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內蒙工作報告多篇

內蒙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最新內蒙古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工作報告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是在我區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最具標誌性歷史性意義的成果,是明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波瀾壯闊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已經成爲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作爲邊疆民族地區,內蒙古2500多萬各族人民衷心擁護、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思想上衷心擁護核心,在政治上堅決維護核心,在組織上自覺服從核心,在行動上始終緊跟核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更加堅定地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權威,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紮實地把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奮力開創內蒙古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很不尋常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和繁重艱鉅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三五”規劃,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新成就。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9萬億元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2000億元。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新進展,“三去一降一補”工作紮實推進,糧食產量和牲畜存欄連創新高,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快速成長,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呼包鄂等西部盟市發展水平提升,東部盟市發展步伐加快,全區發展的整體性進一步增強。

——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區先行先試的三項改革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內區域協作全面加強,同俄蒙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民生保障切實加強。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經濟增幅,今年將分別超過33000元和11000元。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任務基本完成,城鄉就業持續擴大,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困難羣衆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安居工程建設成效顯著。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主要社會保障標準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民主法治不斷髮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羣衆自治制度不斷完善,愛國統一戰線鞏固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開創新局面,宗教領域和諧穩定,羣團組織作用有效發揮。法治內蒙古建設紮實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新進展。

——文化建設成果豐碩。思想理論武裝持續深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效顯著,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意識形態領域引導管理工作不斷加強,主流思想輿論鞏固壯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長足發展。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平安內蒙古建設不斷深化,社會矛盾化解成效顯著,安全生產水平全國領先,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加大,人民羣衆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工作全面加強,雙擁共建和國防動員工作深入開展,管邊控邊穩邊能力顯著提高,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進一步鞏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重點生態工程深入實施,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雙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雙減少”。資源節約、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下降,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後產能任務圓滿完成,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成效顯著。

——從嚴治黨縱深推進。建立從嚴治黨“1+3”制度體系,管黨治黨責任全面落實。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取得重要成果,“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自治區28條配套規定有效落實,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持續好轉。領導班子、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力度加大、成效顯著,巡視巡察監督作用增強,政治生態不斷淨化。

五年來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堅強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歷屆自治區黨委接續努力、不懈奮鬥的結果,是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羣衆苦幹實幹、頑強拼搏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和各有關方面熱情關心、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黨委,向所有爲內蒙古建設與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來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這就是:必須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緊緊扭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從內蒙古實際出發創造性開展工作,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推進依法治區,確保全區既充滿活力又井然有序;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爲各族人民謀利益,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必須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堅持守望相助,不斷鞏固發展團結和諧穩定的政治局面;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爲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證。這些經驗是寶貴財富,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髮展。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內蒙古作爲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區情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表現在:穩定經濟增長壓力較大,經濟發展方式仍較粗放,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平衡,基礎設施體系不夠完善。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人才力量薄弱。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尚未健全,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不高。城鄉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務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脫貧攻堅任務緊迫而艱鉅。生態環境仍很脆弱,節能減排壓力增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社會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面臨新情況新問題。一些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有待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任務艱鉅繁重。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認真加以解決。

二、關鍵時期的形勢與任務

今後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對內蒙古發展戰略定位、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關鍵時期。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我區考察指導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內蒙古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瞭內蒙古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明確提出了守望相助的重要要求、“四個着力”的重點任務、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奮鬥目標,爲我區發展確立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是引領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針。我們要始終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作爲重大戰略任務,堅定自覺地用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紮實有效地推動講話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面向未來,內蒙古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爲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當前,儘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存在、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但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趨向平衡,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特別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得到廣泛響應,爲我們加強國際合作提供了難得契機。儘管我國發展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尤其是五大發展理念深入貫徹,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動力持續轉換,改革開放釋放出新的發展活力,爲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儘管我區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鉅繁重,但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具有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隨着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東北振興等戰略的深入實施,隨着國家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若干意見和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政策的深入落實,我區面臨多重疊加的發展機遇,後發優勢凸顯,發展潛力巨大。尤爲可貴的是,內蒙古各族幹部羣衆守望相助,形成了團結奮進的強大合力,蘊藏着改革創新的無限活力,這是我們推動事業發展的根本力量。

今後一個時期,全區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大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決守住發展、生態和民生底線,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深入推進依法治區,從嚴推進管黨治黨,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偉大勝利,全面開啓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貫徹落實上述指導思想,要牢牢把握以下原則要求:

——守住三條底線。這是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基本要求。守住發展底線,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決不能讓經濟增長滑出底線。守住生態底線,就是要堅持美麗與發展雙贏,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爲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守住民生底線,就是要堅持富民與強區並重、富民優先,紮實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工作,決不讓一個困難羣衆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加快轉型升級。這是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主攻方向。要堅持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中加快發展,痛下決心減少對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強化創新驅動、改革推動、開放帶動、項目拉動,着力推動體制機制轉型、產業結構轉型、資本結構轉型,全面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促進“五化”協同。這是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必然選擇。要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深度融合、深層互動,充分發揮工業化的主導作用、信息化的支撐作用、城鎮化的帶動作用、農牧業現代化的基礎作用和綠色化的引領作用,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我區現代化建設。

——深化改革開放。這是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治本之策。要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胸襟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通過大改革、大開放,激發全社會的創造熱情,拓展各領域的發展空間,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

——堅持依法治區。這是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重要保障。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推進法治內蒙古建設,更好地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範發展行爲、促進矛盾化解、維護公平正義、保障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步入法治軌道。

——從嚴管黨治黨。這是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根本保證。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嚴起,從黨員領導幹部做起抓起,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確保自治區各項事業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西部前列。

——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完善。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更大範圍和更廣領域融入全國、走向世界,形成充滿活力的全方位開放新局面。

——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轉變。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核多中心、一帶多軸線的新型城鎮體系,富有特色、具有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適應發展、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民主法治建設實現新進步。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協商民主紮實發展,各族人民民主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依法治區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

——文明和諧水平實現新提升。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民族文化強區建設取得突破,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平安內蒙古建設不斷深入,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更加牢固。

——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新提高。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覆蓋城鄉、趨於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城鄉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新改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主要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綠色低碳,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全國前列,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經過未來五年的不懈努力,到建黨100週年時,祖國北疆這道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文化繁榮、邊疆安寧、生態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風景線一定會更加亮麗!

三、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轉型升級爲主攻方向,以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爲重要抓手,着力轉變發展方式、轉換髮展動能,打造新引擎、構建新支撐,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後勁更足、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子。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針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的實際,努力擴大需求總量,着力改善供給結構,促進經濟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多方爭取國家投資,充分激活民間投資,努力擴大招商引資,加快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提高投資的有效性,有力支撐經濟增長、促進轉型升級。加大消費供給改革和結構性調整力度,深度釋放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和農村牧區消費潛力,努力擴大個性化、中高端消費需求。創新對外貿易方式,增加優勢特色產品出口和緊缺急需設備、先進技術、原材料進口,促進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堅決有力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因地制宜消化房地產庫存,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財政領域潛在風險,多措並舉降低企業成本,聚焦短板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切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二)加快農牧業現代化進程。我區農牧業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發展潛力巨大。要堅持和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堅守耕地紅線,推進土地草牧場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壯大農牧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業園區等新型經營主體。優化農牧業區域佈局,積極調整種養結構,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擴大畜產品生產經營規模,建設優質農畜產品產業帶和大宗農畜產品主產區。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穩步發展草原畜牧業,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促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提升乳肉絨等優勢特色產業競爭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綠色農牧業、節水農牧業、效益農牧業,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打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品牌,推進農牧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實現農牧業大區向農牧業強區轉變。

(三)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我區經濟發展方式不合理,集中體現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必須堅持發揮優勢和補齊短板一起做、調整存量和做優增量同步抓,做好資源轉化增值這篇大文章,着力推動我區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更加註重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裝備製造、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增強競爭力。更加註重立足現有基礎和優勢,統籌部署、集中力量,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數據雲計算、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其成爲支撐我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下大氣力推進園區、開發區轉型升級,打造更多百億企業與千億園區,促進產業集中集聚發展。更加註重在服務業領域培育支柱產業,下大氣力抓好金融、物流、文化、商務會展、健康養老等產業發展,儘快把服務業這塊“短板”補起來。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內蒙古自然風光遼闊壯美、民族文化獨具特色,要着眼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實施“旅遊+”戰略,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打造“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品牌,把我區建成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

