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感悟新版多篇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感悟新版多篇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 篇一

四月到了,清明節也到了,處處可見人們忙着掃墓祭拜,這清明節對中國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有一個傳說故事: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太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因此與忠臣介之推流亡在國外,介之推一路保護重耳,功不可沒。重耳成爲國君後,介之推便離開重耳躲進山中,重耳想要讓介之推回來,因此放火燒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沒想到介之推他不肯下山,就被燒死了。後人便在他死去的四月上山祭拜,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祭拜。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上要準備的祭品都有其意義,像吃韭菜(代表長長久久)、吃年糕(代表步步高昇)等。另外在祭拜的習俗中有一個最特別的,那就是“掛紙”。大家去掃墓時,一定有看過家中長輩把一張張長方形的五色紙壓在墓上,到底是爲什麼呢?原來這和漢朝皇帝劉邦有關。在劉邦未當上皇帝之前,他一直在外打仗,因此無法回家鄉掃墓,他當上皇帝后,當他要回去掃墓時卻找不到父母的墓碑,所以他就把一張紙撕成許多小紙片,撒到空中,想借此找出父母的墓,結果有其中一張落在一座墓碑,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走,他朝着墓碑走近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所以之後每年劉邦掃墓時都會壓一張紙片在墓碑上,後來,大家效法皇帝,久而久之,這就演變成一種習俗了。不過,現在的意義逐漸演變成爲祖先的居住添加新瓦,與之前大大不同。

每年我們全家人當然也有去掃墓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清明節,我們到了墓地之後*本站 *,才發現沒有帶掃把,只好拿四周的葉子來掃,打掃的很辛苦;掃好墓要回去時,我還跌到別人的墓上呢!嚇了我一大跳,之後我去掃墓時走路都會特別小心。

我覺得對我們中國人意義重大,掃墓則是代表我們對祖先的尊敬。在這天,我們要多說好話,才能把心中的誠意表現出來喲!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徵文 篇二

一起走向繁華大道

中國是一個經歷了萬千磨難的千年古國,因有無數仁人志士不屈地奮鬥,中國纔不會在泱泱的歷史長河中被遺忘。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在那茫茫的黑暗中,那些“埋頭苦幹”的人,那些“拼命硬幹”的人,他們就是英雄,他們成爲了那個時代中最明亮的巍巍燈塔。

“我是延年,這是我的弟弟喬年。”

在黑夜中,陳家兩兄弟無疑是最閃耀的星星:陳延年,陳喬年,他們的父親是一生爲公,光明磊落的陳獨秀先生,人們常說:“虎父無犬子”,這句話用在這用的十分貼切。

可能是受父親的教誨,他們明白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只有自律的人,纔有可能脫疑而出,成就大事,這便有後面陳延年經常掛在嘴邊的“六不”原則:“不閒遊,不看戲,不照相,不下館子,不講衣着,不談戀愛,不做私交。”他確確實實不是紙上談兵,弄虛做假,心力相逢,世上事未有不成?

但明閃的光總是短暫的,默默的,使人掩面嘆息。

陳延年陳喬年自幼聰明好學,喜歡看書,學習成績優異,他們的童年時代正是中華陷於苦難深淵之時,父親奔走於革命,在家時間甚少,隨着年齡的增長,兩兄弟也像當初的陳獨秀一樣,越來越渴望走出安慶,到外面求學。

1915年,陳獨秀返回上海,並開始籌備《新青年》雜誌,他得知陳延年兄弟倆的心願,立即表示贊同,並將他們接到上海,接受更多新思想的薰陶。

各種思潮隨着新文化運動興起而廣爲傳播。無政府主義傳播比較早,主張個人絕對自由,不要政府,對一些不滿和反抗反動統治的知識分子頗有影響。當時年輕的陳延年,還缺乏識別真理和謬誤的能力,認爲無政府主義激進最徹底因而參加了無政府主義組織“進化社”。

後來經人介紹,陳延年兄弟於1919年12月赴法勤工儉學,翌年2月3日抵達巴黎,進巴黎大學尉設學校學習。參加了無政府主義組織“工餘社”,主編《工餘》雜誌。在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中組成了各種社團,他們積極學習理論,研究、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常常引起爭論。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等人活躍在勤工儉學學生中,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陳延年在參加討論中受到影響,對馬克思主義逐步有所瞭解,最後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

1921年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髮動3次重大的鬥爭。兩人在鬥爭過程中對無政府主義從懷疑到失望,認識起了重大變化。當他看透吳稚暉欺世盜名的面目時,思想劇變,奮然而起,毅然與無政府主義者決裂!

