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篇1

早上,去宸宸學校聽了一個育兒講座,主題是“怎麼說,孩子纔會聽”,針對2—3歲————人生第一個反抗期————孩子容易出現的總是給予解答,老師是一個很棒的心理諮詢師和幼教師,教給我們幾條很重要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也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一、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當孩子拿了一袋糖不願分享時,不要強迫他,他的東西有權決定要不要分享,可以先給孩子嘴裏放一顆糖,再把他的口袋裝滿糖,然後再要求他分享,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再滿足別人,這樣比強迫更有效。

二、讓孩子在平靜中入睡

有的孩子會很難入睡,睡着了也不踏實,那麼,在睡前和孩子聊聊天,回憶一天當天做過的事,回憶可以增強記憶力,也可以讓孩子說出希望,明天想做什麼,想吃什麼,想買什麼樣的書……這樣做對他的睡眠質量有益。

三、學會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前先說你愛他,否定孩子做的錯事但不要否定對他的愛,要用嚴肅的表情和溫和的口氣,批評切忌時間太長,3歲前不超過30秒,6歲前不超過1分鐘,簡單明確,如果時間過長會讓孩子煩躁,更加叛逆。

四、孩子爲什麼愛打人

很多喜歡打人,有暴力、攻擊行爲的孩子,都是過早的看了奧特曼、超人等動畫片所以在六歲前不要給孩子看,年齡小的孩子沒有這方面的需要求,也不要給孩子買**、劍等玩具,即使文靜膽小的孩子也不要玩。

五、潛意識暗示法

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孩子的聽力是最早發育最晚成熟的,聽力是開放式的:比如有時候他正在專心的玩玩具,但聽到媽媽向爸爸要遙控器時,會馬上去把遙控器拿來,所以,我們就利用他這一能力。

在孩子入睡後,把自己的願望對孩子說出來:寶寶,媽媽很愛你,媽媽希望你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你要膽大勇敢一些、要多吃些飯……總之你希望孩子怎樣,就對他說出來。

有人曾經用這個方法幫助孩子戒過安撫奶嘴、戒過吃手、戒過厭食,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積極的心理暗示。

孩子在2—3歲,很難安靜下來聽媽媽講很長時間的話,那麼就利用孩子入睡後這個最安靜的時間,多給他一些心理暗示吧,我們一起嘗試一下?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篇2

今天非常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來分享我這次聽專家龔敏講座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從我內心來說我覺得我是帶着感激之心和求知的渴望而去的。同時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所看。所學。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應該說上海市的幼兒教育確實是走在全國的最前沿,我學習到了最新的幼教理念。感受到了上海市二期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同時反省自己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中較大的差距,應該說我還有一段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才能向這種理想的幼兒教育靠近。就像一位上課的老師所說的:“我們幼兒園的老師總是習慣於只埋頭幹活活不擡頭認路。工作中少了一點思考。”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迷茫的趕路人,看清了一個努力的方向,解決了工作中的許多困惑,很多事情都有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感覺。除了專業知識上的收穫以外,我們更從講課的專家老師們身上感受到她們思想求新。功夫求深。做事求實。快樂工作的生活態度,應該說有許許多多來自心靈深處的觸動。

上海市一共開展過兩輪課程改革,二期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幼兒的發展爲本。

一個幼兒園的發展是以幼兒的發展爲本,幼兒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幼兒園保教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那麼什麼是幼兒的發展呢?幼兒的發展是指孩子從一個自然人發展爲社會人,是人社會化的過程。這裏的發展包括了四個含義:1。是全體孩子的發展,2是每一個孩子的全面和諧的發展3。是富有個性化的發展4。是發展的可持續性。孩子必須通過活動來發展,那麼落腳點在於要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是以前的教育是空杯和壺的關係,也就是一種被動的老師講孩子聽的填鴨式的教育,而二期課改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幼兒應該是園丁與種子的關係,也就是說老師應該向園丁一樣給種子提供適宜的環境,創造適宜的條件來促進種子的發展,讓學習成爲孩子全身心的體驗,操作和感受。每個孩子都有很大很大的發展潛能,並且每個孩子發展的潛能有很大的差異,這種與他人不同的差異是孩子的權利。這就要求老師們在集體教育的背景下更多的關注個別教育,並且要承認差異。

