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中數學課後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中數學課後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分數除法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應用題教學的重、難點之一。一個數除以分數是在一個數除以整數的基礎上,繼續學習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方法。如何推導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有多種方法。例如:利用商不變規律進行推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推導;利用逆運算關係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推導;聯繫實際問題分析、推導等。

而教材選用的是最後一種,意在結合具體的情景,通過線段圖的分析,讓學生明白算理。而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習慣讓學生通過大量的例子歸納方法,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所以,在第一次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計算兩組比較簡單的算式,並且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讓學生通過猜想——嘗試——驗證,發現一個數除以分數和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都相等。然後進行練習,學生學習效果也不錯,教學過程一切自然流暢。

清晰地記得去年教學此內容時,下課後,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一個數除以分數爲什麼要乘這個分數的倒數呢?”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還沒有講清楚呢?因爲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教學,只是通過猜想、嘗試、驗證、歸納一個數除以分數和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相等,也就把計算法則作爲一個規定硬性地塞給了孩子,而忽視了算理的教學,這種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翻閱教材,發現教材是通過畫線段圖讓學生來明白算理,注重的算理的教學,忽視猜想、嘗試、驗證、歸納這種數學思想的滲透。如何讓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呢?既能讓學生明白算理又讓學生滲透這種數學方法呢?

經過仔細反思之後,今年我在教學此內容時,調整了我的教學過程。我在學生猜想、嘗試、驗證、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乘這個分數的倒數的結果後,我拋出了這個問題:一個數除以分數爲什麼要乘以這個數的倒數呢?學生思考,討論。彙報時學生開始大部分圍繞因爲結果相等來總結。此時我再結合線段圖對學生進行算理的教學,大部分同學們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孩子們高興地說分數除法的算理也恰恰證明了我們猜想是正確的。

從這節課,使我感悟到,計算教學,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計算方法和盤托出,直接告訴學生,然後進行大量的訓練。可是這樣教學,儘管也能讓學生熟練掌握算法,但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爲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應該捨得花時間讓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這也是課程改革理念在計算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國小階段用方程解決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最初學習解簡易方程的時候,課本上就涉及到一些用方程解決的一些簡單的應用題,在教學的時候,尤其在講例題的時候,是重點強調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因爲題目比較簡單,題目中的等量關係也比較簡單,學生很輕鬆地就會用算術解法,所以很多同學不願意用方程去做,因爲用方程解決的話,還要寫解設,學生就想省事,不喜歡用方程來解決問題。

但是,在學習稍複雜的方程的時候,也是通過實際問題,來引入的稍複雜的方程,進一步講解學習稍複雜的方程的解法,解稍複雜的方程一般用到的把其中一項看做一個整體的方法比較多。當然,相對來說,課後的解決問題的題目類型一般也是用稍複雜的方程來解決的問題,孩子的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弱一些。

但是學生的可逆性思維不是特別好,所以有時候用方程解決問題還是很簡便和必要的。

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一,反思教學中的設計:成功的教學,體現在教師以自己創造性教學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環節。針對女同學記憶力強的特點,用生動的語言喚醒沉睡的記憶,激活它們,進而形成解題思路。

比如:已知橢圓 ,它的某一條弦被點M(1,1)平分,求AB所在直線方程。於是我就啓發:A,B兩點有那些特徵?學生:A,B兩點關於點M對稱。老師:說得好,那麼,關於M對稱的兩點A,B座標,怎樣設最好呢?學生:由中點公式,可以設 ,那麼 就爲 。老師:A,B兩點還有什麼特徵?學生:A,B兩點都在橢圓上,即 (1) (2)老師:能消去這兩個式子中的二次項嗎?學生;能。(1)―(2): 老師:請仔細觀察這個式子,它能告訴我們什麼?一番思索後,有學生舉手說: 都適合方程 。老師:好得很,想一想,我們是不是已經求得AB的方程,它就是 即 。然後我設計了一些例關於求中點的軌跡的問題,學生掌握得很好。課後我總結出以下兩點成功地體會:(1)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鞏固以學的知識。(2)問題的設計不應該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能讓學生舉一反三,能讓學生動腦思考,激發起女同學對新知識的渴望。

二,反思在教學中的失誤。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在所難免,如教學內容按排欠妥,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教學重點不突出等,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拿出勇氣去面對,有一次,我在講授函數的值域時,曾講了這樣一道題,若函數 的值域爲 ,求 的取值範圍。

當時我認爲這道題並不難,事實上,要使它的值域爲 ,只要真數取到全體正實數即可,因而只須 的 即可。

然而無論我怎麼講學生仍然茫然,而且由於這道題的講解上花了過多時間,導致教學內容也沒有完成,課後我與部分學生進行交流,原來學生把 恆大於0,所以他們認爲其 纔對。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在講解這題以前先補充兩個問題:

(1) 的值域是什麼?