回國後,他們積極參與革命運動,仰望星空,尋夢星空,這些青年擡起頭看到了月光。這一路上磕磕絆絆,但意義就是爲了以後的國富安康。泱泱華夏的一撇一捺都是脊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他們燃燒青春,他們奉獻自我,他們揮灑汗水,飽含着熱枕的家國情懷!

正在他們舉起燭火的時候,在暗中,正有一股黑勢力刺向少年。

1927年7月4日晚,陳延年被國民黨反動軍警押赴刑場。劊子手喝令他跪下,他卻高聲迴應: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着死,決不跪下!幾個執刑士兵用暴力將其按下,鬆手揮刀時,不料陳延年又一躍而起,這一刀未砍着頸項,劊子手也差點嚇得摔倒。最後,他竟被兇手們按在地上以亂刀殘忍地殺害!

弟弟陳喬年在1928年6月6日留下一句千古佳傳“讓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隨後英勇就義,走時坦蕩蕩,不帶一絲懊悔,這坦蕩的一生也留下了精彩的謝幕。

兩人就義才20餘歲,正值大好年華,明明前程似錦,卻永遠沉淪在歷史的長河,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於人民,因爲被照耀過,所以不會忘記那兩顆星星,他們從風雨中走來,倒在了泥濘中,後來,人們踏着他們走出的路,奔赴黎明。

後來安徽有了延喬路,路的盡頭是繁華!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徵文 篇三

抉擇——讀張秋人烈士故事有感

人生總是要面臨接連不斷的選擇。

選擇飽暖自己,還是爲他人赴湯蹈火?在和平年代,大多數人優先選擇了前者。但在民族危亡時刻,很多仁人志士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

曾在白色恐怖時代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張秋人烈士,就是這樣毅然決然做出選擇的人。在位於獅虎橋河下2號的浙江省委機關舊址,靜靜展示着這位革命先烈的榮光。

張秋人出生在農民家庭,但聰明過人的他考入了教會中學。當時教會中學畢業後大多會被推薦到國外留學,但他看到資本家工廠主隨意毆打工人,再也無法在安靜的校園裏讀書了,開始走上街頭組織工人罷工。結果,他被逐出校門,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是安靜地讀書出人頭地,還是爲受苦受難的舊中國呼號鬥爭?他選擇了後者。

1922年在上海大學教書的張秋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大學教師是收入頗高且受人尊敬的職業。

是在大學裏成爲受人尊敬的教授,還是加入隨時可能丟掉腦袋的革命隊伍?張秋人一度猶豫苦悶,但他最終在理想抱負和國家責任之間作出了抉擇:爲同胞爭取新中國,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嚴重,血雨腥風中,張秋人接到了艱鉅任務,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在浙江進行地下活動。他的成長地和活動地都在浙江,熟悉他的人多,隨時都會暴露。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擔任省委書記的第二天,他就被認出並不幸被捕。獄中的他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毫不畏懼,寧死不屈。他說:我絕不坐以待斃。他選擇了苦讀不輟,每天安安靜靜地讀書五六個小時。三個月後,張秋人被殘忍殺害。

能理性選擇是人比其他生物更優越的地方。有人說選擇比能力更重要,但我認爲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選擇,纔是人類的最高境界。趨利避害的利己選擇,不過是生物本能,其他動物也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計得失的利他選擇,纔是高不可攀的人類選擇高地,很少有動物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張秋人短暫的一生,爲理想信念而一次次選擇,他的選擇是火炬,是旗幟。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一生中也不會始終風平浪靜,也會面臨各種選擇,經受各種考驗。