發現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讓孩子獲得有差異的發展。每個帶班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個班都有幾個能力相對弱一些的孩子,怎麼對待這些孩子呢?在以往的工作中我總是用同一個目標和內容對待全班的孩子,其實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一些小的目標通過個別教育來實現的。應該說中國教育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一刀切,常常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其實組成森林的每一棵樹木都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篇相同的樹葉,更何況是人呢,所以老師們還要用一種成熟的心態來接納孩子的差異,例如上海市的特級教師龔敏老師有幾個很好的做法就是:龔老師的班上有一個固定的牆面佈置就是每週請一個孩子和他的家長佈置一塊屬於自己的展板,在展板中展示自己的特點,特長等,包括照片。繪畫作品,書法作品手工作業等等。同時這種活動形式也爲每一個幼兒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件很小的事例也體現了老師對孩子錯誤的接納,體現了老師的一種正確教育觀念。

教師最困難的就是洞察孩子想什麼?我們總是說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其實這是非常非常難的。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只是走近孩子,靠近的近。那麼怎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呢?首先我們要一種求真的態度去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不做觀察不做記錄不作分析就無法瞭解孩子,走進孩子,從而瞭解他們的需要。觀察分爲有計劃的觀察和隨機觀察,老師可以用表格。符號。標記。照片。錄像錄音的方式記錄,作爲一個優秀的老師要有觀察的意識,他們通常會隨身攜帶筆和小紙片,隨手記錄下孩子的隻言片語,或者是事件中的關鍵詞,然後再進行事後分析記錄。有時候他們還會記錄下課堂中的關於開展某個主題時的師生對話,這樣做可以幫助老師瞭解孩子對這個主題知識的儲備情況,同時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正在開展什麼主題,老師也積累了很重要的第一手資料。觀察記錄是一個老師專業成長要走好的第一步,這一點我的感受很深。我們以往很忽略這一塊,所以導致了我們工作存在着教育目標不明確。不夠了解教育對象以及師生關係不融洽的現象。

在課程改革中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課程的有機整合。在我們幼兒園的課程中我們經歷了分科教學。五大領域課程,到現在的主題活動整合課程。我們有很多困惑,到底什麼是整合課程呢?有很多老師說其實是換了個說法而已,還不是語。常,計。體。音。美。所謂整合就是把他們都拼湊在一起就可以了。就像一條章魚一樣只是戴了一個整合的帽子,其實搞的還是的分科教學。真正意義上的整合不在於內容本身,而在於通過內容的整合來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的發展,這種整合不是拼湊而是根據孩子的興趣對內容進行合理的聯繫。從這個活動中可以看出整合是一種多領域的,有機的,整體的,層層推進。

隨着課改的深入,對幼兒園老師專業化的水平已經越來越高。面對這些要求我們都深感壓力,我們以前在幼師所學的教育理念以及彈唱畫跳的技能已經遠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在幼兒教育的領域裏知識在不斷的更新,老師的學習如果不跟上,就會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如今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教師有親近孩子的能力。有讀懂孩子的能力,有積極互動的能力,有和家長溝通的能力,有實踐反思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在學習中與孩子共同成長。教師的魅力在於:與孩子心靈的交換。智慧的對話,生命的呼喚。在幼兒園教師這個領域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老師在這份事業裏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要每位老師用心去做,就能成功。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常會感到倦怠,爲什麼這些老師都沒有提到工作的辛苦呢,老師說:一個人他只有熱愛工作他眼裏的工作纔是快樂的。當我們遇到我們不願意做但又必須做的事情時必須要調整好心態說服自己,然後快樂的去做。這樣你才能快樂工作,享受生活。也許我們會從這些話裏獲得一些啓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些成功背後都有他們對事業的一份執著,因此他們覺得自己是快樂幸福的。

