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多篇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多篇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篇1

讀書是開闊孩子視野、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讓讀書成爲孩子的興趣。我做法是:

一、營造一個家庭讀書的氛圍

孩子總是很容易受環境影響,不然就不會有孟母三遷的故事。我相信在一個舉手就可拿到書的環境裏成長,很少有孩子會對書籍產生抗拒。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我們營造這樣一種氛圍:少看電視多讀書,經常交流讀書的心得和樂趣,讓孩子從父母的喜悅中漸漸體會到讀書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擋不住的。如今,孩子早已能參與到我們的交流中來了。

二、帶孩子上書市和圖書館

要讀書,首先要買書。買書,不在多,而在勤,我們每個月給孩子買兩三本,寒暑假和節假日再多些。買書時,帶女兒一起去,可讓她自己選書。書的內容可以是學習用書也可以是娛樂用書,除了買書,還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孩子好動,硬讓她靜下心來看書,可能會使她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對讀書的厭倦。把她帶到圖書館,可以滿足她走出家門的慾望,在一種放鬆的心理狀態下,比較容易展開引導。實踐中,我注意給她出一些需要查閱資料才能回答的問題,在孩子無法解答的情形下,便誘導她到圖書館尋找答案。讓孩子帶着問題到圖書館,通過對書籍的利用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時間長了,自然就能體會到書籍的好處,萌生親近書籍的願望。

三、引導孩子閱讀入門

閱讀應該從小開始。有韻律的文字和優美的插圖比較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較之散文,詩歌更易爲孩子所接受。幼兒園時女兒識字還不多,我就每天講給她聽,過一段時間由她複述大致的意思給我聽,上學後,我便讓她自己邊拼音邊閱讀。上學前,女兒有個習慣,每天臨睡前總愛聽一會兒書,大概不超過20分鐘,或者打開錄音機聽故事,在故事聲中不知不覺進入夢鄉。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讓孩子從輕鬆的聽故事和被情節吸引轉向爲閱讀本身所吸引最爲關鍵。父母要幫助孩子從爲情節而讀轉爲真正的閱讀,使閱讀成爲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認定:閱讀是愉快的娛樂。

對於十來歲的孩子,像女兒愛動腦筋急轉彎和猜謎,一有新謎語都要拿來考考我們。我們呢,有時就故意左思右想猜不出,當她得意地把謎底告訴我們時,我們還會問一聲:爲什麼?她便會眉飛色舞地解釋給我們聽。這樣既培養了她閱讀理解的能力,又激發了她學習的興趣。家裏有幾套《腦筋急轉彎》、《猜謎樂》,女兒很愛看。

四、適時鼓勵孩子閱讀後的進步

在送女兒上學的路上,我們常常會一起玩一些詞語遊戲,如反義詞、同義詞、形容詞、成語等等。出去遊玩時,她也會即興背一些古詩、名句。女兒讀書後所在的班開始記日記了。也許是日積月累吧,女兒的日記中常常會用進一些好詞佳句,每當聽到女兒嘴裏吐出一個個新鮮的詞語,我便大力表揚,真棒!了不起!,女兒笑眯眯地照單全收,還會饒有興致地告訴你,這些好詞好句的來源和出處。

親近書籍,就是親近一位良師益友。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篇2

在教育孩子方面,在座的各位,許多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作爲一種交流,我的心得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第一,學會和孩子平等相處。俗話說,人無完人。作爲父母,我們也不是完人。這一點,我們內心都很清楚。但是,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父母在自身身份的'認識上存在誤區,把自己拔高,認爲自己給了孩子生命,就可以主宰孩子,常常用自己的意志來代替孩子的意志。事實上,孩子是和父母平等的生命,他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而我們呢,既不是超人,也不是完人,只是平常人。我們也有對錯。在家庭生活中,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關係,爲孩子成長爲一個健康、樂觀、自信、人格健全的人所需要的軟環境。不要把孩子作爲自己的附屬物,要給他自己的地位和生活空間,多徵求他的意見,允許他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爲了樹立在孩子面前的權威,居高臨下,不管對錯,都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這樣會導致孩子的不信任、反感和疏遠。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把孩子作爲一個和我們一樣平等的人,尊下身來,平等交流,沒準兒還能跟孩子學到知識。