每一次抉擇,都將決定我們人生的高度。

傳承紅色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心得體會 篇四

旺蒼縣木門會議舊址是清康熙年間古建築,1933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這裏召開了重要的“木門軍事會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結合縣人大常委會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要求和檢察機關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旺蒼檢察院對木門會議舊址的保護開展了調查,發現木門會議舊址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經層報省檢察院批准,擬向旺蒼縣文化旅遊和體育局、木門鎮人民政府發出檢察建議,以推動木門會議舊址保護工作。

近年來,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已經成爲人們,特別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教育常態;同時,各地以“紅色”爲載體的旅遊業也快速升溫,挖掘“紅色”資源,保護“紅色”遺址是地方各級黨政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像新聞中的“木門會議舊址”,無論對黨員幹部、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還是開發紅色旅遊資源、爲大文旅發展鋪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現了“舊址”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論證上報,是充分發揮檢察機關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的體現,更讓“紅色”傳承不留遺憾。

像“木門會議舊址”這樣的紅色基地,一般都是清代的古建築,或是當時的各級“衙門”,或是名人、富豪的住宅,在革命戰爭年代經改裝處理,或成爲會議地址,或成爲作戰指揮部、簡易軍營等。這些地方從歷史意義上來講確實值得緬懷紀念,從中得到“紅色”薰陶。但是,就是這些“古建築”,包括一些地方保持“原始”狀態的各種“古鎮”,因爲年久失修,存在着嚴重的安全隱患。今年洪災期間,川南某古鎮都因坍塌而傷及羣衆。因此,及時排查,及時檢護,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我們將這些“紅色”遺址留下來,就是要一代代人不忘歷史,砥礪未來。在這些經歷過崢嶸歲月洗禮的地方,其精神內涵永遠都是那樣的博大。後人去參觀、緬懷、學習,都是爲了將那充滿奮鬥的“紅色”基因傳承到自己的骨髓中,將當年革命先輩們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從而更好地踐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在爲民路上行穩致遠。

“安全爲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第一,生產第二”……這樣的安全生產警示語,把“安全”放到了第一位。的確,“安全”不保,其他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勞。最近山西臨汾一飯店坍塌致29死事故再次給建築物的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生命”只有一次,不可當作“兒戲”。一方面,對現行的建築要加強監管,對已出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排查;另一方面,加大對各類“遺址”“古鎮”的檢護力度,及時報備,及時整改,將“隱患”排查、處理於“未然”,確保“紅色”不褪色。

“紅色”地址中蘊含的“紅色”基因,是革命先輩們用青春、鮮血和生命凝結起來的,需要一代代永續相傳。對“紅色”教育基地以及古建築爲代表的旅遊景點,更應當把安全放在首位。唯有徹底去除安全隱患,在確保生命財產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達到接受教育的目的。所以,各級黨政部門、檢察機關更當把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切實檢護“紅色”遺址以及原始“古鎮”等,讓傳承“紅色”不留遺憾,讓踐行“初心”不留遺憾。

關於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徵文 篇五

《狙擊手》中班長撐開披風走出地壕的那一刻,像是撐開了天,回首望了戰士一眼便引爆自己。當美軍狙擊手逐一眉心中彈時,他們慌亂起來。最後一名戰士抱着仇恨,取得勝利,他舉起班長的遺物鐵勺。他們也不過二十來歲,卻將青春獻給祖國。這是他們用青春換來的時代。

關於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徵文 篇六

一架特殊的飛機模型

我的第一架飛機模型,是型號爲殲-8II的戰鬥機。隨機附送的,還有一個和這架戰鬥機有關的故事。

時間久遠,送我模型的叔叔給我講的故事細節已經模糊,但有一句話卻至今記憶猶新:“空軍叔叔就是駕駛這個型號的戰鬥機衝向敵人的。”我抱着模型,聽得驚心動魄,卻又忍不住問:“後來這個空軍叔叔死了嗎?”他停了一會兒,說:“我們再也沒有找到他,不過,他會一直活在大家心中。”我有些懵懂,但也因此記住了空軍叔叔的名字——王偉。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搜集到的飛機模型越來越多,他們擺滿了我的書架,早就擠佔了殲-8II原來的位置。每一架飛機,都有着傲人的歷史:有的是曾經在國慶閱兵式上亮過相的機型,有的是第一架國產大飛機的模型;有的款式新,有的是限量版……可是,直到去年有一天,我才發現,依然還是殲-8II戰鬥機的故事最扣人心絃。

