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多篇)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報告

(多篇)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報告

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報告彙編(3篇)

新時代高校加強意識形態教育的四個着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P43)。這對我們做好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給意識形態領域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和鬥爭將更加複雜尖銳。高校是推進意識形態教育的前沿陣地,要立足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找準工作着力點,提升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

一、以隊伍建設爲切入點,掌握意識形態教育的主動權

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根本在人才,根本靠隊伍”[2](P219)。高校應打造一支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切實提升其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和水平,爲做好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1.優化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首要前提和關鍵所在是建立一支適應時代需求的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當前,高校主要依託學校黨政幹部、思政課教師、學生工作輔導員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然而,隨着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社會思潮多樣化的加速疊加,高校面臨的意識形態風險與挑戰正逐漸加大,迫切需要具有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法學等多學科知識背景的人才加入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隊伍。高校需廣泛選拔和吸納相關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三育人”標兵、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幹、教學名師等師資精英和優秀的團學幹部,組建多學科、多層次的,以專職爲主、專兼結合的,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隊伍,並將其納入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

2.提升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隊伍能力。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隊伍的能力關乎意識形態教育成效。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也要不斷迴應社會發展提出的問題。對於高校而言,面對廣大學生關注的理論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要想把道理講清楚、把問題講明白、把原因講透徹、把立場講明確,讓廣大學生樂於接受和認可,就需要不斷提升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隊伍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學習和研究。“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3]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蘊含着新時代推進意識形態工作的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思想引領和根本遵循。因此,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必須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另一方面,要將科學理論主動運用於工作實踐,注重在實踐中練就過硬的意識形態工作本領。面對意識形態領域錯綜複雜的形勢,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鍛鍊在複雜關係中把握政治邏輯、預判政治風險、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敏銳識別、準確判斷各種錯誤觀點,不斷強化鬥爭意識、培養鬥爭精神,敢於亮劍、敢於鬥爭。

二、以課程建設爲關鍵點,築牢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4](P28)思政課是高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應符合時代發展需要、滿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需求、順應教育教學與學生成長規律。

1.注重把握教育對象的現實需求。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學習方式、行爲特徵等呈現出了新特點與新動態,這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直面學生關切、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積極解答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和疑惑,激勵引導學生自覺思考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在教學實踐中,要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時開展重大問題的學習討論,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用鮮活的事例感染學生、用典型的案例教育學生、用榜樣的力量鼓舞學生,全方位多維度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激發學生青春向黨、不負人民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另一方面,要增強思政課對大學生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思政課教學如果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就會導致學生對思政課的體驗不深切、理解不透徹、感悟不深刻。因此,思政課教師要通過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性格特徵、心理狀況、興趣愛好、宗教信仰等的全方位分析評判,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認知規律與行爲特點,選擇與大學生需求變化相適應的課程教學內容,提升意識形態教育的針對性。

2.積極迴應當前社會的現實問題。意識形態教育不是一個單純的教育管理問題,而是事關國家安全、政治穩定、社會發展、民族團結的重大問題。面對新的時代境遇,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開展要立足全局、時代和戰略高度,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樹立問題意識,精準施策。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勇於迴應社會現實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剖析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論”、新自由主義、民族分裂主義、泛娛樂化思潮、“中國威脅論”等錯誤觀點和錯誤社會思潮的表象、實質和危害,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用主流價值教育學生、用正確輿論引導學生。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幫助學生找準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惡美醜,特別是要引導大學生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消費主義等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可以社會現實問題、公衆熱議問題、輿情熱點事件、學科前沿問題爲切入點,通過組織大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小組辯論、主題演講、情景劇展演、談視頻觀後感等方式,提升大學生的課程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引導大學生理性有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三、以機制建設爲支撐點,增強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

意識形態工作機制是意識形態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高校應着力構建網絡育人機制和動態跟蹤、研判、預警機制,助力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1.構建網絡育人機制。當下,互聯網已經成爲意識形態鬥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因此,網絡育人機制的構建刻不容緩。一方面,要推動意識形態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創新話語方式、提升話語能力、消除話語差異,使其更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可利用網絡新媒體傳播速度快、效率高、覆蓋面廣的優勢,發佈時事新聞,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還可探索構建集資源共享、互動服務、評價反饋等功能於一體的,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移動課堂”,使課程內容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輿情監管平臺建設,對學校官網、微信公衆號、微博、貼吧等平臺進行實時監測,精準掌握校園網絡輿情動態。同時,可大力推進校園網絡輿情數據庫建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技術蒐集、整理、比對、分析高校輿情動態,增強輿情監管的主動性和預見性。[5]