應該說這次聽了專家的座談會是獲益匪淺,還有很多很多感受希望能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與大家分享,最後我想用這幾句話作爲今天和大家共勉:做敬業之人,樂於敬取。做敏銳之人。善於發現。做靈活之人,善於遷移。做聰明之人,善於合成,做智慧之人,善於創新。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篇3

剛接觸學前教育時,我原本只是覺得照顧小是孩子是件簡單的事,只要有耐心,愛心,責任心,再加上會一些基本技能就好。經過專業入門課和馮曉霞老師和李季湄老師的進一步對學前專業的闡述,我越發覺得當一個幼師是難的,當一個優秀的幼師更是艱難困苦的事情。

---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明白學前教育改革是件艱鉅的事。要從傳統觀念轉到行爲上來。我們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將理論付諸實踐,更要注重幼兒活動的教育過程。

講座中最讓有所觸動的是要求幼師不僅有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自然知識,人文科學知識,並且將這些科學知識融入幼兒園教學中。而不是簡單的將生活常識再做無用之功,浪費人力物力,且讓兒童失去了對世界的探索的好奇心。這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而關乎着國家未來科技的發展。

老師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指南》的講解中,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無數的家長需要我們的幫助。因爲在這浮躁的時代,家長如果沒有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就成了浮躁時代的學習機器,成了最可悲的犧牲品。所以指南不僅是對老師提出要求而且還有我們的家長,這就要求幼師要與家長溝通,不能拿指南來當指標來要求我們的孩子達標。

對於老師對指南的解讀,我體會到幼兒教學不能國小化,不能一味違背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要求孩子理解數與數學。畢竟發展都有逐漸積累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指南要求幼師與家長要學會充分的尊重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孩子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在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

名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有沉重的壓力,做好幼師是艱鉅的,要堅持努力學習。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篇4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習慣、廣泛的興趣;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一生幸福的保障;廣泛興趣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我們家孩子既屬於放養型,自然生長;又屬於羣居型,薰陶成長。

爲什麼說是放養型呢,因爲我們在她學習跟生活上基本屬於放權型,讓她自己來選擇。

在學習上我們對她的要求都是在她這個年齡段能做到的,我們不強求她學多少知識,如果她想學我們一定提供條件,如果她不想學我們也不會去逼她。我想在學齡前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我們平時在家基本不開電視,她跟我們在一起時要麼畫畫要麼看書要麼玩玩具,如果畫畫我們就陪在她身邊上上網,如果看書我們就陪着她也看看書,如果她玩玩具我們就陪着她一起玩一會兒。她跟着她婆婆時那是肯定會看電視的,我想沒有哪個孩子不看電視的,她一個人或者跟她弟弟妹妹在一起時看動畫片,跟着她婆婆在一起時就會跟婆婆看婆婆喜歡的,但她看電視的時間一般都不長,而且看電視她學會了好多字,比如社會寫真、喜羊羊、灰太狼等,都是看電視學會的字;看電視也讓她學會了要尊重別人的喜好。她現在知道婆婆愛看社會寫真、爸爸舅舅姨夫喜歡看球賽、舅媽喜歡看湖南衛視。她跟他們在一起看電視時一般都選擇他們的喜好,但是一到廣告時間肯定是看她的動畫片了。所以適當給孩子看電視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在生活上我們從來不包辦她的事,她自己的事一般都是她作主。比如今天想穿什麼衣服,明天想去哪玩,是學畫畫還是學樂器,我們都讓她作主。我個人感覺一個孩子如果你把家長的意願強加給她,她也許會接受但那是因爲家長的權威作用,我更多地時間是讓她去思考。比如今天想穿什麼衣服她隔天晚上就會把衣服準備好,因爲她有過早上再找衣服換來換去結果差點遲到的例子,所以她懂得做事要早準備;還有像我們經常帶她出去嘛,一般出發之前我會做個計劃再列個物品清單,她經常看到我這樣做,後來要去那兒玩時她會很注意去看那兒的天氣預報,也會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如果她自己整理的物品少帶了她就自己承擔後果,或者沒得玩具玩或者沒得零食吃。所以我們在這樣的事上不替她作主,讓她學會思考,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