那一天,媽媽帶我去參觀了中國共產黨黨史紀念館。媽媽指着一張“新華社北京電”電頭的舊報紙說,這篇報道,是她的同事採寫的,講的是一名空軍飛行員爲保護祖國領空安全,勇敢迎向侵入中國領空的美國偵察機的故事。“這位英勇的飛行員叫王偉,是我們浙江湖州人。”王偉、飛行員、保衛祖國——這一串熟悉的字眼,在電光火石之間,喚醒了我六歲時的模糊記憶。

那次,我認認真真把王偉叔叔的故事從頭到尾細讀了一遍:在飛行學院同期學員中,他第一個放單飛翱翔藍天;在飛行部隊3次裝備更新中,他每次都是第一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在同一批飛行員中,他第一個飛滿1000小時,成爲能飛4種氣象的“全天候”綠色作文網飛行員;在同齡飛行員中,他戰鬥起飛的次數最多,執行重大任務的次數最多……就是這樣一位凡事都拔得頭籌的優秀飛行員,卻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毅然決然地獻出了生命: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國EP-3軍用偵察機侵入距離海南島東南僅104公里的中國近海領空。王偉和他的戰友緊急駕駛殲—8II戰鬥機向目標飛去。爲了能夠將這架不懷好意的偵察機驅離,王偉用根本無法維持的低速,始終保持着與敵機的平飛狀態。突然,敵機大動作向王偉駕駛的飛機撞壓過來,而王偉卻沒有絲毫猶豫,堅定地迎向了敵機。王偉駕駛的飛機垂直尾翼被打成碎片,在一直努力試圖挽救失控戰機無果的情況下被迫跳傘。墜入南海後,當地軍民花了整整14個晝夜搜尋,可王偉還是沒能回到大家身邊。

我被深深震撼到了。我沒有想到,在和平年代,解放軍戰士在自己家門口,仍然會遇到這樣的流血犧牲,我也更不敢想象,明明可以選擇躲避,可在面對祖國安全和尊嚴,與個人的生死存亡時,我們的解放軍戰士竟然毫不猶疑地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回到家中,我從角落中翻出了機身略略泛黃、款式老舊的殲-8II模型,認真擦拭乾淨後,鄭重地擺回了書架最顯眼處。

今年,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距離南海撞機、王偉叔叔犧牲,已經過去了整整21年。因爲疫情,我沒有去杭州安賢陵園掃墓。可我卻聽說,“海空衛士”王偉烈士的全身銅像前,這些年來擺放的戰機模型越來越多:殲—15、殲—20,甚至還有遼寧艦的模型。

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21年前的中國,正是因爲有千千萬萬個像王偉這樣的革命英烈用生命守護着祖國。

關於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徵文 篇七

長津湖是今年很火爆的電影,其中有很多細節使我難忘。我想說的是:雷公他不是主角,但他依然散發着永恆的光彩。

快樂與憧憬

已經準備打仗了,他毫不懼色,仍然和戰友們談笑風生,他和伍千里談到,打完仗後要和他一起蓋房子,還總爲伍千里出主意,笑得跟孩子一樣,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期待,他的那份快樂與憧憬也正式支持她與敵人奮戰到底的勇氣和決心。

關照與捨棄

這次打仗正值冬季,七連每人只有一件單薄的衣服,吃的只有生土豆,大家在一處休息,伍萬里咬了一口凍得發黑發紫的土豆,像石頭一樣硬把牙磕下半顆,這時大家都又冷又餓,雷公也不例外,他正努力地用自己的體溫想溫暖土豆,把它分給了伍萬里和別的飢餓的戰友,自己捨不得吃,強忍飢餓,等他將土豆五熱給戰友時,我很感動,那時他對待戰友的關心和照顧,在面對飢餓時捨棄自己,選擇了戰友,這精神多麼寶貴,這時的美軍正在享用美味的大餐,烤雞水果就他們吃的,雖然比我們的好,但他們卻沒有我們精神上的盛宴。