(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是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要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延伸產業鏈,加快形成以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瞄準國內外科技前沿,加強重點產業領域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着力在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現代農牧業發展、新一代信息和生態環保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掌握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搶佔產業變革的制高點。充分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各類創新主體的作用,加強與國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加快打造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雙創”示範基地。深化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改革,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建設,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熱情。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和“草原英才”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大力培養人才,廣泛聚集人才,用活用好人才,爲建設創新型內蒙古提供有力支撐。

(五)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要積極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統籌規劃、合理佈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依託盟市、旗縣所在地和中心鎮,全面提升城鎮服務功能,積極引導產業集聚。推進城市執法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深化城鄉戶籍制度等相關改革,加快農村牧區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經濟強旗強縣。紮實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鞏固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成果,健全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管護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深入實施呼包鄂協同發展戰略,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作互補、科技創新聯合攻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建設我國西部重要增長極和一流城鎮羣。積極爭取在呼和浩特建設國家級新區。深入落實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以特色優勢產業和中小城鎮羣建設爲抓手,推進東部盟市跨越發展。認真實施呼包銀榆經濟區發展規劃,積極推進烏大張合作區建設,促進烏海與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大力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發展,讓各地區各民族充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六)加強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基礎設施滯後是我區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要科學編制規劃,打好攻堅會戰,加快構建鐵路網、公路網、航空網、市政網、水利網、能源網、信息通信網七大網絡體系。建成呼和浩特至北京、赤峯和通遼至京沈高速鐵路,加快推進包銀、包西、巴銀、錫張、齊海滿等快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建設,推進高等級公路和農村牧區公路、旅遊公路、口岸公路、邊防公路建設,推進呼和浩特新機場等重點機場遷改擴建和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建設,努力實現所有旗縣通高速公路、重點城市通高鐵、合理半徑有機場,通過時空變革創造經濟發展新優勢。加強城市地下管網和軌道交通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引綽濟遼”等水資源調配工程,實施河套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統籌解決好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全面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加快推進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推進區內骨幹電網升級改造,推進蒙西—華中“北煤南運”通道建設,推進油氣管道建設,爲國家發展大局多作貢獻。抓住我區列入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機遇,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打造我國北方大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產業基地。

(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放手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擴大我區電力資源和電價成本優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提高財稅管理水平。健全現代金融體系,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深化農村牧區、國有林區墾區改革,增強農村牧區發展活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各種障礙,加快形成有利於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八)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開放發展是內蒙古實現富民強區的必由之路。要充分發揮內聯八省區、外接俄蒙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積極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完善同俄蒙合作機制,深化各領域合作,加快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擴大對東北亞的開放,打造東北亞地區合作的重要樞紐;密切同港澳臺及東南亞的交流合作,拓展向南開放的新空間;加強同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貿往來,構築向西開放的國際經貿大通道。提升中蒙博覽會的層次和水平。堅持“走出去”“引進來”並舉,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和人文交流,在互利共贏中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全方位深化區域經濟協作,加強同周邊省區的務實合作,主動融入京津冀、遼吉黑等地區發展,積極承接沿海地區先進產業轉移,抓好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園區共建。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合作先導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跨境旅遊合作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建設,讓沿邊地區成爲充滿活力、更具魅力的發展熱土。

我們堅信,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個更加繁榮富裕的內蒙古一定會崛起在祖國北疆!

四、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加強民主法治,維護民族團結,是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重要目標和保障。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紮實推進政治文明建設,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廣泛匯聚團結奮進的智慧和力量。

(一)擴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健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的制度機制,加強旗縣、蘇木鄉鎮、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設,支持和保證人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職責,加強聯繫人民羣衆工作,更好地發揮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和優勢。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堅持和完善基層民主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切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增強羣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羣衆性,發揮好橋樑和紐帶作用,組織動員各族羣衆爲促進自治區改革發展穩定建功立業。

(二)鞏固壯大愛國統一戰線。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要全面落實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主題,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係,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紮實做好統一戰線各領域工作,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港澳臺僑等方方面面的作用,不斷擴大團結面、凝聚正能量。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三)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各民族大團結是內蒙古的光榮傳統,是自治區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基石。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大力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創建活動,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思想深深紮根各族人民心中,使“模範自治區”的榮譽永放光彩。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加大對少數民族聚居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扶持力度,重視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組織開展好自治區成立7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展示成就、總結經驗、凝聚共識,增強各族幹部羣衆熱愛內蒙古、建設內蒙古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推進全面依法治區進程。緊扣法治內蒙古建設目標,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規規章。堅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加快形成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健全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制度,健全冤假錯案有效防範、及時糾正機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加強普法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在全社會形成厲行法治的濃厚氛圍。

衆志成城,無往不勝。我們一定要把人心聚起來,把幹勁鼓起來,匯聚起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磅礴力量。

五、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文化承載歷史,文明昭示未來。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加快建設民族文化強區,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不懈地抓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深入實施“三帶三創”工程,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教育引導各族人民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鞏固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不懈地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把核心價值觀建設融入國民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發展中,融入民族團結進步和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教育激勵各族幹部羣衆,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大力弘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二)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引導管理。堅持黨管意識形態不動搖,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陣地意識、國門意識和主導意識,管好陣地、管好導向、管好隊伍,始終高揚主旋律、激揚正能量。把握意識形態多元多樣多變特點,推進主流媒體傳播方式創新,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搞好正面宣傳,打好輿論鬥爭主動仗,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上下聯動、內外互動,講好中國故事、內蒙古故事,增強對外宣傳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三)豐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重點文藝工程,扶持文藝精品創作,提高地區文化創造力,爲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糧。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羣衆,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繁榮社區文化、鄉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組織更多由羣衆唱主角的文化活動,引導羣衆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完善文化人才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實施文化名家工程、重點文藝人才和鄉土文化人才培養計劃,爲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繁榮羣衆文化生活提供人才支撐。

(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發展。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加強民族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實施精準性普查、搶救性挖掘和創造性轉化工程,構建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培育壯大一批文化企業,謀劃建設一批文化工程項目,推進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把我區文化產業打造成爲支柱產業。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我們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創新發展草原文化,爲中華文化增添瑰麗色彩。

六、着力增進各族人民福祉

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樹立和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工作,讓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祖國北疆安寧永駐。

(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頭號民生工程,是沉甸甸的責任。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創新扶貧體制機制,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戶”要求,深化京蒙扶貧協作,加大對口幫扶、定點幫扶力度,因戶因人施策,提高脫貧成效。大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基礎設施網絡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貧困地區儘快步入自主發展軌道。嚴格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和貧困退出機制,用好考覈“指揮棒”,兌現脫貧“軍令狀”,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壓力,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二)大力促進就業增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的技能培訓制度,做好高校畢業生和農村牧區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實現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良性互動。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支持創業園區、創新工廠、創客空間等孵化平臺建設,努力使人人都有幹事創業、實現夢想的機會。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健全最低工資調整機制,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力促進農牧民收入較快增長,增加經營性收入和政策性收入,擴大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努力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三)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和轉移接續政策,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機制,穩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城鄉社會救助、法律援助體系,加強對城鄉困難羣體的生活保障,統籌推進扶老、助殘、救孤、優撫等福利事業發展,使所有困難羣衆基本生活都得到保障。大力推進住房保障工作,紮實開展棚戶區改造,將進城落戶農牧民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幫助住房困難家庭逐步實現安居夢。通過健全完善以社會保險爲主體、社會救助爲託底、社會福利爲補充的多層次保障體系,把我區民生保障安全網織得更密更牢。

(四)着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富民強區的百年大計。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擴大教育開放,構建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格局。加大統籌城鄉基礎教育發展力度,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完成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任務,完善12年免費教育機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保持民族教育國內先進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爲我區建設發展培養更多技能人才。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抓住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機遇,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和重點實驗室,引領我區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強繼續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五)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抓好重大疾病防控,重視重點人羣健康,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健康環境,全方位全週期做好健康保障工作。優化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強化醫療衛生三級網絡建設,提高基層服務能力。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重點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制度改革。加強蒙中醫藥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建設,實施蒙中醫藥科技創新工程,促進民族醫藥振興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鞏固發展足球改革成果,促進羣衆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切實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重視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紅十字事業、慈善事業和老齡事業。

