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中秋節主題班會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中秋節主題班會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 篇一

一、活動目的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根本,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始終,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大力弘揚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主旋律,以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展示中秋節團圓、和諧的文化魅力,引導學生進一步認知、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着力營造友善和諧的社會氛圍。

二、活動時間

xxx

三、活動內容

1、開展一次中秋繪畫比賽

以“團圓、和諧”爲主題,深入挖掘中秋內涵,進行一次繪畫比賽。

要求:

(1)繪畫種類爲兒童畫;紙張均爲A4紙豎版;

(2)作品主題鮮明、題材新穎,作品表現手法不限,畫面要保持整潔。

(3)9月9日每班上交10份參展評比。

2、記錄我們的中秋節

號召師生積極參加中秋節的。民俗活動,如社區文藝聯歡、燈謎競猜、中秋賞月等一系列活動。

要求:9月9日每班上交活動日記2篇、活動照片電子版2張。

3、進行一次經典詩文朗誦會

爲提升情感境界,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會,精心選擇有關中秋節的佳作進行朗誦比賽。

要求:

(1)每班經過初選,確定2名同學進行朗誦;

(2)有感情的朗誦,建議只做好PPT;

4、開展一次網上寄語活動

中秋節期間,鼓勵學生利用QQ、郵箱、手機等平臺向異地生活的親人、同學、朋友傳達節日的問候,在人人思親情、家家四團圓的氛圍中,鞏固家庭和諧的情感基礎。

要求:9月9日每班上交3份截圖。

各班級要把組織開展中秋節主題活動作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營造“團圓、和諧”的節日氛圍,推動活動有效開展。

中秋節主題班會 篇二

活動目的: 介紹中秋節的來歷,瞭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活動過程: 中隊長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爲法定節日,休息一天。

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

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中秋節的由來

(1)中隊長:隊員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麼?月亮像什麼?(有月亮。

月亮像玉盤、像圓餅。)

(2)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麼日子?(每個月的十五日左右。)

(3)說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生講《中秋節的來歷》

(4)小結:隊員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徵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

它起源於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爲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

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1)中隊長引: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裏,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

“月圓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

中隊長: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講。

(2)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隊員介紹中秋節的習俗二、中秋佳節話月餅 品嚐月餅,感受月餅的香甜。

中隊長:你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2、舉辦月餅宴 中隊長:中秋節,爲什麼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往年你和誰一起吃月餅?(吃月餅表示團圓;和家裏人一起吃;還和好朋友一起吃。 )三、中隊輔導員總結 今天的主題班會,隊員們瞭解到很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又爲過今年的中秋節出了那麼多好主意,雖然大家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願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 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中秋節的主題班會 篇三

一、活動目的

1、瞭解中秋節的由來、習俗,學習有關中秋節的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獲得豐富的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通過本次活動更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感恩關心自己的親人、長輩。

二、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夥伴自由組成4個小組,每個學習小組從中秋節的來歷、習俗、詩詞以及月餅中選擇其中一個方面通過上網等途徑蒐集相關的資料,並製作資料卡片。

2、教師準備:蒐集素材,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3、準備月餅30盒。

三、活動程序:

(一)情境導入

1、音樂《花好月圓》,營造一種中秋的氛圍。展示圓月的畫面,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我國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節”,也稱八月節、八月半;因這天的主要活動是圍繞“月”進行的,有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又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我們中國的習俗在“團圓節”這天,和家團聚,共度佳節。孩子們,你們的。父母爲給你們更好的生活,終年忙於在外,佳節之際,他們一定也很想念你們,卻無法和你們一起過團圓節。今天我們希望國小的領導、老師就像孩子們,你們的父母一樣,關心你們成長的點點滴滴,組織了這個“中秋話明月千里共嬋娟”茶話會,孩子們,請用熱烈的掌聲感謝學校領導、老師。

2、領導講話:今天的活動得到我們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百忙中,我們學校領導也抽出時間來到我們活動的現場,我們請張校長給我們講話。

(二)、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1、對於中秋節的傳說也是各種各樣,你們想了解嗎?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中秋傳說之三——嫦娥奔月

(三)瞭解中秋節的習俗: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那尋常老百姓又是怎樣過中秋呢?

1、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月餅的外形——圓,象徵團圓,表達閤家團圓。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願望。現代的花紋設計更是各異,別緻。(欣賞月餅圖片若干張)

師:展示月餅事物,並簡單介紹圓形設計的骨式。(對稱、均衡)

生:動動手,畫一個別致、精美的月餅圖案。(背景播放輕快的音樂)

學生作品欣賞。由學生自己講解自己的設計意圖。

(背後可寫上祝福父母的話語,孩子們可以把這個月餅通過郵寄的方式寄給父母。)

2、中秋燈謎

師:在許多地方八月十五這天會有燈會,其中一項就是猜燈謎。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語(正大光明)

得月樓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重逢。猜一字(觀)

(給猜對的學生髮一樣小獎品,如中秋賀卡。)