第二,給孩子積極關注。由於孩子的自我意識尚未充分發展,價值觀尚未形成,所以父母的評價和反饋對孩子來說顯得很權威,甚至會產生鏡像效應(即孩子把父母的眼睛當作鏡子,你怎麼看他,他就認爲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因此,父母表揚和肯定他,他就看到一個積極向上的自己,心情愉快,增強自信,從而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反之亦然。其實,作爲成人,我們也希望得到肯定,受到表揚,不願意被人批評、指責和埋怨。當然,讚賞和鼓勵孩子也有技巧。一是要儘可能指向具體的事情和行爲;二是要從細微處入手;三是要注重能力而不是功利。比如,有時考試得了高分,要表揚他聽課專心和考試細心、認真,而不是那個分數。

第三,身教爲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有的人拼命給孩子講道理,磨破嘴皮,孩子依然故我,不但沒有收到預期效果,甚至會導致親子關係陷入僵局。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最大影響不在於您說得好不好,而在於您是怎樣做的。無論孩子的人生態度、爲人處世、行爲模式、價值觀念,甚至興趣愛好,都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善良,孩子真誠;父母豁達,孩子樂觀;父母積極進取,孩子勇於開拓。我喜歡寫作,經常在家搞點兒文學創作,尤其是寫兒童作品的時候,經常讀給他聽,徵求他的意見,看看我寫得是否合理,是否吸引他。時間一長,兒子竟然也試着寫出小文章,並讓我幫他電郵到報社。讓人感到欣喜的是,他小小年紀竟有幾篇小文刊登在各級報刊上。所以,要重視父母的榜樣作用,光講道理、提要求不僅沒用,而且會招致孩子的反感。

第四,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和良好個性。從社會現實和歷史發展來看,教育孩子不能“近視”和“短視”,只盯住學習情況和考試成績,而忽視孩子的綜合素質和良好個性培養。這一點,我認爲,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揚長補短。我的孩子天生膽子較小,所以,我們處處尋找機會鍛鍊他。他想買頂帶風扇的帽子,我帶着他在幾個商店裏尋找,我都故意讓他自己去問售貨員。開始他不願意;不願意就別買了。他就試着去問,雖然聲音很小,但那是他的聲音,我不能代替。汶川地震時,我寫了詩歌,他拿來就朗誦,聲情並茂,比我朗誦得都好。他高興地說:“以後我也可以主動要求朗誦課文了!”我讚賞地點頭:“是,兒子,你是優秀的,主動把你的小手舉起來,老師會給你機會!”第二天,他果然在課堂上朗誦了課文,但他滿是遺憾地問:“媽媽,我爲什麼在課堂上又把朗誦變成了速讀,不能帶有感情色彩呢?”我說:“那是因爲你在課堂朗誦得還少,有些緊張。大多數人都有這種現象,朗誦得多了,就會好的。”我還神祕地告訴他,媽媽當衆講話也會害怕,心跳得厲害,經過多次鍛鍊,好多了!他衝着我會心地笑了。

第五,給自己信心。誰也不是天生的育兒專家。但是,既然孕育了這個可愛的小精靈,我們就要盡力把最好的給他,讓他健康、快樂、自由地成長。自從有了孩子,我就有意識地看些育兒方面的書。最近工作很忙,我抽空看了xxx的《好父母壞父母》和《好孩子壞孩子》兩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它教給我們親子關係溝通技巧,書中道理不一定就適合我們和孩子,但是,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想、理念和行爲。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本書是的特級教師寫的《每個父母都能成功》。那麼多先天不足或是後天發展不良的所謂“問題孩子”,都能有個好的前景。再看看我們的孩子,身心健全,聰明可愛,我們爲什麼不能成功呢?所以,要給自己信心,也就是給孩子信心!