2.建設動態跟蹤、研判、預警機制。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要做到先發制人、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實現從“消防員”向“預防員”的轉變。一方面,要運用實地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專家會診法、重點對象追蹤調查法等方式對影響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大問題和風險點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要持續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重點調研大學生對新媒體的閱讀喜好和關注焦點。還要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實際效果進行定期評估,以高校的校情、生情爲基礎,建設符合學校實際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過程和效果的科學分析,做出定性和定量評價。另一方面,高校應建設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預警系統,持續優化預警信息收集機制、預警決策與反饋機制、預警問題管理與解決機制,爲預防和化解意識形態安全突發事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6]針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可能面臨的突發問題,高校各部門需提前謀劃、明確分工、羣策羣力、團結協作,儘可能做到防患於未然。

四、以環境建設爲着眼點,提升意識形態教育的感召力

環境與教育是影響人思想的兩大外部條件。意識形態教育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優化意識形態教育環境是提升意識形態教育效果、增強意識形態教育感召力的重要舉措。

1.強化宣傳輿論陣地建設。通過構建以意識形態教育爲核心的宣傳平臺,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可以有效保障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順利實施。一方面,高校要緊扣時代脈搏,持續推進以廣播站、校園網站、校刊、論壇、宣傳欄、宣傳橫幅等爲基礎的宣傳矩陣建設,利用校園專題文化長廊、地標建築等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另一方面,環境建設需要校內校外齊發力、課內課外齊專研、線下線上雙聯動,協同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力量形成全環境育人“生態圈”。

2.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意識形態的文化性和文化的意識形態性相融共生。校園文化作爲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精神生產形態,蘊含着豐富的意識形態教育內容。一方面,高校要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黨團活動、社團活動、班級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校園文化活動。如舉辦意識形態教育專題講座、研討會、主題演講比賽、學習沙龍和黨的知識競賽、紅色文化歌舞展演、紅色革命聖地參觀考察、新農村建設實地調研等活動。同時,高校還應打造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如舉辦“奮戰脫貧攻堅、築夢鄉村振興”大型成果展等,豐富大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用主流意識形態浸潤大學生的心靈。另一方面,高校應注重深入挖掘重大節日、紀念日的豐富內涵,在相關節日、紀念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打造沉浸式的儀式教育,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形式對大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增進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研究

在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雖然能夠輕易獲得多樣化的信息資源,但其也面臨信息氾濫、信息虛假等問題,這對他們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高職學生作爲新媒體的主要受衆和使用者,其意識形態的形成和發展對他們的成長和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因此,文章研究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對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和思想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概念

(一)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和影響

新媒體時代以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爲基礎,涌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型媒體平臺和工具,如微信、微博等。這些新媒體平臺和工具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範圍廣,使得高職學生可以迅速獲取海量的信息資源。新媒體互動性強,高職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2]。新媒體具有多樣性和個性化特點,高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通過新媒體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然而,新媒體時代存在的信息氾濫和信息虛假等問題,使高職學生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很難準確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新媒體時代存在的網絡暴力、網絡欺凌等問題,也使高職學生容易受到網絡的負面影響和網絡攻擊[3]。新媒體時代的信息過載和碎片化現象,容易使高職學生陷入淺層次的閱讀和思考,從而缺乏系統性和深度性的學習。

(二)高職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需求和挑戰

高職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職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正確的信息獲取和評估方法,以避免被虛假信息誤導。其次,高職學生需要具備辨別信息真僞的能力,以提高媒介素養和思維能力[4]。再次,高職學生需要具備自我保護和網絡安全意識,以防止受到網絡攻擊。最後,高職學生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新媒體時代給高職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帶來挑戰。首先,新媒體時代信息更新速度快,高職學生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其次,新媒體時代存在信息碎片化和信息過載問題,高職學生需要學會篩選和整合信息。最後,新媒體時代存在個人信息泄露和隱私保護問題,高職學生需要學會合理使用和保護個人信息。

二、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一)高職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情況

隨着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短視頻等。他們通過這些平臺獲取信息、溝通交流、分享生活,新媒體已經成爲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普遍較爲頻繁。他們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取信息、溝通交流和分享生活,如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瀏覽新聞、觀看視頻等。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高職學生每天花費在新媒體上的時間達3—5小時,新媒體已經成爲高職學生獲取信息、娛樂和社交的重要途徑[5]。

(二)高職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狀

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指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具備抵禦各種錯誤思想的能力[6]。然而,目前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缺乏針對性。當前,高職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較大,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然而,現有的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往往只停留在思想教育層面,缺乏對高職學生特殊需求的重視[7]。這導致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