(六)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內蒙古。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既是重大政治責任,也是重要奮鬥目標,一刻都不能放鬆。要把專項治理和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加快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大重點部位、重點場所、重點人羣管控力度,優化完善服務管理平臺,深化基層平安創建,夯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基層基礎。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社會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推動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健全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嚴密防範和依法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實施質量立區戰略,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加強維穩處突力量和手段建設,嚴密防範、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活動,牢牢掌握對敵鬥爭主動權。內蒙古是祖國“北大門”、首都“護城河”,有八千多裏邊防線,加強軍民團結和軍地聯防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要把支持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作爲義不容辭的責任,深化雙擁共建工作,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千方百計幫助部隊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衆志成城固北疆的強大合力。

我們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把內蒙古建設成爲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

七、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和價值,生態是內蒙古的責任和潛力。要全面推進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進一步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一)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我區生態環境保護正處在“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歷史關頭,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爲功。要嚴守生態紅線,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和人工恢復相結合,組織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生態工程,搞好重點區域植樹造林,落實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行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呼倫湖、烏樑素海、岱海等水生態綜合治理,推進荒漠化治理,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加強湖泊溼地保護,提高草原、沙區植被蓋度,不斷鞏固擴大生態保護建設成果。堅持預防爲主、綜合治理,着力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礦山地質環境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爲各族羣衆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爲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二)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促進綠色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融合互動。加大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力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發展定位,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牧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加快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嚴格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約束指標,促進各類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大力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促進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林沙草產業。

(三)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文化培育。保護生態環境,制度是保障,文化是支撐。要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以強化考覈獎懲、嚴肅責任追究、明晰資產產權、嚴格用途管制爲重點,健全完善法規規章、管理制度、標準體系和經濟政策,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保護建設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堅持試點先行和整體推進相結合,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制度成果。大力培育發展生態文化,傳承民族文化崇尚自然的優秀基因,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形成崇尚生態文明、共促綠色發展的社會風尚。

我們一定要走好綠色發展之路,使內蒙古的草原林海、沙漠雪原、湖泊溼地成爲聚寶盆,讓內蒙古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人民更開心。

八、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做好內蒙古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切實履行好全面從嚴治黨使命,堅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爲黨,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興黨、在黨護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我區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一)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爲長期重大政治任務,發揮黨委(黨組)中心組示範帶動作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政策水平。毫不放鬆加強黨性教育,持之以恆加強道德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完善黨內教育制度機制和方式方法,增強思想政治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黨員幹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要認真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着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對黨忠誠、光明磊落,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堅持集體領導制度,認真執行黨委(黨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堅持實事求是,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和黨性定期分析等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堅持黨內民主,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暢通黨員參與討論黨內事務的途徑,拓寬黨員表達意見渠道,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

(三)建設忠誠乾淨擔當高素質幹部隊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爲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爲上、公道正派,堅持新時期好乾部標準,真正把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精心培養起來、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選優配強“一把手”和關鍵崗位領導幹部,強化優秀年輕幹部的培養和使用,加強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非中共黨員幹部的培養選拔,加大從基層一線培養選拔幹部力度,努力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幹部隊伍。強化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嚴格執行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和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意見,切實防範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種種偏向。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幹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抓好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加強離退休幹部工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抓好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四)全面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實施“北疆先鋒”工程,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紮實推進農村牧區、城鎮社區、機關、國企、高校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領域黨建工作,深入開展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覈。強化基層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堅持和改進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和高校畢業生到嘎查村任職工作,整頓轉化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抓好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關心和愛護廣大基層幹部,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過硬。

(五)持續加強作風建設。認真貫徹黨的羣衆路線,改進和創新聯繫羣衆方法,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鞏固拓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深化“四風”整治,推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常態化、長效化。各級領導幹部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多到條件艱苦、情況複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堅決反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大力倡導雷厲風行、立決立行作風,着力整治不負責任、爲官不爲現象,旗幟鮮明地爲敢於擔當的同志擔當,爲敢於負責的同志負責,在全區上下營造起萬衆一心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六)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反腐倡廉永遠在路上,必須擰緊責任螺絲、深化標本兼治,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制度防線,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嚴格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突出抓好對“一把手”和重點領域、重要崗位、關鍵環節的監督,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加大制度執行督察力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發揮巡視巡察利劍作用,把握政治定位,加強政治巡視,實現巡視工作全覆蓋、巡察工作全鏈接、監督工作無死角。嚴格落實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堅持紀在法前、紀嚴於法,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使廣大黨員幹部切實守好紀律底線。嚴格落實問責條例,促使領導幹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既打“老虎”又拍“蒼蠅”,着力解決幹部身上的問題、羣衆身邊的腐敗,促進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執行廉潔自律準則,講修養、講道德、講誠信、講廉恥,自覺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作鬥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

(七)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管黨治黨責任是最根本的政治責任。各級黨組織要把抓好黨建作爲最大的政績,嚴格執行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覈,確保管黨治黨責任落到實處。各級黨委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全面加強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大力支持同級人大、政府、政協和法院、檢察院以及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組織動員所屬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爲實現黨的目標任務不懈努力。

我們一定要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着力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爲內蒙古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保證。

同志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偉大勝利,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不斷開創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局面,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以優異成績慶祝自治區成立70週年,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獻禮!

【第2篇】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行政執法工作自查報告

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行政執法工作自查報告

一、工作開展情況

我站是自治區農牧業廳具有農業行政執法職能的單位之一,執法工作主要依據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辦法》。在上半年的工作中,

一、維護了基層農技推广部門的合法權益。今年春季,通遼市扎魯特旗農技推廣中心職工來電話反映,扎旗行政爲了開展文明達標活動,擬將旗農技推廣中心大樓由旗武裝部佔用,我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進行了解覈實,在充分了解真實情況的基礎上,指出扎旗政府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是嚴重違反“農技推廣法”的違法行爲,侵害了扎旗農技推廣的利益,必須予以制止。在我們的干預下,扎旗政府和農業局取消了佔用計劃,制止了一起違法行爲的發生,維護了扎旗農技推廣中心的合法權益。

二、在行政執行證件的管理使用方面,我們嚴格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去年秋季,安排有關執法人員參加了農牧業廳統一組織的培訓學習,在考試合格的基礎上,於今年換領了新的執法證件,沒有出現亂髮證件、不規範使用的現象,維護了執法證件的嚴肅性。

二、存在問題

目前,在我區的農技推廣工作中,還存在很多違法現象,主要是侵佔、挪用農技推廣項目經費,侵佔農技推广部門房舍,安排非專業人員進鄉鎮站工作甚至擔任鄉鎮農技站領導等等,違法人員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是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部門領導或鄉鎮領導,他們的法制意識十分淡薄,經常是知法犯法。例如,農技推廣項目經費被主管部門侵佔、挪用,被領導管理的農技推广部門是“兒子的錢老子花,兒子有苦不敢言!”,即不敢反對,又不敢向上級部門反映,更不可能去執法!同樣,非專業人員擔任鄉鎮農技站領導,一般職工不敢反映,也不願反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願去得罪人,諸此種種,受損的只能是當地的農技推廣事業。

另外,由於領導不重視、缺乏經費等原因,農技推廣執法單位沒有下基層認真開展執法檢查工作,對違法行爲沒能及時認真進行查處,工作中有缺位現象。

三、幾點建議

一是提高各級主管部門和農技推广部門領導的法制意識,不能知法犯法,也不能知法不執法,執法工作既不能錯位、越位,更不能缺位,出現執法盲區。二是理順農業執法管理體制,成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實行直管理。三是在刑法上設立侵佔、挪用專項經費罪,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法成本。