在此,我也感謝我的兒子,是他,讓我感知母愛無疆;是他,讓我體驗生命的快樂;是他,讓我和他一起成長!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篇3

我家孩子剛轉到這所學校,第一天就參加了學校二年級召開的家長會,這是我兒子入學以來的第一次家長會,我感觸很深,收穫很多。通過參加這次家長會,使我對學校和老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家長會後,仔細回味老師的話語,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注重對孩子養成教育的培養。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一個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受益終身,一個壞的習慣,會徒增許多彎路和挫折,作爲學校要加大對學生習慣的培養,作爲我們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關愛孩子,先從關注開始,多支持,多鼓勵,培養孩子的信心。

對於孩子的學習,作爲家長有時過度的關注起“分數”,時常程度上與同事之間的孩子進行對比,評定好與壞,而忘了關注他的學習過程,多鼓勵、多讚揚、及時糾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永遠不要說自己孩子笨,不要把自己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相比,只要孩子與自己比,哪怕有一點進步和提高,都值得讚揚。我們做家長的有必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總看到別的孩子的長處,用別人的長處來跟自己孩子的短處比。要學會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讓“賞識教育”落到實處。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家長和孩子共同進步。

作爲一名好家長,要多陪陪孩子,陪他看書、學習,多與他溝通,還叫他與別人溝通,不要總把他當成小孩子,其實他的世界和大人是一樣的,他的人生是我們家長和老師給描繪與養成的。

四、與孩子經常交心談心。

要經常與孩子交談,尊重他們、理解他們。通過這次家長會,我深深體會到,在現在形勢下,作爲家長,對自己的子女要作到嚴而有度,不能將自己的子女管得太死,也不能放任自由,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我家孩子剛轉到這所學校,但覺着孩子自身還需要加強的地方:完成作業的字跡不夠工整;沒有形成把每天課程的複習、預習、做練習、糾正的習慣;膽子比較小,不夠自信,在課堂上發言聲音太小。作爲孩子家長,我和家人需要也有改進的地方:教育的方式上要多鼓勵,不可太多責怪;與孩子共同閱讀;教育孩子從自我提升開始,改正家人身上不好的習慣,給小孩子做好榜樣。不能光靠學校的教育,還需要老師家長的溝通合作,相互支持,因爲我們家長也是孩子的啓蒙者,也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入學雖然才兩個多星期,但我翻開他的課本、作業本都能看到老師用小笑臉、a級、來鼓勵他。老師們真誠地欣賞和鼓勵每一位孩子,這就是可貴的“師愛”!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我最欣賞的是學校並不是一味的只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還教給了我們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也慶幸孩子遇到了幾位既有豐富教學經驗又有育人智慧的好老師。

孩子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從無知到能知的過程,需要老師全面輔導,家長耐心引導,纔會健康茁壯成長。相信從今天開始,我們不但是一位稱職的家長,還會是一位優秀的家長。我們願意與學校老師攜手,讓孩子們度過愉快的國小。

總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和老師的培養,我們家長盡力配合,謝謝老師對孩子們的辛勤付出。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篇4

一、“嚴”字當頭,抓住國小關鍵期

大學者xx曾經這樣說:“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請他人管教孩子的現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嚴格教育,對孩子“錯愛”、“寵愛”、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如對人沒禮貌,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爺爺奶奶代辦,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認識的大學生、高中生中均出現過要父母給盛飯事件。我們絕對不要認爲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稱之爲“事件”,是認爲這種孩子“嬌生慣養”、“自私”、“以我爲中心”。沒有同情心,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樹大並沒自然直,反倒長成歪脖樹。

所以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爲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多爲公着想,儘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爲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二、培養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麼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鬆,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溝通,當好慈祥父母親,及時解疑答難,正確引導孩子

