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字經心得

三字經心得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三字經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三字經心得1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裏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爲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 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爲了大詩人。

三字經心得2

上學學習《三字經》還要求背誦《三字經》,現在放暑假了媽媽也要我背,我想:背《三字經》有什麼用?我極不情願地拿起這本內容豐富的《三字經》每天寫完作業,我沒心思看曾經讓我朝思暮想的動畫片,而是拿起《三字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

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爲父母減輕負擔,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裏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五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每天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檢查……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三字經》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爲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紗袋,當作現在的電燈泡照明,用來晚上讀書;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非常的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說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的後人。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一想自己,感覺十分慚愧: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學校是全市規模最大的學校,老師教學水平也很高,可以說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可以更廣泛和深入地學習知識。可是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學習不刻苦,有時還做了違反紀律的事,回想起來真是後悔。今後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心得3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國小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別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纔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媽媽看了,說:“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於是,他就養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要被處死。在執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說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說:“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裏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啊!

三字經心得4

從小爺爺就交我背誦《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裏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說、舉例講故事。例如第一句說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隨着年齡的長大,每個人受所處環境的不同影響,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這纔開始認真學習了。

《三字經》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字經心得5

今天,我們聽了復旦大學錢文忠的“講解《三字經》”第一、二集。雖然只有原文六句,但是這六句卻在錢文忠教授獨樹一幟的講法中變得趣味盎然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字經》是宋朝時的兒童啓蒙課本,內容通俗易懂。錢文忠教授之所以能讓這有點枯燥乏味的簡單文字,讓人理解起來如此傳神,還是因爲他那獨特的教學方法。他在每一段話的背後加上一個輕鬆、詼諧的小故事。通過第1、2 課(集)的學習,我們已初步領悟到了學習對於人的重要性,知道了“五子登科”、“才高八斗”等成語的由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曹操四子的故事。

傳說曹操有四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曹植、曹丕、曹彰、曹衝。這四個人雖然是親兄弟,但性格各異,又不像親兄弟。曹植才高八斗、憨厚老實,喜歡吟詩作畫,才華橫溢。曹丕奸詐、貪婪,佔有慾很強。攻城時,曹丕總第一個衝進城去。可是他既不是來帶將士衝殺,又不是剿獲戰利品,而是去強佔別人的東西和親人,還很嫉妒。曹彰武藝高強,能夠鈍住一隻老虎。而曹衝則是家喻戶曉的神童……,這幾個人性格的差異,凸顯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三字經》之所以被奉爲“經”,是因爲它朗朗上口、蘊藏着無盡哲理,真希望明天可以再看!

標籤: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