二oo四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3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11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 烏雲其木格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從1998年1月就職,到現在已經五年了,任期即將結束。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跨世紀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本屆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經受住了亞洲金融危機、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見的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嚴峻考驗,圓滿完成了自治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成就。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五年來,全區上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經濟總體實力上了一個新臺階。200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預計達到1732億元,比1997年增長59.2%,年均增長9.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財政總收入達到201億元,增加89.7億元,年均增長12.5%;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375億元,年均遞增17.6%;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達到1720億元和1645億元,分別增長103.6%和4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01億元,年均增長10.3%,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成效,三次產業比重由29.3:38.8:31.9,調整爲21.5:42.1:36.4。農村牧區經濟全面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372億元,年均增長3.3%,糧食產量穩定在140億公斤左右,肉類、禽蛋類和奶類總產量分別比1997年增長22.3%、30%和148.3%。農牧業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優質、專用、特色、綠色農畜產品比重明顯上升。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一批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571億元,年均增長11.3%。主要工業品產量穩步增長,農畜產品加工業、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快速發展,七個全國馳名商標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迅速提高。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通過改組改造得到優化提升。五年累計完成更新改造投資335億元,以包鋼、包鋁、內蒙古一機集團爲代表的大型骨幹企業實現了技術升級,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明顯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術、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得到較快發展。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等重點工程建成投產,加速了工業化進程。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在傳統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新興服務業迅速成長。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五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177.2萬人次,年均增長17.5%,旅遊收入228.7億元,年均增長36.5%。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三年兩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全區已有590戶國有企業進行了規範的公司制改革,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團迅速崛起,有14戶企業進入國家520強,20戶企業股票上市,融資163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全區登記在冊的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分別達到80.2萬戶和3.4萬戶,從業人員分別達到165.7萬人和43.7萬人。農村牧區改革不斷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場“雙權一制”得到有效落實。農村牧區稅費改革進展順利,農牧民平均減負45%。政府機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區直行政機關人員精簡了47%,盟市以下精簡了21.6%,行政審批事項減少43.5%。城鎮住房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不斷深化。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交流有新的發展。五年累計利用外資23.8億美元,引進國內資金累計達700多億元。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業在國外投資設廠。對外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9.7億美元,年均增長21.4%。 西部大開發取得重大進展,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和國債資金253億元。全社會投入生態建設資金104.1億元,重點實施了生態建設七大工程,累計退耕還林還草和宜林荒山植樹1326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6780萬畝。水利建設爭取國家投資43.4億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實施了尼爾基、綽勒等10項大中型水利項目和紅山、三盛公等26座病險水庫、樞紐加固工程,建設了河套等14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020萬畝,解決了282萬人、822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公路建設累計投資304.8億元,先後建成了呼包、包東高速公路和20多條重點公路,完成了11條旗縣通油路等工程,開工建設了110國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貫穿東西的大通道,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7.2萬公里,比1997年增加2.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鐵路重點建設了包蘭複線包頭至石嘴山段、準格爾至東勝鐵路一期工程、錫林浩特至桑根達賚鐵路。民航擴建了呼市白塔機場和錫林浩特機場,開工建設了烏海機場。電信五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201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276萬戶。電力累計投資260億元,新增裝機容量345萬千瓦,總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全區城市電網改造投資20億元,農村電網改造投資79億元,極大地改善了城鄉居民的用電條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150億元,道路、供水、供熱、供氣和垃圾處理等設施得到改善。包頭、呼市、通遼等城市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包頭市還被授予“聯合國人居獎”。 科教興區戰略全面實施,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技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五年來,全區共取得自治區級科研成果1966項,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709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9項。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區建立企業技術中心50戶,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孵化基地3處。教育投入明顯增加,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全區先後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高校擴招、中國小危房改造、職業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等項目,完成了內蒙古大學“211”一期工程。全區“兩基”達標旗縣達到74個,“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個百分點,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比1997年增長2倍。文化、衛生、體育和廣播影視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全區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89.2%和84.9%,一批文藝作品在全國獲獎。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藥品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體系不斷加強。羣衆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保持全國中上游水平。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城市環境質量有了一定改觀。土地管理、民政優撫、勞動人事、新聞出版、社會科學、氣象、地震、人防、地礦、統計、檔案、文物保護、無線電管理、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績。 城鄉居民收入有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達到小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長8.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長3.2%。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有所增加,恩格爾係數不斷下降。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4%以內,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基本做到按時足額發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6.7%和63.8%,有64萬城鎮低保對象納入保障範圍。積極開展抗災救濟工作,有效解決了災區羣衆的生產生活困難。扶貧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局面進一步鞏固。全區上下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講”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成效顯著,公民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不斷提高,涌現出以廷·巴特爾爲代表的一批先進模範人物。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軍警民共建和“雙擁”工作深入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進一步鞏固。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認真執行人大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繫。積極推進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規章39件,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制定地方性法規41件,接受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20次,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58次。勤政廉政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政務公開、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實現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廣泛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和“flg”邪教組織,“嚴打”,專項鬥爭取得新成效,隱蔽戰線的鬥爭得到加強,治理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按照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經濟運行呈現出三次產業共同發展、投資消費雙重拉動、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態勢。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比上年增長12.1%,是五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60%,虧損下降2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比上年提高10個點。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力度明顯加大,全年工業技改投資80億元,增長67%;重點工業項目進展順利,有146項開工建設,56項建成投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15億元,增長44%,拉動經濟增長5.6個百分點。生態建設投資30億元,在西部省市區中居首位,完成退耕還林還草367萬畝,宜林荒山植樹608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2800萬畝。公路建設投資100億元,是自治區歷史上投資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電力建設步伐加快,新增電力裝機容量73萬千瓦。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全年投資達45億元,增長28.6%,城鎮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成效顯著,引進國內資金225億元,直接利用外資2.1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達到13.7億美元,增長20%。財政和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全區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加33.2億元,增長1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8%。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經濟發展較快、建設力度最大、人民羣衆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離不開兄弟省市區和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更離不開全區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和辛勤勞動。在這裏,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所有爲內蒙古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同志們,向海內外關心和支持本屆政府工作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經濟發展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經濟體制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資的環境不夠寬鬆,利用外資水平低;就業和再就業形勢嚴峻,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些羣衆生活還很困難;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門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有些腐敗現象還比較突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繼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 我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對自治區現代化建設的規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一,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加快發展,特別是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必須打破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創新意識、發展意識,善於把中央的宏觀決策與內蒙古的實際結合起來,把創新精神與求實態度結合起來,以思想觀念的創新推動實踐的創新,不斷開創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第二,必須始終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對於我區這樣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無論是解決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是縮小同發達地區的差距,都需要加快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把發展生產力作爲根本任務,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第三,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加快我區發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斷深化市場經濟取向的各項改革,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爲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要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努力擴大對外開放,有效藉助外力發展自己,在改革開放中走出一條加快發展的新路。 第四,必須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要汲取教訓,深刻反思,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關係,合理開發利用各種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第五,必須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爲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民生、執政爲民是各級政府的職責。要採取有力措施,下決心解決我區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特別是要高度重視並解決好弱勢羣體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廣大羣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六,必須倍加珍視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維護民族團結,保持邊疆穩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基本保證。必須始終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進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進一步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爲改革和發展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2003年的工作 今後五年,是我區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重要時期。以黨的十六大召開爲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使我區加快發展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展望下一個五年的發展,我們充滿了信心。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開發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區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爲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區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隨着西部大開發的逐步推進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特殊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潛在優勢必將轉化爲現實優勢;我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爲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更爲重要的是,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我們已經走上順應時代潮流和符合自治區實際的發展路子。只要我們審時度勢,奮發努力,完全可以發揮後發優勢,逐步縮小差距,儘快趕上全國的發展水平。 今後五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精神,以發展生產力爲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農牧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強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實施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擴大就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實現這一總體要求,今後五年,全區上下要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統攬全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全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真正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到調整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爲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奠定基礎。要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國內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以大開放帶動大發展。要堅持執政爲民,把關注民生、興區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 200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今年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努力增加農牧民收入。要把發展農村牧區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爲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積極調整農畜產品結構,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特色品種,加快發展優質、專用、無公害農畜產品,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提高農牧業的市場競爭力。加快調整種養業結構,大力發展農區半農區養殖業,突出發展奶牛飼養和牛羊育肥,把內蒙古建成國家重要的綠色畜產品基地。二是要加大科教興農興牧力度。