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信息簡報

環境信息報告多篇

環境信息報告多篇

【第1篇】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摘 要:此報告是應省級立項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研究》開題工作需要所做的調查報告。課題開題以後,課題組成員通過實地走訪、查看、座談、查閱檔案、隨堂聽課等方式,重點調查了xx縣*所國小、*所國中、*所高中的藝術教育(專指美術、音樂教育,下同)狀況,發現到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並對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做了分析,提出了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的相關結論。

關鍵詞:藝術教育,協同發展,信息技術環境,縣域,中國小

引 言:二零一九年三、四月間,我校承擔的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在課題負責人陸正啓、李苗老師的率領下,課題組全體成員分成5個小組,重點調查了我縣*所國小、*所國中、*所高中的藝術師資配備情況;藝術教室、教學器材的擁有使用情況;信息技術設備、資源的擁有使用情況;近三年開展的藝術類教學教研活動及取得的成果情況。

本調查報告研究,旨在對縣域內中國小美術、音樂教育和信息技術設備、資源狀況進行摸底,收集課題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資料。接下來,課題組將依據調查資料,結合相關文獻理論,提出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制定操作規程,並針對性地施以各項干預措施,進而論證課題研究的前期預設,實現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內城鄉之間、不同學校之間藝術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協同並進。同時,本調查報告也爲今後進一步研究區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問題提供借鑑,驗證其有效性、可行性。

一、研究背景

1.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藝術教育:這裏專指美術、音樂教育;協同發展:協調多所學校相互協作完成共同發展目標,它可以是以強帶弱,也可以是強強聯合;信息技術環境:指基於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用於中國小教育教學的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圖像、聲音信息的方法和設備環境;縣域:指xx縣轄區範圍。中國小:以研究國小、國中兩個學段爲主,高中爲輔。

2.問題的發現與提出

我工作三十餘年,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區、從國中到高中的美術教育生涯。三十餘年來,我的工作地始終不出生我養我的xx這片熱土,目睹了xx縣中國小藝術教育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全部過程。我既是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發展的見證者,更是直接參與者。1990年10月,xx縣中國小藝術教育研究會的成立,是我縣中國小藝術教育事業發展的分水嶺,具有里程牌意義。那時我參加工作不久,是一名研究會成員,在研究會負責人的帶領下,做了大量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今快三十年了,社會在轉型、在發展,城鄉面貌已發生巨大變化。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也出現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做好縣域內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工作,是我們面臨的又一次新挑戰。經過周密計劃與部署,我們決定再出發、再研究、再提升。

二、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

(1)培養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思動腦,使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對美術、音樂的學習成爲自主探究、實踐創新的過程。以在線課堂、網絡教育模式爲主實施遠程教育,在多媒體網絡課程爲核心的教育環境下,使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逐步建立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模式與思維方式。

(2)培養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教師通過雲盤、局域網、公共賬戶等方式建立共享資源庫,收集包括教學設計、課件、微課、課例以及來自網絡的音頻、視頻、微電影等信息資源,供大家整合利用,推進藝術教育信息化。並以報告、講座等培訓形式對組內、組外校內、校外縣內藝術師資進行相關培訓,促進藝術教師縣域流動與協同發展。

(3)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通過培養提升學生和教師信息素養,師生均能很好地運用現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共享網絡教育資源,進而優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促進縣域內中國小藝術學科發展。改善縣域內中國小藝術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現狀,促成城鄉之間、不同學校之間藝術教育協同發展,齊頭並進。

2.研究內容

(1)抽樣調查縣域內中國小校信息技術設備、資源擁有使用狀況;藝術教育師資配備情況(含人數、性別、年齡、學歷結構等);藝術教室及器材的擁有、使用情況;近三年各種美術、音樂類活動開展情況及取得的教研成果等。

(2)採集樣本學校(新橋中心學校、泊湖中心學校、雷陽中心學校、華陽中心學校、沈衝中心學校、賽口中心學校、涼泉國中、高士國中、賽口國中、雷池國中)以上四項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問題並提出應對措施,形成本調查報告結論,供課題組進一步開展各項研究活動參考使用。

