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唐詩心得體會多篇

唐詩心得體會多篇

唐詩心得體會篇1

這個假期我讀了《唐詩三百首》,讀完後,我覺得裏面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偉大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和詩魔之稱。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的意思是:多麼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歲歲循環不已,野火雖將那大片枯草燒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速的長勢重新覆蓋大地。雖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復青春,行路人看見齊齊芳草而想起了離愁別苦,似乎着每一片草葉都包含別情。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畫畫,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透過窗戶,看到了一株擡頭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風雨戰鬥,風嗷嗷地說:“哈哈,小草你是抵擋不了的,我比你強多了,哈哈哈!”小草輕輕的發出聲音,堅強地說:“我不怕,我一定會戰勝你的。”“小草,你就別做白日夢了吧!”風洋洋得意地說,風呼呼吹着不一會兒小草斷掉了。這時,我還以爲小草就這樣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個大早,吃完飯後,飛快的跑到樓下,我很驚訝,小草活了,這時我情不自禁的吟誦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所以,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不向困難低頭。

唐詩心得體會篇2

唐詩,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是中國詩歌的高峯,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從牙牙學語起,父母就教我們背誦唐詩。什麼:白日依山盡呀,牀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們童年的歌謠。自學習認字後,各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也成了我們啓蒙讀本。

就詩人而言,我比較仰慕李白。李白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詩仙”啊!我很喜歡他的《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一首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詩呀。

我還喜歡李白的《春思》、《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這些語句優美的詩歌。

就詩歌形式而言,我比較喜歡的多是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之類的詩,因爲它們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容易記住。但有時不足二十餘字的唐詩竟也包括多層的意境,並且每個字各具文采。賈島的推敲的故事可謂唐詩中的有名典故,竟會到達得一字而詩意盎然,易一字而詩意全無的地步。這,真讓我佩服之極。

此刻,許多唐詩都已進入了我們的國小教材中,成了我們學習中國文化、瞭解中華禮貌的入門階梯。而我的書架上,也有幾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它們成了我常讀常新的讀物,讀後令人浮想聯翩。我愛《唐詩三百首》。

唐詩心得體會篇3

不知是第幾次拿起這本稍大的書,但還是情不自禁地像往常一樣,深深的,深深的讀下去,淡黃的燈光下,岑參、杜甫、蘇軾、易安……向我撲面而來,那油墨香氣之中的悠悠難訴之情像一株株青草,悄悄地生長起來……

岑參: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你迎風昂首,凌厲的邊塞狂風讓你的`衣襟獵獵飛舞,你自巋然不動,暗色的雙眸蒼鷹般盯緊了那被朝暉塗抹的地平線,然而,那“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擔,都護鐵衣冷難着”的嚴寒並不能冷卻你的心,“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的豪情壯志填滿你炙熱的愛國胸襟,縱然你在無數次的征戰中離去,你那執筆昂然,豪情滿懷的身影已銘刻在邊疆的朝陽裏……

范仲淹:山映斜陽接天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卻不斷遭到當權者的阻擾,革新雄圖猛然迎來一盆冷水,這怎能不令人愁腸滿懷?“黯鄉魂,追旅思”的苦惱向誰傾訴?眼見那“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你卻只能“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那愛國之情洶涌於胸間卻不能實現,祖國的淪陷使你“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淚眼中,我彷彿看見了深深的無奈……

蘇軾: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你獨自坐於江心,葉舟隨波搖曳,江中之月已映入你的酒中,兩岸漆黑,但你有雙明亮的眼眸,波濤洶涌,比不上你豪爽的胸襟,即使多次被貶,你依然有着“把酒問青天”的豪情,那杯中日月藏於你的腹中,也藏於你的筆尖,有這樣寬廣的胸襟,還要介懷什麼呢?於是,你那永不熄滅的熱情彷彿熔化了所有怨事,讓我想與你一起“左牽黃,右擎蒼”,領略那“西北望,射天狼。”的不眠之夜…

唐詩心得體會篇4

詩酒情——唐詩中的酒文化詩,自產生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古之詩與酒可謂渾然天成,詩中情也盡化酒中。歷數之當以魏晉、唐宋爲最。

詩中有詩仙、詩聖、詩丐、詩魔,酒中也不乏酒聖、酒癡,更有酒中八仙,分別是賀知章、李王進、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均爲唐朝人)。杜甫在其《飲中八仙歌》中對此八人均有具體描述。