勇氣與永恆

在片末,敵人的標識彈發了過來,雷公爲了戰友奮不顧身衝上去拔出標識彈,但裝上卡車往敵營中心衝去,飛機和炮火不斷朝他的方向襲來,他在衝鋒時還一直哼唱着沂蒙山的小調,懷念家鄉山水倒地後被車子壓住,被擡出來後跟戰友說,“疼……疼死了,別……別把我,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我的淚水涌了出來,看着他被彈片打得發抖的身體,持續涌出血液逐漸走向犧牲,我看到他的精神卻永恆地流了下來,永遠地照耀在它的光輝一生。他並不顯眼,但他也是真正的英雄!

雷公的精神,也正是我們每個人所應該具備的快樂,它帶給人身心的放鬆憧憬,讓我們對生活總是充滿了希望和信心。當我們面對人生中所有的困難,挑戰和機會時,需要足夠的勇氣才能幫你越過他們,讓我們傳承革命精神,讓我們傳承革命烈士永恆的精神,讓紅色基因散發光彩。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 篇八

清明節是人們祭祀先祖或亡故親友的節日。故鄉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們的臉上不像喜慶節日裏的樣子,臉上掛着的是對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被國家列入了法定的節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攜妻兒往家趕,一進大門,院子裏乾乾淨淨的,黃黃的土地上一塵不染,星星點點地灑上了清水,屋頂的炊煙正緩緩地飄着,母親舉着兩隻沾 着面的手從屋裏迎了出來,兒子從院心飛進了母親的懷裏,驚的落在房檐下的燕子“騰”地一聲竄上了佈滿紅霞的天空。不用問,母親在蒸祭祀用的供饃和麪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饃和燕子是用發酵的 麪粉蒸的。供饃像大一點的象棋般大小,出籠後還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紅色的顏料,點上一個圓圓的點。一份供饃四個,一個墳墓就要擺上三份,一共十二個。每家都要蒸上幾十個,因爲哪家也有幾 個老祖宗的墳墓。我小的時候,物資匱乏,農民自己種的白麪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但每逢清明,母親總要把攢下來捨不得吃的白麪拿出來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爲什麼一份不是三個或五個?我在小的時候就多次問過母親,母親總是一邊捏着供品一邊警示我,不要亂問,但她又總是要告訴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這時,我總不再多問,感覺到這就是 一項很嚴肅的大事業,因爲母親親手蒸的饃要供奉給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種神祕的感覺。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則可以說是母親的工藝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態各異,或飛或站,或張嘴鳴叫, 或回眸張望,更讓人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是一隻大燕子的背上還背了一隻小燕子。母親說,河裏的冰化了,燕兒們從南方回來了,老遠呀,小燕子飛累了,媽媽就背上他吧。

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後,要有家裏的男人們裝在一隻竹籃子裏,連同炒好的各種菜餚和酒,還有各種水果,再把香燭和專供亡人用的冥幣裝好,扛一把鐵鍬到墳地裏祭供先人。到了墳前先要把祭品擺好 ,點了香燭,敬了酒,焚化了紙錢,然後再用鐵鍬鏟上新土輕輕攏在墳頭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們就要嚷着跟大人們去上墳,但不過十二的小孩是決不會讓去的。至於什麼原因,我沒有問過父母親, 估計這中間還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從十二歲那年起,父親就主動叫上我去上墳,我儼然一副大人的模樣,扛上鐵鍬,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親的後邊,和父親並排相跟着祭祀長眠在墳地裏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後來參加工作後,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節的,我一定要回家培着父親去爲祖先們上墳,但長大後的我已經覺得這不是一件神祕的事情,雖然母親的供饃照樣蒸,燕子照樣做,各種各樣的菜餚照樣烹炒 ,我也附和着總是在路上買上些花花綠綠的冥幣,父親看見後就笑着說:“若能花上這錢,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們照樣一絲不苟地上墳、燒紙。

從墳地回來,父親總要用鐵鍬折上一截酸棗樹枝,把母親做的燕子細心地紮上去,舉回家中,把它別在窗戶上面。一時間,就會感到一種春和景明,燕語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親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裏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我問他們,那死去的爺爺奶奶真能吃上你們蒸的饃,花上我給他們的錢麼?

