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牢記“十個沒有”,弘揚“延安作風”

最近在學習《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看到習總書記2020年4月23日在陝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中提到,毛主席當年概括了延安的“十個沒有”,“延安作風”和“西安作風”的巨大反差讓許多民主人士感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對“十個沒有”這一黨史認知空白點,我趕緊查閱資料,並延伸閱讀,進一步對我黨的優良傳統、優良作風有了更深入瞭解,思想上也得到進一步教育洗禮。

牢記“十個沒有”,弘揚“延安作風”

原來,“十個沒有”是1940年2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民衆討汪大會上的一段講演,被人民親切的稱頌爲延安的“十個沒有”。毛主席全面概括了延安當時的新氣象,他說:“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這個“十沒有”,就是良好黨風、良好政風和良好民風的統一體,生動地反映了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新風尚新氣象,正是“延安作風”的形象概括和生動體現。

據考證,從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吳起鎮,一直到1937年1月13日進入延安城前,中央紅軍都處於落腳未穩的動盪期。中央紅軍真正安家落戶在延安,是從1937年1月13日到1947年3月18日的十年間。三年時間將延安建設成爲“十個沒有”的社會,“十個沒有”是不是毛主席在誇誇其談?

1940年5月31日到6月8日,華僑領袖陳嘉庚千方百計來到延安,對延安進行爲期9天的深入調研,並對延安和中國共產黨得出以下結論傳:一、沒有苛捐雜稅,不像國統區那樣捐稅多如牛毛;二、領導人廉潔,他們的工資標準和一般幹部、士兵相差很小,這同國民黨達官貴人的貪污腐敗形成鮮明對照;三、沒有乞丐、妓女和失業的人,人民生活過得去,不像國民黨統治區那樣民不聊生;四、領導人與人民羣衆平等相處,不像國民黨統治區那樣等級森嚴;五、社會治安好;六、男女關係嚴肅;七、樸素成風;八、民主風氣好,縣長是民選的。陳嘉庚的結論正好印證了毛主席的“十個沒有”是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新風尚新氣象。陳嘉庚先生由此斷言“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與陳嘉庚先生持相同判斷的還有美國作家斯諾先生。他在《西行漫記》中寫道:“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慾望,那種熱情……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閃耀着永恆的光芒,迸發出無窮的力量”,盛讚這是“東方魔力”“興國之光”;文獻紀錄片《回望延安》中寫道:“那是一個奮發的時代,一個朝氣蓬勃的年代,一個黨和人民、領袖和羣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創造英雄史詩的年代……”毛主席自豪地對評價:“陝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

確實,正是有了“十個沒有”、“延安作風”的指導,陝甘寧邊區建設成了抗戰時期全國最進步的地方,奔赴延安的青年成了一道獨特風景線。延安像一塊巨大的磁石,把許多追求進步、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吸引來了。據統計,抗戰後奔赴延安的知識分子總共4萬餘人,而同一時期大後方的西南聯大在辦學的8年中畢業學生約2000人。成千上萬的出身各個階層的有覺悟的年輕人,冒着槍林彈雨和重重封鎖,死也要喝上延河水、吃上小米粥。爲什麼?詩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門成天開着,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揹着行李,燃燒着希望,走進這城門。學習,歌唱,過着緊張的快活的日子。”可以說寶塔山下、黃河之濱集合着一羣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他們承擔着人類解放、抗日救國的責任。他們的傳統是積極工作、艱苦奮鬥、英勇犧牲,他們的作風是團結、緊張、活潑、嚴肅。

當時還有一個毛主席關於“延安作風”的小故事。1940年初秋的一天,延安馬列學院教務處長鄧力羣等4人行色匆匆。他們是去接要來學院上課的毛澤東。在延河橋頭,毛澤東遇到了他們。得知鄧力羣是專門來迎接的,毛澤東搖搖手說:“這樣做有點不好,一個人做報告要四個人接,要不得!要不得!”“四個人,轎子呢?你們不是擡轎子來接我呀?下回跟你們領導說,再加四個人,來個八擡大轎,又體面,又威風。要是還有人,再來幾個鳴鑼開道的,派幾個搖旗吶喊的,你們說好不好?”最後,毛主席語重心長地告誡說:“我們要革命,就要和舊制度決裂,萬萬不能沾染官僚習氣。從楊家嶺到馬列學院,十里八里路,二萬五千里長徵都走過來了,這幾步路算不了什麼,不要接接送送。我們要養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我們要用延安作風打倒西安作風。”毛主席提出的新的風氣、延安作風,就是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就是要平等民主、與人民羣衆同甘共苦,就是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一語,出自毛澤東1940年初秋與馬列學院的鄧力羣等人的談話。其中,“延安作風”是指中國共產黨的作風,“西安作風”是指國民黨的作風。歷史已經告訴人們,最終是共產黨的“延安作風”——密切聯繫人民羣衆、艱苦奮鬥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脫離人民羣衆、奢侈腐敗。可見,黨風問題關係人心向背、黨的生死存亡和事業成敗。歷史證明了其價值,在今天仍有教育意義和借鑑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事實,歷史地證實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論斷。人心向着黨,黨就有力量,就生機勃勃,無往而不勝;反之,黨就沒有戰鬥力,就難以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甚至存在無法生存的危險。

今天,我們應從“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增進對作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大力整頓黨內作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牢記“十個沒有”,弘揚“延安作風”,

使之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