古之文人離不開酒,古之詩人離不開酒,古之詩詞也離不開酒。魏武帝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就體現了酒對文人的影響。

到了唐代,文人飲酒做詩,更是蔚然成風,可謂無酒不成詩。酒之千秋功過,在文人來說大都充當了一種情感的消遣、排解之物,他們借酒吟詩,也借酒抒情。

古之送別有酒,如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古之相思亦有酒:范仲淹“酒如愁腸,化作相思淚。”

古之愁也有酒: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古之悲也有柳永“今宵酒醒何處?”古之壯懷也有酒,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至於《自遣》中著名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更是表現了拋卻人生得失的曠達情懷。

酒,有英雄之酒,如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酒,有莽漢之酒,如張飛牛飲,李逵豪灌。

就連趙匡胤一代帝王,也借酒一用,於是有了著名的“杯酒釋兵權”。酒好,酒的佳話更好。

漢之酈食自號“高陽酒徒”,爲大漢建立,立下了杯酒功勞。卓文君當壚賣酒,可謂千古流傳。

“竹林七賢”中的劉伶,更是“惟酒是務,焉知其餘”,並作《酒德頌》。而將詩與酒二者連爲一體的,始於陶淵明,他以酒入詩,詩中有酒,酒中有詩。

“淵明之詩,篇篇有酒”(樑蕭統)。著名的“白衣送酒”更是體現了陶淵明對酒的如癡如狂。

進入唐代,酒香之濃郁更是在詩人們筆下發揮到了及至。歷數之,當有孟浩然、賀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常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傾飲三百杯”。《飲中八仙歌》這樣稱讚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世人皆知李白是詩中仙,殊不知他也是酒中仙。

而杜甫也是如此,每做詩常藉助酒力,自稱“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醉裏從爲客,詩成覺有神。”

杜甫對酒的癡狂鍾情,到老年爲甚,但常常因囊中羞澀,不得已典衣沽酒,其死說法之一,也與酒有莫大的關係。白居易是飲者之中長壽的一位,在詩酒方面,白居易幾乎是陶淵明再世,著名的酒賦《酒功贊》便是他嗜酒如命的最好見證。

他的《勸酒》之作,更是讓飲酒之人酒興倍增,不飲酒之人也會情不自禁的想品嚐酒味。至於張旭的醉中狂草更是少酒不可。

酒能使人的大腦興奮,使人的情緒和思維進入活躍的狀態,調動起人的記憶和平時積澱在頭腦中的各種信息,催發靈感。因而古之文人騷客若杯酒不沾,清醒理智,那麼令人所津津樂道的《將進酒》、《月下獨酌》、《飲酒》等詩篇,概不會出現。

時過境遷,古人如此,那現代人又當如何看待酒,如何看待古詩中的酒意呢?又如何看待酒意中的情懷呢?酒對詩可以說是一種發揚,詩對酒則是一種文化的積澱與情感的抒發。“ 來源秋雁南迴( ) 原文: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長久爲人們所傳誦。

它不僅是中國古今詩歌的高峯,在唐詩中也體現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覺得其中最出條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代詩人多嗜酒,杜就曾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而酒仙李白更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佳句。 說到酒,首先就要提到新豐酒。

新豐美酒堪稱酒中之冠,詩人們常常以此來代表豪縱風流的氣魄。王維在《少年行》中就寫道:“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新豐美酒,似乎天生就爲少年遊俠而增色。再者,傳說古時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飲之千日始醒,於是又有了中山漿。

同現代人一樣,古人也喝白酒,以及西域盛產的葡萄酒,而詩人皮日休在《春夕酒醒》中還提到過一種酃祿酒,據說是湘東酃縣的酃水能釀出一種美酒,此酒酒氣撲鼻,香味歷時不散,因此得名。還有著名的蘭陵美酒,是用鬱金香加工浸製而成的,帶有醇濃的香味和金黃色如琥珀般的光豔,難怪李白喝過後要“不知何處是他鄉了”。