爲什麼說是羣居型呢,因爲我們家庭的關係,家裏平時生活在一起的人比較多,跟她同齡的孩子有三四個,她們經常在一起吃飯、在一起玩遊戲。如果其中一個孩子的表現不錯時我們都會去表揚他,這樣就讓其它的孩子有了榜樣,覺得哪樣做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

我們平時工作也比較忙,但是隻要是節假日我們肯定會帶她出去旅遊,從她四個月開始我們就帶她遊山玩水了。我們的旅行一般都是三四戶家庭,這樣她就三四個夥伴了,因爲其他孩子都比她大,跟着夥伴們一起旅行經常會讓她學到了新的知識、新的遊戲、新的歌曲什麼的,讓她在旅行中也能快樂成長、快樂學習。所以我們家女兒是在薰陶中成長的。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篇5

在現今社會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爸爸媽媽由於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爲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我們把它俗稱爲“隔代教育”。

在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孩子:眼睛大大的,皮膚白白的,嘴巴甜甜的,看上去特別的可愛,特別的討人喜歡,這是我在班級最先認識並且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男孩——齊冉。因爲喜歡他所以對他關注就多一些,隨着關注的多了,就發現這個孩子身上有很多壞習慣。比如:老師正在上課時,他會隨便走動,不遵守上課常規;玩桌面玩具會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中午吃飯的時候一邊吃一邊講話,還會把勺子伸到其他小朋友的餐盤;午睡時,在牀上翻來翻去或找鄰牀小朋友說話,或拽鄰牀小朋友的被子······針對這些情況,在孩子的姥姥來接孩子時我及時和老人做了交流和溝通。姥姥非常客氣的說:“這個孩子爸爸媽媽平時上班比較忙,沒時間管孩子,孩子吃喝拉撒都是我一個人的,老師我回去好好說說孩子,老師你辛苦了!”

第二天,齊冉的表現稍微有所好轉,我和帶班老師及時表揚了齊冉。並隨時關注齊冉的表現和狀態。差不多三四天的時間,齊冉不僅故態重生,反而有些變本加厲的表現。於是,在齊冉姥姥來送孩子時,我又及時和老人溝通,把冉冉的表現告訴他。結果,這一次他的姥姥說:“老師,我們家齊冉你得多多表揚,他犯錯誤時,你也要表揚,他是個順毛驢,就喜歡聽好聽的話。他還倔,不聽勸,都隨他爸爸,他媽媽可不是這樣的。”

我語重心長的告訴老人,孩子在幼兒園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犯錯誤時,老師會根據情況選擇提醒、督促和批評,當孩子改正之後,我們一定會進行表揚和鼓勵。而不是一味地進行表揚和誇讚。如果不論孩子怎樣做,成人只是順着孩子的脾氣,不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到底應該怎樣做,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特別是老人帶孩子,很多情況下因爲特別疼愛,所以會捨不得、不忍心批評。殊不知,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的.表現。不知是爲了迎合老師還是冉冉的姥姥真的聽進去了,她連連點頭:“是的、是的,謝謝老師!”

