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中華精品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精品多篇)

中華精品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精品多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篇一

一、課題提出背景:

以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啓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契機,誦讀中華文化經典是近年學校開展課外讀書活動的又一大亮點。學校開展誦讀中華文化經典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的指導下,在與國家課程的培養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展開的,是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狀況,發揮本校辦學優勢和特色以及學校實際情況開展的。

開展“中華經典詩文的誦讀”活動,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可以在學生的心靈中不斷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漸培養孩子的仁義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開啓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奠定學生一生中具有高遠的智慧和優秀的人格與秉性的基礎,讓我們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氣質,都能生活在真正優質的教育環境裏。

從整個學校來說,“誦讀中國文化經典”活動,是國學寫字教學的延伸,內容是按學生的實際及古詩文的特色編制的,即背誦地方課程《國學啓蒙》外,又從《三字經》、《古詩誦讀》、《弟子規》、《論語》等中選編的。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誦古典詩文,有利於弘揚祖國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強化素質教育,使全校師生文明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二、指導思想

中華古詩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範疇,凝結了前人對於人生、社會和大自然的觀察和理解,閃爍着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讓兒童在記憶力最好、心靈最清澈的時候,直面經典,吸取中華文化的精華,使其受益終生。用經典武裝孩子們的頭腦,成爲使他們走向成功的捷徑。

三、“經典誦讀”教學的設定目標:

1、傳承文化。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頭活水,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乏,讓少年兒童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教育。

2、陶冶情操。與聖賢爲友,與經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讀成誦,潛移默化,養育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

3、提高素養。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量。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強經典儲備,從而紮下語文水平厚實功底。

4、開發潛能。反覆誦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習態度的端正,求知熱情的激發。

5、推進素質教育。讀經典、培心靈,汲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四、經典誦讀的基本方法

1、每日一讀。我校的一至六年級學生,每天利用眼保健操時間8分鐘,進行經典誦讀。或學習新的篇章,或溫習舊的內容,由學生自主,教師指導。

2、每週一課。各年級每週安排一節課的時間,以班級爲單位,進行集體誦讀。各班都應下載經典誦讀的音頻或視頻資料,幫助學生正音斷句,務求讀音正確、流利,直達到熟讀成誦的水平。

3、師生、親子同讀。要求老師、家長與學生同步誦讀相同的內容。一是爲學生做出表率,同讀同悟,教學相長;二是爲學生解疑釋惑,扶助學生的學習,進一步增進師生關係、親子關係。

4、不求甚解。經典誦讀重在“讀”,讀的正確、流利,直至成誦,可視爲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宜作過多地講解,對興趣濃厚的學生可以進行必要的引導,對內容中涉及的歷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進行簡介,或指導學生查找、閱讀相關資料。學生以自學自悟爲主,對於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確、具體的要求。越是經典的篇目,越難以理解,甚至發生歧義,當前的任務是讓學生記憶牢固原文,等待將來學生的閱歷和知識豐富了,自己會尋找到最佳的答案。

5、與其他活動相結合。經典誦讀要與競賽、演講、辯論、抄錄、歌詠、繪畫、手抄報等學習形式結合起來,增加誦讀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變,枯燥乏味,把誦讀變成了“苦讀”。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二

一、指導思想

爲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德育體系,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繼續深入貫徹落實《耒陽市中國小德育活動實施方案》,使傳統文化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研發相結合;與日常行爲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創建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活動內容

1、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弟子規》的學習、踐行活動。

(1)進行《弟子規》誦讀班會。

(2)舉行《弟子規》背誦比賽。

除了這兩項活動,平時加強《弟子規》的學習活動,利用學校的廣播在課間播放《弟子規》歌曲,利用班會時間誦讀、學習《弟子規》,尤其加強低年級學生的學習。

2、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1)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誦讀國學經典。

(2)每週設一節誦讀課,每月召開一次以誦讀爲主題的班隊會。

(3)利用校園多媒體網絡和各種影像資料舉行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專題講座,與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交流。

