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曾國藩》心得體會多篇

《曾國藩》心得體會多篇

《曾國藩》心得體會篇1

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細讀《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到這句話其中的深意,彷彿是在與一位滿腹經綸的長者對話,書中一行行細膩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讓我感受到了曾國藩爲人處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對於自身,他注重講德,講求誠心、正意、修身、齊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負父母生養之德。他終其一生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從他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冊子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失敗教訓,以便及時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兄弟,成爲後人學習的典範。我們時常懶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實現的想法,最終卻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們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講德行、講孝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對於工作,他盡心盡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氣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縝密、注重細節、全神貫注,自始至終不鬆懈。人沒有恆心,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成就。作爲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神聖的,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工作中遵規守紀、安分守己、踏實做人、乾淨幹事。對當事人負責到底,心中時刻記得羣衆,耐心傾聽羣衆的訴求和心聲,幫助人民羣衆解決好各種法律問題。時刻講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質、有品德的人。

對於學習,曾國藩在《致諸弟》中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關於讀書與修身養性,他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於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恆心。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爲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書到寫字再到修身養性,詳細至極。作爲青年幹警,我們始終要注重增強理論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性、條理性,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在學習書本上知識的同時,更要運用到實踐中,和同事討論學習,互幫互助,努力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同時對照標準要求,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做到從心靈深處查找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從工作態度中查找工作落實上的不足,從生活態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國藩家書》中處處洋溢着德行、慎獨、親情、友情,這就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學習這本書中的內容,我們也會少幾分浮躁和狂熱,多一些寧靜與安逸。

《曾國藩》心得體會篇2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爲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爲“千古完人”。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腐敗的滿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爲中國近代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着真知良言。儘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爲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是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夢想和道德修養。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於當天的日記裏,對自我的錯失,毫不留情,並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到達監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個人一讀。古語云:盛可是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和科學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爲優秀的成功者。儒家文化要求人們進取地應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期間裏,使自我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的發揮。在全球經濟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的時候,民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僅有對自我嚴格訓練,才能培養出較高的本事和素養,應對世界。

一、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願意做一個失敗者。對於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應當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望,奠定了成就事業的基礎。

曾國藩的修身表此刻:爲人表裏一致,內心的一切都能夠公之於衆。有恆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爲自我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奮苦讀,博覽羣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我的知識結構,爲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二、曾國藩對今人的啓迪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爲歷史能給人以啓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爲,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恆心。“恆”最爲重要,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恆,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應當如此。

(一)普通人照樣能夠成就事業,改變命運的關鍵在自我奮鬥。曾國藩成爲後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那裏,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爲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教師楊昌濟談到自我的務農之家時,楊昌濟“以農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爲勉之。”此話對毛澤東的鼓勵是相當大的。現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夢想和抱負的構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是應試教育,過去人讀書的目的是爲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後便能夠做官,此刻人讀書的目的是爲了考大學、考博士,有了學位後便好去求職,應試教育的負面是:培育出來的人缺乏應對複雜多變社會的本事,缺乏成就事業所必須具備的其他的相關知識。曾國藩在進京後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於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爲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纔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昇華,爲他日後的事業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人的綜合素質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則好比基礎理論,基礎理論紮實雄厚,相關的專業則較爲容易掌握。此刻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裏的專業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後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上,這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事業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擔當得起。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下,在事業成就的大小中起着更爲重要的作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澤東同志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他被認爲是中國近代最終一個集傳統文化於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給我的啓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這種啓示,因爲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纔有真提高。

《曾國藩》心得體會篇3

八教是指與以下八種人交朋友:勝己者;盛德者;去圍着;肯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與以下九種人交友: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佔便宜者。

曾國藩在京爲官,從不肯輕受人惠,情願別人佔他的便宜,斷不肯佔別人的便宜,在《家書中》,他多次告誡子侄親近良友、對待朋友必信必誠、患難與共勿留遺憾、勿與權貴相交、不可輕取人才等。

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交什麼樣的朋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想到此刻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迴避和粉飾。“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此刻的社會、家庭也爲孩子的教育花費了超多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爲普遍社會現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

曾國藩作爲國之棟樑,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爲大官,餘不願爲大官,但願爲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爲入手,着眼道德培養。而我們這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樣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職責感,又會去擔負什麼社會職責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價值觀念構成的關鍵時期,把握交友原則至關重要,交友不慎就會貽誤自己的前程。

《曾國藩》心得體會篇4

假期中我讀了《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爲晚清“第一名臣”。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隨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着真知良言。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爲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讀書

曾國藩一向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認爲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他在致諸弟的信中反覆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於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恆心。

在講到怎樣讀書時,他在一封信中寫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爲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爲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到寫,從史到經,從讀書到修身養性,詳細至極。