喝酒、品酒,自然少不了酒器,唐詩中多把那些精緻的酒器稱爲金樽,而事實上酒器的品種實在是種類繁多。最樸實的是葫蘆,古詩文習稱瓢。

今人所知的比如白玉杯、白玉碗、白玉壺、琉璃鍾能在品酒時襯托出酒的色澤,相傳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製成的酒杯猶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可謂白玉杯中的精品。李白在《襄陽歌》中也提到了很多酒器,如鸕鶿勺,這是一種形如長頸水鳥鸕鶿的長柄酒勺,還提到了形狀和顏色像鸚鵡嘴的螺殼製成的鸚鵡杯及金雷等等。

古代還有一種叫金屈卮的名貴酒器,用它敬酒,可以表示對人的尊重。 古人飲酒還有一些與今人不同的說法。

比如,他們把餞別之酒稱爲別筵,把勸酒稱爲催,把酒肆稱爲旗亭,還有粕醅是指重釀而未過濾過的。

唐詩心得體會篇5

如今的我們,我們服從時間,然後一再改變。難得尋覓唐詩的底蘊。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還對唐詩的一字一句理解得半白半熟的時候,就開始喜歡它,很喜歡它。

年少時,當我只是個未滿十歲的小孩,我知道《靜夜思》在訴說對親人的思念與嘆不盡的憂愁。它宛如一首悽美的思念詩。

現在,我知道的《靜夜思》除了那種悽美的涼,還有劍指江湖的敞亮。李白身着白衣遙望明月,明月入了他的懷卻納涼了他的心。他撫筆,在月光的照射下,撫着他輕長的髮絲,那時的他看着他那青中透白的秀髮,有些輕浮,有些放蕩,他好像行走在江湖上,一邊懷念,一邊獨野的少年。

?唐詩三百首》不看註解,在幻想的構造裏解也有一番風韻。

待我言予你“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我會想象,那是一位身着素衣的女俠客,走過了山澗,朝雲川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的壯舉。那山水無盡的讚歎。

在唐詩裏面,可以發現更多。

許多人,一直在尋找與自己世界相處的方式,後來我們懂得了,卻輸給了青春和時間。比起這種輸,我更加寵幸與唐詩中的憂愁。如今的憂愁太過殘忍,唐詩裏的憂愁卻有一種獨有的“愛”對友人的關心,對親人的懷念,他們的詩中,即使怎麼淒涼都暗藏暖意。

我發現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喜歡掩藏杜鵑的風姿,對於親人的思念卻把明月入懷。即便他的思物再怎樣的相似,但卻,有着不同的情意。李白與汪倫是情誼的深刻。高適與董丈對有着他的懷念與另一種祝福。他們的經歷不同,情誼不同,用的詩句也有所不同,一樣的卻是那種懷念的孤獨裏的暖意。

世有情,待你未曾孤獨;世有愛,待你認真解讀。這種情愛,一直尋覓;它一直藏在每一首唐詩的身骨上,你可以用心去喜愛它。

我熱愛的生命,有着唐詩的底蘊。

唐詩心得體會篇6

好久好久以前,有人在文學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種子——一粒詩的種子。後來,經過一千多年地汲取營養,努力成長,終於開花。

這朵花,叫唐詩!唐代是詩的盛世,也是詩作成就的巔峯。

舊年暑假,我讀了《蔣勳說宋詞》,今年暑假,我看了《蔣勳說唐詩》。讓我觸摸到了恬靜的王維、狂傲的李白、簡樸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心李白,頗與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志同志合呢。

吾愛李,愛他的大膽創作,愛他的孤獨。李詩中無不透露着他那種驕傲的孤獨。

李白,他大膽創作。如《蜀道難》開首三字:噫籲嚱!據說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啊啊啊!我見過用一個啊,用兩個啊,就是沒見過連用三個啊的。我想李清照連用六七個疊詞,該是李白三個的延續吧,李白好一個開創前鋒。

李白,我認爲他也很孤獨。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莊思惟,多時,他的夥伴只有大自然,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如許的千古絕句就是他孤獨的最好例證。

世界那麼大,讀着他的詩,我有一點悵惘,也帶一絲虛無。暑假中,我也常常會關上門呆個半天,只在媽媽叫我吃飯時,我纔打開房門與外界接觸。當然這些行爲,引起了爸媽強烈的不滿,可是,我卻依然我行我素。當我把自己拘囿於僅有的幾平方米的空間時,我的心裏感到無比的結壯,在這裏,我不受任何打擾,盡情做着我想做的工作。在自我拘禁的這段日子裏,我寫下了我的寶塔詩——浮萍