(2) 的值域是什麼?有了這兩個問題的鋪墊,原問題的解決就顯得簡單多了。

從此我在講解例題時儘量做到適當“低起步,小步走‘對學生感覺有困難的例題在講解時巧設坡度。由淺入深,面對數學上的失誤之處,不僅要將問題記下來,並且要在主觀上找原因,請同行提建議,使之成爲工作中的前車之鑑。

三,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這樣一道題: 是雙曲線 的焦點, 在雙曲線上若 到 的距離爲9,求 到 的距離,某學生解答如下:實軸長爲8,由 即 或 ,該學生解答是否正確,不正確,將正確的結果填在空格處 。當我提問學生時,有一些學生回答是 或 ,分析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既要注意雙曲線的定義又不要忽忽略 。於是,我以後講解數學的定義,公式和法則都會找重講清其適用條件或注意的地方,這些解決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後記中記錄下來,就回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忙忙碌碌一年時光已逝,反思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去年一年工作的優點跟長處,以便更好的發揚;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以便以後工作中更好的改進,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下反思:

一、成功之處:

1、在課堂教學方面:

(1)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對教師能力的一個考驗,一堂好課離不開一個好的教師,教師在課堂中可利用些幽默詼諧的語言(),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用自己的教育機智,用淵博的知識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有和諧的課堂纔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心靈的溝通、精神的愉悅、情感的昇華和智慧的生長。

(2)關愛學生,及時鼓勵。新課程的宗旨是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隨時瞭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複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喜歡數學。

(3)抓住課堂四十分鐘,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幾乎每一節課我都給自己設定目標,每堂課都要做到堂堂清,不給學生留死角,當堂知識點當堂掌握、當堂鞏固 ,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生在快樂中學。

(4)加強了口算教學。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口算”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有一定的提高和幫助。

(5)加強了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兩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並且做到學生只要做老師必須批,這樣學生們都比較認真的對待每天的計算練習。學生們的計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6)加強了應用題的教學。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並且青島版的教材上並沒有把應用題單獨列出來,練習題也不是很多,讓老師們感覺無從下手的感覺,於是我便找來原來的老教材,對比,思考,然後自己整合資源,蒐集了大部分的應用題木,以便每節課都能讓學生做一道應用題。在講解應用題的時候,我嘗試讓學生自己講題,並且交給學生從條件入手,和從問題入手的方法講解應用題,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應用題的解答能力也就提高了。

2、在自身方面:

(1)給自己定下規矩——不備課不上講臺。每堂課必須在課前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爲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我都會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每堂課上完後,我都會反思自己的教學,有時形成文字,有時可能只是自己進行一下思考,但是,因爲我們數學教師都是兩個班的教學,所以,同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哪裏到位,哪裏不到位,該用什麼方法能讓學生興趣十足的學會我都會進行反思。然後去第二個班教學的時候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3)克服教學中的惰性,對待每一道練習題都會深入研究設計意圖,並找出與之有聯繫的知識點,進行全方位的教學,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要交給學生基本的方法,比如遷移、類推等方法,這樣學生學起數學來纔會舉一反三。

二、不足之處:

1、輔差工作做得不夠。總感覺自己心態有些老了,工作倦怠了,總是認爲,只要抓住了課堂四十分鐘,就不必要課下給學生太多的壓力。所以,對待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只是在課堂上稍微給予多一些的提問和關注,課下從沒有進行過多的輔導,以至於本次考試中,三班有一大批學困生沒有考出理想成績,影響了全班的優秀率。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不夠。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爲什麼?;也可以是聯繫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爲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

3、忽略了學習習慣的培養,習慣培養是貫穿整個學習階段的,比如預習與複習的習慣;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習慣;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等等,下學期要在這些習慣培養上多下功夫,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以後的學習。

三、下學期的打算:

1、加大力度開展合作學習。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效果纔是有效的。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2、加大力度開展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於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形成,從而促進課堂教學。因此,我打算下學期開始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活動。

3、在班內開展互幫互學的活動,優等生幫學困生,學困生促優等生,在班內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摘要:隨着新課改的進行,對當前國小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作爲國小數學教師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進行反思,適應國小新課改的需要。因此,本文針對國小數學新課改的教學反思與總結展開論述,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國小數學;新課改;教學反思;總結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做好教學反思與總結,採用豐富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當前的國小教學教學進行反思,針對在新課改前提下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國小數學課堂設計反思