(4)結合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計劃召開校園藝術節活動,讓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校園藝術生活,突出活動廣泛化、故事化、體驗化、興趣化的特點,讓學生感受經典文化魅力,熱愛經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動

(1)以孝爲先,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爲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徵,一道學生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

以勞動節、教師節、重陽節爲契機,組織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以雅爲標,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以“禮儀、禮貌、禮節”爲主要內容,開展“校園禮儀講座”、“文明禮儀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

(3)以信爲本,開展誠信教育。

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學生家庭,並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

五、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實施方案 篇三

一、指導思想

隨着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已成爲我國課程改革領域內的一個重要課題。我校依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實施計劃,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決定以校本課程的開發爲突破口,依託古城自然人文資源,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逐步形成基於古城風土人情和學校特色相融合的學校課程活動教育,以此帶動學校各方面的發展,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

二、課程設計的創意

(一)開發校本課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風土人情教育活動的教育價值,弘揚民族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校本課程能營造校園良好的`研究氛圍,爲每一位教師的成長搭建舞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以古城風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學校的知名度,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三、課程目標設計

(一)課程開發的學生髮展目標

課程開發的學生髮展總目標 :通過校本課程古城的風土人情的設計,引導學生走進古城浚縣:用眼去觀察;用耳去聆聽;用腦去思索;用手去創作。使學生認識古城、熟悉古城、喜愛古城、保護古鎮城。從而增強古城後人的自豪感,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體目標有:

1、瞭解水鄉古城濃厚的文化底蘊,感受豐富的水鄉文化,激發學生主動了解、探索家鄉風俗的意識和實際行動。

2、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在不斷的探究性學習中,批判地繼承古城民俗的優良傳統,體現立志爲家鄉服務的偉大志向。

3、培養自信樂觀的生活意識,不斷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逐漸認識本土文化資源的豐厚,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爲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着眼於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爲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

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四、校本課程研究內容和範圍

研究對象的總體範圍主要指千年古城——包括獨特的家鄉風光,幽靜的自然環境;也包括淳樸的民風,底蘊深厚的文化。實踐活動型校本課程主要內容具體是:

第一類環境文化

(一)民間藝術----- 楊紀屯的泥咕咕

(二)人間社火-----主要有雜戲、雜耍、武術表演。

(三)名勝古蹟——文治閣、昇仙塔、天寧寺等。

第二類民俗文化

(一)概述——地理環境、名優特產。

(二)歷史故事——隋末李密。

(三)風俗習慣——祭神、祭祖、婚嫁等。

(四)古廟會——廟會習俗、廟會上的拴娃娃、廟會音樂

第三類傳承文化

(一)泥塑藝術——泥塑製作的過程、怎樣製作成泥塑的技藝以及製作的技巧。

第四類 生態文化

(一)關注環境、關注環保——針對身邊的各種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班隊活動、黑板報、知識競賽、社區活動等)。

(二)關注古城旅遊事業——由學校少先隊帶領“雛鷹導遊團”同學,利用節假日爲遊客做小嚮導;積極發動學生爲古鎮旅遊出謀劃策。

五、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

(一)課程的開發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所以我校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及古城浚縣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1、教師開發課程的過程

(1)認真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有關資料,統一認識,明確目標,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

(2)收集有關古城浚縣文化方面的資料:古城自然環境、古城的名勝古蹟、古城豐厚的文化、古城的人文風情、古城風俗習慣。

(3)確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確定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主題——“古城的風土人情”。古城的資源我們要好好利用,編寫教材時我們一是將用學生的習作來介紹古城,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二是我們充分利用古城的資源開展教育活動,在教材編寫時融入多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如攝影、小導遊、環保小衛士等。教材使用對象:中學。

2、學生開發課程的過程

(1)召開學生動員大會,宣傳建設校園文化的意義和目的,讓學生對古城風土人情有初步的認識。

(2)發動學生收集有關古城文化方面的資料,以班級爲單位進行整理。

(3)成立學校研究楊橋古城文化活動興趣小組,將古城文化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增加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範圍。

