基本的生存技能。我在此感謝爸媽的照顧,讓我無憂無慮成長,從今以後家務我會幫着一起分擔的。

聽父母規後心得體會篇4

作爲家長,我是幸福的,因爲孩子是我一生中最美麗的收穫;然而作爲家長,我又是困惑的,因爲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

燈下翻開《父母課堂》,孫雲曉的一篇《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映入眼簾,讀着,讀着,我的心裏豁然開朗,我明白了做爲家長一定要懂得尊重、懂得信任,才能讓讓孩子成功地接受教育。記得“知心姐姐”盧勤老師曾經這樣說過:“我有一雙愛的眼睛,5分鐘之內就能發現這個孩子與別人不同的地方,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在我眼裏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

父母的'第一職責不是發現孩子的缺點,而是尋找契機去激發孩子的潛能、發現希望。我家孩子曾經很不愛學英語,特別是聽讀的時候很畏難,有明顯牴觸的情緒,勸說、呵斥對他也根本不起作用。有一次,我靈機一動,拿了個單詞裝作不懂的樣子問他,他讀出了這個單詞,說這個單詞是聰明的意思。我反問了一句:“那我可不可以這樣說呢:you are a clever boy?”頓時孩子就開心的笑了,很主動的打開電腦跟着光盤學習英語。以後隔三差五,我就會向他“請教”,給他更多的自信。當他慢慢的對英語學習有了一些興趣,我就送他去外教老師家裏上課。現在他很喜歡外教老師,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

我想,孩子的轉變或許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其實對孩子來說,父母的信任本身就是一種讚賞的態度,當孩子面臨困難時,這種信任可以給他進步的勇氣。父母是孩子的導師,更是孩子最想取悅的人,每個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尊重與信任,而不是懷疑與喝斥。讓我們靜靜心,當孩子有不足的時候,看到他更多的優點;讓我們消消火,當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他更多的鼓勵與信任。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已經懂事了,已經非常優秀了……

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有本著作叫做《要相信孩子》,其中說道:“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爲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書中闡述了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的重要性。指出孩子無論是在天性中還是在後天的成長要求中,對信任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和必要的。事實就是這樣,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相信,會使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以及自尊感和自立感的提升。這樣,孩子會增強獨立處理事物的積極性,勇氣倍增地面對所遇到的困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切忌搞“一言堂”,認爲孩子什麼都做不好,不會做,事事都要替孩子做主,給孩子拿主意。特別是孩子相對獨立的生活圈和學習圈範圍之內的事情,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處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斷地學習自立的過程。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信心去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坎坷,不要懷疑孩子的能力。能力的養成需要鍛鍊和實踐。

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吃一點苦頭也許會成爲孩子成長的基石。家長愛孩子,請從相信孩子開始吧!

聽父母規後心得體會篇5

在這個暑假裏,帶給我最大的收成是領會到了家人做家務的辛苦與疲乏。爸爸和媽媽都上班去了去了,做家務這一項“重任”便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掃地拖地,洗碗刷鍋,收拾牀鋪,樣樣都不在話下,雖然做家務活所用的時刻並不算太長,但是,我仍然覺得自己身心疲乏。我躺在沙發上,不論心裏怎樣勸說自己不要放下站起來繼續勞動,但都在此時無濟於事。

就在我汗流浹背的訴苦家務活又累又繁瑣的時分,我才領會到了爸媽的辛苦,每一天早起晚睡,從來沒有真正的放鬆歇息過,整天像陀螺相同轉來轉去。而我呢每一天坐在家中只是寫作業、玩電腦、看電視,哪有他們辛苦我只會藉着爸媽比我大,小孩子只用專注學習不用做家務之類的託言把所有家務活都推到他們身上。

在這個暑假裏,我才發現原先自己能做的有如此之多,我也知道到我已經長大了,我不就應什麼事情都交給爸爸媽媽來處理,我就應在自己有充足時刻的情況下,幫家裏人分管一些家務活,自己的事情我有必要會自己做,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淘氣固執耍賴皮了。我有必要盡我最大的努力,減輕他們的負擔,讓他們也能夠抽出時刻來放鬆自己,享受日子。

自此之後,我懂得了要時刻繼續家裏的潔淨整潔,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着自己不行推脫的責任,我不能再以年紀小,學業重爲理由而不幹家務了。責任跟着年紀的增長逐漸增多,越來越重。此刻我的責任是:爲了長大的日子,要好好學習;爲了不讓爸媽操心,要照顧好自已、學會自立。

這一次的做家務讓我明白了大人的辛苦與自己的責任、義務。感謝這次做家務的時機。

做家務,真好!

聽父母規後心得體會篇6

兒子拿回來的《父母課堂》我堅持每期都看。從剛開始的興趣逐漸變成了依賴。因爲在那裏面我總能找到教育兒子的方法,還有許多能讓我和兒子共同討論的話題。

在今年第三期中有一篇文章讓我反思了許久,題目叫做《讓孩子知道錢的意義》。文章中講了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重要性,教我們要告訴孩子錢是怎麼來的,要向孩子傳達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讓孩子知道亂花錢的可怕後果。並用名人當範例,形象描繪了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鹽少了,菜淡而無味;鹽多了,苦鹹難嚥。

看完文章我深思了許久,對照文章我跟兒子探討分析了他的現狀,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兒子的財商並不是很高,優點跟缺點並存。不亂花錢、懂得存錢是兒子的優點。但是不知道節約,不會花錢就是他欠缺的。找到了缺點,我跟兒子開始了要做理財小高手的歷程。雖然不是件簡單的是,但我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從文章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爲一名國小生的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購物要求,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髮育受影響。而若家長不肯消費,孩子就會出現叛逆情緒。因此,面對一羣沒有正確消費觀,心智也未完全成熟的小皇帝,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與他們鬥智鬥勇。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懂得節儉是美德。必須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對於每一分錢都不能任意揮霍。引導孩子們與家長換位思考,體會家長的艱辛。哪怕只是很少的幾元甚至幾分錢,也要讓它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開卷有益,打開《父母課堂》你會發現它會讓我們許多迷茫的父母找到了方向,我會堅持讀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