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清明節節日心得感悟精品多篇

清明節節日心得感悟精品多篇

《感悟清明》 篇一

歲歲清明,縷縷相思念親恩。

一年一度,清明又至。

這一植根於傳統深處的緬懷先人追述祖恩的節日,在我心中激起追憶逝者的波瀾。

我和往年一樣,約子女一起到我父親母親墓地燒紙掛錢,焚香叩拜;又和老伴一行數人專程到岳母、大哥墳上祭掃。

中國的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祖節日。

據專家介紹,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曆史。

清明最早是一個表徵物候的節氣,它在春分後半個月,此時春色已濃,陽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茵。

氣溫漸漸升高,正是農耕的大好季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古代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就把寒食延至清明,由於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就合二爲一,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

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

清明踏青在宋代最爲流行。

清明掃墓在唐朝就開始盛行,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在繼承。

清明祭掃緬懷先人的形式多種多樣。

傳統的有燒紙掛錢,修墳除草。

近年來又出現一些新形式,如:獻一束淡雅的鮮花表達無聲的交流和思念;植一棵長青樹,掛上先人名,意在將思念植於土中,四季長青;在家供奉牌位,家人團聚,共同祭拜,教育後代飲水思源。

我還覺得清明節寫篇懷念文章,寄託對先人的哀思,既不落俗套又意義深遠,也不失爲一種好形式。

從2008年開始,清明節作爲法定的假日,這一決定得民心、合民意。

清明假日化是對這一傳統節日的正名。

以前曾一度認爲清明掃墓祭祖是迷信。

千百年來人們在清明節裏通過掃墓祭祖的方式懷念先人,“慎終追遠,明法厚道”,體現了感恩祖宗,傳承家庭榮譽的文化傳統,怎能說是迷信呢?

今天鼓勵人們過清明節,正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悟和認同。

清明節不僅是掃墓這一形式,它承載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

寄託着炎黃子孫崇敬先人,仰慕先賢的情懷,它對延續中華民族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精神起着巨大的作用。

清明假日化,我們更應該深刻領會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要通過對先人的感恩、敬仰,獲得思想昇華,通過對先人的緬懷,獲是靈魂的薰陶。

祖宗恩情不能忘,傳統文化不能丟!

清明節的真正意義就在於讓我們民族的優良文化得以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退休後有時間回憶過去,一個個先我而去的親人、好友,他們的形象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我一一的將他們的事記下來,以寄託哀思。

“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他們就將這些文字翻出來重溫一遍。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我對已逝的親人之恩,雖難以回報,但我始終沒有忘記他們。

他們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力量,他們的坎坷讓我認識了歷史,懂得了人生。

讓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能得以相傳,是對是錯任評說。

這就是我一個古稀老人提筆作文的目的。

清明節感悟 篇二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 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節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農諺。清明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在4月2日也是清明節的前夕,老師帶着我們兩個班排着齊整的隊伍走向公園中的烈士塔。到我們來到時,已經有兩個學校在等候掃墓,我們排在第三個,我們站在臺階旁邊等候邊練習着詩朗誦。

終於輪到我們進行掃墓了。我們兩個班排着整齊的隊伍來到烈士塔下。我想現在站在烈士塔下的同學老師們,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帶九分憂傷的。

掃墓活動開始了,小主持人對烈士們進行了讚頌,然後讓我們默哀一分鐘,當時,現場上十分安靜,靜得彷彿一根針掉地也能聽到,我們每一個人都低着頭閉着眼睛,默默地爲守護我們國家犧牲的烈士哀悼。默哀結束後,由我們班爲烈士獻上詩朗誦《緬懷先烈》。在那一句句有感情的詩句中,帶着我們的尊重,帶着我們的一顆顆感恩。敬仰的心。我們把心獻給了捨生死要守護國家的英雄戰士們。我們詩朗誦結束後,又聽了五五班的演講。結束後,我們到紀念碑前撫摸他們的靈魂……

我們今天的快樂生活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我們要繼承他們不怕犧牲流血,勇向前的奮鬥精神,長大後建設我們美好和諧的家園。