(二)課程的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2、成立編委會。

古城文化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研究——《走進古城—浚縣》

3、課程開發的規劃

①準備階段,確定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收集資料。

②擬定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

③使用編寫的教材,並徵集意見。

④完善、修改校本教材,並正式定稿。

4、制定計劃,確保課時。

學校按照上級要求將校本課程的實施納入了具體的課堂教學計劃,每2周安排一課時,時間確定在週三下午的第三節課,要求課程活動與班隊活動相結合,由班主任老師擔任這門課程的教學。

5、探索課程評價機制。

(1) 教師評價 。

評價內容:

①對教師的備課筆記、教學研究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

②對教師實施過程的中動態生成性資源及其創新行爲進行激勵評價。

③對教師完成課程計劃的情況進行評價。

評價辦法

①教師自我評價

②學生民主測評。

(2)學生的評價

評價內容:

①學生參與活動。

②學生能力的提升情況。

③情感體驗情況。

④獲得成果的情況,包括收集信息的數量、質量、創造性成果。

評價辦法:

①學生自評互評。

②教師對學生評價,採用書面知識和實踐活動成果相結合。

③家長助評,採用“家長助評表”,讓學生家長根據各項內容對子女各方面表現進行星級評定,最後對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或意見。

六、課程開發的初步成效和發展預想

1、構建校本課程。在充分挖掘古城資源基礎上,學校發揮全體師生的智慧,大膽實踐、探索,以“環境文化、民俗文化、傳承文化”等爲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基本形成,並確立了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實施內容和評價方法。

2、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以“傳承優秀古城文化的教育思想”爲指導,四位教師都參與了古城文化教育活動方案教材的編寫任務,每位教師都承擔了方案實踐指導任務,“以人發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師的頭腦中逐步形成,教師的指導能力也在朝科學化方向發展。

3、開闊學生視野,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校本課程的活動帶來了學生多方面的變化:

1、它充分引導學生

與社會、社區接觸,學生有了課堂上得不到的多種生活體驗,各種能力也都得到和諧的發展,每逢節假日,小導遊們活躍在古城的景點、街頭,帶領遊客領略水鄉的風貌神韻。他們用真誠的態度、生動的語言驕傲地向遊客介紹古鎮的景點和風土人情,述說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2、小記者的作品也充分展示了古城的自然環境,人文風情。

3、同時學校也準備出版了全部由學生作品彙集的《走進古城—浚縣》一書。學校“小記者”、“小導遊”隊伍的發展,更是增強了宣傳的古城文化的力度。

4、發展預想:規範校本課程,創建學校特色。

今後我們要進一步把校本課程融入辦學目標和工作思路,要讓

我們的校本課程能成爲學校的亮點、品牌,得到學校每個人,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讚賞,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我們必須得規範課程的進一步開發,在“古城風土人情”上做足文章,讓它能健康有序地成長。同時我們也期望得到各界、各部門更多的重視扶持,以求得更多的“古城人”共同關注我們的家園——古城的發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校本課程只有根植於生活的土壤中,立足於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才能開出嬌豔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傳統文化進校園實施方案 篇四

爲進一步促進旅遊學院學生組織精神文明建設,鼓勵學生幹部積極學習傳統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養修煉品性,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特開展主題爲“學習傳統文化,提升自身涵養”的學習活動。爲使此活動順利開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目標

希望通過開展本次活動,促進旅院五大學生組織(包括:學生會,團委,學生黨總支,勤工助學中心,青年志願者協會)精神文明建設,鼓勵學生幹部積極學習傳統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涵養,形成正確地人生觀、世界觀。此外,學生幹部學習精神可以爲全院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以促使旅遊學院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

二,活動內容

學生幹部學習傳統文化的渠道、信息來源可以是多樣化的,但主要是要精讀金書記印發的報紙以及多多利用漂流書庫。此次學習活動以學習傳統文化爲主,認真閱讀,積極思考,用筆墨將所思、所想、所得記錄下來,再通過學生黨總支文化宣傳部與全院甚至更多的人分享。