3、佳作欣賞:八月十五是團圓節,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就會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這天把這份思念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會讓我們想起很多思鄉、思念家人的詩句。

(1)、出示圖片1

師問:我們來看這幅畫,同學們腦中有沒有最佳的詩句來配這幅畫中的情景。

——(李白的《靜夜思》)

請兩位學生對李白的詩進行再現,體會一下李白中秋之夜時的心情。(兩位學生表演、展示,然後請學生自己背背有關的詩句。)

(2)、介紹作詞者蘇軾:

在中秋佳節,偉大詞人蘇軾也特別思念與他相別已有六年的弟弟而寫的詞《水調歌頭》,這首詞上片寫的是對人生的執着(即使他在爲官中有坎坷),下片寫的是他是怎樣看待對弟弟的思念,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需太過傷感,但可以從共同賞月中相互慰籍。這守詞教育我們要熱愛生活,對生活情懷豁達。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四)憶中秋品月餅

1、讓我們欣賞周敏和王靜給大家帶來的《但願人長久》。

2、讓我們代着對家人的思念,一起來品月餅吧。

我們在吃之前,要先來明白一個道理,我們這個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裏面,有好東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還是先給別人吃呢?你想給誰吃?(生:我想送給我的好朋友。/我想送給老師……)

師:我們不光要送出月餅,還要送出我們的祝福,送出我們的親情,在贈月餅時,要對對方說一句祝福的話並做一個令人感到親熱的動作。(請同學個別送月餅,在送月餅的同時送出自己祝福的語言。)現在我們可以下位子去向這個教室裏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擁抱他,並對他說一句祝福的話。

3、孩子們:離開父母的庇護,我們羽翼會更加豐滿。遠離父母的關愛,我們會更會更加堅強。孩子們,讓我們祝願親人能平安健康,希望我們的家人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最後也祝願希望國小的老師教師節快樂、也祝願大家中秋節快樂。希望國小“中秋話明月千里共嬋娟”活動到此結束。

4、佈置活動作業:請參加活動的孩子將活動的過程、活動的感受等用文字記錄下來,畫畫好的同學還可以畫幾幅以過中秋爲主題的畫。

中秋節主題班會 篇四

時間

20xx年x月x日

班級

二(二)班

主講人

王華

活動目的

1、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瞭解節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瞭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現在,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爲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中秋節的由來

(1)說中秋節的由來。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2)小結: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徵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於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爲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老師: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出示圖片1——(李白的《靜夜思》)同學們齊背《靜夜思》。

我國的詩人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爲題材的詩作。

(三)中秋佳節話月餅

老師:同學們每年是怎樣過中秋的呢?(同學講出各種賀中秋的民俗活動)

(1)引出——吃月餅、送月餅

月餅的外形圓,象徵團圓,表達閤家團圓。餅中有餡,表面有花紋,花紋主要有月亮、桂樹、玉兔等在圓中表達美好的願望。現代的花紋設計更是各異,別緻。(欣賞月餅圖片若干張)

二、教師總結:

同學們瞭解了那麼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雖然大家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個傳統佳節,但每個人心中有個共同的最美好、最傳統的願望,那就是:花常開!月常圓!人常在!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班級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結束語:(播放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也留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感謝每個學生的參與,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活動小結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瞭解了更多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和來歷,對孩子們是一種教育,效果很好。

中秋節主題班會 篇五

中秋節本是團圓的日子,分別已久的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思念的痛苦在歡聲笑語中煙消雲散。然而,就在這座城市裏,有一些孤寡或空巢老人承受着孤獨和思念的折磨。自記者刊發陪孤寡和空巢老人過節的報道以來,上百個電話打進報社,紛紛表示“想去看望他們”。9月10日上午,儘管陰雨綿綿,卻擋不住志願者看望老人的腳步。在記者的陪同下,志願者們組成三個小分隊,給老人們送去中秋佳節的祝福。

拱辰社區

有一種淚水,是一種久違的感動

謝女士在銀行工作,平時工作量很大,當天卻放棄了難得的休息日,還帶了10歲的兒子一起過來。“孩子今天要上輔導班,專門請假帶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讓他懂得關愛老人。”董先生是一位律師,他是最早到達的志願者。“家家都有老人,每個人也都有老的時候。”董先生說,很感謝新安晚報辦了這次活動,也希望老人們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大學生董心韻說,全班同學都有看望老人的意願,但因人數有限,只能派幾個代表。

10平方米小屋她獨居二十餘載

在拱辰社區吳主任的帶領下,記者和14位志願者在狹長逼仄的巷道里穿行。因爲巷道太窄,我們不約而同地排成了長長的隊伍,當隊首抵達巷道最深處那間小小的平房時,隊首隊尾之間竟隔着五、六間平房。

打開門,一股黴味撲鼻而來,在這間陰暗潮溼的平房裏,今年81歲的方奶奶已經獨自居住了二十多個年頭。“老伴走得早,兒子在外地打工,很久沒有回來了。”吳主任告訴記者。

一張小牀、一個小櫃子、大小包袱、還有水池,全都擁擠在這間勉強夠十平方米的小屋裏。如此蝸居震驚了記者,也讓志願者們瞠目結舌。方奶奶佝僂着背,從屋裏顫巍巍地走出來,看到來了這麼多人,枯瘦的手臂激動得顫動不已。