冉冉的姥姥離開之後,我不禁思考:面對這樣的的隔代教育,老師應該怎麼樣面對?作爲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作爲老師應該明確自己的立場,不能因爲和家長的意見不統一而有所顧忌甚至一味地去迎合家長。但是和家長交流出現意見不一致時,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不能生硬、牴觸。而是應該把孩子擺在第一位,委婉的。告訴家長應該怎樣做纔是對孩子最好的。當家長特別是老人意識到老師這樣做是爲了關心孩子、是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他們不僅會特別感謝老師,而且認爲和老師有了相同的目標,思想和情感上會更貼近。

其次,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撫養人,作爲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全部交給老人。不是說老人教育不好孩子,而是很多的老人會溺愛孩子,老人感覺只要讓孩子開心就是對的!冉冉的姥姥就是這樣想並且這樣做的。年輕的父母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並經常和老人聊聊天,瞭解孩子的成長情況,並向老人灌輸一些科學的育兒經驗,增強祖輩對隔代教育的理解和改進,從而真正達到目標同向、教育同步的狀態。

“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相信爲了“孩子”這個共同的目標和希望,老師、父母和老人,一定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讓“隔代教育”之花燦爛開放!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篇6

一、注意聆聽孩子關於他自己的事

家長關心孩子,不僅用眼“看”,而且要用耳“聽”。“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自己的事,作爲家長要幫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氣、不開心等帶來的情緒,確定她的感受,然後再充當軍師,這樣孩子會學會在困境中和他人溝通,更有自主性。正確引導孩子對於父母來說是很關鍵的。

二、善用表揚和鼓勵

北北在上幼兒園之前,在家平時由老人照顧,有點小女孩愛哭的習慣,喜歡錶揚,討厭批評。當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先反思並多與其他媽媽交流,才發現表揚要有度。所以,家長一定不要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孩子是需要鼓勵,鼓勵就是動力。每當孩子有一些進步時,我們都會極力鼓勵他,這樣他就會很高興,自信心大增。錯誤時,比如說謊等等,我們還是要對他嚴厲的批評。同時也會聽他爲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告訴他是不對的,不可以這樣做。

三、家長要言出必行、講信用

隨着孩子的長大,孩子所模仿家長做事也就越來越多,比如北北願意看動畫片,我願意玩手機,有一次,北北說媽媽你怎麼每天都玩手機呀,我才發現最近手機玩的有點頻繁,所以規定孩子看電視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容易掌控時間,家長要言出必行!時間到了必須停機!告誡孩子要講誠信!如果孩子貪玩不守時,家長就要嚴厲批評孩子。

四、避免批評和指責

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特別是當已經有人對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評的時候,再在旁邊橫加指責,我認爲是非常錯誤的,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這種時候,就應該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她自己對故事中的行爲進行評判,然後將故事中的行爲與他的行爲進行對比,讓她知道自己的過錯,最後表揚一番她的長處,告訴她這件事雖然做錯了,但是沒關係,只要能改正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棒,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那樣不僅使她找回自信,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一定會改正的。

五、讓孩子幫忙做事

平時在家我總是讓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雜事,有時在我洗東西時,就會讓她洗一些小物件,看到她認真的樣子,感覺孩子很懂事。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裏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養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通過這樣的鍛鍊北北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遇到問題自己思考。

感謝北北給我帶來的驕傲和快樂。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篇7

今天有幸來到西灣幼兒園傾聽上海市原教研室徐教授的講座《幼兒園科技教育的組織》,徐教授長期投身到第一線,對幼兒園中的教育現象瞭解的很徹底,因此他所講的東西都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對我們今後在幼兒科技方面的教學很有幫助。

徐教授向我們闡述了幼兒園科技教育的幾個模塊,從組織方法來說分爲:科技教育的類型、科技教育的結構、科技教育的環境及科技與家庭。

首先徐教授向我們解釋了科技教育的環境,這裏的環境主要是指幼兒的操作環境,要求材料集中,有部分操作工具、操作檯,必要時提供操作防護用具:如圍裙、手套、眼鏡等。科技教育的操作環境主要包括資源盒、專用操作室、區域角落、活動室(教室)、廳廊與學校。他向我們重點介紹了資源盒,資源盒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東西:材料、工具、學習單及操作流程圖或示意圖,資源盒可以根據情況增減材料。