第二,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缺乏實踐性。現有的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缺乏實踐性的教育活動。這導致學生對正確思想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較弱,無法真正將理論轉化爲實際行動。

第三,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缺乏及時性。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新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不斷涌現,高職學生容易受到新思潮的影響。然而,現有的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往往滯後於時代潮流,無法及時引導學生對新思潮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雖然高職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較爲頻繁,但是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高職學生對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沒有意識到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誤導性。一些高職學生對新媒體傳播的信息缺乏辨別力,容易受到低俗、虛假信息的影響。另外,個別高職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表達個人觀點時,可能存在偏激情況,缺乏對他人觀點的尊重和包容[8]。

三、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新媒體時代,多元價值觀的碰撞使得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面臨更爲複雜的環境。與此同時,一些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和媒介素養卻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

(一)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環境亟待改善

新媒體時代,網絡中的每個人均可成爲信息的生產者與傳播者。當前,信息的傳播方式越來多樣化,大量的信息如空氣般充斥網絡空間。這雖然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但是也導致各類錯誤思想在網絡空間中廣泛傳播,嚴重影響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環境。

(二)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內容缺乏時代性

高職學生作爲網絡主力軍活躍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各大新媒體平臺上,其願意在網絡空間中交流思想觀點。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加快,這需要教育者主動適應時代發展趨勢,不斷豐富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內容。當前,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內容缺乏時代性,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很少結合網絡語言或採用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因此很難引起高職學生的興趣。

(三)主客體媒介素養亟待強化

從教育客體來看,在新媒體時代成長起來的高職學生思想活躍,對未知事物有探索勁頭,有強烈的批判精神與個體意識,但其思辨能力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從教育主體來看,意識形態教育實質上就是針對人的思想工作,複雜的網絡環境需要教育者在掌握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有關知識的同時,具備較好的網絡媒介素養。但是當前一些教育者的網絡媒介知識結構較爲單一,對各種網絡現象、網絡熱點、網絡新“梗”和網絡風潮瞭解不足,自然很難有效培養高職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

四、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對策

結合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所面臨的困境,文章認爲提升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成效應從創設良好教育環境、更新教育內容和強化媒介素養三個方面着手。

(一)爲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創設良好教育環境

第一,健全網絡立法,促進網絡道德建設。有關部門要切實健全網絡立法,

強化網絡道德建設,引導新媒體平臺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第二,強化對網絡輿情的引導。政府和主流媒體應利用大數據技術跟蹤和監控社會熱點事件,積極引導網絡輿情,從而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第三,建設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基地。高職院校可以建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心或實驗室,爲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和學習的場所。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高職院校可以學校官方微信公衆號爲載體,以微博和抖音爲平臺,積極傳播優秀的網絡文化作品,構建校園新媒體傳播矩陣,使高職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主流意識形態的薰陶。

(二)更新教育內容,使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與時俱進

高職院校和教育者應及時關注新媒體的發展趨勢,瞭解新興的網絡技術和平臺,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使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更貼近學生的需求。新媒體環境下所發生的重大社會熱點事件,給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材料,教育者應着力推動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增強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針對性。教育者要全面瞭解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關注高職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正視高職學生的需要,回答高職學生心中的疑惑。從教育方法上看,教育者將VR技術、AR技術和MR技術等虛擬技術靈活應用到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能使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成爲“潮流”[9]。

(三)強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客體媒介素養

增強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主客體媒介素養,指高職院校要提高教育者和高職學生在媒介使用方面的能力和素養。主體指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教育者,包括教師、家長、社會工作者等;客體指接受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高職學生。

從教育主體來看,在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教育者應針對高職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養的基本原理、實現途徑、方法策略進行深入研究,並充分挖掘網絡媒介的交互性特徵,營造教學信息化課堂氛圍,引導高職學生提升信息化意識,增強高職學生應用網絡信息技能的能力。從教育客體看,在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中,高職學生應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課程資源及各大網絡平臺上豐富的網絡資源,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加強對各種網絡信息的篩選能力,並在參與網絡活動過程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約束自身網絡行爲。另外,高職院校還應積極開展與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有關的實踐教學活動,發揮高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瞭解。

綜上所述,提升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成效應從創設良好教育環境、更新教育內容和強化媒介素養三個方面着手。通過應用這些對略,高職院校和教育者可以提高高職學生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認可度,培養高職學生的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增強他們的網絡素養和媒介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五、結語