很多人讓孩子讀書的目的是爲了讓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國藩卻不願孩子做官。他在寫給兒子紀鴻的信中曰:“餘不願爲大官,但願爲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長讓孩子讀書是爲了讓孩子通過考試入“仕途”,爲自己和家人長臉面,謀福利。殊不知,我們的讀書理念培養出了很多有文化沒有教養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學習分數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喪失了自我約束的能力,不能不說這已經成爲社會的悲哀。

待人

幫助鄰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傳統門風。

儘管曾國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錢度日過年,但仍舊寄錢給族人以資助。在談到爲什麼接濟親戚族人時,曾國藩寫到“家中之債,今雖不還,後尚可還,贈人之舉,今若不爲,後必悔之!”“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於我,我當以所餘補人之不足,君子處薔境,亦兢兢常覺天之厚於我,非果厚也,以爲較之尤薔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道光年間,曾國藩越四級而超升,託叔父將黃金十兩兌錢送與最親最苦之人。節儉用度,置義田以濟貧民,捐銀修祠堂。

曾國藩在家書中教育子女和諸弟過日子要能勤能儉,略有結餘,有人做官“侍鄰里不可不略鬆,而家裏不可不守舊”。與眼下很多爲富不仁,到處顯擺甚至胡作非爲的官宦子弟與富家子弟的行爲相比,是何等的天上地下!

交友

俗話說:“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國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則,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心得體會篇5

說起曾國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風,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實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爲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啓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了60多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爲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爲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這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爲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窮爲保官之道,窮爲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寫一副對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在家書裏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裏,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絝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爲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曾國藩》心得體會篇6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國的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一起並稱爲“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評價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我們都無法否認的是,在那個時代,他挽狂瀾於即倒,在這個時代,他文章德行影響深遠。

?曾國藩家書》收錄曾國藩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餘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按內容大抵可分爲治軍、爲政、修身、治學、處事、交友、用人等章。由這些書信,可探索到他一生的行爲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雲變換,由於他功高蓋主而樹大招風,所以他雖身居高位,但內心卻如履薄冰。《曾國藩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的折射出了他複雜的內心世界。我閱讀的這篇文章,就表達出了他“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觀點。

宋朝的朱熹說過:“天下事,壞於懶與私。”這與“人敗皆因懶”是一個意思:縱覽古今興衰成敗,凡是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主要就是懶惰。現在有句話說:“昨夜夢裏行萬里,今晨醒來在牀上。”現在許多人都是這樣,他們都有一個心比天高的夢想,但又吃不了苦,很難堅持,併爲自己照例千百個不堅持的理由,於是日子就變得得過且過了。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明白了:我們現在偷的每一次懶,都是給未來挖的坑。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機會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付出纔會有收穫,只有努力纔會有回報

《曾國藩》心得體會篇7

晚清的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中興名臣,經過十幾年的奮鬥,終於把風起雲涌的太平天國運動撲滅了,達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再加上他在德行、文品方面的成就,被譽爲“古今完人”。

後世人稱他謀略之學共有十三部,我看到過兩部,一部是講相人之術的《冰鑑》,還有一部就是他的《家書》。

這部《家書》內容十分廣泛,有講做人道理的,有談古今詩文的,有教育弟姊兒女的。讓我看到了治軍苛嚴的曾大帥溫情的一面。

他的《家書》中,還用許多筆墨來寫一些家庭瑣事和田園之事。比如怎樣弄好雞窩,怎樣整理菜園,要遵守星岡公八字(考、寶、早、掃、書、蔬、魚、豬)等,書中的插圖也都是一些菜園、花園、雞鴨之類的東西。所以有人不禁要問:“志存高遠的曾大帥,就是把這些東西流傳給後人?”

我認爲這種說法過於膚淺,其實深刻的爲人處世之道,尤其是老莊之道,就蘊含其中。

我們都知道,他的政治地位使他享有無比的榮耀,是清軍入關以來權勢最重的漢臣。一個大臣,擁有的榮耀越多,所面對的危險也就越大。有人說:“明清多小人。”這些“小人”看到比自己風光的人,總會心生嫉妒,出來罵幾句,踩幾腳,甚至於誣告陷害。再加上當時掌政的慈禧太后又是一個疑心病很重的人,對曾國藩也心存疑慮,說不定哪天就把他給宰了。所以說曾國藩在家書中寫一些種菜、養雞之類的事,無非說自己是個求田問舍,無心功名的人,以期保全首領罷了。

這就是《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啓示。而歷史上又有多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像春秋的文種、漢代的韓信、明代的藍玉……無數血淋淋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飽讀詩書的曾大帥又豈會不知?“人生最佳之時就是花未開全月未滿。”曾大帥如是說。

所以說,真正的偉人不僅懂得激流勇進,更懂得急流勇退。在生活中,“藏”往往比“顯”更重要。

寫到這兒,我又聯想到天京城破之際,曾國藩說的兩句詩:“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年苦讀,十年征衣,榮譽、謗誹、朋友、信任、懷疑……真的只有“流水高山心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