三,實施步驟

首先,學生黨總支文化宣傳部與五大組織最高負責任人聯繫,告知其本活動的開展,確定各組織負責督促活動進行的主負責人,以便後期工作的順利進行。

其次,五大組織每週週日輪流向學生黨總支文化宣傳部提交稿件,數量爲五到十篇。擬定五大組織投稿順序爲:黨總支——團委——學生會——勤工——青協。投稿郵箱:wenhuaxuanchuanbu1@。

四,活動要求

1,學生黨總支文化宣傳部爲主負責方,要確保與各組織的聯繫密切,消息通達度高,促使活動的有力展開。

2,五大組織積極配合學生黨總支文化宣傳部,避免推卸責任,拖延提交稿件等事件的發生。

3,學生幹部之間互相督促,以形成良好學習風氣,各組織不定期作讀書交流,分享心得互相勉勵。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五

一、指導思想

爲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深入開展,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二、活動主題

傳承傳統文化精粹,培育誠信厚德少年,創建和諧文明校園。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研發相結合;與日常行爲習慣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創建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活動內容

(一)加強傳統美德教育。

1、開展“亮家風守家訓”活動。家風家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着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載體。通過開展徵集家訓好格言、講述家風好故事、拍攝家庭好風氣等活動,讓每個學生在“尋家訓、講家訓、守家訓”的過程中感覺到中華傳統美德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和行動自覺。同時,通過學生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內容帶到每個家庭和家族,帶動家長和家庭培養起良好家風,進而改進家庭教育環境,實現“用家訓育家風,用家風促校風”,推動家訓校訓兩相長,家風校風兩提升。

2、通過開展“倡美德做表率”活動,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爲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爲重點,引導兒童崇德向善,學習身邊的榜樣,從自身做起,從生活點滴入手,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和道德品質,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通過深入開展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月等活動推進文明禮儀教育。包括升旗、就餐、課堂、尊師、同學間交往、穿戴、待人接物等禮儀習慣養成,引導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綜合運用課程教學、主題活動、道德實踐,把文明禮儀教育貫穿於學習生活全過程,讓學生感受禮儀之美,養成“講文明、懂禮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爲習慣。

(二)重視傳統節日教育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融入到“開學第一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或紀念日”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廣泛開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內容的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展演活動、團隊活動,引導學生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發揚傳統,教育學生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寓教育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

1、開展“孝父母知感恩”活動。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踐行孝心”、“感恩師長、感恩長輩”等主題道德實踐活動,讓學生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

2、開展“賞民俗憶傳統”活動。利用元旦、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傳統文化經典知識、故事的普及教育。積極挖掘這些節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學生民族感情,激發民族自豪感。

3、開展“愛祖國祭英烈”活動。以五一勞動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九月三十國家公祭日、十一國慶節爲契機,引導廣大師生緬懷先烈,瞭解黨和祖國的發展史,不斷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三)抓好經典誦讀教育。

1、構建國學經典誦讀體系。各班每學期要制定誦讀計劃,本着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開展符合學情實際的國學教學內容,組織師生讀《三字經》、《論語》、《弟子規》等國學經典,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構建誦讀體系。

2、搭建國學經典誦讀平臺。豐富誦讀形式,開展“誦經典、寫經典、唱經典、演經典、展經典”等活動,即:每日開展“誦經典”活動,保證誦讀內容的落實;每星期開展一次“寫經典”活動,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寫字教學相結合;藉助校園藝術節、文藝匯演等載體,圍繞孝父母、守誠信、善待人、好學習等話題,以詩文朗誦、快板、課本劇、美文說唱等新穎活潑的形式,把《弟子規》、《論語》、《禮記》、《孝經》等經典美文表現出來。

(四)開展地方文化教育。

1、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推進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進校園、進師生頭腦”;將地方傳統名人名事、文化遺蹟、藝術、傳播媒介等資源有效整合,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體系。

