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延安整風與黨的團結統一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延安整風與黨的團結統一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延安整風與黨的團結統一專題講座心得體會

自延安整風結束至今70多年來,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始終貫穿着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黨的作風建設的不懈奮鬥,換來的是百年政黨的偉大與興旺。當前,我們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

一、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黨一貫的學風

開展延安整風運動,與當時我們黨面臨的嚴峻複雜局勢密切相關。此前,在黨的歷史上,如何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共產國際的指示,黨內一直存在着思想分歧。分歧的焦點,是要不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要不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面抗戰爆發前,黨已經有了多次勝利和失敗的經驗教訓。革命遭受巨大麴折的主要原因在於黨還處於缺乏經驗的幼年時期。就全黨來說,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規律的認識還很膚淺,還不善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因而發生右的或“左”的錯誤。自遵義會議以後,黨從軍事上、政治上糾正了以教條主義爲特徵的王明“左”傾錯誤,然而,還沒有從思想上系統地徹底清算這種錯誤,黨的幹部對這種錯誤的思想根源還缺乏深刻的認識。全面抗戰爆發以後,黨的隊伍有了很大發展,增加了70多萬新黨員。這些新黨員革命積極性很高,但他們絕大多數出身於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緊張殘酷的戰爭環境,黨組織還來不及對他們進行比較系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

二、密切聯繫羣衆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

延安整風時期,我們黨明確強調,貫徹羣衆路線的基本前提是羣衆觀點的確立。1943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關於邊區羣衆工作的指示》中提道:“關於羣衆觀點的問題。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是專爲羣衆謀利益的,除開了羣衆的利益沒有別的利益。同時共產黨也只有依靠羣衆,才能生存”。劉少奇說:“一切爲了人民羣衆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羣衆負責的觀點,相信羣衆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羣衆學習的觀點,這一切,就是我們的羣衆觀點,就是人民羣衆的先進部隊對人民羣衆的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這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總結我們黨發展壯大的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把羣衆作爲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終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新性實踐之中。歷史啓示我們,始終保持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們黨就能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三、黨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自覺

我們黨之所以偉大,不在於從來不犯錯誤,而在於具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自覺。正是經過延安整風運動,批評和自我批評由一般意義上的組織建設工具轉化爲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黨的自我革命的“新的工作作風”。作爲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手段,“批評”和“自我批評”都不是延安整風運動首次提出的。1923年6月,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文獻中首次出現了“批評”一詞。

儘管“批評”和“自我批評”在黨內早已有之,但是由於照搬蘇聯經驗,由於受到土地革命戰爭後期、抗日戰爭前期我們黨內錯誤思想路線影響,“過火”批評、害怕批評、壓制批評、打擊報復批評者等種種現象的存在,本應該是治病療傷的銳利武器變成了傷害同志、削弱組織力的工具。延安整風運動深刻總結黨的歷史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經驗教訓,深刻結合我們黨的自身實際和特點,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開創了正確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新境界。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但黨的性質、理想、宗旨不會變。黨作爲“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性質決定了黨必須永遠走在時代前列;黨的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決定了黨必須鍥而不捨,不斷攻堅克難;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黨必須永遠和人民羣衆心連着心。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依靠持之以恆的黨性修養和過硬的作風來保持“初心”,就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作風建設、不斷改進作風。

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無時不有,各種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無處不在,一些黨員、幹部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能力、作風狀況上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人民羣衆還有不少意見。共產黨人要應對風險挑戰,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就必須在作風建設的熔爐中不斷錘鍊自己,不斷加強和改進自己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