在實際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課堂設計中,有的國小數學教師以大綱爲綱,機械的把數學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基本的教學設計,做好教學導入環節,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教學目標設計上,要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在教學準備上,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器材,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針對同一個問題,採用不同的解決方法,重點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能夠爲國小數學做好準備,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爲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優化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2國小數學教學過程反思

課堂教學使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平臺。課堂時間對國小生而言,是十分寶貴的,學生知識學習主要從課堂實現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解題技巧,明確解題思路。爲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要採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幫助學生學會檢驗的方法,就是把得出的結果帶到題目去檢驗,也可以對解題步驟進行檢驗。在很多情況下,有的學生雖然學會解題了,但是往往只是記住瞭解題的步驟,但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解題思路,沒有真正理解數學公式的來龍去脈,導致學生在遇到類似的問題以後,依然存在解題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具體解題過程中,要多問幾個問什麼,在解決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和障礙,然後是怎麼解決的。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創造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學生很難融會貫通,對知識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結合實際中的事例,採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觀察,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斷啓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預留一定的練習和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解決遇到的難點和難題,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及時消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爲學生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反思

在以往的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把教學內容侷限於書本和教材上。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學內容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新課改的目標,國小數學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常識,切實學生提高數學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態度。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豐富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擴大學生知識範圍,提升學生實際的數學能力。另外,作爲數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繫,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比如在進行《商不變性質》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上,教師編排一些生動的小故事或者小遊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4國小數學教學理念反思

在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採用滿堂灌的方式,學生依依然是被動的接受,對知識沒有融匯貫通,學習效率不高,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佔有大量的學生課堂時間,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信息反饋質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甚至會讓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牴觸情緒。因此,國小數學教師要擯棄傳統的學科中心教學理念和模式,始終落實和貫徹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知識,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理性認識,在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實際動手和刻苦鑽研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始終以促進國小學生全面發展爲中心,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學期教學目標,保證每個國小生在數學教學中獲益,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避免採取強硬或者命令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和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做好寓教於樂,要根據不同學生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效果。

5國小數學教學評價反思

就目前而言,在進行國小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中,很多教師依然把分數作爲衡量學生優劣的重要標準,對學生評價不夠合理和完善,無法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做好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成爲國小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爲了提高評價的效果,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爲教師做好教學反思和改進教學方式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教師要做好基礎知識和課堂作業的評價,採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式,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等級,豐富評語方式,掌握好每一個學生進步的程度,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指導、鼓勵,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數學態度,爲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秀芬.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3.

[2]郭煥然.新課改理念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283.

[3]王國利.對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102-103.

[4]鄭官清.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的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6:90.

[5]喻俊雲.新課改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研究[J].學苑教育,2015,21:57.

數學教學反思 篇六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讓學生通過摺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圖形對摺,摺痕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且認識了對稱軸。在認識各國國旗的基礎上,從中選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從而複習和鞏固了關於軸對稱圖形的有關知識。

新授部分,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找出它們的對稱軸所在的位置;

第二個層次:讓學生沿着摺痕用點劃線畫一畫圖形的對稱軸;

第三個層次:給出一個長方形,不能折,讓學生思考可以怎樣來畫一畫它的對稱軸。通過一層一層地遞進式的教學,學習內容由簡單到複雜,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熟練掌握如何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的方法。

今天的複習鞏固環節中,我只讓學生初步回憶了軸對稱圖形特徵方面的知識,而疏忽了讓學生回憶什麼是“對稱軸”這個概念知識,雖然這對後續的教學過程沒有產生大的影響,但爲了完善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認知結構,還是應該複習一下這個知識。在讓學生沿着摺痕用點劃線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板書演示,指導如何畫點劃線的方法,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自己畫的過程中碰壁的情況。

數學教學反思 篇七

南昌高新區王餘家潔紀念學校 研修人:帥同金

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單純的記憶、模仿、訓練只是有利於學生應試,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發展幫助很小,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下面筆者就對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中的策略方法淺談幾點與大家共勉。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繫;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現代教育家認爲,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係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教態自然大方、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爲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纔能有較大的感召力,纔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交往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要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 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羣體研討,協作交流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參與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與同學共同操作、互相討論、交流中促進學習進步和智力發展。通過合作,有利於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討和思考問題,培養其參與意識、創造意識,產生創新思維。

二、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人的思維過程始於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慾與好奇心。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爲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學。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創設動畫情境:學生對於形象的FLSH動畫、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啓迪、開發、激活。對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必將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2、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3、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啓示。