送禮品竟也讓志願者犯了難,兩位學生好一頓收拾,才勉強騰出了一點地方。一位工大的學生將月餅放在方奶奶手裏,方奶奶吃了一口,話還沒說出,眼淚卻下來了。

方奶奶年紀大了,耳朵也背了,大多時候,她都是不停地重複那幾句感謝志願者和祝福學生的話,因爲激動,甚至有些語無倫次。在交談中,記者得知,因爲家裏沒有爐竈,方奶奶長年只吃白米飯,頂多放兩根胡蘿蔔和米飯一起煮。屋裏的一根繩上掛着三包餅乾,那也是好心人送的,因爲捨不得,方奶奶一直沒吃。

我們留下兩位志願者陪伴方奶奶,其餘人去看望別的老人。活動結束後,這兩個志願者告訴記者,方奶奶說,屋子漏雨很嚴重,窗戶也已破碎,下雨天很是難受。

97歲徐奶奶這輩子最怕孤獨

徐奶奶今年已是97歲高齡了,她沒有子女,也不曾結婚,在漫長的歲月裏,一直是獨自一人生活。大家走進徐奶奶家中,圍着徐奶奶說話。平日清冷的家,今日來了這麼多客人,突如其來的熱鬧讓年邁的徐奶奶沒說幾句便流下眼淚。志願者們握着徐奶奶的手跟着流淚,安慰她說:奶“奶別哭,我們以後常來看你!”記者坐在徐奶奶身旁,鼻子也酸酸的。

等徐奶奶的情緒平靜下來,記者向她打聽平日的生活狀況。身體倒沒有大毛病,就“是太孤獨了,一年到頭都沒幾個人來我家。”志願者們勸她說,白天可以出門走走,看看電視什麼的,徐奶奶指着電視說:“我只晚上看看。白天我也不出門,不幹家務活,就像這樣坐一整天。”徐奶奶最羨慕兒孫滿堂的老人,“別人能活到我這歲數,早都是一大家子了,可我一輩子都是一個人。”話沒說完,徐奶奶又嗚咽了起來。

活動結束後,徐奶奶依依不捨,幾番出門送行,志願者又扶她進屋,來往了多次。

獨居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

76歲的錢奶奶生活條件還算不錯,但長年都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你們看看我的右腳。”順着錢奶奶手指的方向,大家看見她的右腳已經畸形,沒法正常走路了。

錢奶奶痛風的老毛病已經很多年了。也到醫院看過,“可總是不見好,這幾年反而更嚴重了。只要發病,疼得連打滾的力氣都沒有。我的腳本來好好的,硬是讓痛風病弄成了這樣。”

如今,錢奶奶的雙手也出現畸形跡象,關節處都已腫大。我老伴走得早,孩子全在“外地,平時就我一個人住。我有這病,身上不能碰,也幹不了重活,實在太痛苦了。”

志願者董先生說,他認識一位中醫朋友,過去給不少痛風病人治過病,效果都很好,“我回去就聯繫他,希望他能給錢奶奶治病。”臨走前,董先生還專門和錢奶奶互留了聯繫方式。

合肥工業大學的董心韻和安徽財經大學的褚詩霞說,打算聯繫學校裏的社團,組建一個團隊,可以長期到這些老人家中陪伴他們。“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我們最需要的,還是陪伴。”錢奶奶握着志願者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中秋節主題班會 篇六

一、活動準備充分。

學校按照區社會事業局的部署制定了“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方案,各班班主任支部學生蒐集有關中秋的來歷、民間風俗、經典詩詞以及新中國成立x週年、改革開放x週年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並利用班晨會課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全體學生知國情,愛祖國、愛家鄉!

二、活動豐富多彩。

1、開展了“迎中秋詩文誦讀”主題班會活動。各班師生精心準備,以誦讀傳統經典詩句,齊唱名謠的方式來歡慶中秋佳節,誦讀內容及形式豐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圍中同學們進一步瞭解了中秋習俗,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熱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開展“祖國萬歲”愛國歌曲大家唱活動。班班支部,班班共唱節日歌,同學們感受到濃濃的中秋文化氛圍,用歌聲抒發愛國主義情懷,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

3、開展“致遠方父母的一封信”活動。支部留守兒童向爸爸媽媽寫一封信,向父母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表達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和渴望團圓的殷切之情。

4、舉辦迎國慶、中秋節手抄報展和“喜慶祖國六十華誕”爲主題的黑板報評比。全校學生通過網絡搜索、圖書查閱等途徑,蒐集有關國慶、中秋節的資料製作手抄報和黑板報,由學校擇優張貼宣在傳櫥窗供同學間交流學習。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同學們不僅瞭解到了更多的中秋節知識、習俗,還對中國這一傳統佳節及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瞭解和熱愛,使中華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