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生生態文明心得體會2022多篇

大學生生態文明心得體會2022多篇

學生生態文明心得體會2022篇1

近年來,河南省水利廳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根本,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開創新局面,助力水利改革發展實現新跨越。我們的體會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必須堅持黨建引領、圍繞中心、全員參與、彰顯特色。

黨建引領、凝神聚力,是確保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所在。堅持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推動黨的建設與精神文明創建深度融合、雙向提升。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爲各級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統一安排部署、定期檢查考覈、年終述職評議、選樹優秀典型、表彰激勵先進,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精神文明各項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前提。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於河南水利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召開全廳精神文明建設會議,制訂工作方案,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形成創建工作與水利業務工作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格局,實現精神文明建設與水利事業同促進、共發展。

全員參與、以人爲本,是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力量源泉。切實抓住羣衆關心、職工關注的大事、難事和實事,讓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成爲服務羣衆的過程,使精神文明建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羣衆基礎。深入開展“身邊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水利人”等評選活動,用身邊人和事激勵廣大職工參與文明創建,變“要我參與”爲“我要參與”,爲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不竭動力源泉。

弘揚文化、彰顯特色,是全面提升文明創建層次和水平的有效途徑。成立水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印發《貫徹落實水利部實施意見》。建設“河南省防洪抗洪宣傳教育中心”,在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刊發河南水利改革發展的稿件500餘篇,廣泛開展國情水情教育。積極開展“青年文明號”“文明工地”“水美鄉村”等水利特色創建活動,大力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增強水利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下一步,我們將以成功爭創全國水利文明單位爲契機,在新的起點上,鍥而不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奮力譜寫河南水利改革發展新篇章!

大學生生態文明心得體會2022篇2

美麗中國的關鍵是“美”,是讓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會之美、人心之美。建設美麗中國,我們既要“金山、銀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爲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對生態文明建的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述爲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也爲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提高公民生態意識,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生態意識是生態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如果缺乏生態意識的支撐,人們的生態文明觀念淡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說,公民生態意識的缺乏是現代生態悲劇的一個深層次的'根源。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態意識。一方面要通過公益廣告或者組織志願者進行宣傳科學生態知識,另一方面要營造科普氛圍。鼓勵公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環保意識,提高個人修養。

正確處理經濟與環保關係,推進綠色發展。經濟產業良好發展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在當前背景下,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節能減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發展循環經濟,做好垃圾處理和再利用。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把“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爲“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又實現了循環利用,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融會貫通。

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大生態監督力度。環境保護監管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衆多領域,需要相關部門之間通力合作,形成綜合執法合力,才能確保該項工作順利進行。加大監管力度,對於不遵守法律、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爲,要增加處罰力度。同時還應鼓勵公衆及社會媒體對環保工作進行監督。要藉助新聞網絡平臺,創新監管形式,實行“在線實時監督環保”的新舉措,爲環保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建設生態文明,作爲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應該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我認爲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爲直接、更爲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爲社會、也爲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全社會應該認識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是一項長期必須堅持的偉大工程,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羣衆、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你我共同參與。

美麗中國,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生態文明,是托起美麗中國的強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樹好栽,而一片森林則不易培育。生態文明重在建設,難在堅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每一個人的努力,將生態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保護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托起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

大學生生態文明心得體會2022篇3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刻闡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遵循。

作爲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文明的大國,資源豐富和多樣性一直都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優勢,從南到北地域的多樣性造就的豐富資源培育了我們國家的衆多人口,但是資源的攫取和利用總是有限的而且過度消費資源的代價同樣使我們無法承受的,霧霾、水體污染、等新的污染關鍵詞不斷涌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空氣淨化器、自來水過濾器、和防霧霾口罩在現在象徵着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的同時也側面反映出我們日常生活的大環境越來越危險,而這恰恰是我們民生最大的問題所在。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時時處處體現以人民爲中心的生態環保思想,強調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爲民生優先領域。

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爲民,重點解決損害羣衆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就要求我們針對最突出的問題和領域,抓住薄弱環節集中攻堅,解決一批突出問題,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着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大氣污染,心肺之患,已成爲百姓健康生活的痛點。令人欣慰的是,藍天保衛戰早已打響,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們還要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爲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讓老百姓享有更多藍天白雲。 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關係人們每天的生活,直接關係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衛戰,還要繼續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爲人民羣衆提供良好的親水環境。

潔淨的水、清新的空氣、不受污染的土地……人們對於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明確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之以恆抓緊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大學生生態文明心得體會2022篇4