清明節感悟 篇三

4月6日的早上,天氣不是太好,但我們還是準備去外婆家掃墓。一路上,交通非常擁擠,我坐在車裏很無奈,車子想一條長龍一樣停在那裏不動,還有不少車禍呢,但是車外的景色吸引着我,打開車窗,可以聞到一股清香的氣息,那時在市區所沒有的,路邊的桃花,油菜花,白玉蘭(清明節作文200字)等都爭奇都豔。你還可以在田間看到一股股的黑煙,那是人們爲了紀念已故的親人而化的紙錢。

經過1個多小時到了外婆家,我們拿着紙錢,蠟燭和紅紙袋走向墓地。媽媽她們走在小路上,我騎着自行車走在前面。到了墓地,我看見大人們邊燒着紙錢,邊合着手許着心願,可孩子們個個象小鳥似的歡蹦着。也許等我們長大了也要這樣嚴肅吧。

清明節感悟 篇四

清明節的來歷還得從春秋戰國時代說起,晉獻公的妃子設毒計謀害申生,申生自殺。他的弟弟,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起走的人,都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有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他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他,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烤熟了就送給他吃。等他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他猛然憶起舊事,馬上去請介子推受賞。可是,他已經和老母親躲進了山裏。於是放火燒山,最終在山上找到了他們的屍體。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並定位這天爲“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節天上就會飄飄起一點雨絲,好像是在祭奠死去的人。我和父母一起在姥姥的墓前祭奠。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噼裏啪啦“震耳的鞭炮聲在我身旁響起,好像在對死去親人的祭奠。按照老一輩的說法,先用白色的布擦乾淨墓碑上的灰塵和雜草。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和愛戴。再買一些花束放在墓碑前。再用買來的紙錢來燒。最後在墓碑前磕頭,以表示對死去親人的尊敬。今天我站在這裏,一想到以前姥姥對我種種的好,兩行熱淚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媽媽在旁邊對我說:”別哭了,走吧!“我擦乾了眼淚。在那愣了好久,才慢慢反應過來跑了幾步跟上了他們的步伐。

在走的時候,我們回了回頭再次向她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清明節感悟 篇五

今天是清明節,我坐在電腦前,用寫網文達形式來表達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昨天,是我們姐弟去給父母掃墓的日子 ,遺憾的是,我卻不能去,因爲我感冒了,在發燒。真的很想念他們,不知道兩位老人在天堂過得幸福麼?我想一定的,因爲他們終於能夠在一起相依相伴一輩子了。

清明節是一個特別傷感的日子,每一個失去親人的家庭,都會在今天,格外的思念自己已逝的親人朋友,我,更加想念我的父母,每到這個時節,我的思緒就會隨着春風,飄到了那個很久很久以前的過去,他們都在我的身邊,父母那慈祥的笑臉,時時刻刻的在我眼前。

如今,一切都已經再也不復存在了,我再也看不到他們,至今我始終無法相信,她們已經離開我,離開我們每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記得媽媽下殯那天,我們進入弔唁廳。

送媽媽的情景,我們哭着,當時真的好想再摸摸她的臉……好想再擁抱她一下,彷彿那是最後的訣別,進了那扇門,人就真正的消失了,只剩下一堆灰塵…

周圍的一切我都聽不見,只聽見那家人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也包括我…

今天卻沒有去看望你們,我躺在牀上徐徐的向窗外看,心中依舊是不平靜的,此時此刻,眼前又浮現了她們那張笑臉,還是那麼清晰,她們好像在對我說:“什麼時候再過來看看爸爸媽媽,你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和姐弟們好好相處 呀。

爸爸媽媽,我不能去給你們掃墓了,希望你們不要介意,我真的很想去看你們的。,可是我在發燒呀,媽媽,雖然是4月了,雖然是春天,可是天氣也還是涼,你一定要多穿點衣服…生前你們一生節儉,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樸素了一輩子,現在和父親在天堂,你們一定不要委屈了自己,要吃好的,穿好的,不要讓兒女惦記…