繼續抓好新優品種、節水灌溉技術和科學種養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搞好農牧民技術培訓,轉變落後的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三是要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要把發展農牧業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加大農牧業基礎設施投入,抓好以水爲中心的農田草牧場基本建設,合理開發水資源,大力推廣節水技術,特別是要在國家的支持下,加大草原水利建設的力度。四是要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優化區域佈局,繼續抓好一批農畜產品基地建設。積極鼓勵、扶持發展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勢龍頭加工企業。加強農牧業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營銷組織和服務網絡建設,充分發揮 農村牧區經紀人的作用,提高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逐步形成農畜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格局。 (二)走具有我區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提升工業化水平。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準確把握工業化的時代特徵,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一是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新興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能源產業,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稀土、生物製藥、蒙藥、新材料、信息等產業,廣泛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冶金、機械、化工、建材及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要加大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力度。積極爭取國債資金,支持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制定相應政策,鼓勵企業擴大技改投入。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高度重視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使用,穩定技術工人隊伍。二是要加快企業重組步伐,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以現有20戶重點大企業集團爲基礎,逐步形成一批主業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市場佔有率高、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認真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採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中小企業。加快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着力培育優勢中小企業羣體,努力提高企業的社會化協作水平。三是以重大項目建設爲切入點,進一步擴大工業經濟總量。要以市場爲導向,切實抓好重點項目的儲備、論證、立項實施和達產達效工作,精心選擇一批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又能形成產業優勢和地方特色的工業項目。加快以能源爲主的基礎產業開發,抓好託電一、二期、達電三期等項目建設,爭取開工建設正藍電廠、岱海電廠、海電三期項目,做好通遼電廠三期、伊敏電廠二期等重點電源項目的前期工作,實施縣城電網改造工程,加快神華集團煤制油項目建設和蘇里格氣田開發,完成長慶至呼和浩特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和相關城市配氣工程建設,加快天然氣化工大項目前期工作。 (三)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儘快編制各類服務業專題發展規劃,針對不同行業和領域,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努力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傳統服務業,積極推廣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代理制、電子商務等現代經營方式,加快培育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努力提高服務業的市場化、社會化和產業化水平。要適應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大力推進社區建設,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諮詢和文化教育等新興服務業。 依託我區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認真搞好旅遊規劃,切實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加強行業管理,加快開發草原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等精品項目,儘快形成品牌、特色和規模,努力提升旅遊產業水平,使之成爲我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優化大中小城鎮的產業和佈局結構,依託產業集聚,搞活城鎮經濟,擴大城鎮規模。進一步深化土地、戶籍、投融資等制度改革,促進各種產業要素向城鎮集中。繼續抓好城市道路、供水、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城鎮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統籌規劃,綜合配套,特別是要高起點、高水平地搞好大中城市的'擴容提質,加快呼和浩特和包頭市的建設步伐,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以西部大開發爲契機,進一步加快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這兩年已經取得積極進展,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完成退耕還林還草和宜林荒山植樹994萬畝,退牧還草5000萬畝。要把生態建設與推進產業化進程、調整農牧業結構、增加農牧民收入結合起來,統籌兼顧。要在繼續抓好在建重點工程建設的同時,抓住國家啓動西部地區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的機遇,加大對天然草原的保護和建設力度,因地制宜,解決農牧民的生計問題,達到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以公路建設爲重點,加快國道110線我區境內高速公路、東西大通道和縣際公路等工程建設。鐵路要力爭開工建設呼和浩特至準格爾鐵路,做好集寧至張家口鐵路的前期工作。民航要建設完成烏海機場,開工建設滿洲里機場,做好阿爾山和鄂爾多斯機場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河套灌區節水改造、人畜飲水工程等在建項目,力爭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00萬畝。高度重視地質礦產勘探,認真做好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強項目管理,健全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和監理制。千方百計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鼓勵和吸引社會投資。在擴大投資需求的同時,努力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完善鼓勵和引導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改善消費環境,增加消費需求。 (五)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增強經濟增長的活力。要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空間,取消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歧視和限制,在市場準入、籌融資、土地徵用、人才招聘等方面,對各種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鼓勵各種經濟成份的投資者參與改造國有企業,投資開發基礎設施、能源、礦產資源等重大項目。逐步取消一些產業的國有壟斷,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和共同發展的局面。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科技型、外向型經濟。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對外加工貿易和對外合作業務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國家合資合作基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援外優惠貸款和外貿發展基金等方面充分享受優惠政策。鼓勵公民合法致富,依法保護私人財產。 (六)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斷深化國有大中型企業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中小企業股份制改造步伐,實現產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穩步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依法穩定農村牧區土地承包和草牧場承包關係,不斷完善土地、草牧場合理流轉制度。鞏固稅費改革成果,減輕農牧民負擔。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保護農牧民利益。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積極推行“一廳式”、“一站式”服務,努力建設行爲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要繼續做好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各項應對工作,充分行使權利,認真履行義務,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不斷擴大我區的對外影響。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開放領域。按照新頒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合理引導外資投向,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抓緊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鼓勵和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造、重組。支持區內企業與跨國公司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鼓勵外資收購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和法人股。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收購、兼併、資產重組和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我區優勢企業。逐步擴大服務領域,積極引進金融、保險、商貿、旅遊等方面有信譽的境外企業,促進我區服務業發展。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我區大中型企業跨國、跨地區開展加工貿易、資源開發、生產經營、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全面實施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加工貿易,保持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切實抓好滿洲里口岸“大通關”試點建設,努力把滿洲里建設成爲功能完善、通關便利的國際經貿大通道。 積極營造大開放、大發展的良好環境。認真開展“投資環境建設年”活動,集中力量抓好投資環境建設。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製假、售假和商業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爲,深入開展各種專項整治鬥爭,加強誠信教育,努力營造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 (七)做好財稅金融工作,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按照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強化財政職能。抓好財源建設,大力培植新的稅收增長點。堅持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徵管,堵塞各種漏洞,依法打擊各種偷稅、逃稅、抗稅、騙稅行爲,提高稅收徵管水平。.對稅收優惠到期的要及時恢復徵稅,嚴禁地方和部門擅自出臺減免稅政策。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和國家的轉移支付資金,切實加強對專項資金特別是國債資金使用的管理和監督。堅持依法理財,加強支出管理。大力推進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部門預算和綜合財政預算,加強對財政預算執行和專項資金的審計,提高財政預算的科學性和執行效率。逐步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促進財政支出的規範化、法制化。進一步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擴大采購範圍和種類,加強監督制約機制。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除法律和政策規定需增加的重點支出外,其他各項支出實行零增長。重點保工資、保運轉,特別是要增加社會保障、扶貧解困等方面的支出,依照法定比例提高教育、科技、農牧業和公共需求等支出。今年國家將出臺增資政策,自治區要繼續採取增加薪酬的措施,各地要提前做好預算安排。努力做好節支工作,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和考察費,嚴禁搞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全面推行預算外資金管理制度改革,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範非稅收入收繳程序。堅決懲治財會工作中的弄虛做假行爲,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維護財經法紀的嚴肅性。 圍繞創建金融安全區的目標,積極支持金融部門深化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優化信貸資產結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以建立企業信用評級和考覈體系爲突破口,努力建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信用環境。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建立地方金融機構風險準備金,處理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與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關係。加大金融對農牧業、中小企業和城鎮再就業的支持力度。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引進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創造條件組建地方性商業銀行,加快保險業的改革與發展,完善社會化的保障體系。大力發展和規範證券市場,努力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 (八)高度關注民生,努力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要積極解決我區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一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援助的方針。加強對就業和再就業的宏觀協調和引導, 努力改善創業環境,廣開就業門路。認真貫徹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健全工作機制,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分流安置本企業富餘人員。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就業崗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各類服務業,有效解決擴大就業問題。要引導人們轉變擇業觀念,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二是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穩步推進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過渡。高度重視“低保”工作,切實做到應保盡保,並逐步提高標準。今年中央財政要繼續增加對“兩個確保”、城市低保和再就業的投入,自治區各級財政也要增加這方面的投入。要高度關注弱勢羣體的生活,切實做好民政優撫工作,落實扶貧幫困各項政策措施,妥善解決優撫對象和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以及特困羣衆的實際困難。三是抓好扶貧開發工作。以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爲重點,加快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加快老少邊窮地區的“五通”步伐。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紮實推進“千村扶貧開發工程”和“移民扶貧工程”。 (九)大力實施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研院所轉軌,推動科研機構進入市場。鼓勵和支持民營科技企業、股份制科技實體和各類科技服務組織的發展。調整優化科技資源,開展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加快關鍵技術的創新和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努力實現技術跨越。鼓勵和支持“產學研”聯合,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爲主體,高校、科研院所爲支撐,科技中介服務組織爲紐帶的技術創新體系。做好科技推廣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要進一步搞好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北京高新技術孵化基地的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充分發揮其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認真做好人才開發和培養工作,制定優惠政策,提供創業環境,用好現有人才、留住區內人才、吸引區外人才。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基礎教育要落實“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繼續搞好二期義務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工程和扶貧助學工程,加快“普九”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重視解決貧困地區學生失學、輟學問題。高等教育要加強重點院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切實解決牧區“兩主一公”學校存在的突出困難。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進一步整合和優化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要進一步鼓勵和扶持民辦教育的發展,在發展中逐步規範。按照教育創新的要求,力爭在教師、校長的資格認定及人事制度改革上,在加強學校管理上,在吸引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上取得新的突破。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弘揚民族文化,建設文化大區, 豐富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推進醫療機構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特別要加強農村牧區醫療衛生保健工作,推進農村牧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農村牧區衛生投入力度,切實解決農牧民缺醫少藥問題。繼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自然資源,依法保護土地、森林、草原、水資源,加快呼市、包頭、烏海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的治理。大力開展羣衆性體育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加強氣象、地震、人防、社會科學、無線電管理和文物保護工作。重視婦女兒童和老齡工作,維護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十)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爲、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主動加強同人民政協的聯繫,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的參政議政作用。要完善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堅決反對民族分裂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爲,維護祖國統一。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改革,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認真做好羣衆來信來訪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保持社會穩定。搞好國防教育,支持軍隊建設,完善國防動員體制,加強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建設,做好擁軍優屬工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各級政府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開創新局面,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進管理方式,創新運行機制,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觀念,切實做到令行禁止,確保政令暢通。大力弘揚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深入基層,體察社情民意。珍惜民力,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密切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強化監察、審計監督和羣衆監督,堅決懲治違法亂紀、以權謀私等腐敗行爲。 各位代表!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催人奮進,鼓舞人心。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同心同德,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爲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第4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1月1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自治區主席布小林作政府工作報告。下面是整理的關於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歡迎閱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年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總體平穩,主要是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預計全區生產總值1.9萬億元,增長7.3%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26.3億元,增長6.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5%的較低水平。穩中有進,主要是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煤炭、火電、化工行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增速明顯快於工業平均增速,服務業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蓬勃發展,專利申請量增長25%,新登記市場主體36.7萬戶,增長8.3%。穩中提質,主要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3.4%,提高46.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高於經濟增速。完成脫貧攻堅年度任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要求。