家庭和睦、幸福,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於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感和愛心,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我家非常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我們主要從要求兒子不說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另外孩子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點兒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作業完成得如何,學習順利嗎?有什麼新鮮事,心裏有沒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同時,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人和事說起,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我們從不用過多的課外培訓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四、經常與老師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和表現

家庭和學校之間要經常保持聯繫,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態度,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態度,聽課是否認真、發言是否積極等情況,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後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虧老師及時與我們聯繫,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彎路及孩子一些不好習慣的養成。

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家對孩子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法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不斷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與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使孩子們能夠全面發展,成爲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爲祖國效力,爲人民大衆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篇5

x月x日,孩子們都被送去學校:兩個大的讀寄宿,x天后纔回來;最小的孩子則被送去幼兒園,下午x點後再接回家。那原本被我十分嫌棄的喧譁叫鬧,全都跟隨着孩子們去了學校,家裏一下子就變得空蕩蕩的,只剩下我和無邊無際的寂靜。不用再籌劃一日三餐,不用再提醒他們糾正坐姿,不用再督促他們整理房間、打掃衛生……少費了好多的口水,少勞了好多的神,減輕了千萬擔的壓力,心裏爲何卻是空落落的,並沒有想像中丟掉包袱後的輕鬆快樂?

整個人就如同被卸掉了筋骨似的,哪裏也不想去,什麼也不想做,仰躺在沙發上,看着窗外發呆。窗外的天色暗沉,家裏更是暗得好像夜幕即將降臨,映襯得我的心情更加寂寥。哦,看來我這是得了所謂的“分離焦慮症”了!不過,朋友們可別笑我多愁善感,要知道,和我一樣因爲突然和孩子分離而焦慮、憂傷的父母可是多得很。據媒體報導,各大高校附近租房、甚至買房陪讀的父母並不在少數呢!究其原因,不就是因爲孩子不獨立,不就是因爲父母和孩子都無法忍受分離帶來的焦慮和擔憂所致嘛。

說到分離,認真細算起來,現階段我和孩子們的分離並不算久,至少每個週末都能相聚。只是以後,隨着他們漸漸升往高年級,我能看到的他們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要是畢業後在外地工作,一年到頭能相見的日子只怕是屈指可數了。做爲母親,嘔心瀝血將孩子養大成人,習慣了他們的身影在眼前晃動,習慣了他們的氣息在鼻尖縈繞,習慣了他們在身邊追逐笑鬧……倏忽之間,這些全都不見了,心裏怎能不難受呢?然而,爲了他們的接受教育、有良好的前途,又好像別無選擇。

偶然看到英國心理學家xx說的一句話,覺得挺扎心的,便記住了。“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爲了相聚,只有一種愛是爲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咂讀着這段話,着實有些讓人心生悲涼。可是仔細想來也確是如此,世界上的愛,大抵都是奔向在一起,愛ta,就是希望能和ta朝朝暮暮、天長地久。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爲目的、也必須以分離爲目的。所以,與其讓他們突然面臨分離而痛苦,不如讓他們提早預知、提前適應,及早鍛鍊他們成爲獨立而強大的個體,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智和人格。或許只有做到這些,父母纔算是合格的。

每個人都是先做孩子,再做父母,送別父母,然後被孩子送別。無論我們和父母、或孩子有多麼相愛,都無法完整的相伴一生,我們和他們愛的最終的結局都必須是——放手,分離。生命就是這樣不斷的輪迴着。

今天的父母們已經不只是把生兒育女當成傳宗接代,也不只是爲了年老時有人照顧,大都也懂要適時放手,然後站在合適的位置,靜靜地遠望,在他們遇到實在難以解決的難題時盡力出手相助。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看着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又有幾個人會不難過呢?