4、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祕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5、創設遊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6、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

7、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慾。

三、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馬芯蘭老師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現代教學論也認爲: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這一節課時,由於它接近於實際生活。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製

作熟悉的立體圖形,並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通過動手操作使數學知識不再那麼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麼空洞。教師這樣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着的物化活動,讓學生對十分抽象的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後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 如用數學知識去說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屋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車保護攔成平行四邊形、車輪成圓形等等,這其中固有物理屬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數學原因,諸如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圓的旋轉不變性,還有打檯球的角度用到對稱、聚光鏡用到焦點等等。

總之,高效課堂作爲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數學教學反思 篇八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首先,我認爲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國小數學教學大綱》明確了國小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因此,數學教師要善於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創設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爲數學問題。我在教學生“秒的認識”時,學生熟悉的新年聯歡晚會鐘聲即將敲響倒計時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聯繫實際,感受數學

數學來自生活,又爲生活所用。所以,我讓學生從身邊找一找在哪裏見過或用過“秒”,使學生對各種鐘錶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實踐表明,如果所學的新知識可以從生活實際中找到原型的話,那麼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新知識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和理解。將“秒的認識”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學生就會倍感親切。本節課開始由“欣賞鐘錶店的一角”的引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借用“紅綠燈”等用秒計時的場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更能激起他們探索新知的慾望。

秒的體驗:體會1秒是一段時間而不是時刻,是教學的難點。於是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提供給了孩子們不同的計時工具,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體驗中認識時間單位秒,建立起“秒”這一時間觀念。而且在活動中還發現了分與秒的關係,感受了秒的長短。另外,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爲同學們收集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各種交通工具1秒鐘行駛的路程爲同學們播放,這一切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了1秒鐘蘊藏着的巨大的價值,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實踐活動:體驗1分鐘。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利用孩子們的特長,讓他們在1分鐘的時間裏寫數字、畫畫、跳繩、踢口袋等。在緊張的學習中渡過了短暫的一分鐘,孩子們在濃厚的興趣中體驗到了1分鐘的價值,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感受到了時間的重要性,而且明白了: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3、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和探究空間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需要認真地觀察,反覆地比較、猜測,獨立地思考、歸納、分析和整理。由於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係”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例如,我設計了同桌互相觀察分針和秒針有什麼變化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地去觀察、猜測,進一步認識秒錶、電子錶、有秒針的鐘表都是怎樣計量“秒”的。並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針的鐘表有哪些“小祕密”知道:1分=60秒。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學生始終是主動的。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數學活動經驗有助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

在有以上成功之處的同時,我也明顯地感覺到了自己這節課中存在着的不足:我的數學語言不精練,提問時不嚴密,導致學生回答不精。這也是本課的缺憾之一。

數學教學反思 篇九

本單元以找次品這一探索性操作活動爲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等方式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進一步理解隨機事件,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優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邏輯推理能力,並學習如何用直觀的方式清晰、簡潔、有條理地表示邏輯推理過程。

成功之處:

1、重視感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優化思想。在例題的教學中,首先通過動腦思考怎樣從3瓶鈣片才能找出次品,並能用簡單的過程清楚地描述出來。然後再從8個零件中找出次品,並讓學生思考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獨立探索,並將自己探索的情況填入課本中的表格裏。探索情況如下:

8(1,1,1,1,1,1,1,1)分成8份至少稱4次

8(4,4)分成2份至少稱3次

8(2,2,2,2)分成4份至少稱3次

8(3,3,2)分成3份至少稱2次

通過觀察學生髮現當平均分成3份時,稱的次數最少,這3份應使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相差1。根據這一規律再讓學生找出9、10、11個零件中的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並感受到把待測物品要儘可能的均分成3份,進一步明確找次品的最優方法,從而體會到優化思想的重要性。

2、理解題目中的關鍵詞。找次品中的“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是什麼意思,先讓學生理解關鍵詞的意義,然後教師明確“能保證”就是在運氣最差的情況下也能找到才叫保證,而“至少”就是指在所有各種方法中,稱量次數最少的那種方案。

不足之處:

1、在探索多種方法的過程中,用時較多,導致時間分配不均勻,練習時間少。

2、對於運氣好的情況明確的不是很清楚,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待測物品無論是多少個,稱一次是有可能稱出來的。

3、對於不知道次品是輕或重,還需要再稱一次才能得出答案也沒有明確。

再教設計:

可以改用分組探索,每組探索一種,集體交流時共同總結歸納找次品的最優方案。