如今,“綠色”成爲時尚,綠色食品、綠色發展…。我們須意識到,全球惡化的生態環境形勢已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會覺悟的生態道德文化觀。否則,如何拯救“瀕臨失衡的地球”。通過對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入學習,結合保護區工作,就生態文明中的生態道德教育談點體會。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作爲一名老師,我認爲認爲要以“綠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綠”來爲生態道德教育開道。

一、生態道德教育意識的“綠”

人類對社會的依賴性與其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並非主要出自科學上的無知或技術上的缺失,而是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確立新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生態道德這一觸及人類的道德規範的必然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而展開,相對忽略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類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的教育,沒有把生態道德教育作爲其中的重點來進行。針對目前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全民對生態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很是必要。

二、生態道德教育制度的“綠”

學校在“生態教育”的統領下,用生態教育思想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學校通過建立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爲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爲,促進學生形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從外部環境促進學生把接受的生態教育內化爲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再外化爲學生的生態行爲。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的“綠”

生態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使其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選擇和運用與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生態道德思想轉化爲人們的生態道德實踐,並且使其真正成爲公民的一種素質,其中,開展自然價值和生態美意識的教育,進行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意識的教育,以及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創造意識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從生態道德規範教育的作用來看,主要在於使人們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正確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持續、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使人擁有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才能自覺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

四、生態教育行動的“綠”

生態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幫助人們樹立綠色的消費理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學校要讓同學們從利用身邊的廢物做起,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手工製作中,要引導同學利用廢棄物製作精緻的小作品。

五、生態道德教育心靈的“綠”

在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時,要通過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合理內核,通過創設情景、誘發道德體驗、引導反思等方式,以心理體驗的形式促進德行的生成和發展,比單純的說教或灌輸要更有效。學校的“環境愛護,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培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與欣賞之情,來消除人與自然對抗的情緒,從而積極地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培養起人與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態道德情感。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如環保講座、知識競賽、徵文等來傳授生態和環保知識,並注重校園的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接受綠色環保教育的氛圍。還要通過組織學生野外實地參觀考察及在“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特殊日子裏參加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等方式開展環境教育。

六、國家生態安全教育中的“綠”

要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爲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全球環境的變化,國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狀況,跨越國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軍事衝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如今我國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爲嚴峻的生態安全問題,如果對國家生態安全不及時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嚴厲措施,就會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與防範體系,改變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方式,開展國家生態安全的國際合作,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環境戰略影響的評價等;另一方面,要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相關舉措作爲全民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並且通過各種現代傳媒對有關案例適時加以披露,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對一切導致生態惡化現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覺,進而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化爲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

保護區應充分發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學校爲主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引導人們運用科學理性和道德規範來指導、約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大學生生態文明心得體會2022篇5

(1)增加生態文明相關教育課程

當前,在大學的課程開設內容中,並沒有針對提高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知識、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生態文明建設只是在少數通識課中做了些較爲基本的講述。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講解到第三章第三節“科學對待人生環境”部分內容時,涉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馬克思原理概論課中,教師會補充介紹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等相關知識;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第十一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到了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部分形勢與政治的教師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爲一個專題來給學生們講述。但是,這樣的講述和教育,對大學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的提高從現實情況看來還是遠遠不夠的。針對生態文明教育的不足,大學要創新生態文明課程授課方式,結合國際、國內實際,系統梳理生態文明理念、發展目標、綠色生活,力求理論與實際結合,保證課程質量,使其具有科學性和嚴密性,避免課程曇花一現或應時應景。在此方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做得較好。

(2)多組織開展生態環保活動學校應當多組織有關於生態文明環保的活動,加大活動的次數頻率和規模,培養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

(3)加大校園生態環保監管和獎懲力度要加大校園生態環保監管和獎懲力度,這從側面反映出我校在生態環保監管上還做得不夠。亂扔垃圾、過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破壞花草樹木,這些不良行爲,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加大監管和獎懲力度而解決。在新加坡,哪怕是隨意吐口痰警察都要處以高額罰款。大學由於種種限制性因素,雖不可能像新加坡這樣做,但可以加強監管,對亂扔垃圾、破壞花草的行爲進行及時阻止,獎懲手段和教育手段並用,從而讓人和環境更加和諧得相處。

(4)進行多形式的宣傳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感化學生

校園內可以增加一些關於環保的標語提醒,校電視臺、廣播臺多一些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多開展些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知識競賽等等。學校可以進行多形式的宣傳教育,努力提升校內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用良好的生態文明環境進一步感化學生,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