【第2篇】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開題報告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選題背景與價值

2l世紀,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爲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尤其是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極大優化了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使得多媒體教學、網絡資源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成爲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絕大多數教師已經初步認識到:1、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2、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3、超文本功能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4、多媒體計算機可作爲認知工具實現最理想的學習環境。

在安徽省寧國市農村國小,隨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入全面應用階段,在教育教學中,通過網絡技術、網絡資源、農遠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的有效整合,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已成可能。我校自20xx年以來,以農遠資源的應用爲選題,先後申報了寧國市級課題《農遠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宣城市《合理利用農遠資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均已結題。

但隨着農村國小農遠資源配置的提高和不斷更新,學校的佈局調整,優秀教師的流動等諸多原因,實施並提升資源應用的效益仍爲一項重要任務。尤其在農遠資源應用、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和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多數青年教師對於多媒體教學的實質性效益理解還不透徹,學術界的理論研究成果也沒有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進一步有效推廣,教師在農遠資源應用及多媒體的應用上大多還處於淺層次,未能真正將農遠資源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在資源應用於學與教的策略與方法上值得積極探索與提高,有效把握課改方向,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20xx年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出臺,即將實施的《語文課程標準》《數學課程標準》無一例外的把信息技術這一手段的運用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譬如 “…… 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 “爲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 “……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 ”“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資源爲英語教學提供了多種媒體手段,多種類型的平臺和多方位的空間”。“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 “ 積極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的平臺,拓展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說,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將是我校進行這一課題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 現化信息技術”主要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主要指計算機網絡環境及現代遠程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主要指在網絡環境下,運用現代教育思想的理論,研究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的理論、方法和策略的案例研究,開發使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資源。

“學與教”方式是指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而形成的能夠促進教學和學習的各種方式的總稱,也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即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積極應對現代課堂轉型。

二、研究內容及預設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是農村學校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策略和方法案例的研究。通過研究,力求使課題組成員在所教學科中將先進信息資源,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學資源,通過案例教學研究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並進一步在更大範圍內推進教師把握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學與教”的策略和方法的應用,努力提高農村學校的課堂教學效率,共享現代教學資源。重點是如何將“學與教”方式有效的應用在日常教學中,取得預期目標,從而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教學更爲有效的使用範式及運用技能,並有效地促成農村教師專業技能與教學素養的協調發展。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策略和方法案例的研究,依託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網、農村中國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優秀課例、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資源網、農村遠程接收ip資源中的學科教學的內容,主要通過對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的實踐應用研究,對學與教的策略與方式進行理論建構和實踐摸索,具體表現:

1. 有效促進教師的備課方式。探討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的備課方式,使之農遠資源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課堂,服務於學生。

2.通過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形成對信息技術背景下的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策略和方法有效性的正確觀念和認識,引導學生有效地在虛擬環境下探究學習,真正使網絡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現代課堂的轉型。

3.強化農遠資源應用的策略性,注重多媒體課件實效性,避免目前多媒體教學注重外表,忽視實質的問題,解決預設與生成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並使學生在視頻、音頻資料、課件作用下,刺激多種感官參與,達到學與教效果最大化,並努力提高教師多媒體課件鑑別使用能力及製作水平。

4.從信息技術的網絡教育資源的利用上與現今的學科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探索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應用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策略與方法。幫助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建構知識,引導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合適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本課題既是對我校原有課題研究成果的一次深化,目的仍是爲解決我鎮青年教師適應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又爲廣大農村學校農遠資源應用提供有效的經驗借鑑。因此本課題研究涉及本校16名青年教師。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信息技術等多門學科的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課題組通過校本研修,採取以教師自主研修爲主結合中心教研組教師團隊合作爲輔的方式實現課題的目標。通過學習相關的資源,觀看培訓課程和課例,同時學校利用校本研修針對教師的共性問題組織專題培訓、交流研討,組織參加學科競賽和課題研究的實踐探索。確保教師教育理論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教育技術能力提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 、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與方法

