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愛心心得體會600多篇

愛心心得體會600多篇

愛心心得體會600篇1

經過整整一週的勞動,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偉大和必須。也深刻體會到勞動的光榮和好逸惡勞的可恥,當然還有勞動的不容易。也讓我變得拘束自己的行爲,以保持衛生爲榮,以亂扔垃圾等破壞衛生的行爲爲恥。

這次勞動的實踐,通過以小組爲單位,每天在班長和組長的帶領下,將任務分配後,大家一起協力完成的。在這一週勞動期間,我們每天從事的是將所劃分區域打掃乾淨,比如掃垃圾,清理樹下的枯葉子和幹樹枝等。不湊巧的是這周降溫了,大風忽忽的刮,但是我們組還是積極的認真打掃着,因爲大家心裏都奔着一個目標就是趕緊打掃乾淨,完成所分配的任務。

爲期一週的大學公益勞動結束了,然而在我的心裏它卻已經成爲我大學四年期間十分珍貴的一段快樂時光。這不僅僅是一次勞動,而是同學們對我們的大學的一份發自內心的反省與感恩。四年的學習生活,四年的做人做事,我們的大學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我們這一週的勞動更多的是在回饋我們的校園,回報一直以來爲我們服務的老師和後勤保潔人員。

可能很多同學不屑於做這樣的小事,總想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其實做什麼事都需要腳踏實地,需要把每個細節做好。沒有在每件事情上的認真負責精神,任何事情都不會辦好。古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嗎?我們要培養的就是這種做事情幹工作的良好品質。這對我們以後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也正是學校安排公益勞動的目的之一。

這次的集體義務勞動,還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溫暖,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老師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義務勞動,讓我們對勞動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的光榮,讓我們重視勞動,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義務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

作爲即將踏入社會還未畢業的我們,這一星期的勞動也讓我們更加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增強了我們對社會的認識。不管怎麼樣,學校組織這樣的公益勞動我相信這對我們以後在社會上的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愛心心得體會600篇2

我是一名大學生志願者,我時時刻刻爲我是大學生志願團中的一員而自豪。

這次志願者服務的經歷也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爲在學校裏的學生、作爲在社會裏的個人,我們也應該學會服從、付出、充滿熱情。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努力,以黨員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積極爲人民服務。

青年志願者活動是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社會風氣,是當代社會注意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爲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業。努力做好這項事業,有利於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範。這是當代大學生的行動指南,是當代青年志願者的使命。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願者,其實我參加志願者就是希望能給社會帶來多一點的愛。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總會覺得缺少了愛,缺少了被關懷。尤其是隨着人漸漸地長大,接觸到更多的人與事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就越來越複雜。同時我們會對這個社會越發不滿,覺得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很虛僞的社會。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份愛,是一種對弱勢羣體的一種無名的愛。我相信憑着這心中的一份愛的種子,從我做起,從我們年輕人做起,我們可以讓自己,讓別人看到這個社會始終還是溫暖的。所以從這方面看,我覺得我們更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其中。參加協會,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體驗。

作爲一個志願者,在助人的同時,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時,志願者也可以從中得到思想上的昇華,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關愛他人,也更深刻地領會到生命的意義。而且,支援者的活動,也爲我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提供了一個鍛鍊自己的機會。

青年志願者活動是微小的,因爲它涉及的範圍太有限。它又是偉大的,因爲他在有限的範圍中讓老人露出了笑容。讓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與自身的價值。同時,它也提升了現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養了現代青年的助人爲樂、團結互助的高尚品德。彰顯了我們青年的時代風貌和精神風貌。讓我們爲這一事業來奮鬥吧!

讓我們這些新時代青年來擔負一些微弱的社會責任。奉獻出一點微弱的力量!

愛心心得體會600篇3

參加愛心公益活動,使我深深的認識到了。做人不能只爲自己着想。也應該爲身邊的人或者爲人着想。所以,我一直努力讓更多的人關愛他人。瞭解他人。讓更多的人蔘加到公益活動中來。自覺地爲他人,爲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青春雖然很美好。但不要忘了有更多的人等着你去關心。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愛心公益活動。因爲我是第一次參加這類活動。所以。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過。在各位領導以及會長的帶領之下。讓我更加的知道愛心公益活動的重要性。也讓我知道如何去關心周圍的人或事。在這裏,我收穫到了很多。也知道如何去和別人溝通。怎麼去和別人相處?這些價值都是用金錢買不回來的。並且你也可以提高與別人溝通的能力。所以參加愛心公益活動是很有必要的,你還在等什麼?有時間就參加吧。可別讓自己後悔了。

既然你參加了愛心公益活動。就要不怕吃苦,不嫌麻煩。犧牲自己,奉獻別人的精神。而且在你參加了之後,要有一種團結協助,和平相處。認真做事,團結他人意識。從這次活動中。讓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溫暖。而且現在由於一切都向前看。做什麼事情都講錢。這導致了一些人的眼中充滿了金錢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號召更多的人蔘加到愛心公益活動中來。這對於那些一切都向前看的思想,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我們要弘揚正能量,傳播愛的精神。讓陽光灑滿每一個角落,讓世界充滿愛。

愛心心得體會600篇4

讀完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感受頗多。最令人感動的是李老師那一腔投身教育的滿腔熱情,以及學生們純潔美好的心靈,着實讓我佩服和羨慕。誠然,在李老師的世界裏也有不愉快,也有不完美。但是,他甘願竭盡所能,來做那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特別是他常說的那一句”我這是在還債啊“,可謂真的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我知道,我可能不會像李老師那麼的優秀,但是,我願意以李老師爲榜樣,不斷鞭策自己,爲之而奮進。