爸爸我真的很想念你…真想吃您做的蝦米餅,您做的糖葫蘆,還有我小時候最愛吃的疙瘩湯…可是你都不能再做給我吃了…

4月,春風吹拂,黃花遍地;天空陰鬱,春雨連綿,而我的思念,隨着那微微的風,早已飄到了有我最親最愛的親人的地方……

爸爸媽媽,天堂保重,我知道你們在天上會看着我…… 女兒在這裏哭拜二老了。

清明節感悟 篇六

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這個節日已經到來了,可是晴空萬里並沒有下雨的痕跡,但我還是帶着一顆沉重的心去祭拜我去世的親人們,探望他們。

那是一個晴朗的天氣,可我的心猶如一顆石頭壓得那麼重,由於在這以前我一次也沒去探望過他們,只是每次都在聽奶奶說的,我每次都希望去探望一下他老人家怎樣僅此而已。就在這時我的願望實現了,去的路上我心不在焉偶爾回答一下表姐的問題,我心裏想着:爺爺你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否聽見我想你的話語呢?

一路上我們摘了許多的鮮花給爺爺,讓她老人家開心一下並知道她孫女來看她了;我們默默的走向爺爺的墳地去,而真正走到那裏是我的心裏的石頭落下了,但空氣彷彿一下子凝固了起來,我的雙眼一直死死地盯在墓碑上,我見到爺爺了。

可是當我要去獻花是我在路上的衝動一下子沒有了,只是單純的膽怯和逃避而已,最後我只是看了一下爺爺便走了。

這個清明節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也讓我看到了爺爺。

清明節感悟 篇七

“噼裏啪啦!……”一陣陣炮竹聲響了起來,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咱們不謀而合地來到山上掃墳。今日,我、媽媽、哥哥一家、外公、婆婆一同爬山去掃墳,一路上咱們歡聲笑語。俄然聽見一位正在上墳的老奶奶像個宣揚防火隊員正告咱們:“上墳後,必定要等火滅了後才脫離,對面的山昨日都起火了。” 咱們來到外婆的墳前,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扯開點着。燒完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比及紙錢燒完、火滅。咱們一行人才慢慢脫離。在下山途中,咱們邊採蒿菜邊說笑。俄然,從不遠處的油菜花地鄰近的樹林傳來“噼裏啪啦!”聲,向山腰望去,一縷縷青煙直衝天空。接着聽見“着火了,快去救火!”地叫喊聲。一瞬間,青煙減退,咱們也向山下“撤離”。真是驚險的一幕。伴隨着驚險,咱們的蒿菜也採摘半口袋了。快到山腳了,不遠處有一火堆雄壯的燒起來了,都以火上三竿了。逐漸的火勢肆無忌憚地猖獗,連孝竹都吞沒了,咱們無法控制,只好趕忙撤離。而有些在火災鄰近的人,不肯承受勸說,持續吼叫着往火災現場竄,風也跟着竄起來了,火也跟着向四周竄。咱們在撤離的一起企盼着救火隊趕忙到來。晚上我吃着熱騰騰的蒿菜粑,儘管有些高興,但還在爲那場火災祈求。期望咱們在清明上墳的一起,牢記安全、防火。

清明節節日心得感悟 篇八

在清明節期間,下了很多雨,路人都快死了。問當地人在哪裏買酒並擔心?牧童笑了,沒有回答杏山村。

清明節讓人懷念祖先,讓人懷舊,讓人悲嘆,讓人振奮。它包含了許多他們祖先的故事。當他們被埋在地下時,他們的故事將會結束,剩下的只會被記住。

據我所知,4月5日是中國的傳統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就會上升,這是春耕和播種的好時機。因此,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種樹種樹,不過清明節”等農業諺語。然而,清明節也有一個習俗。在清明節,煙花是不允許的,只有冷食可以吃。

清明節,又稱清明節、鬼節和鬼節,與7月15日的中秋節和10月15日的元旦節合稱爲三個鬼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根據古老的清明節習俗,當人們參觀墓地時,他們應該把酒、食物、水果、紙幣和其他物品帶到墓地,在他們的親屬的墳墓前提供食物作爲祭品,燃燒紙幣,爲墳墓耕種新的土壤,折幾根嫩枝插入樹枝上,然後磕頭、敬禮和崇拜,最後吃了酒和食物回家。

“聽風雨”當然指的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慾死。問當地人在哪裏買酒並擔心?牧童指着興化村杜牧在這首詩中寫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感悟清明 篇九

