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工作計劃

國小2022年法治工作計劃多篇

國小2022年法治工作計劃多篇

國小2022年法治工作計劃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研工作將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以提高質量爲核心,以促進公平爲重點,以改革創新爲動力,以學科發展共同體建設爲抓手,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二、任務與目標:

1.加強學習,領悟課程轉型的本質與實施要求

爲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適應新時期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要求,教育部組織專家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部編教材、科學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進行了修訂。本課程教育教學要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以培養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作爲教學根本。

2.加強建設,提升學科發展內涵

(1)加強道德與法治學科發展共同體建設。國小道德與法治學科發展共同體結合盛澤實驗國小、吳綾實驗國小、程開甲國小等集團內8所學校一起研究。他們在完成主任學科和班主任等工作的同時,潛心研究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不僅自身育人水平得以加強,也帶動了校內同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本學期,要繼續加強道德與法治學科發展共同體建設,通過會課、研討、讀書交流等活動,強化共識,打造隊伍,提升內涵。

(2)加強校級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組建設。學校品德學科教研組是品德學科教師成長的搖籃,是提升全市品德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在前幾年倡導成立教研組的基礎上,本學期要進一步加強落實,做好過程性指導和期末檢查工作。

(3)組織開展一課三磨活動。組織集團內各學校一課三磨活動,主要以青年教師爲主。

(4)組織青年教師參加省市道德與法治教研活動。一是國小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二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研討活動;三是道德與法治學科骨幹教師新教材培訓活動。

3.加強國小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隊伍建設

本學期要以提升全市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爲目標,進一步加強學科發展共同體建設。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爲青年教師提供學習、交流、展示的機會,發揮同伴合作,資源共享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道德與法治學科骨幹教師隊伍,努力實現“骨幹帶整體”的願望。

(1)qq平臺的及時溝通

(2)舉辦好學科發展共同體教學成果展示活動

(3)收集整理研究成果集。

國小2022年法治工作計劃篇2

一、工作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縣教研室教研計劃的精神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爲目的,紮紮實實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開展好各項活動,認真落實教學目標。

二、教研目標

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研工作的重點是: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作業設計”的研究爲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爲目的,逐步成熟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道德與法治課程,真正起到優化學生的品德與行爲的作用。

三、活動安排

平時工作中注意加強道德與法治的備課工作,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爲目標,上好每節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它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完成;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互相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根據學科特色,努力創新富有實效的教學方法,提供學生參與創新學習的機會,留心收集活動作業的案例,並多撰寫論文和教學案例設計。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網上的教學資源庫的素材,積極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學,使教學內容現代化,促進教學改革。

四、本學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制定本學期品德教學工作計劃,交流討論,落實計劃目標要求。組織教師學習課標,結合本學段要求落實教學常規。

十月份:開展教研活動,學科組內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互相學習,加強交流,探究作業設計案例。

十一月份:新教師彙報展示課,開展教研活動,組織老師們探究作業設計案例。

十二月份:做好期末總結工作,組織學生開展期末評價。

次年一月份:複習,期末測評。

國小2022年法治工作計劃篇3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爲指針,更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的觀念,以新的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的課程更具時代性。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爲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

二、任務與目標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爲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爲依據,完成本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範學生。能聯繫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年級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教研活動的內容及措施

1、備課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其精神實質,結合學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認真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堅持課堂教學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2)開展好組內聽課活動,抓好常態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青年教師還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及時地寫出教學中有質量的反思,向

(3)成爲反思型的`教師方向邁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深入研究,主動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4)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特別要注重教後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並在組內交流以、學習。

2、上課

(1)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並以組內互查,班與班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2)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加強教研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進行行動研究,有一套說課、備課、研究實錄、課件及案例資料,並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爲主的發展性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利於學生髮展。

3、促教研

(1)常規教研: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到定人、定時間、定內容。

(2)教研展示: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強調“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學科教學發展。

國小2022年法治工作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1、在區域化“創智課堂”理念的引領下,我教研大組以“兒童哲學——問學課堂”爲理念,依託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優質教學環境,聚焦道德與法治課程領導力的建設,進行有效的融合和滲透。通過教研組建設、教師個人成長等方面學習、研究與踐行,更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老師的專業發展。

2、結合學校立德樹人育人目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標準;落實“問學”課堂教學目標——訓練思維、激發情感、形成價值;規範教學流程管理,深入開展課堂教學。

二、工作思路

1、基於課程標準,規範教學管理。認真執行學校課程計劃,加強教育教學管理,規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工作,努力提高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質量。

