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感謝信

致駐村固本強基工作隊的感謝信

感謝信2.29W

第一篇:致駐村固本強基工作隊的感謝信

致駐村固本強基工作隊的感謝信

一年前,大路村無大路,晴顛簸雨泥濘,交通極之不便,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是“掛了號”的貧困村。今年1月10日,在省委開展“十百千萬”工程的英明決策下,你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派遣了兩位年輕有爲、德才兼備的幹部組成工作組,進駐到我村。你們駐進村後,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克服水土不服、語言不通、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重重困難,你們想羣

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不分晝夜地工作。你們的足跡踏遍大路村每一個角落,走訪了家家戶戶,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你們先後幫助我們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村委會辦公樓,幫助我們鋪設了村通鎮的硬底化水泥路,方便了羣衆辦事,方便了羣衆的生產生活,爲我們的發展注入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看到發展的希望,使我們對明天充滿信心。除解決了辦公難、行路難這兩大困撓我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外,你們還事無鉅細地幫助我們,如兩委換屆選舉,理清集體經濟發展思路,維修水利、調解糾紛等等,無不傾注了你們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今天你們就要結束第一階段的工作離開我村了,但你們永遠是大路村民的貼心朋友,是大路村的好村民,是大路村的好乾部。你們留給我們的不僅有巨大的物質財富,還有豐富的精神財富,你們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的崇高品德將成爲我們村幹部學習的好榜樣,我們決心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爲目標,繼續加快發展,爭取早日脫貧,以實際行動答謝你們的幫助和關懷。

衷心感謝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及駐村工作組對大路村老百姓的辛勤奉獻和無盡關愛!

此致

崇高的敬禮!

吳川市樟鋪鎮大路村全體幹部羣衆

二oo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二篇:致駐村固本強基工作隊的感謝信

廣東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暨駐大路固本強基工作組:

你們好!你們辛苦了!先祝願貴集團公司事業興旺發達,再創新輝煌。非常感謝你們對大路村的關懷與幫助!爲了大路村脫貧致富,你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對你們所做的貢獻,我們全體村民及子孫後代將永遠銘記於心。

一年前,大路村無大路,晴顛簸雨泥濘,交通極之不便,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是“掛了號”的貧困村。今年1月10日,在省委開展“十百千萬”工程的英明決策下,你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派遣了兩位年輕有爲、德才兼備的幹部組成工作組,進駐到我村。你們駐進村後,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克服水土不服、語言不通、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重重困難,你們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不分晝夜地工作。你們的足跡踏遍大路村每一個角落,走訪了家家戶戶,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你們先後幫助我們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村委會辦公樓,幫助我們鋪設了村通鎮的硬底化水泥路,方便了羣衆辦事,方便了羣衆的生產生活,爲我們的發展注入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看到發展的希望,使我們對明天充滿信心。除解決了辦公難、行路難這兩大困撓我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外,你們還事無鉅細(本文權屬文祕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www.網絡查看)地幫助我們,如兩委換屆選舉,理清集體經濟發展思路,維修水利、調解糾紛等等,無不傾注了你們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今天你們就要結束第一階段的工作離開我村了,但你們永遠是大路村民的貼心朋友,是大路村的好村民,是大路村的好乾部。你們留給我們的不僅有巨大的物質財富,還有豐富的精神財富,你們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的崇高品德將成爲我們村幹部學習的好榜樣,我們決心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爲目標,繼續加快發展,爭取早日脫貧,以實際行動答謝你們的幫助和關懷。

衷心感謝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及駐村工作組對大路村老百姓的辛勤奉獻和無盡關愛!

此致

崇高的敬禮!

吳川市樟鋪鎮大路村全體幹部羣衆

二oo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三篇:駐村固本強基工作隊的感謝信

下面就來給大家分享以下這一篇非常優秀的感謝信範文,由好範文爲大家提供。

親愛的xxx:

你們好!你們辛苦了!先祝願貴集團公司事業興旺發達,再創新輝煌。非常感謝你們對大路村的關懷與幫助!爲了大路村脫貧致富,你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對你們所做的貢獻,我們全體村民及子孫後代將永遠銘記於心。