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着全區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堅定了我們奮力前進的信心和決心。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做好“三去一降一補”工作。通過控制新增產能、減量化生產等措施,退出330萬噸煤炭、291萬噸鋼鐵產能。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實施激活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措施,商品房可售面積下降13.9%。優化信貸結構,支持企業直接融資,發行政府置換債券,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政府債務成本均有所下降。在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電價市場化改革等方面打出“組合拳”,降低企業生產成本280億元。實施補短板9大類45項重點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等薄弱領域得到加強。

(二)着力穩定經濟增長。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投資增長25.3%,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1%。白城至烏蘭浩特快速鐵路今年將全線通車。呼張客專內蒙古段全線鋪軌,通遼、赤峯至京沈客專連接線開工建設,京新高速公路內蒙古段主線貫通,經棚至錫林浩特高速公路建成,2200多個行政嘎查村通了硬化路。烏蘭察布機場正式通航,實現了盟市支線機場全覆蓋。錫盟至山東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主體工程完工,中天合創14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建成投產,黃河內蒙古段二期防洪等12項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推進,呼和浩特地鐵、包頭地下綜合管廊等市政項目加快建設。呼和浩特新機場、伊泰200萬噸煤制油等一批重大項目獲得國家批覆,包頭至銀川、巴彥浩特至銀川、錫林浩特至張家口快速鐵路項目列入國家鐵路“十三五”規劃。創新投融資方式,設立9支總規模超過200億元的投資基金,實施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66個,吸引社會投資802億元。積極擴大消費需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提高1.7個百分點。出臺財稅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民間投資等政策措施,穩定了企業生產經營,停產、半停產企業由年初的814戶減少到360戶。推進呼包鄂協同發展、東部盟市加快發展、烏海及周邊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啓動和林格爾國家級新區建設籌備工作,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主要農作物、牲畜良種率達到96%以上,有機食品產量佔全國的1/3以上,超額完成了玉米種植結構調整任務。糧食生產克服嚴重旱災影響,總產量連續4年保持在550億斤以上,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36億頭只。大力發展雲計算、現代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啓動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稀土新材料產值增長27.9%,光伏發電量增長46.5%,轎車產量增長12.6%。煤電一體化比重達到90%,提高5個百分點。煤電鋁一體化比重達到70%,提高10個百分點。旅遊業總收入增長20.3%,冬季旅遊、沙漠旅遊上升勢頭明顯。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1萬億元,增長17%;貸款餘額1.9萬億元,增長12%,有力支持了經濟發展。互聯網用戶普及率達到95%,提高6.3個百分點,電子商務交易額成倍增長。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在稀土永磁電機、高鋁煤炭資源利用、蒙藥製劑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設立了稀土綜合利用、特種車輛製造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新增衆創空間試點70家,一批創客走上創業創新之路。

(四)以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在經濟、社會和生態領域出臺84項改革方案,開展了66項改革試點。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我區先行先試的三項改革全面推進,81%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與俄蒙通關便利化等合作機制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公佈了政府權力、責任等“八張清單”,自治區本級下放行政權力196項,企業投資項目前置審批事項大幅縮減,非涉密項目實現在線審批,企業和羣衆辦事更加便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17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爲後置審批,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國企國資改革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組建等一批試點穩步推進。全面推行“營改增”,累計減稅降費200億元。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居住證制度,8.6萬農牧民進城落戶。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開展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和土地徵收制度改革試點,土地草原確權工作順利推進。改革玉米收儲制度,下達玉米生產者補貼86億元。國有林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完成企業劃轉和剝離辦社會職能。投資價格、財稅金融、社會事業等領域改革不斷深化。

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制定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中蒙俄經濟走廊實施方案,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取得突破。全區口岸貨運量7800萬噸,增長18%。鄂爾多斯航空口岸通過國家驗收,阿拉善盟烏力吉公路口岸獲得批覆。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過貨量超過8萬標箱。與北京市、廣東省新一輪合作全面啓動,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內蒙古大數據產業推介會、首屆蒙商大會、內蒙古·香港重點合作項目推介會等重大活動。引進國內資金3600多億元,增長8.8%。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完成營造林1511萬畝,種草338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760萬畝,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取得積極進展。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提高了禁牧和草畜平衡補貼標準。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6%,提高5.1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別降低6.5%和4.5%。呼倫湖、烏樑素海等湖泊水質好轉,烏海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治理初見成效。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我區的1800多件環境信訪事項全部辦結,依法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主體。劃定了基本草原和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擴大水權、排污權市場化交易規模。制定生態保護補償、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制度,全社會環境意識進一步增強。

(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增加民生領域投入,各級財政民生支出2979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5.8%。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全社會投入扶貧資金400多億元,預計21萬以上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2個區貧旗縣摘帽。“十個全覆蓋”任務基本完成,農村牧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啓動“創業內蒙古”行動計劃,城鎮新增就業26.8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257萬人。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醫保財政補助、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普遍提高。城市棚戶區改造開工23.3萬套,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完成32.5萬戶,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加強平安內蒙古建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力維護了公共安全,提升了人民羣衆的安全感。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生產安全事故下降8.8%。

全面推動社會事業發展。提前一年完成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34個旗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職業教育改革、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步伐加快,《民族教育條例》頒佈施行。穩步推進健康內蒙古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自治區本級重點衛生項目和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嬰幼兒和孕產婦死亡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兩孩政策全面實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各項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文藝精品創作和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加強,《元上都遺址保護條例》頒佈實施,紅山文化遺址、遼上京遺址和陰山岩刻申遺工作加快推進。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9.2%。出臺全民閱讀中長期規劃,成功舉辦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足球改革發展試點取得明顯成效,足球人口、場地、教練員和裁判員數量均大幅增加。競技體育和羣衆體育協調發展。大力扶持少數民族聚居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各民族大團結的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方針政策,保持了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人民防空、地震氣象、檔案史志、參事文史、外事僑務等工作得到加強,紅十字、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展。

一年來,我們努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規範行政權力運行。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0件,制定、修改和廢止政府規章6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169件,辦復率100%。建立了政府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佈制度,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關懷支持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區各族幹部羣衆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爲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同志們,向關心支持內蒙古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內蒙古欠發達的基本區情沒有根本改變,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穩增長壓力較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工業投資和民間投資有所下降;產業轉型任務艱鉅,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人才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保障支撐能力不強;對外交流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全方位開放格局尚未形成;財政收入質量不高、收支矛盾突出,一些旗縣財政比較困難;城鄉居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牧民收入增長放緩,脫貧攻堅任務艱鉅;一些環境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安全生產還存在不少隱患。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去年發生了赤峯“12·3”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訓極其深刻。政府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一些部門依法行政能力不強、行政效率不高。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擔當意識,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盡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