2、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重視學生的成長規律。深入課堂、圍繞質量、潛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學科的根本,促進教學與評價的融合,明確以評促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20xx年國小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領導下,以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課程爲切入點,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以統編教材實施爲契機,備課規範化,期末整理成檔形成校本化備課。

4、繼續推進開展數字化課程環境建設與學習方式變革試驗項目的研究,積極探索課程評價,以數字教材項目推進爲抓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培養一支校道德與法治骨幹教師隊伍。

三、關注研究

1、研究領域:研究領域要從單純以學科課堂教學爲主的教學研究,轉變爲學科“課程-教學-評價”整體性的教學研究。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從基於經驗的教學研究,轉變爲證據與經驗相結合的教學研究。

3、研究路徑:研究路徑要從“自上而下”培訓式路徑,轉向“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參與式路徑。

4、研究起點:研究起點要從“理論驗證式”教學研究,轉向“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式”相結合的教學研究。

四、工作要點

(一)聚焦“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教學研究的有效性

1、根據市教研室推進“基於課程標準教學與評價”的實施要求,教研大組加強“課程標準”“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學科評價指南”等文本的研讀,通過專題化的教研大組研訓活動,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基標”實施的品質。

2、《國小基於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研究與實踐》項目:

(1)繼續推進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

(2)聚焦重難點問題展開實踐研究。

(3)根據“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路徑實踐研究”的研究目標與任務,全面實施項目實踐研究。

(4)學習領會市教研室“作業、命題評比”的相關要求,充實國小道德與法治“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教學素材資源庫。

(二)有序推進一至五年級《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的實施,加強教法與學法的研究、培訓、指導,轉變教學方式。

隨着道德與法治新課程的實施,對國小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本學期,一至五年級全面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道德哲學的相關內容帶進課堂。執教廣大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網絡教研

a、每次區教研活動後,青年教師將課堂實錄電子稿和mp3傳到六一雲盤,將磨課、研課落實到實處。

b、多種形式的教研互補:專題論壇(包括視頻課、主題發言視頻、主題教研學習資料等);自由互動發貼。(自發問題解答、教研提問等)

2、落實作業規準,規範三至五年級道德與法治活動練習冊的使用,封面有四章,教師逐題批改,以等第制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將3-5年級每一課的作業以備課組的形式進行研討,然後拍照上傳到六一雲盤相關文件夾,完善道德與法治資源庫的積累;發揮青年教師的作用,積累與教材內容相匹配的數字教材資源。

3、每位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規範教案。

4、認真做好期末考查工作,正確、規範填寫學生成長手冊。

國小2022年法治工作計劃篇5

一、指導思想

1.以《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爲指導,使道德存在於兒童的內心,使法治原則爲更多兒童所瞭解和遵守,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懂法守法,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社會規則,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2.依據茅箭區工作佈置,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紮實落實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各項常規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加大學科科研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科建設。

二、任務與目標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爲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爲依據,完成各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範學生。能聯繫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具體工作要求

(一)練隊伍

1.抓好骨幹力量

抓好骨幹力量,創造研究氛圍。在繼續組織課題研究小組的基礎上,讓更多的教師在課題研討中、在現場教學展示中,既能充分體現自我的存在價值,又能在認真研究的過程中,成爲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通過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由點帶線,由線及面,從而帶動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圍。

2.形成教研氛圍

(1)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結合我校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向課外延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

(2)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園網建設,主動提供思品、社會、品德與社會信息,並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行網上學習、交流等。

(3)重視聽課學習,打破了學科的界限,不能像傳統的思想品德課一樣把新課程作爲學科課程來上,教師要學習美術課上的色彩形象、數學課上的統計方法、常識課上的試驗對照法、英語課上的任務驅動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學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備課

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

每個年級可針對年級特點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選定幾篇重點課文開展集體備課。備課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青年教師還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及時地寫出教學中有質量的反思,向成爲反思型的教師方向邁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深入研究,主動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特別要注重教後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要求每位老師按學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學反思(重點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反思,歸納至少一種教學模式),並在組內交流以、學習。

2.上課

(1)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並以組內互查,教學處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2)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加強教研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進行行動研究,有一套說課、備課、研究實錄、課件及案例資料,並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爲主的發展性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利於學生髮展。

(三)顯特色

1.做好課題研究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種資源,爲思品課注入新的生機。

(1)現代媒體資源

充分利用了學校和家中的現代化設施,收集了思品課堂相關數據等資料,對教材進行了補充.教師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走入課堂。

(2)圖書資源

利用學校圖書資源,讓學生通過收集,來補充課堂的知識。

(3)家長資源

家長中蘊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將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使家長成爲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