一年前,大路村無大路,晴顛簸雨泥濘,交通極之不便,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是“掛了號”的貧困村。今年1月10日,在省委開展“十百千萬”工程的英明決策下,你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派遣了兩位年輕有爲、德才兼備的幹部組成工作組,進駐到我村。你們駐進村後,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克服水土不服、語言不通、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重重困難,你們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不分晝夜地工作。你們的足跡踏遍大路村每一個角落,走訪了家家戶戶,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你們先後幫助我們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村委會辦公樓,幫助我們鋪設了村通鎮的硬底化水泥路,方便了羣衆辦事,方便了羣衆的生產生活,爲我們的發展注入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看到發展的希望,使我們對明天充滿信心。除解決了辦公難、行路難這兩大困撓我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外,你們還事無鉅細地幫助我們,如兩委換屆選舉,理清集體經濟發展思路,維修水利、調解糾紛等等,無不傾注了你們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今天你們就要結束第一階段的工作離開我村了,但你們永遠是大路村民的貼心朋友,是大路村的好村民,是大路村的好乾部。你們留給我們的不僅有巨大的物質財富,還有豐富的精神財富,你們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的崇高品德將成爲我們村幹部學習的好榜樣,我們決心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爲目標,繼續加快發展,爭取早日脫貧,以實際行動答謝你們的幫助和關懷。

衷心感謝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及駐村工作組對大路村老百姓的辛勤奉獻和無盡關愛!

此致

敬禮!

第四篇:我校第四期固本強基工作隊進駐梅山社區

我校第四期固本強基工作隊進駐吳川梅山社區

根據湛江市委第四期“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開展固本強基工程”的工作部署和指示精神,經學校黨委研究,決定抽調易如、俞建國二位幹部繼續參加市第四期固本強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

4月6日,在學校黨委組織部馮亮如副部長的帶領下,易如、俞建國二位隊員帶着學校黨委的重託和全校教職工的深情厚誼,豪情滿懷地奔赴農村,進駐了吳川市梅錄街道辦梅山社區,開展固本強基工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

易如、俞建國和肖越峯三位同志,是第三期固本強基工程的工作隊員,進駐遂溪縣烏塘鎮浩發村,他們經過9個月的駐村工作,積累了一定的農村工作經驗,出色地完成了湛江市委和學校黨委交給的固本強基工作任務。學校黨委積極貫徹省市委的精神,像支持第二批固本強基工作隊一樣,大力支持該期工作,出資援建道路和修橋,全校教職工也非常關心固本強基工作,捐款捐物,慰問貧困戶,送醫送技術上門,爲羣衆辦好實事好事,受到了羣衆的稱讚,爲學校爭得了榮譽。我校被湛江市評爲固本強基先進單位,易如被評爲優秀隊員。

(愈建國)

第五篇:固本強基工程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使全省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爲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爲全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省委九屆三次全會通過了《關於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近日,省委將《決定》下發全省各級黨組織,將集中三年時間,在全省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決定》把固本強基工程當作我省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舉措,緊密圍繞基層黨組織所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我省部分基層黨組織在思想、組織、作風、制度等方面存在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狀況,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明確的基本要求和具體措施。

《決定》將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爲重中之重,提出注重選拔願意爲羣衆服務的經濟能人任村主要領導;鄉鎮領導幹部每年下村時間應不少於4個月。鄉鎮領導幹部要堅持工作日住鎮,每天應有鄉鎮領導幹部值班;鄉鎮領導幹部每年要有20天時間住村進戶,每人要掛鉤幫助一個後進村;鎮村幹部每人要聯繫5戶以上不同類型農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各市、縣都要按照鎮、村總數的2-5%的比例,每年分別排出一批問題相對突出的鎮、村作爲重點幫扶單位,逐個組派工作隊駐點幫扶;在村級集體經濟尚未發展起來的地方,村幹部報酬每月應不少於300元,由市、縣、鎮、村四級按一定比例分擔,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從今年起,省每年撥出5000萬元,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對貧困村的幹部實行獎勵補貼。省委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必須通過施行強有力的舉措,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和相對突出問題,爲我省加快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因應國有企業、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機關等不同形式的基層黨組織,《決定》分別作出了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各種對策,如積極推行和完善國有企業領導班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力爭到2014年達到90%以上;力爭通過2——3年努力,全部街道黨委都改爲黨工委,全部社區都建立黨組織;到2014年底,50人以上的企業都有黨員,100人以上的企業90%單獨建立黨組織;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以創新思想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服務,優化發展環境爲主題的“三創新一優化”作風建設年活動,等等。

針對所有基層黨組織建設帶有共性的問題,《決定》要求在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的同時,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強調要保證生產工作一線的新黨員數量佔當年發展總數的60%以上,積極穩妥地做好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工作,不斷擴大黨的羣衆基礎;把實施固本強基工程與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廣泛深入開展以“班子建設好、工作業績好、羣衆評價好”爲目標的“三好”黨組織創建活動。(編輯 趙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