面對這種分離,男人們可能會表現得比較理智、淡定些(當然也不完全是這樣的),女人的不適應表現可能會更突出些。前幾年我經常逛天涯,記得裏面有個專門講婆媳關係的版面,那裏面就有很多兒媳婦在吐槽婆婆的奇葩行爲,比如什麼“婆婆挑撥我和老公的關係,害我們吵架”,“婆婆不准我們睡覺關門,半夜來給她兒子蓋被子”,“婆婆把我趕走,和她兒子睡一張牀”……婆婆和兒媳的種種衝突、對抗,是電視劇裏最長盛不衰的題材;生活中,也曾親眼目睹因爲婆婆的過度參與,導致兒子兒媳夫妻關係破裂的事情;最嚴重的是,還有的家庭因爲婆媳關係惡劣而釀成慘劇,使兒子的人生過成悲劇。

親愛的爸爸媽媽媽,在這裏我想說:既然我們不能把孩子像嬰兒時一樣束縛在自己身上,既然我們必須要和孩子分離,那就慢慢調整愛他們的方式吧!孩子年幼時,爲了他們的安全,我們是應該細心點,多看着點;孩子們大了,已經懂得怎樣做纔不會讓身體受傷害,我們也就要給他們儘可能多的空間了。其實,過度的參與,哪怕生活上的一些小細節都要考慮周到,不僅自己勞累,也會讓孩子厭煩呢。萬物守恆,假如每個人的情感都只有一個固定的容量,那麼我們要是一直固執地霸佔着孩子情感世界中最重要的位置不放,孩子能分給其他情感的空間勢必就會縮小,甚至殘缺不全,這也意味着孩子無法正常的擔任其它的社會角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是這樣,我們自己的人生,難道不一樣也是殘缺和不正常的嗎?要知道,每個人都只能活一輩子,每個人都應該儘可能的讓自己的生命更多元、更有趣味,才能算是不虛此行呢。

網上流行着一段北大才女xx的話:

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無知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沒錯,適時而得體的退出孩子的世界,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喜好上面,既不會爲難孩子,也成全了自己!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篇6

我是xxx的家長。我的孩子xxx,今年四年級了,她從入學以來,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幫忙下,很快地適應了學校生活,漸漸地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成了一名合格的國小生。在此,我對各位老師的辛勤教育和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表示衷心的感謝。

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學習習慣。而一個人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它將使人終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家長是老師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從自我教育開始

父母喜愛看書,忘情工作,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時給他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待孩子的學習,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好。此刻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時他們提的問題,難免把大人難住。大人不學習是不行的。因此我們經常會買書、看書。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有時帶孩子去戶外,也會提到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這樣既鍛鍊身體又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一舉兩得。我們要求孩子幹事情要認真。孩子做完作業,我們會給她檢查一遍。發現她字寫得潦草,會要求她擦了重寫。有時候,她很不願意,但不能心軟,得讓她記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負出更多的發奮。因此幹事情必須要認真,就應儘自己最大的發奮。

二、不能過分寵愛,事事包攬,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此刻家長都知道對孩子不能過分寵愛,不能爲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行爲上難以約束自己,最終導致自控潛質差,沒有上進心,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隨着孩子的長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們也都會讓她去做。有時也幫忙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想讓她明白不但要讀好書,而且要學會生活和關愛每一個人。

三、期望值不是高,但仍要嚴格要求

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們同樣有這種心理,但我們不會強迫她學她不喜愛的事情。儘量讓孩子幹她喜愛的事。做到愛好廣泛,做事認真,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好在她旁邊看電視,玩電腦。我們能夠看一些專業書籍,或看一些小說雜誌。我們家凡是讓孩子讀的小說雜誌全是我們家長讀過的,這樣會方便與孩子交流溝通。

五、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明白,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爲: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刻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發奮必須有收益。作爲孩子,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能夠不在乎結果,但務必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到達了。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務,當然良好的行爲習慣,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恆,我堅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長還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育。還期望老師對所有孩子都悉心呵護,使孩子的明天更完美!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篇7