萍隨風,漂盪。

片片飛,張張落。

不知何時,根定風止。

隨與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觀長茂凋之。

無盡無限甚了期,不知歸日是何年。

初嘗寫詩,才發現千難萬難,押韻、平仄、字數、內容形式,而我不及詩人的一星半點兒,更別說如李白如許的大詩人了。突然間明白了,李白驕傲的孤獨是因爲他的登峯造極無人能企及,而自己給自己營造的孤獨是何等片面、何等狹隘,這種孤獨只有把自己迫近死衚衕。

花開終有花落時,在唐朝,這朵花曾嬌豔無比地綻放過,可最終凋謝了。我們能做的,只有仰慕前人的輝煌,去賞識、去模仿。我想,再過幾百年,也許又會開出那充滿智慧的花瓣吧!

唐詩心得體會篇7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溫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衆人所遺棄,不被衆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是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爲有名的人士。古詩似乎有着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爲一個現代人,爲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爲他而努力,爲他而奮鬥。不僅是爲祖國,也是爲我們自己,創下偉大的事業。

唐詩心得體會篇8

唐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瑰寶,像是一粒鑲嵌在文學史上的明珠,使人無法忽視它的潤澤閃耀。還記得從小接觸到的第一首詩,便是翻開課本以後的“鵝 鵝 鵝,曲項向天歌”之句。我想,上過這麼多年學之後,誰心裏又會不記得幾句膾炙人口的詩呢?近日因爲興趣又重讀了手邊的這本古典詩詞書。《蔣勳說唐詩》盡以唐朝詩歌爲題,從初唐品評至晚唐,歷數幾位深具代表性的詩人和詩篇,並以作者的美學眼光和學識修養做了闡釋。就跟隨着書中的腳步,感受這大唐盛世孕育出的詩中上品吧……

打開書頁就可看到單在詩人王維一人的身上便兼具兩種氣質。取過進士,晉過高官的他有“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的意氣風發;以及後來晚年隱居山林“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寧靜從容。

詩人李白一生以遊俠精神仗劍天涯,寫下大量詩篇,以他的天馬行空讓人學會放下一些事。心情鬱悶不得志時不妨讀讀他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人生苦短,不過匆匆數十載,更要放開懷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爲什麼要把時光浪費在不美好的事情上呢?既然時間有了緊迫性,人生雖有不如意事八九,就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苦中一點甜吧。

而詩人杜甫與白居易詩中飽含的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感召人們能夠拾起一片心。即便到了現代社會,我們生活的周圍仍有弱勢羣體的存在。《石壕吏》、《兵車行》、《賣炭翁》等詩篇描繪出的戰亂困苦、民不聊生至今讀來揪心。“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的大愛情懷在千古之下,仍提醒我們,在自身溫飽的狀態下也不要忘了這世界上仍有許多人還掙扎在貧困線上。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人都應該有同情心、同理心,此時就更該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勤儉節約不忘本,惜一飯一蔬。

到了晚唐的李商隱,詩作哀豔濃麗,卻是往內收的,集中式的關注自身。“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句句只以自身出發抒寫私情,而他這樣私人化的生命經驗卻能讓讀者覺得字字句句也在寫自己,曾幾何時,我們都許在面對一地風景時感慨或悵然若失,失意於時光流逝或努力地爲生活尋找一點小快樂,誰都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的片刻,也就特別容易引起共鳴。

唐詩發展漸變的過程就像是人的一生,從少壯到中年到遲暮,從慷慨激昂到憂國憂民再到惋惜哀傷。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百姓生活、衣食住行,唐詩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最終,唐詩中所有的情感都匯聚一處就是人情,體會邊塞田園的碰撞,兼收幷蓄的包容,李杜之間的惺惺相惜以及“微注小窗明”的點點欣喜。

雖然我們處在一個詩歌失落了的時代,但詩情畫意卻也烙印在國人心中,在現代社會高樓林立水泥磚瓦的包圍之下,讀一讀唐詩就如放飛心裏的風箏,在朗朗上口、合轍押韻的吟誦中尋到一種心靈的依歸。最後,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讀完這本書,就走出去忘掉,讓詩魂融入血液。有一日,不拘你在哪裏,祖國或異鄉,看到那樣的情景,便不自覺的明白了什麼是“江天一色無纖塵”,什麼是“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擁有這一晚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