2、培育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紀念活動、重要歷史文化遺蹟、博物陳列館、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等載體,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3、做好地方國粹教育。以學校原有項目的基礎上開展相關活動,如:民間藝術、泥塑、剪紙、戲曲、棋類、書法、刺繡、武術等傳統文化精髓教育,將中華文化精華髮揚光大。

五、組織保障

1、結合語文課開設書法課、利用早讀、課前進行詩文、弟子規誦讀;結合美術課開設美術欣賞繪畫課。舞蹈、習作可以結合興趣小組。

2、傳統文化融入各學科,利用語文、思品、綜合實踐課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3、利用國旗下的講話、校園廣播、板報進行宣傳,利用好團隊活動課,讓學生從中發現樂趣,得到讚許,獲得鼓勵,提高教育效果。

4、利用教師業務學習時間,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提高教師知識能力。

傳統文化進校園實施方案 篇六

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進一步提升師生文明素質,我校決定中秋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根本,充分挖掘中秋節的深厚文化內涵,結合“中國夢”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羣衆性節日民俗、經典誦讀等活動,引導廣大國小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增強愛國情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活動內容

1、利用國旗下講話,認真開展宣傳教育

9月24日升旗儀式,作“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中秋節的由來及紀念方式,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普及。

9月30日老師對中秋節的慶祝活動做補充,要求全體學生,瞭解傳統、尊重傳統、傳承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

2、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班會活動

9月30日,召開班主任會議,向每位班主任老師下發通知,要求各班利用10月9日班會課時間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班會活動,並通過微信《告家長書》的方式,請家長協助孩子,十一期間共同收集中秋節相關資料。10月9日全校11個班級以不同的形式分別開展中秋節主題班會活動。

通過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唱響“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的開展,豐富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七

爲進一步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傳統和美德,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奠定基礎。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在全省職業院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學院工作的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與加強學院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結合起來,與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及長遠發展結合起來,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培養既有職業技能、又有文化知識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活動時間及內容

(一)活動時間

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

(二)內容形式

1、開展誦讀經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

每學期開展一次主題爲“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人人誦讀中華經典活動”。充分利用學院圖書館、班級圖書角,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推薦讀物、讀本,開展“我與好書同行”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提高讀寫能力,夯實文化底蘊,陶冶情操。(由教務處、宣傳部、團委負責)

2、組織主題班會,出一期主題黑板報,開展傳統節日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組織開展“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班會。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省委“五禮五恥”10字和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團結友愛等開展討論。每學期各班出一期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爲主要內容的黑板報,並進行評比。利用傳統節日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開展禮儀培訓。在校園營造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由學工部、各系負責)

3、利用道德講堂,舉辦系列講座,上好一堂傳統文化課,發揮文化育人功能。

利用道德講堂,開展系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主題的講座。發揮道德講堂文化育人的功能。上好一堂傳統文化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由宣傳部、團委、教務處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營造良好氛圍。切實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引領廣大師生自覺和主動參與活動中來,充分利用宣傳欄、展板、校園網、校園廣播等媒介做好活動宣傳報道工作,加深學習中華優秀傳統知識的力度,不斷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大力營造人人蔘與的氛圍,廣泛宣傳學院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的情況。

(二)做好幾個相結合。以優秀傳統文化課題爲切入點,做好傳統文化與校園特色文化的相結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養成教育相結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抓節點活動,充分利用好重要傳統節日,突出傳統文化的內涵,講解傳統文化知識,舉行特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中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三)抓師生互動,做好示範。學院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學生幹部要積極主動參與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帶頭研讀經典,帶頭踐行中華傳統文明,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學習、宣傳、實踐活動,努力形成師生互動、人人蔘與的良好氛圍。

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全體師生進一步瞭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八

中華“慈孝”文化源遠流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家庭和睦的基礎、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指導思想和活動目的

爲進一步貫徹《安海鎮“弘揚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孝道”活動方案》的精神,傳承和弘揚孝道文化,樹立新時期的孝道觀念,學校特制定“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孝道文化”活動方案。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結合我校注重德育教育的實際,倡導同學們認知孝道文化,勵志踐行,充分發揮孝道文化在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在全校營造“孝行天下”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把“孝道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學生活動等各個環節中去。打造御外“孝道文化”,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德建設。