兒子,今天你又裝作若無其事地暗示媽媽,說市中心的房價又在飆升,如果再不行動,或許以後你和女友連一間棲息的小屋都沒有。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終於沒有像你希望的那樣,說出媽媽給你們買這樣的話來。而你,也在尷尬的沉默裏,隨即氣嘟嘟地放下碗筷,甩門出去。我從窗戶裏看着你遠去的背影,瘦削,懶散,有一點任性,你還是賴在父母懷裏,始終不肯獨立。

可是,親愛的兒子,你已經25歲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需要呵護的女友,還有兩位日益老去、需要你照顧的父母,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成熟、讓你徹底地離開父母的羽翼、放下啃老的惰性、獨自去承擔一個成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嗎?

記得從很小的時候,你就習慣有事找媽媽。你總是說:媽媽,我的衣服髒了,你幫我洗洗。媽媽,明天我們去郊遊,你幫我收拾好要帶的行李。媽媽,女友想吃老醋茄子,記得下班後給她做。

一直以來,我也習慣了聽你這樣吩咐,總以爲,對你的每一點好,你自會記得,且在將來我們老去時,可以得到你同樣細心的呵護和照料。而我和你的父親,也節省下每一分錢,爲你在銀行開立了單獨的賬戶,只爲某一天,你擁有了自己小家的時候,能取出那些錢來,給你一份切實的幫助。

可是如今,我卻發現,這樣犧牲自己、全力爲你的方式,並沒有培養出我們想要的那個懂得珍惜的孩子,卻反而造就了一個羽翼退化、意志嚴重消磨的社會棄兒。我們越是愛你、縱容你對父母無休止的依賴和索取,你心底裏的自私和懶惰就越是無休止地滋長……

你5歲那年,要媽媽幫你整理滿地的玩具;10歲的時候,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你就哭鬧着讓我也去買;15歲時,你寫情書給班裏的女孩子,說:我媽媽認識很多人,誰要是欺負你,儘管告訴我;20歲那年,你讀大學,每次打電話來總是抱怨,說食堂的飯菜如何糟糕。

如今,你每天回家來蹭飯,還時常帶女友回來居住,我一邊工作,一邊還要爲你們的一日三餐奔波勞累。這番忙碌,讓我連一絲的微笑也無法擠出。

我終於承認,20xx年來,我對你無節制的寵愛,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親愛的孩子,我不得不殘忍地告訴你,今天之前你的生活與我息息相關,而你今後的道路,我將不再過問。

也請你,像那些自立自強的人一樣,從父母的身邊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我會給你鼓勵和勇氣,可是我不會再給你金錢上的幫助。

孩子,媽媽很抱歉,不該這樣愛你。而你,也應該對你的所作所爲感到愧疚。那麼,就讓我們彼此原諒,重新開始吧。

家長管孩子的感悟心得體會篇8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盼望着她們茁壯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至關重要。女兒今年xx週歲半,剛上國小一年級,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

一、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爲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是以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二、逐步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很重要

女兒從xx週歲起上幼兒園,步入正規的教育系統,我們要爲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她一些優良品德,藉此也可改掉“以自我爲中心”的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

可以給她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付諸於實際行動,讓她明白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忙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她明白就應助人爲樂;在和小夥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閒暇時,常和女兒做連句的遊戲,我說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兒連下句:“我立刻把她扶起來。”這樣的遊戲我們樂此不疲。

三、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潛力

成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爲習慣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我認爲孩子愛勞動良好習慣尤爲重要。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職責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潛力。

因此,在我女兒很小時,我就開始讓她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絹、洗襪子、整理牀鋪等,當然,孩子幹活常常不必須能夠幹不好,就此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長就要充分肯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讓孩子少一點壓力,多一份簡單

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每晚抽出半小時進行散步、慢跑,並利用這一時光,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善於利用生活小事,敞開心扉。

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我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子女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將子女的此刻和過去進行比較,縱向看進步,及時發現和肯定自我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期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輕簡單鬆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