看了李老師在教育中的點滴小故事,真是讓人爲之震撼,爲之動容。例如將汪斌父親送他的雞蛋每天煮給汪斌吃;送錢給家境困難的寧瑋,讓她改善伙食,增加營養。特別是讀到李老師給學生過生日,送上生日的祝福時,我內心由衷地佩服、由衷地震撼。李老師居然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送出不同的禮物。例如書籍、生日蛋糕、精美的書籤等等。特別是生日禮物上的祝辭,更是讓人讀來倍感親切。那些收到禮物的學生內心又怎會不開心呢?李老師真是做到了和學生亦師亦友,真正的”把心靈獻給了孩子“,能夠做李老師的學生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李老師正是用他的真誠和愛心爲我們闡述了何爲崇高的教育,也教給我們爲人、爲師的道理。給學生們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幫助、多一點安慰,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說: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我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愛心心得體會600篇5

上週,我瀏覽了一下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因爲時間關係,只是粗略瀏覽。縱然如此,但書中的內容讓我感觸頗深。

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他們卻都對自己的祖國有着深深的愛,對親友都很真誠。每個月老師都會給那羣少年進行精神說話。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爲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作爲老師,每天面對那麼多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有優點,也有很多缺點,所以我們必須要一視同仁,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們,即使他們一個個良莠不齊,我們也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心,甚至超過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不但是愛優生,也愛差生。例如,學生生日時他給學生送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對班級中學生輪流家訪等。

李老師在書中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所有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別人,愛能給人力量,給人溫馨。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

愛心心得體會600篇6

春節期間我認真閱讀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的教育手記,使我感染最深的是培養“優秀學生”六大方法。目前我國有幼兒和學生三億左右,在這樣一個廣大的羣體中,必定有衆多的“優秀學生”。由於獨生子女傳統觀念改革開放等原因,在這些優秀學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要把“優秀學生”真正培養成爲高素質的優秀學生,教育界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那教師就是一線的操作人員。

“優秀學生”首先要樹立志向。凡是“優秀學生”智商較高,他們的成績是優秀的,但他們的志向不一定十分明確,做教師的要教育、引導他們樹立理想、明確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遠”。樹立鮮明立場,正確的理想,這就是培養優秀學生的首要目標。

其二是正確引導“優秀學生”認識自己,凡是文化成績好的學生都認爲自己最聰明,高人一等,尤其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更爲突出,所以要教育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用一些具體的例子如與少年英才作比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分析自己的優缺點,逐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其三是教育“優秀學生”保持童心,少年兒童具有純樸善良的本質,但“優秀學生”隨着因成績好,榮譽多、表揚多而產生驕傲自大,心胸狹隘的現象,做教師要讓他們與班級裏的學生平等相處,讓他們看到文化成績一般的學生,熱愛勞動、關心班級、幫助同學的優良品質,又可以讓他們體會和同學融洽交往的幸福感,逐步淡化他們的“優生”意識,成爲同學中的普通小夥伴,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

其四是激勵“優秀學生”超越自我,這對少年兒童來說是比較難的,那就要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事例中來分析認識,例如某一次測驗得了96分,而丟掉的4分是基礎分,按理來說是不該丟的,說明自己粗心大意,輕視了基礎的東西,讓學生萬事細心認真,養成良好的習慣。

其五是優化“優秀學生”的受挫心理承受力。“優秀學生”一但受到挫折不能正確對待,心理素質比較差,要讓他們正確認識“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可以通過下棋等娛樂活動形式,從失敗中重新站立起來,做一個堅強的兒童,而不被挫折和失敗而擊倒。

其六是培養“優秀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般情況下少年兒童很難做到,其實不然,平時的教學教育活動中,往往會有一些“優秀學生”提出一些被教師認爲是意想不到的問題,如課堂教學中一位學生提出擊打三角鐵,手握住三角鐵後擊打的聲音不響,這看來是一個小問題,但牽涉到聲學的知識。音樂、聲學本來是一個系統的,那應該正確對待、師生討論、研究或在課後認真探討,讓學生認識到新的知識,若有更多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看學生的思路會更寬、知識面就會廣,創新的意識很自然地會在少年兒童的心理養成。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把下一代培養好,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天職,在三億左右的幼兒學生中通過教育,正確引導,肯定會有成千個科學家產生,肯定會造就千百萬個國家棟梁,那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強大。

愛心心得體會600篇7

再次捧起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帶給我的依舊是感動,是欽佩。書中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淚下。沒有誇誇其談,書中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第一次讀《愛心與教育》是在大學校園,當時立志做一名教育工作者,爲祖國培育花朵。第二次讀是當班主任那會,喜歡現學現賣,看到李老教育學生比較共鳴的方法立馬爲我的班級所用。現在是第三次讀,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攝”,每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關心、關注、關愛,可是長久的對需要愛的人施之以愛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愛心與教育》中,以手記的開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施愛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閱讀過程中,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真誠的愛的回報,每幕都讓我爲之感動,不斷的引發我思考在“愛心和童心”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鳴的是:“當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顆愛學生的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正如書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你是愛學生的,就必須有一種能力—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世界,而非頤指氣使、強行命令。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的。我認爲,我們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愛心與教育》,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看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讀書是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啓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