二、工作安排

今年是自治區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十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堅決守住發展、生態、民生底線,加快推動轉型升級,大力促進“五化”協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適度擴大總需求,強化創新驅動、投資拉動和項目帶動,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慶祝自治區成立70週年,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6%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

這些預期目標,統籌考慮了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考慮了與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銜接,也考慮了各方面的支撐條件,是立足需要和可能、經過綜合權衡後確定的。這樣的安排,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於實現“四個高於”的目標,有利於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我們深知,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實現這些目標並不容易,必須做好應對困難的充分準備。也要看到,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爲我們創造了難得發展機遇;內蒙古有良好的發展優勢、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十屆二次全會確定了清晰的發展思路,提出了催人奮進的發展目標和有力的發展舉措,必將凝聚和激發廣大幹部羣衆幹事創業的熱情。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全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以滿足需求爲最終目的,以提高供給質量爲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爲根本途徑,推動五大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

繼續化解過剩產能。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堅決退出不合規、不達標產能。嚴格控制過剩行業新增產能,堅決防止已經化解的產能死灰復燃。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完成55萬噸鋼鐵、120萬噸煤炭產能的退出任務,並做好其他行業的去產能工作。

有序消化房地產庫存。堅持分類指導,因城因地施策,對庫存較多的地區,從嚴控制土地供應。把去庫存與城鎮化結合起來,完善農牧民進城購房支持政策。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22萬戶,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於60%。積極解決商業地產庫存問題。支持羣衆改善性住房需求,抑制投機性購房,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紮實做好去槓桿工作。以降低企業負債爲重點,支持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盤活存量資產,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防範企業債券違約風險。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規範政府舉債行爲。

着力降低企業成本。堅持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綜合施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和融資、人工、物流、用地、用能、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導企業通過強化管理和創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統籌謀劃補短板。堅持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羣衆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着手,深入實施補短板重點工程,努力在基礎設施、脫貧攻堅、產業轉型、科技教育、生態環境等領域取得突破。

(二)積極擴大有效需求。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爲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堅決守住發展底線。

實施精準有效投資。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萬億元以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完成工業投資7000億元。加快構建鐵路、公路、航空、水利、市政、能源、信息通信網絡體系,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000億元。鐵路建設規模4100公里,其中高鐵800公里。公路建設規模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公里、一級公路3000公里,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開工建設呼和浩特新機場,建成4個旗縣通用機場。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全面改造城市老舊地下管網。加快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繼續推進列入國家計劃的重大水利項目、重點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和“寬帶內蒙古”,用信息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揮產業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力爭新增貸款2200億元。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債券融資,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探索資源資本化、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有效途徑。

擴大消費需求。穩定傳統消費,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實體商業創新轉型。以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爲重點,擴大新興服務消費。大力推進品質消費、品牌消費,實施質量強區戰略和標準化三年行動計劃,以提高產品質量創造消費新需求。加快發展農村牧區電子商務,挖掘農村牧區消費潛力。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營造便利、放心的消費環境。

(三)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畜產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優化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根據消費升級趨勢,調整農牧業結構,擴大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設高標準農田,改造中低產田,發展節水灌溉。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擴大青貯和優質牧草種植面積,推廣家庭牧場和規模化養殖方式。推進農牧業產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提高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內蒙古特色品牌。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和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把從農田牧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

深化農村牧區產權制度改革。繼續開展土地草原確權工作,推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促進經營權有序流轉。積極培育和扶持農牧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改革農村牧區土地徵收制度,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做好“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深化農墾、供銷社改革。推行“河長制”,開展水流產權確權試點工作。

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引導農牧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牧業等新業態,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探索農村牧區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賦予農牧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惠農惠牧補貼政策,提高農牧民政策性收入。

(四)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全面落實中央關於振興實體經濟的部署,堅持創新驅動,堅持調整存量和做優增量並舉,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煤炭、電力、化工、冶金企業實施戰略重組,構建一體化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加快建設電力外送煤電基地。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延伸鋼鐵、有色金屬產業鏈,提高資源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積極推進“互聯網+製造”,煥發傳統裝備製造業活力。實施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鼓勵企業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

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完善支持政策,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高標準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推進稀土產業升級,培育國家重要的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先進製造業,支持呼包鄂申報“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建設蒙中藥生產加工基地,做強蒙中醫藥產業。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清潔能源、現代煤化工、有色金屬、高端裝備、農畜產品加工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建立以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體系。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創建呼包鄂自主創新示範區。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加大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政府採購力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員研發成果轉化收益比例,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營造全社會重視人才、關心人才的濃厚氛圍,把更多資源投向人才,做到才盡其用。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積極發展衆創、衆包、衆扶、衆籌等分享經濟。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培育創新文化,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熱情。

(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發展服務業作爲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戰略任務,打造經濟增長新的引擎。

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實施“旅遊+”戰略,形成全要素、全產業鏈旅遊發展模式。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旅遊業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旅遊品位和內涵。建立旅遊投融資平臺和產業發展基金。加快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智慧旅遊體系,提高旅遊管理服務水平。實施專業化、精準化營銷,讓內蒙古旅遊享譽國內外。

培育新型金融主體,引進區外金融機構,發展壯大地方金融,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加快發展普惠金融,着力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農村牧區高利貸等問題。加快保險市場體系建設,提升保險業保障服務能力。做好防控金融風險工作,完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支持金融機構依法處置不良貸款,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一批大型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和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完善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物流體系,積極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推進醫養結合,擴大服務供給;發展會展業,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和有影響力的會展品牌;發展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等體育產業,建設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發展科技諮詢、教育培訓、法律服務、家政服務等產業,滿足羣衆多樣化需求。

(六)提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堅持以城帶鄉,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優化佈局,形成多極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

統籌城鄉發展。把以人爲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全過程,強化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約束。提高城市設計水平,塑造有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城市風貌。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街,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合理佈局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商業等服務設施,着力解決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垃圾圍城等“城市病”。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強智慧城市建設。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措施,完善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政策,促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培育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牧區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拓展。健全投入和管護機制,鞏固“十個全覆蓋”建設成果。以危房改造和改善農牧民人居環境爲重點,建設美麗鄉村。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做好和林格爾國家級新區申報、規劃等工作,統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人口集聚、生態環保和城市功能佈局。加快呼包鄂協同發展,建設中心城區1小時快速鐵路圈、2小時公路圈,推進基礎設施互聯、產業建設互補、生態環境共治、公共服務共享取得實質性進展。落實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強特色優勢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蒙東地區大工業用電價格,支持東部盟市加快發展。推進烏海及周邊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建設烏大張合作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寬鬆便捷的准入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嚴格執行清單制度,各類清單及時向社會公開,以清單管理推動簡政放權。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加快工商註冊多證合一,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全面清理各種證明和手續。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構建科學、合理、規範的公共資源配置長效機制。堅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消除隱性壁壘,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依法加強產權保護,支持企業家安心創業。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擴大多邊交易和大用戶直供規模。改革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對常年安排、用途固化的支出進行清理規範。完善重點支出保障機制,擴大政府支出績效評價範圍,增強財政資金統籌能力。

全面提高開放水平。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建設。辦好第二屆中蒙博覽會。落實國家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支持企業在境外建設產業園區。提升與京津冀、東三省、沿海發達地區以及港澳地區的交流合作水平,抓好跨地區基礎設施和產業園區共建。全面深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遊、環保等領域的開放交流合作。

(八)建設綠色內蒙古。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羣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堅定不移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深入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和區域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營造林1400萬畝、種草3000萬畝。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完善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發展林、沙、草產業。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積極爭取設立國家草原、森林、沙漠、溼地、火山公園。保護水生態環境,推進呼倫湖、烏樑素海、岱海治理。實施大青山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承辦好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

鐵腕整治環境突出問題。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完成1000萬千瓦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加強工業園區、農牧業面源污染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嚴禁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和開發。以釘釘子精神,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爲。高度重視環境公益訴訟。深入實施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實現自治區對盟市督察全覆蓋。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確保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達標。建立項目環評與規劃環評聯動機制,加快排污權交易市場化改革。發揮環保基金引導作用,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生態環保產業。繼續實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深化國有林區改革,完成國有林場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都不能安之若素”。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堅守民生底線,增加民生福祉,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打好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作爲第一民生工程,因戶因人精準施策,通過扶持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政策兜底等措施,確保20萬貧困人口脫貧、14個區貧旗縣、3個國貧旗縣摘帽。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幫助貧困地區改善發展條件。做好健康扶貧工作,免費爲貧困人口進行健康體檢。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脫貧攻堅投入,自治區本級設立扶貧產業基金,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嚴格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堅決防止虛假脫貧、數字脫貧。