父母親相視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兒子,你是記者,還不知道這?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燈滅,就不存在了,但作爲兒孫後輩卻要記住前人的養育之恩啊!”

夜裏,春雨瀝瀝拉拉地下,我想起兒時母親對我說的一句話:孝敬大人有飯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祖先用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流傳給了我們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義代代傳下去!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徵文 篇九

乘風破浪中國船——讀《中國有了一條船》有感

早在五千年前,中國便和船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們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學會了使用獨木舟和筏,並以其非凡的勇氣和智慧駛向海洋。從秦始皇派徐福揚帆東渡,到漢末“王濬樓船下益州”;再從宋元海上絲綢之路中的“南海一號”,到鄭和的寶船七下西洋,中國的船一路乘風破浪,敢爲世界先。“China”這個詞被外國人熟知,就是因爲中國的船將瓷器帶到歐洲大陸,英文就稱瓷器爲“China”。因爲船,中國從此有了世界的名字,中國瓷器也成爲歐洲貴族的最愛。

“但是永樂大帝死後,中國的遠洋航海就突然中斷,轟轟烈烈的下西洋立即變成了禁海,到了清朝甚至變成了閉關、鎖國。”直到400年後,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了一段任人宰割的歷史。道光十八年,走私鴉片猛增到四萬零兩百箱,這時林則徐開始禁菸、銷煙,他大聲疾呼:“中外臣工,併力一心,誓除此害!”煙是禁了,但是外國人卻藉故一次次發動侵略戰爭,腐朽的清王朝一次又一次戰敗,和列強簽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不僅要賠大量白銀,還要割讓國土,香港、澳門、臺灣、威海衛……七子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祖**親的懷抱。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直到一艘紅船搭載着民族解放,將中國人從苦海中營救出來。

1921年7月的一天,載入史冊的一天,南湖浩渺煙波之上,停泊着一艘畫舫,舫中十多位外地青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構,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面對滿天風雨陰霾,會議閉幕時他們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國人民……

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列強環伺,喪權辱國的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將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中國共產黨,讓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瞧啊,那條紅色小船,在靜靜的南湖,熠熠生輝。

斗轉星移,如今,小小的紅船忽然搖身一變,變成了體現我國綜合實力的航空母艦——遼寧號2012年09月25日入列海軍,完全自主研製的山東艦也駛向大海,第三艘更先進的航空母艦也正以“中國速度”在建造。

“船”是引領我們上下五千年的燈塔,更是檢驗興衰的標誌。現在,中國船不僅在全世界通行無阻,中國宇宙飛船、載人空間站還飛上了太空。

中國這艘巨輪,必將完成偉大復興的航程。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心得感悟 篇十

也是一個清明時節,也是一個緬懷革命先烈的生活。

日常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多麼的的幸福快樂與幸福。但是,在我們立在豔麗的五星紅旗下,有木有想過,着幸福快樂美好的生活,到底是誰,換來的呢?

很多年前,是一個硝煙瀰漫的抗戰時期。多少錢英烈爲了新中國的創立,爲了更好地幸福的生活而放棄了自身寶貴的生命。趙一曼是一名員,再一次突出重圍時生命垂危,被敵人把握住。殘暴的敵人對她施加嚴刑,但趙一曼仍不屈不撓。1936年7月6日,31歲的趙一曼英勇獻身。趙尚志,1942年2月21日在圍攻鶴立縣梧桐樹河僞警員分駐所時,被滲入團隊的敵特擊傷、被戰俘,8小時後勇敢放棄。夏明翰死前,應對敵人的嚴刑拷問,寫出了一首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人。

是她們,用自身的血水,用自身的生命,染紅了豔麗的五星紅旗,換來了大家幸福快樂美好的生活。

俗話說:人與生俱來的死亡,或重如泰山,或輕於鴻毛。學生們,做爲新一代的繼任者,大家應當認真學習,完成奮發圖強的傑出重任。行動起來,讓中華民族越來越強勁起來,讓中華民族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