清明,草長鶯飛,小雨聲稀;清明,撫今追昔,緬懷先祖。

清明,我們飲水思源,修墳祭祖,敬奉先人。

那壘在墳塋的一鍬鍬泥土,那飄向空中的一縷縷青煙,那虔誠之至的一個個叩拜,表達的是後人的心意,彰顯的是我們對先輩的敬重與懷念,傳承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清明是感恩與追思的日子。

千百年來,清明節已成爲人們恪守的掃墓祭祖、瞻仰先人的日子。

清明節,短短的法定小假日,縷縷思親之情和濃濃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氛圍在九州的天空和大地上瀰漫。

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先烈,感謝先賢恩師;人們不約而同地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祭奠逝者,緬懷先人;有的不遠萬里,認祖歸宗,回鄉掃墓。

如今,人們逐步拋棄了一些陳規陋習,鮮花祭祖、網上祭奠等方式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中華民族“根”的意識、“孝”的文化在清明節得到了真切而文明的詮釋。

國家的法定假日,肩負着傳承傳統文化和特定價值觀念的使命。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忙碌的人們沒有忘記這個感恩節。

在追思中學習感恩,更多的是在感恩中感悟生命的真諦、生活的真理。

值此清明節之際,讓我們一起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人和事。

讓我們的老人安享晚年生活,讓我們的子女懂得感謝生活與親人,去讀懂那或慈祥或深沉的'父母之愛,讓我們與愛人彼此體貼關懷,讓我們與朋友真心相處。

讓我們珍愛生命,珍惜擁有,善待親人,也善待自己。

清明,它既是一個節日,也是一個節氣。

清明時處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一切皆清潔而明淨,到處生機勃勃,是一個極富詩意的節氣。

歐陽修有詩云:“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清明時節,人們紛紛走出戶外:垂髫孩提撲蝶追逐,年輕的朋友踏青賞花,耄耋老人悠閒放紙鳶,好一場春天的嘉年華會!人們親近自然,自由吸納大自然的純陽之氣,享受着春天的無限光明。

清明是我們與春天的約會,是生命飛揚激發的季候,它充滿着對生命的祭奠與感想。

清明是俏麗溫柔的,更是孝順的。

清明,讓我們多一點昂揚,少一點低沉;多一點悠揚,少一點淒涼;多一點感悟,少一點追悔。

讓我們在祭祀祖先、懷念先人的同時,更多的擁有感恩、責任與使命,讓清明這一傳統文化得以永久的傳承,並賦予它更加文明的新內涵。

清明節節日心得感悟 篇十

清明,目光觸及這兩個字,首先躍入腦海的便是那雨紛紛、欲斷魂的清明節,然而卻忘記了,這清明兩字也是這季節的特點,三四月的春,清明的。很。

今年的清明沒有雨,天也只是象徵性地陰了一會兒,陰暗過後的天,便顯出了原有的明。春的天空遠沒有秋天的藍,秋天的高,只有那一縷縷的軟綿綿的雲絲,或直或曲,纏繞在微藍的天空,像是被稀釋多次的藍墨水染了白布一般,鋪在天幕上。藍與白揉在一起,不高不低,風一吹,就能飄下來圍在身邊,或是托起三四月風箏牽掛的線。

清明的風不似冬天的凜冽,不似夏天的沉悶,不似秋天的蕭瑟,就只是微微潤溼的空氣,有力地卷着春的味撲向你,讓你知道春的氣味,讓你感受春的氣息,然後便超越你,撲向下一個仍然裹在冬裏的人。

古往今來,多少頌春的詩文佳句,問一句爲何,只答一句:它擔當的起。的確,它擔當的起。三四月的春,柳樹也冒了芽兒,是清的。青裏透着水光,不下雨、天氣再晴朗的日子也透着水光,所以柳樹上掛着的新芽兒,是清的。不需要張大眼睛注視着四周,只須略略掃一眼,腦海裏便會蹦出一串串生機的代名詞,繞的人滿目都是青色,都是那伸展着的生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爲何這樣一個節氣要放在這樣一個清明的季節裏,我寧願相信那個最美好的說法,只有在這樣的清明裏,才能將人們從那些深沉的悲痛里拉出來,慰以他們最清明的生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