本課題研究樹立“以現代教育理念爲指導,以相關標準(課程標準和教育技術標準)爲依據,以教學設計爲核心,以信息技術爲支撐,以改善評價方法爲契機,以促進教師應用技術成爲日常教學行爲爲目的”的理念。以教師的自主研修爲主、團隊合作爲輔,突出團隊協作。分析存在問題和了解教師需求,按照課題統一部署,自主、多元地開展實驗研究。

本課題研究主要方法爲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教育敘事、班級試點研究。

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研究,瞭解課題研究的現狀。主要用於確定研究目標,選擇研究內容,以此調整教師校本研修實施計劃。

行動研究法:指課題研究參與人員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進行的有系統的研究。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在行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文獻研究法:課題組通過文獻檢索、專家諮詢等途徑,獲取國內相關課題的資料信息,瞭解研究現狀,調整研究措施,充實研究內容。

經驗總結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態下,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的一種普遍採用的有效方法。

教育敘事就是“講教育故事”:要求教師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場所裏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然後將自己怎樣遇到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教學過程“敘述”出來。

班級試點研究:在學校內開闢試點班級,配備簡易多媒體,與普通班級進行實驗對比,提煉試點研究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操作要點

本課題是中溪中心國小“十二五”期間重點實施課題。課題實施全面納入學校教科研常規管理,其教科研活動經課題組提出,由教科室納入學校教研工作計劃,保證課題組活動的常態化落實。

五、課題研究預期進展與成果表現形式

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組織準備階段(20xx.5~20xx.3)檢索國內、外最新資料、文獻;蒐集、整理遠教資源中的資料。加強理論學習和組織培訓,統一觀點,統一認識,爲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思想和組織準備。具體內容有:1、成立課題組;2、自主申報參與課題研究;3.填寫課題申請·評審書;4、撰寫課題實驗方案;5、課題的開題。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3~20xx.12)對課題研究的內容進行細化、分工,使具體的研究目標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得以內化、落實。具體內容有:1、開展農遠課件製作和農遠資源應用培訓。2、集中組織教師觀看信息技術與國小學科有效整合典型課例、新課程國小學科使用教學策略,聘請專家講座,開展交流討論。3、各教師結合本年級的教學實際自主選擇相關的內容,進行應用實踐探索,開展課題研究。4、撰寫教學設計與案例、教育敘事、教學論文。5、撰寫課題研究中期報告及階段性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論證階段:(20xx.1~20xx.12)由課題主持人主持對研究結果在全校範圍內進行實踐論證,並總結上報形成結論並推廣。具體內容有:1.資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2.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和課題研究報告;3.申請結題。

【第3篇】2022環境保護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報告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的有關規定,編制本報告。

一、概述

2022年,環境保護部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和《辦法》,繼續加大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力度,提高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質量,積極推進環境保護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爲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提供服務保障。

(一)對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進行部署。

2022年,環境保護部重點圍繞《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22〕73號)要求和部署,結合工作職責及信息公開工作現狀,制定了具體落實措施。印發《關於當前環境保護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環辦〔2022〕86號),對落實國務院重點工作安排提出明確要求。同時,結合國務院提出的推進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各項工作任務,分別制定了相關管理辦法和工作措施。

(二)推進空氣質量和水質環境信息公開。

環境保護部印發《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二階段監測實施方案》(環辦〔2022〕30號),繼續做好74個重點城市、496個國控監測站點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六項污染物監測數據的實時發佈工作,發佈《城市空氣質量月報》,公佈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2022年1月1日起,實時發佈161個地級以上城市884個國控監測站點六項污染物監測數據和空氣質量指數(aqi)值。實時發佈全國地表水自動監測網監測數據,按時發佈《全國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質自動監測週報》、《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環境質量狀況公告。發佈環保重點城市年度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等信息。發佈年度《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及《中國環境質量報告》。