隨着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高職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變得尤爲重要。文章通過調查和分析,發現高職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存在意識形態安全方面的問題。爲了加強高職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高職院校和教育者需要採取多種措施,包括加強課堂教育、建立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長效機制、提供多樣化的信息資源等。同時,學校和家庭應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確保高職學生在新媒體時代能夠正確、健康地獲取和傳播信息,增強他們的意識形態安全意識。

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範和應對機制

新媒體作爲一種嶄新的媒體渠道,其發展已是必然趨勢。高校作爲我國人才建設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着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其意識形態建設尤爲重要。

一、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存在的風險

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高速發展,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領域和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着愈加複雜的風險變量。而高校一直是意識形態鬥爭的核心領域,因爲高校裏培養的是祖國的未來,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對於國家意識形態的安全影響是巨大的[1]。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給高校意識形態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爲了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需要,尋求我國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存在的安全風險和基本策略迫在眉睫。

(一)傳播過程:陣地和傳播者的擴大帶來的風險。從西方意識形態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來看,中西方意識形態衝突和鬥爭極爲激烈和複雜,國內外敵對勢力憑藉自身網絡技術優勢,利用當今時代最有效的網絡傳播手段肆意傳播謠言,給我國國內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了極不安全的影響[2]。國外部分政治學者認爲互聯網就是“西方價值觀出口到全世界的終端工具”,一些西方國家給資本主義價值觀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荒謬地冠以“普世價值”的名號,肆意向中國傳播,不斷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這些從西方輸出的不良網絡信息不斷消散着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給高校主流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帶來了危害,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造成不良的影響。

(二)受衆羣體:高校師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弱化帶來的風險。從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來看,網絡信息多樣而又複雜,許多高校教師的指導理念也隨之多元化,部分教師爲了彰顯自身個性話語,從而忽視了對意識形態的保護,且高校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相對缺乏理性判斷力,這些不良網絡信息更加加劇了大學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衝突性[3],甚至造成了高校學生理想信念和主流價值觀的動搖以及法律道德意識的弱化,影響着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風險分析

(一)時代背景:網絡意識形態特徵的轉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帶來了許多的風險變量,隨着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髮展與網絡信息的不斷傳播,網絡意識形態特徵也朝向一定消極程度的趨向演變。1.網絡意識形態多樣性演變爲多元化。網絡意識形態的多元化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這裏的多元化因爲地域範圍而進行了區分。由於網絡信息的多樣性與複雜性以及網絡傳播的快速性與便捷性,不同的網絡文化逐漸相互滲透,我國網絡意識形態逐漸向多元化趨勢發展[4]。在此情況下,要防止和平演變的變局再次上演,堅持弘揚主流意識形態,理性判斷且正確處理社會思潮多元化與指導思想一元化的關係。2.網絡意識形態開放性演變爲無邊界性。開放的互聯網給予了網絡意識形態開放性的特徵。開放性特徵表現爲兩個方面:一方面,網絡意識形態空間的開放性,網絡空間的開放爲網絡意識形態提供了廣闊的視野與平臺;另一方面,開放性具有雙刃劍的作用,開放性雖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但是同時網絡意識形態對人人都開放,使得互聯網門檻一降再降,失去了邊界性,這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使得輿論引導難度大幅增加,網絡監管效力也逐漸減少。

3.網絡意識形態可控性演變爲難控性。網絡意識形態從本質上來講,極爲依賴信息技術,如果要進行網絡監管,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者可以通過自身所學的信息技術對數據大流進行監管、控制和過濾,達到對意識形態的高效管控。隨着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開始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進行監控,這既豐富了監控手段,又增加了監管的效果。但是運用大數據來達到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引導和管控,終究是有限制的,因爲人們的思想是自由、獨立的。所以由於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意識形態的虛擬性,網絡意識形態變得更加難控,使得主流意識形態主體地位受到了一定影響。

(二)自身特徵: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潛在風險的擴大化。隨着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時代步伐逐漸加快,全員皆可爲媒體的趨勢愈加明顯,這使得網絡空間整體更加複雜,而這一趨勢使得網絡輿論難以把控,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更多更大的挑戰,這也使得網絡意識形態存在的許多潛在風險影響力度逐漸擴大。1.娛樂性剝削師生理性思考。網絡“泛娛樂化”問題愈加明顯,這逐漸成了我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險隱患。網絡“泛娛樂化”問題的擴大化對於錯誤引導社會主流價值觀、帶動不良社會思潮、助長價值虛無主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這使得高校師生主流意識形態面臨被滲透、被消散的風險。2.虛假性滲透師生學習生活。網絡的交互性增加了意識形態的虛假性,在傳統媒體時代,意識形態的傳播主要是對普通羣衆的單向輸出,而新媒體時代,各種平臺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介的時空邊界,改變了人們接受信息的單向輸入,實現了不論時間、空間的互動。但是未經篩選的信息存在着很多虛假信息,充斥着整個網絡。隨着科技的發展,高校師生教學的方式也在不斷髮展,在新媒體時代下,虛假信息通過傳播進入高校,而高校學生正處於缺乏理性判斷能力的階段,極易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5]。3.隱蔽性衝擊師生價值信仰。網絡的虛擬性,增加了意識形態鬥爭的隱蔽性。網絡媒體的一大傳播特徵就是匿名傳播,在網絡平臺上,人們可以不受限制,超越時間和空間,自由地去傳播觀點和價值觀念,這既是一種開放的特徵,也是一種隱蔽的特徵,這些隱匿發表出來的價值觀念,自由而破碎性地衝擊着師生的價值觀,從微弱的碎片化整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使得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整體形勢更加複雜。