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開展精準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做好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逐步建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努力讓每個人都有幹事創業、實現夢想的機會。

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快建立以知識價值爲導向的分配政策體系。擴大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覆蓋面,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範圍。落實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繼續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推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實行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提高財政補助標準。有效銜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制度,實現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統籌城鄉低保,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殘疾人、老齡、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大力發展紅十字等慈善公益事業。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穩定增加教育投入,向基層、農村牧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傾斜,推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繼續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解決農村牧區中國小“大通鋪”和教師週轉宿舍問題,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努力完成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繼續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提高繼續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辦學水平。

推進健康內蒙古建設。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做好全方位、全週期健康保障工作。以實現公平可及和羣衆受益爲目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全面實施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和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做好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推進自治區重點衛生項目和旗縣蒙中醫院建設。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發展體育事業,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實現旗縣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繼續做好足球改革發展試點工作。

加強平安內蒙古建設。牢固樹立安全紅線意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和信息化建設。強化“隱患就是事故”意識,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隱患。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法治體系、風險防控體系、教育培訓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提升安全生產水平。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強化食品藥品安全源頭治理和全程監管,確保人民羣衆飲食用藥安全。深入排查社會矛盾,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建設,加強雙擁共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羣衆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十)全面繁榮文化藝術。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中國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凝聚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深入實施全民閱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支持民族音樂、舞蹈、曲藝、美術和戲曲等文藝事業發展,繁榮文學創作,豐富各族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實施重點公益文化項目,建設契丹遼博物館、內蒙古羣衆藝術館,支持民間博物館建設。加強民族文化傳承保護,推進草原文化創新發展,做好重點文化遺產申遺工作,實施長城、古建築、巖畫等文物保護工程。弘揚紅色文化,加強對自治區革命史、民族團結進步史的研究、宣傳,發揮好鄂爾多斯城川鎮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建設大青山抗日曆史展館、內蒙古革命歷史博物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業,承辦好第二十六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提高草原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內蒙古故事”。

(十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時刻清醒認識“我是誰”,準確把握政府的權力界限、職責所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法行政,不失職、不越權。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重視發揮智庫作用,深入開展政府協商。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建設公開、誠信、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堅持“以公開爲常態,不公開爲例外”,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佈制度,及時迴應社會關切。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各級政府要言必信、行必果,新官也要理舊賬。始終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發揚“馬上就辦”的精神、釘釘子的精神和“蒙古馬精神”,大力提高政府執行力和行政效率。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持續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我們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各級政府和政府公務員要大興學習之風,不斷提高能力素質,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思考問題、推動工作,建設學習型政府、創新型政府。

(十二)努力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各民族大團結是內蒙古的光榮傳統,是自治區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基石。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認真實施《民族教育條例》,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振興民族醫藥,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進蒙古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辦好第九屆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落實差別化支持政策,集中力量加快牧業旗、邊境旗市、“三少民族”自治旗、民族鄉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展。紮實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今年是自治區成立70週年。70年來,內蒙古各族兒女不忘初心、團結奮鬥,譜寫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光輝篇章;70年來,內蒙古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一定要全面總結70年來民族團結進步的寶貴經驗,組織開展好自治區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充分展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充分展示內蒙古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和各族人民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增強全區各族幹部羣衆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心協力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

各位代表,“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自治區成立70週年,譜寫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新篇章!

【第5篇】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熱詞盤點

1、“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2、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3、“一核多中心、一帶多軸線”的城鎮體系

“一核”指呼包鄂城市羣核心區;“多中心”指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區中心城市;“一帶”指依託省際大通道和國道主幹線,貫穿自治區主要城市的城鎮發展帶;“多軸線”指以加強國際間互聯互通、促進周邊省區市聯繫合作爲重點的若干城鎮軸線。

4、“一帶一路”戰略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

5、五大生態工程

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6、六大區域性綠化工程

公路兩側、城鎮、村屯、廠礦園區、黃河兩岸和大青山前坡綠化工程。

7、“三個一”民生實事

爲每個低收入農牧戶每年發放1噸取暖煤,爲每個低保家庭大學新生每年發放1萬元就學補助,爲每個零就業家庭至少解決1人就業。

8、約法三章

國務院明確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三公”經費只減不增。

9、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在調查期內獲得的、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既包括現金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分爲四項,即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本期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本期城鎮居民常住人口比重+本期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本期農牧民常住人口比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本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

我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0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9元)-1}×100%=85%

10、營改增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

11、ppp項目

public(公共的)-private(私人的)-partnership(合作關係)的字母縮寫,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建立的一種合作關係,主要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工作並獲得合理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

12、互聯網+

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聯網爲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13、“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

將企業登記註冊時由工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質監部門核發的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的稅務登記證,改爲一次申請、由工商部門統一核發一個營業執照,不再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

14、輸配電價改革

按照“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改革和規範電網企業運營模式,電網企業按照國家覈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不再以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價差作爲主要收入來源。

15、“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

對試點旗縣實行財政體制覈定到旗縣、轉移支付測算並下達到旗縣、國庫資金調度到旗縣、財政預決(結)算直通到旗縣、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到旗縣。

16、新三板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繼上交所、深交所之後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三家證券交易所,定位於非上市公司股份公開轉讓和定向發行,是爲中小企業搭建的融資平臺。

17、中蒙俄經濟走廊

是我國正在規劃建設的“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是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蒙古國“草原之路”和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三大倡議的對接載體。

18、8+1兜底體系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和臨時救助等8項制度,以及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19、十個更加註重

一是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註重引導市場行爲和社會心理預期;四是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註重加減乘除並舉;五是推進城鎮化,要更加註重以人爲核心;六是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註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七是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羣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九是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十是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

2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強調,結構性產能過剩是導致經濟運行中很多困難和問題的重要原因,在有效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總量和結構變化的情況下,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供給側,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供給創新帶動需求增長,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項任務。

21、殭屍企業

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存在的企業。

22、多層次資本市場

我國資本市場由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構成,場內市場的主板(含中小板)、創業板(俗稱“二板”)和場外市場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證券公司主導的櫃檯市場,共同構成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23、通用機場

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而使用的機場,主要執行小型旅客運輸、空中旅遊、航拍測繪、農林噴灑等飛行任務,起降飛機主要爲小型飛機和直升機,具有建設成本低、速度快等特點。

24、地下綜合管廊

在城市地下空間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訊氣熱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於一體,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

25、雙創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

26、配售電改革

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售電公司通過電力交易平臺與發電企業交易,用戶自行選擇售電公司。

27、峯谷電價政策

對高峯時段和低谷時段實行差別化電價政策,調高高峯電價,降低低谷電價,促進供需平衡。

28、衆創、衆包、衆扶、衆籌

衆創是指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匯衆智搞創新。衆包是指藉助互聯網等手段,將傳統由特定企業和機構完成的任務向自願參與的所有企業和個人進行分工,匯衆力增就業。衆扶是指通過政府支持、企業幫扶、個人互助等多種方式,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匯衆能助創業。衆籌是指通過互聯網平臺向社會募集資金,匯衆資促發展。

29、六大消費工程

信息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旅遊消費、教育文化體育消費及健康養老消費工程。

30、“寬帶鄉村”試點

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組織實施的推動寬帶進鄉入村工程。

31、“旅遊+”計劃

將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有機結合,包括旅遊+文化、旅遊+農牧業、旅遊+工業等業態。

32、城市病

城市發展中出現的城中村、棚戶區、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

33、多規合一

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相互融合和銜接,實現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的空間規劃體系。

34、“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通過保護耕地、提高耕地質量和科技進步等手段,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35、“三個一”聯合監管模式

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實施的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作業模式。

36、生態紅線

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確定嚴格的空間保護邊界和監督管理限值。

37、三網融合

即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大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38、精簡歸併“五險一金”政策

“五險”指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一金”指住房公積金。中央正在研究精簡合併社會保險事項、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付比例等政策。

39、分級診療

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主要解決大醫院人滿爲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的問題,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

40、醫師多點執業

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

41、四個認同

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42、新型智庫

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爲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爲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諮詢機構。

43、大數據

基於新型互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對各種數據進行分佈式挖掘、加工、整理,具有海量數據、快速流轉、數據類型多樣等特點,對於政府、企業分析決策具有參考輔助價值。

標籤:內蒙 多篇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