(三)推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

環境保護部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環辦〔2022〕103號),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情況、審批結果、驗收結果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公開的基礎上,自2022年1月起,全文公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批覆文件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批覆文件,公開建設單位或地方政府作出的環境保護措施文件,在全國環保部門實行環評受理、審批和驗收全過程公開。

(四)推進環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和治理效果信息公開。

環境保護部印發《關於加強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環發〔2022〕74號)和《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目錄》(第一批),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及時、主動公開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印發《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和《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環發〔2022〕81號),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及時公開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信息,監督企業公開企業污染物排放自行監測信息。

(五)推進污染減排信息公開。

環境保護部按時發佈半年和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數據,公告《“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及每年需完成的重點減排項目,發佈重點減排工程建設和進展情況信息,發佈《中國環境統計年報》。

在推進上述重點工作的同時,其他領域的相關工作,也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要求,繼續加大信息公開力度。

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2022年,環境保護部主要通過部政府網站、《中國環境報》、《環境保護部公報》等媒介公開財政經費、政策法規、人事任免、科技標準、總量減排、環評審批、環境監測、污染防治、生態保護、核與輻射安全、環境監察、國際交流、突發環境事件等政府信息。

環境保護部政府網站2022年主動公開政府公文632件,發佈各類信息12000餘篇。部政府網站月均頁面瀏覽量近2000萬,月均訪問人次近160萬。部政府網站對熱點環境問題、環境事件、環境政策法規等開設專題專欄,及時向社會公開各類環境信息,方便公衆網上查詢。部政府網站英文版同步公開部領導重要活動及講話、環境要聞等信息,月均頁面瀏覽量近420萬,月訪問人次近11萬。

《中國環境報》通過設置公示公告專版,公開環保政策法規、領導重要講話、政府文件、公示公告、環境標準、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事項等內容,每週一至週五出版,面向全國發行。

《環境保護部公報》主要刊登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環境保護部令、公告、通知、環境保護行業標準、規範性文件及其他重要文件。2022年《環境保護部公報》共出版12期,贈閱範圍進一步擴大,並在部政府網站同步刊登電子版,方便社會公衆閱讀和使用。

環境保護部不斷拓寬信息公開形式,通過政務服務大廳、新聞發佈會、報刊、廣播、電視、宣傳欄等多渠道主動公開政府信息,迴應社會關切。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2022年,環境保護部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076件,全部按規定予以答覆。申請內容主要涉及政策法規、科技標準、項目環評、環境監測、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示範創建等方面信息。其中,以信函形式提交的420件,佔全部申請的39%;以電子郵件形式提交的561件,佔全部申請的52%;以網站在線申請形式提交的86件,佔8%;以其他形式提交的9件,佔1%。

四、行政複議和訴訟情況

2022年,環境保護部受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複議申請103件,其中針對環境保護部政府信息公開事項45件,針對地方環保部門政府信息公開事項58件。應對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案件1起。

五、政府信息公開收費情況

2022年,環境保護部未向申請人收取政府信息公開費用。

六、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隨着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關注以及信息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公衆對環境信息公開的需求進一步提升,需要進一步加大環境信息主動公開力度,積極做好依申請公開,加強信息公開渠道建設,規範信息的發佈和解讀,及時迴應社會關切,提升環境信息服務水平。2022年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以環境質量信息公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污染減排信息公開、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爲重點,全面帶動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深入、有序開展。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工作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二)將部政府網站打造成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政府信息發佈平臺,通過政府網站發佈權威信息,使環境保護部履行職能產生的政府信息第一時間在部政府網站發佈。

(三)充分發揮政府公報、新聞發佈會、報刊、廣播、電視、政務微博等渠道的作用,及時、有效發佈環境保護信息,加強重要政策法規出臺後的準確解讀。

(四)在做好主動公開環境信息的同時,積極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依法滿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政府信息的特殊需求。

標籤:多篇 報告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