二、活動實施的主要內容

(一)宣傳工作:

1、向全校所有師生髮出“弘揚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孝道”的活動倡議,號召人人傳承中華文明、踐行中華孝道。

2、召開“孝道“主題班會,全面做好思想動員,佈置相關德育作業。

3、國旗下講話以“弘揚孝道文化”爲主題

(二)活動開展:

1、讀一本孝道文化書籍

每天利用早會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或《二十四孝》等關於孝道書籍,讓學生了解書中孝的故事,懂得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四月份開展“行孝道、知感恩”專題講故事比賽

通過自身所知道的一些敬老愛老的故事來開展講故事比賽,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5月份每位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傾訴感恩之情)並踐行“七個一”(即一週七天每天爲父母做一件事並主動長期承擔一項家務勞動)活動

如:

做一次飯

洗一次碗

洗一次衣服

擦一回地

洗一次腳

捶一捶背揉一揉肩

說一次“我愛你們”並擁抱一次

4、5月份利用校園廣播和班級多媒體宣傳“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蹟

5、6月上旬開展“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動

召開學生家長會,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工作網絡,形成教育合力,進一步發揮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

6、6月中旬開展“百善孝爲先”主題班會

讓同學們探討關於孝與善的。真諦,並能從中受益。

7、6月下旬寫一篇孝道感悟文章

通過讀敬老書籍、做敬老好事等,讓學生寫一篇孝道文章。各班先評出5篇文章參加年級評比,再由年級組評選出5篇優秀文章參加學校評選。分段評出優秀文章若干篇進行獎勵,並匯成冊。

總結評比表彰

1、班主任對班級開展的孝道文化進行總結,重點是開展的工作,收到的成效,存在的不足,改進的措施。

2、各班評選出5名班級尊老敬老好學生在班內表彰,學校推薦5名校級“尊老敬老好少年”校內表彰。

最終,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如何尊敬長輩、體諒父母、關心他人、關注社會,從而以愛心喚醒愛心,換取愛心,傳達愛心,使愛得到遷移與昇華。讓學生養成習慣,形成長效機制。通過孝德實踐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同時,緊密家校聯繫,促進孩子和父母的有效交流和溝通。

幼兒園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方案 篇九

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來臨的快樂,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樂意與周圍的人進行情感交流,能表達出內心的喜悅。

2、懂得過一年長一歲了,萌發在新的一年要學習新本領、取得新進步的良好心願。

3、能大膽的展示自己的才藝,體驗與家長、同伴共同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遊戲材料(鞋樣、鞋帶等)、彩紙等

活動內容:

共分四大環節,以擊鼓傳花、解說詞進行連接。

第一環節:

遊戲大比拼:

1、親子游戲“造反遊戲”

2、親子游戲“鞋帶朋友”

第二環節:

才藝打比拼:幼兒及家長才藝表演

第三環節:

摺紙打比拼:幼兒及家長在彩紙上書寫下新年的願望並學習折千紙鶴懸掛在班上。

第四環節:

製作禮物大比拼:家長和幼兒共同努力利用各種材料自制新年禮物,並進行展示和評比。

我們準備了兩個親子游戲請家長事先了解:

附:親子游戲

1、造反遊戲

玩法:跟着主持人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動作。如主持人喊:“向左”,其他人做“向右”;喊“站起”,其他人則“蹲下”;喊“向上舉”,其他人則“向下舉”;喊“稍息”,其他人則“立正”。做錯的人遭淘汰,最後剩下的就是勝利者。

2、鞋帶朋友

玩法:媽媽或爸爸手拿好鞋樣在一邊的凳子上做好,孩子拿着鞋帶另一邊跑向家長處,用大拇指、食指握好鞋帶的一端,對準孔穿進去,再把另一端穿進旁邊的孔裏,穿好後鞋空的上面打上蝴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