三、高校網絡意識形態風險防範和應對機制

(一)堅持黨的領導,推進思政育人建設。1.發揮思政教育影響力。思政教育是高校意識形態的強力抓手,我們要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在人才選拔、學歷提升等方面的影響力和作用力,爲大學生打牢意識形態的壁壘。爲了更好地提高高校對於負面輿情的抵禦能力和判斷能力,我們要建立多維度、立體化的正向意識形態引導體系。對於大學生,我們要打造常態化的思政學習機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基礎,“四史”學習爲抓手,以各類特色的思政活動等爲具體措施,建立常態化的理論學習體系,不斷提高大學生整體政治素質與政治站位,築牢思想意識堡壘[6],讓黨的思想成爲學生個人發展的“發動機”,讓黨的理論成爲學生精神成長的“方向盤”,力求爲大學生們注入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帶動整個學校打造更加堅固的意識形態堡壘。2.重視正確意識闡釋力。高校要充分守好宣傳陣地,利用新媒體獨特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正確意識形態的宣傳力度和深度,強化正確意識的闡釋力。通過板報、宣傳欄、主題活動等方式,多方面、多維度地進行意識形態的宣傳。不斷擴大陣地,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風尚。引導和鼓勵各班輔導員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積極以教育宣傳爲媒介,着力突出堅持正確意識形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高校要堅持對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進行學習和理解,做好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實現“以點帶面”,讓正確的意識形態能夠源源不斷地注入廣大學生的精神。3.提升價值判斷思辨力。高校要不斷加強廣大教職工隊伍以及學生隊伍的價值判斷思辨力。一是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在日常工作、學習方面的體現。無論是“三會一課”還是全校教職工、學生的政治學習,高校都要把意識形態作爲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去研習和宣導,努力做好黨員以及全校教職工的政治素質的學習,讓黨員及教職工、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意識形態正確對於我們國家發展以及學校建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不斷提升其對於意識形態的理解和體會,從思想上切實的保證師生政治方向的正確,真正做到聽黨話,跟黨走,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努力建設美好校園、和諧校園。

(二)完善管理體系,構建科學防範機制。1.規範常態化監管責任機制。依據國家和地區相關法律法規,針對學校內部輿情穩控以及意識形態建設建立明確制度,不僅讓高校師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標準,而且通過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的法治意識爲高校不良輿情的蔓延帶上“緊箍咒”;建立以學校領導班子、各院系負責人、支部書記、基層輔導員四位一體的多方聯動機制,充分利用紮根在各個工作領域的“信息員”,及時收集各類輿情情報,儘早發現苗頭性問題,並快速制定應對策略;針對學校內部做好實施監督,並建立監控臺賬,確保實時把握其思想、行動動向[7]。2.構建突發性事件化解組織。建立突發不良輿情應急管理體系,由學校黨委領導班子牽頭,組成“輿情穩控領導小組”,作爲突發輿情處理的指揮機構,充分借鑑過往經驗,建立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上下一體,左右聯動,最大限度地防止不良輿情的擴散,降低其負面影響,爲正確意識形態的建設培育良好的土壤。3.引領團結型師生工作隊伍。一是堅持深化道德建設,積極建設和打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主的道德標準,樹典型,立榜樣。通過支部及學校的評優評先活動,樹立道德典範,加強正向宣傳和引導,堅持打造以人爲本、健康積極、愛黨愛國的良好、積極的校園風氣,保持學校可持續的健康發展[8];二是不斷反思,積極總結,將存在的意識形態的問題及時扼殺在搖籃裏。充分利用黨建、黨課等活動,積極組織討論分析當下學校存在的問題,正確面對,積極解決,對於已存在的相關問題及時通過談話、溝通、教育等方式進行解決,防止問題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