接下來徐教授向我們介紹了科技教育的結構,包括緊密型、鬆散型、鬆緊交替型及無結構型,在這裏徐教授舉了個例子《熱水泡茶好還是冷水泡茶好》,用多種結構設計教學過程,最終得出無結構最適宜幼兒的發展。

科技教育的類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閱讀與積累、談話與梳理、觀察與感知、設計與製作、嘗試與探索等。

科技教育與家庭的聯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絡、聯繫冊、致信、科技節、隨訪及親子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協助老師進行對幼兒的科技教育。

徐教授從實際案例中向我們分析總結了幼兒科技教育的組織方法,向我們具體闡述了幼兒園科技教育的幾個模塊,對我們今後組織科技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聽育兒講座心得體會篇8

今天教育局邀請浙江省首批特級教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兼職教授——朱靜怡老師給我們培訓處的老師上課,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一線老師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人生。

首先,她給我的感覺是年輕,儘管她已62歲的高齡了,但她依仍頭髮烏黑,精神迥弈,她不說我還以爲50多歲呢!同時,她早上來給我們上課,是自己乘車過來的,據樓老師說,朱老師在給我們上課前兩天,打電話給她,詢問乘車路線,當樓老師跟她說:教育局這些老師都是派車去接,不管她住得路程是遠還是近,但朱老師卻說,現在油價貴,讓司機起個大早,大遠去接不划算,還是她自己過來比較好,到了汽車站,她打的過來,儘管如此,她跟我們是差不多時間到教師進修學校的。

再次,她給我的感覺是責任,在上課一開始,就給我們講她的經歷,從1962——至今,經歷了入門、起步、開溫、沸騰、結晶、周住琢等六個時期,這六個時期再就了她輝煌的一生,在這期間,她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研究成果《發展幼兒能力課程》獲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首屆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其中這個“發展能力課程”是1989年秋前世界考前教育組織主席柯蒂斯教授親自定名的,可見朱老師是想得提前和獨到,在她53歲設計,取得自學大專畢業證書,被評爲全國優秀自考生,這讓我感到肅然起敬,朱老師在數十年的幼兒教育中一直踐行着“一切爲幼兒,爲了一切幼兒,爲了幼兒的一切”爲宗旨。爲了履行這個責任,她始終將體、智、德、美融爲一體,讓每個幼兒手、足、眼、耳、鼻口等器官並用,促進大腦的健全與發展從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達到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

她告訴我們,她的教育理念是:一日活動課上,把課當遊戲做,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在她的教育活動中,時之,處之顯示着“尊重幼兒的人格,關注幼兒的差異,維護幼兒的天性,完善幼兒的人性”的教育思想。她在每一項活動中都傾注着摯愛幼兒,欣賞幼兒,激勵幼兒的情感營造着民主、平等、積極、向上的教育,教師與幼兒“手拉手”進行溝,幼兒一起玩耍,一起研究,一起發展/

此外,朱老師在平時的活動,密切聯繫着幼兒的生活經驗,完全利用環境資源,根據幼兒日常生活得到的一些顯淺的感性知識,組織他們交流與討論,經常適當的點撥,逐漸上開爲理性認識,經常帶領幼兒去大自然走走,觀察社區環境的變化,幼兒園內外花、草、樹、木生長變化和各種動物的變化。引導他們討論春、夏、秋、冬四季與各種動物、植物生長的關係,使幼兒從小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和自然界的無窮奧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最後,她送我們一句話:“跳出幼教,看終身教育,看社會”在她那,我學到了不少,看到了自己很多不足,需要通過努力,儘量縮短距離,使自己成長起來,做一名平凡不平凡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